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化创新理论研究丛书: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主要内容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研究的缘起、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内涵、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意义、艺术管理研究、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学科关系、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艺术表演团体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艺术表演团体的类型等。
|
關於作者: |
傅才武,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终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近5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委托的大型文化政策研究课题近30项,提交的多项政策研究报告被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采用,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50多篇。
陈庚,1982年生,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后。主要从事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政策与路径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湖北省文化厅委托项目10余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化产业、文化体制论文10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
目錄:
|
绪论
一、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研究的缘起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内涵
(三)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一)艺术管理研究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三、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一)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学科关系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四、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艺术表演团体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概论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和类型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
(二)艺术表演团体的类型
二、艺术表演团体的属性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社会基础:公共领域、公共性、公共物品
(二)艺术公共权力的实现方式与艺术表演团体的属性定位
(三)艺术表演团体的属性判断与角色定位
第二章古代和近代表演艺术组织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艺术市场的形成与戏班的出现
(一)宋元以降中国城市初级艺术市场的形成
(二)早期戏班的经营方式
(三)政府对艺术组织的管理
二、清代中期以后艺术行业组织的发展
(一)清代戏曲艺术市场的繁荣
(二)戏班的市场经营方式
三、近代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态势
(一)近代社会的艺术团体的生存环境
(二)近代以来艺术团体新型竞争关系的确立
(三)传统戏班管理模式的定型
第三章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和确立
一、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
(一)外部导向:苏联文化模式的示范效应
(二)内部成长: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延伸
二、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五五”戏改
(二)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三、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特点及中外对比
(一)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特点
(二)中外艺术管理体制的差异及其启示
第四章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模式改革
一、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历史起点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历史起点
(二)传统艺术体制的困境
二、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
(一)改革领导力量的形成
……
第五章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一般性流程
第六章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特殊性
第七章现代科技与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发展趋势
第八章国外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概略
|
內容試閱:
|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和类型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
“艺术表演团体”是一个社会艺术组织的专有名词,是现代语境中对戏曲、曲艺等艺术组织的称谓,对应于古代的“戏班”。从“戏班”到“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转变,是一个古今演变的过程。戏班发展到近现代,其组织方式、组织程度都日益成熟和完备,实现称谓的转变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戏曲界的“戏改”之际。以1951年5月5日《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为标志和指导方针的戏曲改革,是我国旧戏曲组织向新式戏曲组织转变的一个标杆,它实现了戏曲在内容上、组织管理体制上、人员管理上的创新。伴随着这一个过程,中国戏曲组织的称谓也实现了转轨,即由“戏班”变为“艺术表演团体”。直至1954年1月12日,我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刊载的《中央文化部一九五三年工作报告》中,正式出现了“艺术表演团体”一词。①随后,“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一个广泛接受的概念逐渐使用开来。
作为一个概念,艺术表演团体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结社组织。按照辞海的释义,表演艺术,是一个艺术分类语,指必须经过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如: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②因此,表演艺术是一种行为艺术,以演员的身体语言为主要载体,展示艺术魅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