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編輯推薦: |
人生不设限,信心和希望就是一切
你失业,工作不顺,恋爱无着落,这些与青春有关的疼痛,与她相比都不叫事儿!
这是一部流着眼泪读完的女性传记,你将知道生命是多么坚韧。
|
內容簡介: |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
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困境,海伦点燃了心中的烛火,用一颗赤诚、慈爱之心,创造出了如此卓越不凡的一生,震撼了整个世界。
|
關於作者: |
班瑞蕊,自由撰稿人,擅长编写女性励志读物,心灵读物。
|
目錄:
|
第一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阴霾之后见彩虹
1. 曾经,我只关注妈妈一人
2. 我不怕,即使我的“门”和“窗”都被上帝关闭
3. 盲聋的萝拉给我全新的启迪
4. 新来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并不娇惯我
5. 与莎莉文老师的“持久战”
第二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困境中崛起
1. “水”让我意识到必须要跳出“自我”
2. 用曾经的“失败”警醒自己
3. 努力创造出自己的“语言”
4. 坚信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第三章 像莎莉文老师一样主宰命运
——命中无“注定”
1. 不向糟糕的童年屈服
2. 我的幸福,只能我来做主
3. 用爱心征服不羁的“野性”
4. 因为极富耐心而收到一封家教聘用信
5. 挑战一把,要带海伦?凯勒走向光明
第四章 用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身边处处有精彩
1. 书海泛舟,造就非凡的想象力
2. 大自然让我懂得什么是“生生不息”
3.我兴趣的多少堪比牛顿
4. 冰雪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寒冷”
5. 多穷也能把生活过得有情趣
6. 认真对待饲养家畜和种植树木这两件“大事”
第五章 把坚强意志转化为强大动力
——视挫折为历练
1.我要说话,即使这比“登天”还难
2.我也能上台演讲
3.正视《霜王》事件惹出的麻烦
4. 我也“勇闯”过好莱坞
5.不怕被杂耍剧院里的动物们嘲笑
第六章 学得越多眼界越广——知识决定力量
1. 把双手打造成“知识传送带”
2. 进入期待已久的柏金斯盲人学校
3. 剑桥是我学习计划的“一步台阶”
4.只要坚持,学习五种语言不过是小意思
5. 为对付“数学天敌”而换种学习方式
6. 向世界证明:盲聋的人也能上哈佛
第七章 爱,只眷顾懂得它的人
——感恩人间真情
1. 被我“摧残”过的朋友们从未责怪过我
2. 莎莉文是个名副其实的创造者
3. 感谢上帝,赐予我贝尔博士这个慈善家
4. 马克?吐温先生带给我的永远是微笑
5. 卡内基不想被我“拒绝”
6. 妈妈,这个最懂我爱我的人去世了
第八章 让生命之花在事业中绽放
——向世界播种爱心
1. 终于明白了“爱”这个抽象的概念
2. 做反战演讲,我比正常人有“优势”
3. 为盲人事业的发展埋下伏笔
4. 有信心为更多的盲人争取福利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阴霾之后见彩虹
1. 曾经,我只关注妈妈一人
在海伦?凯勒盲聋之前,全家人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谁也不会想到,家里会突然出现一个盲聋的孩子,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海伦家族里曾经有一位当过“聋哑教育专家”的祖先,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这东西是那么的变幻无常,无法预知,它让事与事之间,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一个叫塔斯甘比亚的小镇上,她的父亲曾经在南北战争时担任过南军上尉,退役后成为一名普通的报纸编辑,名为亚瑟?凯勒。她的母亲叫凯蒂,是亚瑟?凯勒的第二任妻子,比丈夫要小很多,夫妻二人都很和善。
海伦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满足里,他们是多么爱这个小婴儿啊!大家都欢欢喜喜地为婴儿取名字,带她去教堂受洗……
那时候,海伦的家并不大,构造也很简单,却充满了和谐与温馨。“家”是由一个稍大一些房子和一间小房子构成,起初凯勒全家都住在大房子里,小房子留给仆人。由于凯勒上尉是南方人,为了遵守习俗,没过多久他就在原有房子的旁边又盖了一间“多余”的小房子,在凯蒂嫁给凯勒上尉后,他们就住在这间小房子里。
小房子被爬藤蔷薇、葡萄架和其他一些植物包裹着,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果从园子里往这边望来,它好似一个绿色小凉亭。在绿色之中还掺杂着一些鲜艳的花朵,引来勤劳的蜜蜂采蜜,蝴蝶们则围着小房子飞来飞去,远远看去仿佛仙境一般。
海伦和爸爸妈妈在这个小房子里生活,她常常能听到窗外的风吹动叶子的声音,不远处树上还有鸟儿在鸣叫。透过小窗,一束暖洋洋的光照射进来,有时候会霸道地刺疼海伦的眼睛,但海伦不怕,因为光照亮了世界,才让她可以看到如此多的美景。
凯勒夫人经常抱着海伦在屋子不远处散步,并告诉海伦大自然是多么美妙,风儿会说话,鱼儿在水里玩耍,雨水会浸湿人们的衣裳……
同时,凯勒太太还会给海伦唱歌,逗她开怀大笑。
但这美好的光景只持续了很短暂的时间,在海伦19个月时,突来的一场疾病让她的世界变成了可怕的黑色和可怕的“静悄悄”。海伦是个不幸的孩子,在人们经常抱怨幸福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时,如果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不幸的海伦,也许就会觉得自己的不幸是如此不值一提。
疾病让尚在襁褓中的海伦差点一命呜呼,她同时患上了急性胃充血和脑充血,并且病情恶化得非常快,那时候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治愈海伦的疾病,医生看着可怜的海伦摇摇头,无奈地对海伦的父母说:“这孩子没救了!”
可怕的消息对这个幸福满满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凯勒上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此时的凯勒太太早已泣不成声,这么可爱的宝宝,真的要离他们而去了?
在医生给海伦判了“死刑”之后,全家人都围在海伦的身边,希望能够送这个可怜的孩子最后一程。但就在第二天清晨,凯勒太太满眼浸着泪水,用手背贴着海伦的额头试温度时,发现海伦居然退烧了,她使劲擦了擦眼睛,仔细盯着海伦,意外地发现海伦的小脸已经没有昨夜那般红了。为了证实海伦是否真的退烧了,凯勒太太反复试验多次,还叫来医生为海伦诊断。
全家人的心就这样被海伦的病牵动着,大家都期盼海伦真的创造了奇迹,退去高烧,像原来一样,继续和家人一起幸福生活;或是祈求命运之神在海伦生死攸关的时刻,给予她一道“生命特赦令”!而这次生病,也不过是一场噩梦罢了。然后,梦醒了。一切如常。
可是现实是,梦虽然醒了,新的厄运却来了。
海伦的烧真的退了,生命也保住了,却永远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她仅仅享受了19个月的光明和世界上最美妙的乐章,还没有看到更多的美景,没有听够鸟儿的鸣叫,甚至没有记全所有家人的模样,还没听懂妈妈唱的歌谣,就永远看不见、听不见了。她成了一个盲聋孩子。
此后,海伦就像刚出生一样,又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但现实不再允许她像以前那样生活了。
在海伦的记忆里,虽然19个月是那么短暂,但暖暖的阳光、绿色的家园、鲜艳的花朵以及妈妈的笑脸,都早已刻在她的心里。疾病过后,她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之前这些美好已经不能在眼前出现。
当这一切都失去以后,海伦的世界里仿佛就只有妈妈一个人了。海伦清晰地记得,在退烧以后,她睁开眼睛时,周围是一片漆黑,也没有了任何声音,她知道妈妈在抚摸她的头发,却听不到妈妈的呼唤。她惊恐万分,浑身颤抖,这种极度害怕的感觉让她终身难忘。
小小的海伦,为了驱走这可恶的恐惧感经常大哭大闹,任意发脾气,除了妈妈,不许任何人靠近她。因为在这个时候,只有妈妈的抚慰才能让她有安全感,使她安静下来。
妈妈仿佛是海伦心中的烛火,能够在她冰冷的世界里给予她所需的温暖,在绝望中给她活下去的希望。被黑暗侵蚀心灵的海伦,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来孤僻,她的心仿佛越来越小,小到只能容下妈妈一个人,除了妈妈,一切都不重要!
2. 我不怕,即使我的“门”和“窗”都被上帝关闭
基督徒们相信,上帝对世人是慈悲的,3000多年前,以色列的大卫王写下了“耶和华是我牧者,我将必不至缺失”的动人诗篇,用来歌颂天父的慈悲,现代人也常常用那句“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来说明“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但是那位冥冥之中存在的造物主对待年幼的小海伦,却格外的残酷,当疾病使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之后,她的世界中,“门”和“窗”都被关闭了。在回忆起童年的那段日子时,海伦?凯勒的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个没有光、没有声音的黑暗又静悄悄的世界。那些记忆就像映在窗帘上的影子,模模糊糊地就在眼前,却无法触摸。
在那段时间里,母亲的慈爱和智慧是海伦?凯勒黑暗世界中唯一能够触碰到的一缕“光明”,依偎在母亲怀中的温暖以及拉着母亲衣角所感受到的踏实,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海伦心中最温馨的记忆。
随着海伦渐渐长大,她的自我意识也逐渐觉醒,在和母亲的交流中,她开始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试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用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拉着别人表示“来”,推表示“去”。除此之外,她还会用切面包、涂黄油的动作表示想吃面包,用缩脖子、发抖来表示觉得冷。
在海伦用各种动作表达想法的同时,母亲也总是竭尽所能做出各种动作,向海伦传递各种信息。也许这个世界上,在母亲和女儿之间真的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海伦和母亲总能清楚地知晓对方的意思。
在海伦5岁的时候,她的交流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母亲,这个小女孩慢慢地开始明白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例如她这时候已经能够凭借感觉认出自己的衣服,把洗好的衣裳叠好收起来,甚至是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进行分类。母亲和姑妈梳洗打扮的时候,她知道她们要出门了,便央求一起出去。
如果家里有亲戚来串门,海伦总是被叫来招待客人,客人离开时,她还主动挥手告别。在海伦的记忆中,有一次,家里将要有非常重要的客人来拜访,从门的启闭中,她能感受到客人的到来。
于是,她趁着家人没注意就跑到妈妈的房间,学着妈妈的模样坐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往自己的小脸蛋上搽粉,往头发上抹油,还把面纱用发夹牢牢地固定在头发上,让面纱垂下来,轻轻盖在脸上,接着她找到一件很宽大的裙子穿在身上,完成这一身她觉得很有意思的打扮之后,她美美地下楼准备接待客人。
在被黑暗笼罩的童年时代里,海伦除了母亲之外,还有两个朝夕相处的玩伴,其中一个是凯勒家厨师的女儿玛莎?华盛顿。
玛莎是个十分聪明又善良的女孩,她和海伦相识之后不久,便能看懂海伦手势动作的意思,例如当海伦用双手合成圆形并且放在地上的时候,玛莎便知道她的意思是说去草丛里找鸡下的蛋。
在和海伦交往的过程中,玛莎也知道海伦因为既看不见又听不见,所以脾气多少有点暴躁甚至鲁莽,所以两个人一起玩耍的时候,玛莎总是乖乖地听海伦的“指挥”,对于海伦交代的事情,玛莎总会干净利落地完成。这个比海伦年长的小姑娘之所以愿意为这个既盲又聋的小姑娘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在她的胸膛里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海伦?凯勒的另一个玩伴是那只名叫贝利的老猎狗,跟玛莎的聪明、善良、勤快不一样,这只老狗既懒惰,也不够聪明。贝利经常躺在壁炉边上睡觉,小海伦曾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想要训练它看懂自己的手语,但是贝利却很不开窍,根本不懂这个盲聋小姑娘在做什么。不过即便如此,海伦依旧十分喜欢这个动物朋友。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前往海伦?凯勒童年时期度过的那座农场的话,将会看到一个八九岁皮肤黝黑的和一个五六岁皮肤白皙的姑娘,她们一起玩耍、嬉戏,享受着美好的童年,尽管那个皮肤白皙的小姑娘既看不见又听不见,但是她们在一起的日子依旧不缺乏欢声笑语。
她们一起偷吃厨娘刚刚烤好的饼,去花丛深处寻找鸡蛋,谷仓、乳牛场是她们的游乐场,柴堆、马厩是她们的“后花园”,此外还有一只憨憨笨笨的老狗跟在她们的身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只可惜画中的主角海伦却看不见这一切。
童年的快乐生活总是如此短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海伦开始意识到和别人的不同,她开始了解到母亲和朋友们都是通过嘴巴交流的,而不像自己用手比画。虽然海伦曾经试图用手触摸别人的嘴巴,但是她依旧无法明白对方的意思。
有一次,海伦疯狂地摆动四肢,嚅动嘴唇,企图与别人交谈,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恼羞成怒的海伦大发脾气,但是这依旧无法改变她是盲聋女孩的残酷现实。
随着海伦?凯勒一天一天长大,她的脾气越来越坏,经常为了一些小事无理取闹,虽然她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旦出现什么情况,海伦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逐渐长大的小姑娘之所以会变得如此“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的灵魂已经在小小的身体里觉醒,她急欲寻找一个表达内心世界的出口,但是残酷的造物者却同时关闭了她心灵的大门和窗户,她需要一个灵魂的出口来和这个世界交流。
3. 盲聋的萝拉给我全新的启迪
狄更斯在《美国札记》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叫萝拉的盲聋女孩,这个女孩仿佛一个传奇……她虽然盲聋,但是经过盲聋教育专家山姆?郝博士的教导,最终学有所成。
萝拉和海伦一样,也是既盲又聋的人。她出生时本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在她两岁多的时候感染了猩红热,可怕的瘟疫剥夺了她的视觉、听觉以及说话能力。这让萝拉生不如死,她再也没有办法和人沟通了,于是,她开始封闭自己,直到山姆?郝博士的出现。
郝博士是个有经验的教育家,也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创始人。在听说了萝拉的情况后,他想,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于是他向阻碍人类发展的这堵围墙发起了进攻。
郝博士带领只有8岁的萝拉走进了柏金斯盲人学校,他用触觉、手势帮助萝拉与外界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途径,没过多久,郝博士就开始教萝拉学习盲文和手语。
手语是专门为聋哑人创制的一种语言,用手势代替口语。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字母,然后再用手势把字母合并成一个字。
萝拉不但是聋哑人,还是个盲人,她看不见手势。郝博士拿出了最大的耐心和努力,手把手地教萝拉,让她领会到不同的手势代表的不同意思。
萝拉很聪明,她学得很快,能分辨出不同的动作和字母,还能摆出不同动作。但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郝博士最终的目的是要让萝拉学会利用这些手势来明白其代表的含义。
郝博士拿来一种特定的物品让萝拉抚摸,然后在她手上比画出这个物品的名称。起初萝拉并不能领略这二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
一天,郝博士把一把钥匙放到了萝拉手里。这是把很普通的钥匙,不过郝博士无数次让萝拉抚摸这把钥匙,也无数次在她手心上拼写“钥匙”这一单词。几次拼写后,郝博士发现萝拉在接触钥匙时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她的脸上就浮现出领悟真谛般的微笑。是的,经过反复训练,萝拉终于明白了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她终于可以将物品与单词联系起来!
用这个方法,郝博士又教会了她许多词语,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萝拉并不能将这些单词组成句子,也就是说,她依旧不能表达出自己完整的意思。尤其是那些抽象的单词,比如“爱”、“忧郁”、“发怒”等,该如何表达呢?
怎么才能让萝拉明白呢?郝博士又陷入了沉思。
郝博士没有急于求成,毕竟让萝拉这样一个盲聋人识别一些简单词语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让萝拉轻松地学习,郝博士做出暂停学习的决定。待萝拉调整好心态后,再继续施教。
就这样,郝博士在不停探索中,让萝拉黑暗的世界逐渐明朗起来,经过两个人的努力,萝拉成了一个比正常人还优秀的人。
可以说,萝拉是个幸运的人,在郝博士的帮助下,成为一个能够被社会接受以及可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萝拉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认为“盲聋人就是废人”的固有观念。
所以说,郝博士帮助萝拉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而海伦?凯勒是像萝拉一样的盲聋姑娘,可以像萝拉那样幸运吗?
一个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孩子,她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正常人无法想象,并且海伦在刚出生的时候也和正常孩子一样,只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敲碎了她原本美好的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几种简单的表情和手势已经阐述不了海伦那些复杂的感情。每当她用手语比画心中所想时,他人很难看懂,就连和她“心有灵犀”的妈妈,都无法解读,这让急于表达意愿的海伦总是不知所措,最后,干脆大发脾气。
长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挣扎的海伦,总感觉有许多利爪正在向她靠近,几欲将她束缚住,她害怕极了,想极力挣脱出来,可是任凭她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家人也为她着急。海伦的脾气日渐增长,她总是满腹怒火等待发泄,家人偶尔会从她的喉咙里听到一些奇怪的低吼声,知道她是在“自言自语”,但更多时候,海伦都是选择在地上打滚或是对周围乱挥拳头,家人总是会在毫无预警下“中招”。
很多时候,妈妈会耐心地安抚这个可怜的小家伙,也就在此时,海伦才会安静一会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生活使她越来越痛苦,她每天都要发脾气,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哭闹一次……
父母忧心忡忡,可又不知怎么办才好。在他们居住的塔斯甘比亚小镇根本找不到一所聋哑学校,而且这么偏僻的地方,似乎也没有人愿意来,谁会愿意和一个盲聋孩子浪费口舌呢?
海伦是不可能接受教育的,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母亲在狄更斯的《美国札记》中仿佛看到一丝希望。之所以是一丝希望,是因为毕竟萝拉只有一个,而山姆·郝博士也已经去世了,他的教学方法不知还有谁知道,或许已经失传。但就算有人像郝博士一样有教育经验,却不知道他是否愿意来这个偏僻的小镇?
虽然头脑中有太多疑问,但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凯勒夫妇决定带着海伦远赴他乡求医,希望可以给海伦找到生活的希望。
对海伦来说,这次求医就是一次旅行,也成了她美好的记忆的一部分。
这一路对海伦来说充满着新鲜,她高兴极了,一刻也不肯安静下来,多彩的贝壳、检票钳子、毛巾做的布娃娃等都让她爱不释手,然而愉快的心情被眼科医生的一句“无能为力”打破了。检查结果令人沮丧,医生没法治好海伦的眼睛。但医生建议海伦的父母去华盛顿找亚历山大?贝尔博士,或许他能给海伦提供帮助。
海伦一家马上启程,开始了另一段旅程。凯勒夫妇仍是满心焦虑,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出现新的转机。只有海伦开心得不得了,她认为这又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最后,他们在华盛顿见到了亚历山大?贝尔博士。贝尔博士把海伦抱在膝上,让她拨弄他的怀表,海伦感受到了怀表的动静,她也由此喜欢上了这个温和仁慈的伯伯。
这次与贝尔博士的见面,使海伦的人生由黑暗转向了光明。
柏金斯学校是《美国札记》中郝博士为盲、聋、哑人孜孜不倦工作的地方。贝尔博士建议海伦的父亲写信给波士顿柏金斯学校的校长安那诺斯,请他为海伦寻找一位启蒙老师。几个星期之后,他们盼来了回信,等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海伦的老师找到了。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海伦终于可以像萝拉一样,翻开人生的新篇章了。
4. 新来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并不娇惯我
没有经历过绝望之夜的人,无法体会黑暗笼罩之下的绝望与孤独,当海伦?凯勒小小的灵魂觉醒的时候,等待着她的却是永无尽头的黑暗,对于年幼的她来说,即使身边点燃最亮的火把都无法照亮一步之外的命运。
在回忆自己度过的那段岁月时,海伦?凯勒写道:“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艘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接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
就在海伦在黑暗中孤独地期盼着照亮她内心世界的光明的时候,那一缕“阳光”终于降临了。那是1887年3月3号,海伦?凯勒6岁零9个月的时候。
这天下午,春季温暖的阳光穿透过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懒洋洋地照在小姑娘的脸上,当时的海伦已经因为发了数个月的脾气而精疲力竭,她安静地站在阳台上,轻轻地摘下了一朵银色的小花。
就在此时,海伦感觉到有人向她走来,她本来以为来人是母亲,便张开了双手,对方则将她的手握在自己手中,轻轻地将其拥入怀中。海伦这才感觉到,眼前的这个人并不是母亲。
如果你熟悉海伦?凯勒的故事,你应该已经猜到,这个人正是日后将给海伦的生命带来新希望的安妮?莎莉文老师。
安妮?莎莉文老师有着和海伦相似甚至更加凄惨的童年,她于1866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她的母亲早逝,她被酗酒的父亲狠心抛弃,最后被一家贫民救济院收留。10岁那年,安妮唯一的弟弟病死在了救济院里,而她从3岁时就患上却因家贫无钱医治的眼疾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双目失明。
由于看不见东西,安妮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救济院的人为此把她关进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任其自生自灭。最后,多亏好心人的救助,安妮才得以脱离苦海并且进入盲校学习,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从盲校毕业。
安妮?莎莉文就读的那所学校正好是由山姆?郝博士创建的柏金斯盲人学校,当海伦的父母前往盲校为女儿寻找合适的家庭教师的时候,盲校的负责人就推荐了安妮?莎莉文,于是在1887年的那个春日里,海伦?凯勒迎来了这个将会改变她一生的人,从此之后,她的生命将不再是一片黑暗。
在安妮?莎莉文担任海伦?凯勒老师的时候,她经过多年的治疗,视力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恢复,虽然仍然没有达到正常人的水平,但是已经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了。当她第一眼看到海伦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孤独无助的样子一下子打动了她,就在那一刻,安妮似乎看到了童年时期的自己,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海伦从无边的黑暗中拯救出来。
来到凯勒家当天,安妮就开始了对海伦的教育,她打算首先教会海伦辨识各种事物以及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这样做无疑可以帮助海伦更好地认识这个看不见的世界。
安妮就地取材,先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起,她到达的第一天晚上,给了海伦一个玩具娃娃——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让安妮转赠给海伦的礼物。当海伦用一只手触摸到玩具娃娃时,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慢慢地写下了doll(娃娃)。
海伦十分聪明,模仿力也很强,当她感觉到安妮在她的手上写字的时候,显得十分惊奇,尽管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她还是学着安妮那样也在安妮的手上写下了这几个字母。没过几天,海伦在安妮老师的教导下,便学会了拼写pin(针)、cup(杯子)、以及sit(坐)等单词。
就在安妮老师在为海伦的聪明感到十分开心的时候,海伦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因为在过去将近7年的生活中,海伦的父母因为心疼这个“不幸”的女儿,对她极为娇纵,从来没有对她进行过任何约束。有一天,海伦在学习的时候突然感到了厌倦,便怒气冲冲地将老师送她的娃娃扔在了地上。除此之外,在生活习惯方面,海伦也有很大的问题,例如以前在父母的纵容下,进餐的时候她会直接用手去盘子里抓食物。
安妮来了之后,她认为父母过于娇惯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于是她在教导海伦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这个小姑娘生活习惯的培养。从此之后,安妮与海伦的每一次进餐都成了意志的较量。只要海伦的手一伸进盘子里,就被安妮坚决地推开。爱女如命的海伦的父母虽然觉得安妮老师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多少有些不高兴,也不忍心看到女儿被一次次推开,便离开了餐厅。安妮仿佛并不在意,还将房门锁上,继续用餐。
在海伦和安妮老师经过了几轮的“角逐”之后,海伦干脆坐在地板上又踢又闹,推拉安妮的椅子,同时聪明的海伦开始绕着桌子找她的父母,寻求“外援”,但是这时候父母早已离开了餐厅,海伦只好坐回桌子前,却依旧用手去抓食物,安妮给她一把勺子,被她哗啦一声扔到地上,于是刚刚结束的“角逐”又重新上演。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较量之后,安妮老师明白仅仅靠“强攻”是无法纠正海伦的这些错误的,这时候的海伦处在十分严重的叛逆期,对别人的干涉相当抵触,想要帮助海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得采用以情动人的方法,进行“智取”。
5. 与莎莉文老师的“持久战”
在海伦?凯勒的不朽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饱含深情地写道:“第一天我要看人,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那坚毅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海伦?凯勒将安妮?莎莉文列为如果她“拥有三天光明”之后第一个想要看到的人,这足以看出她对老师的热爱。同时从这段话中所蕴含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窥探到安妮老师的性格,她不仅仅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性格“坚毅”的合格的好老师。
这位身材瘦小的家庭女教师如同《简?爱》中的主角一样,小小的身体里有着巨大的能量。她个性执着,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被送进救济院,被人们断定“一生于此”之后,她也不曾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即使双目几近失明,她也没有停下寻求知识的脚步。
当安妮?莎莉文来到凯勒家,看到7岁的小海伦时,她面对的是一个生活在父母娇惯中的小“暴君”。人们不会想到,日后被人誉为19世纪两大奇人之一的海伦?凯勒,小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讨厌鬼”,她不愿意梳头、不愿意洗漱,天天把自己裹在邋遢的衣服里;吃饭时,她在餐桌上到处“打游击”,只要一闻到美味的食物香味,就立即伸出脏兮兮的手,把它们从主人的餐盘中抢过来。高兴的时候,小海伦会手舞足蹈,不高兴的时候则会满地打滚,或者是对身边的人拳脚相向。
有过相似经历的安妮老师明白,小海伦之所以会如此“野蛮”,根本原因是她找不到情绪的发泄口,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用语言来表达愿望。看着因不安和急躁而横冲直撞的小海伦,安妮感受到了小海伦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她的母性被唤醒了,决定用爱来感化小海伦。
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安妮?莎莉文说:“我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既要规范和控制她的行为,又不能伤害她的心灵。我起初只能非常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进行,并试图赢得她的爱。”从此之后,安妮忍受着宠爱女儿的凯勒夫妇的不理解以及小海伦的激烈反抗,开始了一场和学生之间的“持久战”。
在经历了前面所提到的数场“角逐”之后,安妮老师发现在家中的时候,海伦有父母撑腰,不管对她如何严厉,小海伦都是有恃无恐,不买老师的账,于是安妮决定带海伦前往凯勒家附近的一座林中木屋居住一段时间,这样既可以让海伦远离父母的庇护,同时还有助于两个人在独处中培养感情。
海伦的父母在听了安妮老师的这个想法之后,虽然并不是太赞同,但是思来想去,觉得这对女儿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还是答应了。在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之后,安妮老师便带着小海伦出发了,等待她们的将是一场长达半个月之久的“对抗战”。
离开家人的第一天,小海伦几乎一整天都在哭号,她还疯狂地踢打安妮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安妮老师选择了“冷处理”,任由小海伦发泄情绪。
当天晚上,小海伦依旧是在哭闹中度过的,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由于之前折腾了足足一天一夜,小海伦反而变得平和起来。看到海伦的态度缓和了下来,安妮老师循循善诱,用手上写字的方法,对海伦开始了新的教导。这些东西对小海伦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她的世界从此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通过半个月的努力,安妮老师终于用爱心将海伦变成了一个性格温柔、热爱学习的乖孩子。安妮在当天的日记中高兴地写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乐地歌唱,奇迹发生了!两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经变成了温顺的小女孩。”
从此之后,安妮和海伦整天在一起,她们时而去农场里“参观”各种各样的动物,时而去鸡棚里捡海伦最喜欢的鸡蛋,安妮老师把触摸到的所有东西的名字都在海伦的手上写下来。慢慢地,海伦不仅学会了许多的词语,还学会了怎样缝衣服,怎样做东西。这场“持久战”终于以双方的共同胜利而结束,一个全新的、优秀的海伦诞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