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寻访祖母的秘方

書城自編碼: 210410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刘宏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32557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9/28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售價:HK$ 51.8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售價:HK$ 204.7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售價:HK$ 78.2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售價:HK$ 172.5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神秘文化与先秦两汉诗学 》

售價:HK$ 148.4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南:理论·方法·案例 》

售價:HK$ 147.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3.7
《短眠(下午茶)》
+

HK$ 68.4
《快逃,河马来了(下午茶)》
+

HK$ 103.4
《寻访祖父的秘方》
+

HK$ 86.9
《念楼小抄(购“下午茶”书系,赢“雕刻时光咖啡店”大奖)》
+

HK$ 103.3
《快雪时晴》
內容簡介:
《寻访祖母的秘方》是一部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祖辈的采访记录,每篇包括祖父的人生故事、访谈对话和孙辈的感悟。在中国这样一个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里,儿孙对祖辈的关怀和祖辈的经验传达显得尤为重要。读者阅读文字的过程既是一次时空穿越之旅,同时也将收获一份温暖的慰籍。
關於作者:
刘宏,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
目錄
序\Ⅰ代际互动的意义发现:
一次健康传播实践\\Ⅲ


属于一个人的传记
001


属于一个人的传记苏丹
002


记我的姥姥李佩玄
011


体育健将的美丽区雪莹
029


奶奶这些年闫姝
040


听,光阴的脚步张雨萌
051


阿弥陀佛中的宁静童丽莎
062


信徒苏洁琼
070


我所了解的奶奶的一生周益萍
080


听长辈笑谈人生牛梦笛
096


同样的人生,共同的追求
105


耄耋与拼图李潇
106


幸福来自双手陈琳珊
114


活到老学到老尚雪琰
124


简单的党员宋翰轩
134


仁心妙手度今生张璞
141


讲台·商场李梓童
150


永远年轻的奶奶聂羽西
159


同样的人生,共同的追求崔研
173


花与赞美诗
187


花与赞美诗谢显怡
188


桐阴拾羽陈婧悦
198


弦胡悠扬拉姆次仁
209


恣意一生李晓婷
219


渴望宁静宫育津
231


姥姥说吴雯欣
244


姥姥的秘方任群
253


最美最坚强热娜·艾尔肯
264


写往天堂的回忆录
271


写往天堂的回忆录普庆瑜
272


那些年,我和妈妈一起回忆的外婆周茜
282


杏林风雨路韦文静
291


埋藏在时光深处的爱情高丽娜
299


后记
308
內容試閱
属于一个人的传记 苏丹
【朔】
我们家那边有句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一道坎”。我姥姥今年刚刚迈过前一个坎,衷心希望她能健硕地长命百岁。
74年前,1938年的冬天,我姥姥出生于吉林省一个小村子。时至今日我已揣测不出长女的降临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少喜悦,而听她平板地回忆童年,似乎并不甚轻松。
吉林省四平梨树县崔家岗子村,这是姥姥的老家。我在谷歌地图上有幸找到这里的卫星图,大片的农田间或错杂着民居。想象七十多年前,这里应该更加闭塞。在这里,姥姥度过了七八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那个时候,姥姥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家族里。上有太姥爷、太姥姥,中间有父辈们,下面还有同辈的小孩子,一家三十几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姥姥家有好几十饷地(一饷是100亩),家里人手不够打理农田,因此会雇用雇农。长工、短工、日工,各种形式都有雇用过。这些雇农平日就住在姥姥家里。看来是个大院子,据姥姥说,住的地方有很多。
于是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喧闹繁忙的景象:
祖辈人在正房里,或倚着炕头打牌,或巡视着自家的菜园子,年轻力壮的父辈们扛着农具进出,女人们[][]寻访祖母的秘方属于一个人的传记忙着做饭、喂鸡、喂猪、打扫院落,小孩子们从一间房里跑出来又吵吵闹闹地钻进另一间房,玩着不知名的游戏。雇农们则昼出夜伏,在那几十饷土地上挥洒热汗。当然,这样的景象未免过于理想,事实上很可能是全家几十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代人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相似的生活,堪堪流逝着一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般的麻木悲壮。
对于雇用长工的问题,我一直怀有很高的好奇心,大概是小时候周扒皮的故事听多了。特意问了这个问题。姥姥说,以前她们家都是靠自己勤俭积攒的财富。他们家对雇农们并不严苛,大家吃住都在一起。当时姥姥家因为人口太多,甚至还特意雇了人负责做饭。我无意去研讨当年的土地和人民的纠葛,只是这样的讲述让我想起《飘》里对南方农奴制的立场,颠覆了我一直以来被教育的观点。过去的事情难以辨别谁对谁错,身临其境的人自有一番感受,由不得旁人甚至后人指手画脚。当然闲话少说,这早已偏离了我姥姥的故事了。
我姥姥对于那时候的记忆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收成好,所以粮食“有的是”(即很多的意思)。虽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肉,但是平时也算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日子并不艰难。问及那时的食谱,现在看起来很是健康,这当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当时的条件确实只能满足这样的生活。姥姥说,当时每日都吃大苞米、小米子、豆包、打年糕,菜都是自家菜园子里的土豆、白菜、萝卜之类的。白面、白米只有家里的太姥爷、太姥姥吃得上。
物质生活虽说算不上富裕,然而也衣食无忧。精神世界大概比较空虚,姥姥上过村里的小学,但是时间并不长,这之后她再也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大概因此,她一方面特别支持我继续学习;一方面对我要求又不严苛。想起小时候因为成绩不理想郁闷,姥姥总是安慰我说这样已经很好了。
【上弦】
“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姥姥总这么说。以前并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吃苦有这么深刻的印象。直到进行这次采访。刚刚讲述的姥姥的童年,也许已让人觉得清贫,但是对于姥姥来说,却着实算得上幸福的一段时光。
到了姥姥七八岁的年纪,大约是1945—1946年间,姥姥家被迫分家了。革命从来只弘扬意义,而不会顾及一个小小家族的意愿。原本稳定安逸的大家族被打散,成了七八个小家庭。分家的时候,别人都抢些值钱的东西,姥姥年纪还小,抢了一堆不值钱的“嘎拉哈”(羊拐,源自满语:
gchuh,是旧时代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盖骨,共有四个面,以四个为一副,能提高人们的敏捷力)。分家之后的日子留给姥姥的只有两个字:
“受苦”。从此以后,姥姥就彻底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了一日不得闲的生活。
姥姥家有9个孩子,姥姥是老大,因此带弟弟妹妹成了必修课。据说直到她结婚当天还在带孩子。这孩子一带就几十年都没有停过,我这辈4个孩子,都是姥姥带大的,可见带孩子已经成为姥姥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家后,姥姥承担起家里很大一部分活儿,“没闲着时候”。14岁左右,姥姥带着小她两岁的二姨姥每日去地里捡棉花、苞米、树杈,等等。家里分得的地土很薄,不打粮(应该是说粮食产量少),人手又不够,只好让孩子去劳作。每天姥姥和姨姥要捡100斤的棉花、树杈之类的回来。那时大约是1952年,世道并不如想象中的平静。姥姥和姨姥在田里怕遇见胡子(即土匪),常常害怕得哭起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姥姥嫁人。
说起婚姻,姥姥真是老大的不乐意。用姥姥的话讲,这就是一场“包办婚姻”。姥爷家姓张,也住在崔家岗子村。姥爷家里特别穷,什么都没有。
“他家不是穷,是不会过日子。”会过日子真是我姥姥根深蒂固的处世标准,直到现在她也看不惯铺张浪费。因此尽管姥爷长得不错,但是姥姥还是看不上他,死活不愿意嫁。那么这两个人又是怎么结婚的?原来当年姥姥的六姑给姥爷介绍工作,姥爷作为答谢请了姥姥的六姑和奶奶吃饭,姥姥的奶奶(我也不知道按我的辈分该叫什么,肯定不是太奶奶,难道是祖奶奶?)见我姥爷人长得不错,又单身,就给我姥姥说媒,应下了这门亲事。但是我姥姥特别烦我姥爷,打从心底不愿意嫁。这个时候不得不抨击下封建婚姻包办了,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全是姥姥的奶奶说了算,因为结婚的事儿姥姥没少挨打,可以说是活活被打上轿子的,啧啧。结婚那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一台轿子从村这头将姥姥抬到村那头,宴请全村,接了随礼,拜了天地,姥姥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嫁过去了。直到现在提起,姥姥还颇有怨言。
结婚后,我姥爷只身来到沈阳工作,先是在道路处修路,后来去了胶管厂当一名普通工人。这段期间我姥姥留在家乡,白天到姥爷家给家里人做饭,晚上回自己家住。姥爷家除了姥爷的爸妈,还有两个兄弟、两个姐妹。想来我姥姥对这桩亲事真是打心眼里不满意呐,在婆婆家除了做饭什么都不做,更不用说下地干活了。姥爷的爸爸这么说姥姥:
“家雀吃食还扑棱膀子。”(家雀,读jia一声qiao三声,东北意指麻雀;扑棱,形容麻雀扇动翅膀的样子)就是说麻雀为了吃食还得飞两下子,意思是骂我姥姥不干活,连一点相都懒得装。但是我姥姥才不在乎呢,她当时想,在家里就挨累,来你们家还干活?想得美。
【望】
姥姥是18岁结的婚,跟姥爷两地分居的日子过了两年,20岁的时候,姥姥也来到沈阳。也算是漂泊异乡了,虽然有亲戚帮衬,但生活也很窘迫。那时候在姥姥的姑姑安排下,姥姥和姥爷住在一个澡堂的一间小屋里。屋子小得只能放一张单人床。
1957年,大舅出生,3年后,大姨出生,再3年,又添了二姨。1957年的时候,姥爷工资是每月39元,1963年时51元,就这样维持了一大家生活。那时候菜价贱(贱,这里指价钱便宜),但是依然舍不得吃菜。别说菜了,大酱都舍不得。主食就是窝头、高粱米,一天不一定是两顿饭还是三顿饭。那时候的生活,现在听起来真是苦。大概因为早年的经历,我们家一直教育我吃饭不能剩饭,浪费粮食有罪。
1966年,我妈妈出生了。大概是又添了一员,家里生活更紧张了吧,这一年,姥姥也开始上班了。作为家属工,在姥爷上班的胶管厂做些简单的工作,生活依然很窘迫。那时家里大多数东西都是姥姥自己做的:从工厂里拿来废旧的白布条、绳子等,白布条染了颜色,做成衣服、鞋、书包,绳子拆开成线用来打毛衣。这么说来,我姥姥也算是DIY达人呐。过年的时候,就更显寒酸了。买上两斤肉包个饺子,这一年就算过去了。第二年、第三年,不知道在这年关之际对未来是淡漠麻木还是充满希望?物资生活匮乏的时候,人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