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HK$
151.0
|
內容簡介: |
《万遍千回梦里惊:唐诗之旅》
本书是以唐诗和唐代诗人为题材创作的专题系列散文。作者“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为一事”,抒写了对唐诗的个人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开掘了唐诗的当下意义和现代价值。
《曾是惊鸿照影来:宋词之旅》
本书作者带领读者重访宋朝故地,娓娓道来文坛佳话和名人掌故,解读宋词的灵魂及词人品性,使读者得以直面历史的苍凉及世事的沧桑,深入了解宋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源头。文章融铸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和人文精神,读来不仅有益于提高文学素养,对于人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
《风袖翩翩吹瘦马:元曲之旅》
缤纷的元曲,有如春来时争相吐蕊的繁华,有如夜空中腾空怒放的焰火,照亮照花了我们数百年后凝神观赏的眼睛。本书作者带领读者从时光隧道直达元朝,和元曲作家们面对面的灵魂交流与对话,聆听八百年前的人歌人哭和弦索锣鼓的协奏之声。
|
關於作者: |
李元洛,湖南长沙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多所大学名誉教授与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在海峡两岸出版《诗美学》、《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等诗学著作十余种。《书院清池》、《穿越唐诗宋词》、《风骚百代——诗文化大散文》等散文集十余种。
|
目錄:
|
《万遍千回梦里惊:唐诗之旅》
《曾是惊鸿照影来:宋词之旅》
《风袖翩翩吹瘦马:元曲之旅》
|
內容試閱: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作者并非杜秋娘,有的诗选本称作者为李锜,仍是张冠李戴。它是中唐时广为流行传唱的一首歌词,最早见于唐代韦縠所编的《才调集》卷二“杂词”首篇,作者为“无名氏”。中唐诗人杜牧《樊川集》卷一第二首是《杜秋娘》诗。“杜秋娘”原为民间女子,十五岁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侍妾,李锜败亡后籍入宫廷,最后被放归金陵故里。杜牧此作原来注有上述这首诗,并说“李锜长唱此辞”,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就误以为李锜所作,后人遂以讹传讹。杜牧诗中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之句,是说杜秋娘也善唱此辞,《唐诗三百首》编者孙洙也许是误将杜诗中的“唱”理解为“作”,于是这首绝唱的作者又变成了“杜秋娘”。无论是李锜或杜秋娘,都没有去掠人之美,将他人的作品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便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大名,像现在文坛与学界某些品行不端的人那样。这首诗是美丽的,其作者被后人署上“他”或“她”的名姓,借用当代旅美台湾名诗人郑愁予的名句,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金缕衣》的真正作者,其姓无征,其名莫考。如同一个宝盒,盒子已永远遗失,无法找回,但幸而留下了盒中的珍珠,至今仍然惊喜我们的眼睛,警醒我们的心。这首诗虽是千年前的古典之作,但却和今天的现代诗学暗通,特别是“矛盾语”的运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首句和第二句矛盾逆折,两两相对,句首之两个“劝君”所劝不同,而“莫惜”与“惜取”正相反对,“金缕衣”物质之形而下,“少年时”生命之形而上,也是两相激荡。“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赋而后比,反之复之,以象征少年时光和美好理想的“花”为中心意象,“花开”与“无花”对举,“堪折”“直须折”与“空折枝”,也是相反而又相成,如同两支利剑在缠斗时的碰撞,迸发的是惊心的铿锵与火花。这种西方文论中称为“抵触法”“反论法”的诗艺,在一千年前我国的唐诗中就有如此精彩的演出,那位已经隐身幕后的演出者的名字啊,令千年后的我凝望人去音留的舞台,不禁痴痴地悠然回想!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重视、探讨并表现生命,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孔子,他下临逝川而发出深沉的浩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位儒家学说的奠基人,他从哲理的角度探询的,是无始无终的生命;“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其《天问》所叩问的,也是无穷无尽的天地时空。唐代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特别敏感,他们的许多诗篇,都表现了珍惜青春与生命这一永恒主题,如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浩歌,李贺“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嘲少年》)的咏叹,杜荀鹤“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的劝勉,千歌百曲,千年来流行在芸芸众生的心上唇间。
“少年时”的背影已越去越远,但年华向老的我仍然要三倍地赞美:好一阕青春和生命的奏鸣曲,永远的《金缕衣》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