新書推薦: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102.4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5.8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7.8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2)》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建立完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指导,保证评价指标选取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同时,在理论研究和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特别关注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质量,能够深入地反映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此外,我们综合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内容,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等多个维度来观察和分析城乡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特别关注了城乡间政治地位不同导致的制度偏向、政策偏向等政治和社会因素在破解二元结构过程中的作用。最后,从研究视角来看,《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2)》突出对区域和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比较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东、中、西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和发展差异,能够更加细致地反映各区域、各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
關於作者: |
白永秀,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2011年4月担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延安干部学院主讲教授、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及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
围绕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理论与西部大开发三个问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20余项,承担省部级重大横向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
|
目錄:
|
第一部分 总论
1 城乡发展一体化: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主题
1.3 研究基础
1.4 研究目标
2 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体系
2.1 理论界定
2.2 指标体系
2.3 评价方法与模型
第二部分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总体评价
3 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总体评价
3.1 数据来源、指标处理方法和权重的生成
3.2 2010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总体分析
3.3 2010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方面指数的空间差异
3.4 各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状态判定
4 2000-2010年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总体评价
4.1 数据来源、指标处理方法和权重的生成
4.2 2000-2010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4.3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时序变化的影响因素
4.4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中国四大区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
5 2000-2010年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5.1 对2000-2010年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5.2 对2000-2010年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5.3 影响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5.4 结论与建议
6 2000-2010年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6.1 对2000-2010年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6.2 对2000-2010年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6.3 影响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6.4 结论与建议
7 2000-2010年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7.1 对2000-2010年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7.2 对2000-2010年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7.3 影响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7.4 结论与建议
8 2000-2010年东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8.1 对2000-2010年东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8.2 对2000-2010年东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8.3 影响东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8.4 结论与建议
9 2000-2010年四大区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比较
9.1 对2000-2010年四大区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9.2 对2000-2010年四大区域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9.3 结论与建议
第四部分 中国分省(区、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
10 2000-2010年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0.1 对2000-2010年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0.2 对2000-2010年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0.3 影响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0.4 结论与建议
11 2000-2010年天津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1.1 对2000-2010年天津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1.2 对2000-2010年天津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1.3 影响天津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1.4 结论与建议
12 2000-2010年河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2.1 对2001-2011年河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2.2 对2001-2011年河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2.3 影响河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
12.4 结论与建议
13 2000-2010年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3.1 对2000-2010年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3.2 对2000-2010年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3.3 影响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3.4 结论与建议
14 2000-2010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4.1 对2000-2010年内蒙古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4.2 对2000-2010年内蒙古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4.3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4.4 结论与建议
15 2000-2010年辽宁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5.1 对2000-2010年辽宁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5.2 对2000-2010年辽宁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5.3 影响辽宁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5.4 结论与建议
16 2000-2010年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6.1 对2000-2010年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6.2 对2000-2010年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6.3 影响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6.4 结论与建议
17 2000-2010年黑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7.1 对2000-2010年黑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7.2 对2000-2010年黑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7.3 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7.4 结论与建议
18 2000-2010年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8.1 对2000-2010年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8.2 对2000-2010年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8.3 影响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8.4 结论与建议
19 2000-2010年江苏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19.1 对2000-2010年江苏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19.2 对2000-2010年江苏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19.3 影响江苏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9.4 结论与建议
20 2000-2010年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0.1 对2000-2010年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0.2 对2000-2010年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0.3 影响浙江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0.4 结论与建议
21 2000-2010年安徽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1.1 对2000-2010年安徽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1.2 对2000-2010年安徽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1.3 影响安徽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1.4 结论与建议
22 2000-2010年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2.1 对2000-2010年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2.2 对2000-2010年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2.3 影响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2.4 结论与建议
23 2000-2010年江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3.1 对2000-2010年江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3.2 对2000-2010年江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3.3 影响江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3.4 结论与建议
24 2000-2010年山东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4.1 对2000-2010年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4.2 对2000-2010年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4.3 影响山东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4.4 结论与建议
25 2000-2010年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5.1 对2000-2010年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5.2 对2000-2010年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5.3 影响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5.4 结论与建议
26 2000-2010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6.1 对2001-2011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6.2 对2001-2011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6.3 影响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6.4 结论与建议
27 2000-2010年湖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7.1 对2000-2010年湖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7.2 对2000-2010年湖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7.3 影响湖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7.4 结论与建议
28 2000-2010年广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8.1 对2000-2010年广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8.2 对2000-2010年广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8.3 影响广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8.4 结论与建议
29 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29.1 对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29.2 对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29.3 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9.4 结论与建议
30 2000-2010年海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0.1 对2000-2010年海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0.2 对2000-2010年海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0.3 影响海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0.4 结论与建议
31 2000-2010年重庆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1.1 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1.2 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1.3 影响重庆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1.4 结论与建议
32 2000-2010年四川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2.1 对2000-2010年四川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2.2 对2000-2010年四川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2.3 影响四川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2.4 结论与建议
33 2000-2010年贵州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3.1 对2000-2010年贵州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3.2 对2000-2010年贵州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3.3 影响贵州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3.4 结论与建议
34 2000-2010年云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4.1 对2000-2010年云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4.2 对2000-2010年云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4.3 影响云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4.4 结论与建议
35 2000-2010年陕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5.1 对2000-2010年陕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5.2 对2000-2010年陕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5.3 影响陕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5.4 结论与建议
36 2000-2010年甘肃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6.1 对2000-2010年甘肃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6.2 对2000-2010年甘肃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6.3 影响甘肃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6.4 结论与建议
37 2000-2010年青海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7.1 对2000-2010年青海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7.2 对2000-2010年青海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7.3 影响青海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7.4 结论与建议
38 2000-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8.1 对2000-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8.2 对2000-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8.3 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8.4 结论与建议
39 2000-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39.1 对2000-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39.2 对2000-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分项评价
39.3 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9.4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