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少年情怀,恰如篱笆上的槿柳树花,屋瓦上的盆葱花,他们都会开花,但都不当他们是花。
少年故事,如日影沙堤,就像脚下的地,都是黄金铺的。
古英雄出少年,少年的故事,总是充满诗意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搜集了6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童年往事,他们出身背景不同,不论其出生在阀阅之门,还是闾阎之家,不论是“大家闺秀”,抑或“小家碧玉”,他们都能于兴趣之中发现梦想,于梦想之中得以成真。一路上,凄凄风雨,他们披荆斩棘,用执著与狂热感动着每一个人,可谓“萝卜菜籽结牡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川端康成、赛珍珠、帕斯捷尔纳克、福克纳、海明威等的童年往事尽在书中。
|
關於作者: |
董兴文
男,生于湖南长沙县;毕业于长沙明德中学和天津南开大学 ;就业于北京,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和编辑;1993年被评为
高级编辑。对哲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等感觉兴趣,并长期进 行学习和研究;发表过小说、报告文学、论文等百多篇;出版书
籍十多本,其中心理保健著作影响较大,受到有关权威专家、学 者高评,尤其为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中国新华社《瞭望》周刊、
人民出版社《人物》月刊、《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央 电台、北京电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老年报
》、《健康世界》、《大众医学》等数十家媒体进行过报道,国 外也有报道。1998年入载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人物词典。
陈兴兰
女,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上海虹口中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就业于北京。最先分配到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工作,1962年北京市
委为加强中学生时事政治教育,指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对 中学生时事广播节目》,奉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此在电台任
编辑记者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出版社任编辑,参与创办《父母 必读》杂志。对少儿教育很是关心,并长期进行学习研究,先后
负责编辑出版了《陈鹤琴教育文集》、《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 以及《当代少年跨世纪方案》、《中华少年精英百图》、《正在
形成的世界》、《朗诵给祖国听》、《可爱的北京》丛书等重要 书籍,获得数十种奖项。1993年被评为编审。
|
目錄:
|
1伟大的诺贝尔
从小立志,首摘金奖
好鼓重捶,金鼓雷鸣
良好的环境,千里马奔腾
爱国精神熏陶,培育弱小民族雄鹰
“补偿心理”,结出硕果
荆棘丛里,凤凰高飞
浪子回头,举国欢腾
在奋发好学的家庭里奋发向上
因材施教,教出病源学之父
伟大的母爱,孕育权威公断人
父母远见卓识,精心塑造天之骄子
思想开放加严格训练,文学泰斗诞生
引导耐心得力,“丑小鸭”成为科学巨人
迷恋运动的孩子成了大化学家
聋儿孩子成了科学家
愚顽可教化,铁杵变金针
小学徒成大事
在坎坷中成就大业
暗含的期待和严格的要求,造就世界奇才
安慰和鼓励,升华残疾人
虎父虎子
小小书商家,出了个大作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体弱多病的孩子,成为法兰西的骄傲
差班生成了英伦文豪
远见卓识,育子成龙
养母之功,与日齐晖
负责到底,成就研制原子弹第一人
兼听则明,培育英伦又一千里马
具备品格,还得勤奋
爱动脑筋也爱运动,发明了心电图
爱在心上,铸就精英
披荆斩棘,开辟未来
引而不发,献身科学
强烈的兴趣,始创量子力学
掌握好“度”,造就科学奇才
互相激励的超级人才链
音乐家,还是科学家
好苗苗还要好好引导
点石成金,一句话激发出来的科学家
一言九鼎
两种文化碰撞——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
穷孩子立大志,成为拯救生命的大师
爱护孩子的美好天性,成就又一位拯救生命的大师
选准主攻方向,一举获得成功
留级生发奋成大师
从“丧门星”到国之宝
贫民窟走出科学伟人
没有上过学,也能成大器
走出神学院,成为大作家
一只胳膊的孩子,成为杰出的化学家
好园丁培养出最年轻的教授
“皮格马利翁效应”
无心插柳,柳暗花明
“低能儿”有志事竟成
家里有个小书库,出了个大学者
又一位“孟母”育英才
慧眼识英才——他不是“胡闹”的孩子
困难是成才的“磨刀石”,穷孩子成了最出色的人
让孩子提前进“学堂”
打好基础,好建大厦
一记重锤,使他开始发奋
抓住机会,指点前程
不屈不挠,成为强者
小小童工,成了大作家
坚持理想,绝不动摇
艰苦年代,奠定基础
赞美,良好的催化剂
没有“盼子成龙”,他却成了“巨龙”
书香门第,培育文豪
榜样的力量
他有一位好外祖父
战火中造就文学巨擘
苦水里泡大的大作家
全面发展,成就事业
孤儿成了大诗人
“我是中国人,还我中国人的尊严”
红脸白脸配合着唱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退伍上校引出文学雄狮
|
內容試閱:
|
伟大的诺贝尔
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什么地方,诺贝尔的名字都响亮地传播着,并且将永远传播下去;世界上的人,无论属于什么国家、民族和阶层,也不分男女老少和宗教信仰,都不能不承认诺贝尔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不能不对之肃然起敬。
诺贝尔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因为他生前是一位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不仅仅因为他那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永不衰竭的创造热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德,也不仅仅因为他的巨大成就,还因为他逝世后对推动人类文化科学事业发展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永远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着他!
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发明家。正是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热情和钻研精神,影响和引导着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和创造之路。
诺贝尔的父亲幼年时期家境贫寒,没有条件上学。15岁时,他到轮船上做堂倌,常年航行在地中海上,以此维持生活,自食其力。18岁时,一次海轮遇难,海轮上大多数人葬身海底,他虽然幸免一死,但饭碗砸了,只好到一位建筑师那里当学徒。由于他非常勤奋好学,一年以后得以进入一所大学学习。在大学里,他又以聪明和勤奋出名,并多次获奖。21岁时,他获得学校最高奖金。学校校长特别赞赏他的实验才能,甚至说他可以跻身皇家学院。大学毕业后,他担任建筑工程师,成绩卓著,当年就申请了刨木机等3项专利。他结婚后,一共生有8个孩子,但只活下来4个。
当时的瑞典,虽然森林密布,矿藏丰富,但生产条件非常落后。诺贝尔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他擅长机械制造,但才能无法施展,只好当建筑师。由于经营不善,几年里总是亏损,债台高筑。偏偏祸不单行,不久家里又失火了,剩下的一点点家产也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一空,以致不得不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书。“破产”是一个法律术语,意思是当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法院根据负债人或债权人的申请,作出裁决,宣告破产,然后将负债人的全部财产变卖或折价归于债权人,不足部分不再偿还。这对负债人实际上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足以使人一蹶不振。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正是在这家庭十分不幸的一年里降临人世的。
但老诺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困难压不垮的人。他清理完债务以后,就告别了妻子和4个儿子,只身漂泊海外,几经辗转到了俄国。他审时度势,依据自己的特长,利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在彼得堡制造各种机械,并开始进行炸药的研制。经过多年艰难曲折、含辛茹苦的努力,老诺贝尔终于站住了脚跟,取得了成就,在俄国成了颇有名望的工程师、发明家和企业家。他将妻子和儿子接到彼得堡,一家人得以团聚。同时,儿子们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他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带着儿子们制造了一批大马力的发动机和舰船。此外,他们还有许多发明创造,比如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使俄国第一次装上了取暖设备;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等等。由于老诺贝尔和儿子们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沙皇尼古拉一世破例授予他勋章。
然而,道路坎坷,好景不长,俄国局势发生了变化,老诺贝尔再一次受到毁灭性打击,他第二次破产了。他甚至发出了哀叹:“我仅存的微弱的生机都毁灭了。”
这时候,老诺贝尔已经年近六旬,在俄国度过了20多年,幻想破灭。他拖着疲惫不堪、羸弱多病的身体,带着妻子和小儿子返回故土——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和两个哥哥继续留在俄国谋生。
对于一般人来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告一段落了,该画上一个句号了。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一生坎坷、年老体衰的老诺贝尔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决心振奋精神,重新大干一场。1863年,他的儿子小诺贝尔——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研制出一种硝化甘油炸药引爆剂,并获得瑞典政府发给的专利证。这使老诺贝尔信心倍增,重整旗鼓。他很快就和儿子一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创立了炸药工业。他们在海伦波租了一所房子进行新炸药的生产。一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炸药工厂不幸发生意外爆炸,当场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老诺贝尔年仅21岁的小儿子埃密?诺贝尔。这次事故给了性格刚强的老诺贝尔以致命的打击,他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猝然中风,从此卧床不起。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扑灭他的奋斗精神和智慧之火,他的创造热情仍然十分旺盛,各种发明创造的设想始终在他的脑子里萦绕,以至忘却了肉体的痛苦。在病榻上,他写了一本小册子,提出用锯木屑压制成木板的想法加以利用。这在盛产木材的瑞典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他还写了一篇论文,提出为了减轻矿工在井下的繁重劳动和避免伤亡事故,设想训练海豹采矿。这些在当时都是充满智慧光芒和创造精神的构想。他在给小诺贝尔——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的最后一封信中,还满怀信心和热情地说,他“要完成一件新年礼物,献给国防不巩固的祖国!”不幸的是,1872年9月30日,老诺贝尔溘然长逝,走完了一位发明家光辉的一生。
老诺贝尔才华横溢,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不畏艰险,情绪乐观,顽强拼搏,孜孜不倦,屡遭挫折却毫不气馁。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激励着孩子们,鼓舞他们不断去奋斗和创造。
诺贝尔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父亲是位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母亲也很有教养,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与丈夫共患难,一起忍受困苦;她支持丈夫另创新路,并顽强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父母的品德修养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们还经常给小诺贝尔讲述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鼓励他长大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埋头研究炸药,小诺贝尔不离左右,总在一边观看。有一次,小诺贝尔问道:“父亲,炸药会伤人,是可怕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父亲细心地解释说:“炸药可以用来开矿、修路,发展工业需要它啊。”母亲性格开朗,聪明、乐观、自信,对小诺贝尔要求很严格,从小就教他做一些浇花、锄草、清扫垃圾等轻微劳动,使诺贝尔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能够终其一生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献身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甚至终身不娶,数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地学习、钻研、工作,终于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炸药大王。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诺贝尔8岁才开始上学。但他学习非常自觉和刻苦,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就十分优秀,在82名同学中名列前茅。诺贝尔9岁的时候,全家迁到俄罗斯的彼得堡,与父亲团聚。父亲看着学校写给诺贝尔的优秀评语,深深为之感动。
诺贝尔兄弟几个刚到俄罗斯的时候,不懂俄语,无法上学。父亲不惜重金,先聘请了一位瑞典教师,一边教授俄语,一边教授各种知识。孩子们粗通俄语以后,父亲又改聘了一位俄国教师。这是一位教授,知识渊博,循循善诱,为诺贝尔兄弟打下了比较牢固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他们刻苦好学的精神。诺贝尔在上学之余,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干一些零活儿,这不仅进一步培养了他的勤奋品德,而且让他学会了一些动手操作的技能。
诺贝尔在几个兄弟中不是最聪明的一个。知子莫若父,父亲很早就指出,老大最富于天才,老二具有从事商业的魄力和能力,老三(诺贝尔)勤奋过人。正是这“勤奋”二字,成为诺贝尔后来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诺贝尔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如为了学好外语,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在学法语的时候,为了加强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他将法国名著翻译成瑞典文,再转译为法文,然后再认真核对两次翻译的手稿,反复进行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就加以研究和改正,直到完全熟练掌握为止。学习其他语种也都如此,后来他通晓俄、法、德、英等多国语言,能熟练地阅读这些语言的文学名著和科学著作,甚至能用这些语言写作文学作品。有一次,诺贝尔把自己用英文写的记述自己童年时代的一篇425行的长诗抄赠给一位英国老年牧师看,这位老年牧师看了以后竟以为是英国作家的作品。由此可见诺贝尔外语功夫之深。
1850年,父亲把17岁的诺贝尔送到美国,在著名的工程师约翰?艾利逊的工厂里接受训练,学到很多东西。后来,诺贝尔又到其他欧美各国考察学习了4年,其中包括在法国巴黎著名教授贝罗兹手下学习化学,受到严格的基础训练。
诺贝尔在巴黎学习期间,巴黎上层社会生活考究十分奢靡,各种奢侈品无与伦比。非常可贵的是,年轻的诺贝尔丝毫不为所动,一心一意埋头学习和工作,像海绵一样拼命吸取各种知识,表现了坚定不移的事业心和非同寻常的清醒头脑。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在青春年少时,
毅然地离开了家乡,
为到异乡去,
而远渡重洋;
宏伟壮丽的大海并未使我景仰,
我曾憧憬的海洋更加浩瀚而激荡!
我来到巴黎,
——那里也是一片汪洋!
情欲卷起了惊涛骇浪,
触礁沉船的残骸,
多于真正的海洋,
任何人要在这污流浊浪中寻求欢乐,
都必须将礼品贡献给那迷人的偶像,
直到他幡然醒悟,
看穿了隐藏在偶像身后的堕落景象。
诺贝尔坚决抵制住了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的诱惑和袭击,在知识的海洋里搏击。因此,他一回到祖国,就已经是一位知识丰富、技术熟练的人才,开始了他那不平凡的发明创造事业。
1857年,24岁的诺贝尔设计了一个量气表,在俄国彼得堡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不断加以改进;1859年,再次获得专利。以后他转入对火药的研究、发明和创造。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俗称火药。它发明于唐代,后来经阿拉伯传入欧洲,英国、法国等国家直到14世纪中叶才开始应用。恩格斯指出,火药的运用绝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上经济上的进步。黑火药一直应用到19世纪。黑火药的缺点是威力比较小,又不易引燃导爆。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寻求新的爆破动力,炸药的研制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1837年,法国化学家贝罗兹用浓硝酸处理纤维质,得到一种硝酸纤维素。1845年,波特格和索亨贝恩,先后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处理棉花纤维,制成了与硝酸纤维素类似的物质,称为硝酸棉或火药棉。这种火药的爆炸性能比黑火药优越,但性能不稳定,存放起来非常危险,曾相继发生储存时引起爆炸的惨祸,使人望而生畏。1860年前后,阿拜尔找出了火药棉性能不稳定的原因,并改用圆纸筒包装,火药棉才被军事上采用。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瑞罗制成了硝化甘油,但它也极易爆炸,索氏自己也曾被炸伤。后来,索氏和荷兰化学家德弗里计先后研制成功硝化甘油药物,用来扩展和疏通堵塞的血管,治疗心绞痛,直到现在仍为心脏病患者的救急用药。
1859年,曾经当过诺贝尔家庭教师的化学家西宁,带了一小瓶硝化甘油给诺贝尔父子看。西宁将硝化甘油倒一点儿在铁砧上,用锤子敲打,立即发生爆炸,引起诺贝尔父子的极大兴趣。诺贝尔知难而进,企图寻找出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从而发掘爆破的新动力。
诺贝尔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但他不肯罢休,劝他放弃试验。然而诺贝尔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奔向自己的目标。诺贝尔曾写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决心:
强者需要坚实的地基,
来建筑他们美好的理想,
???……
从那些艰深的学识里,
悲哀和痛苦得到补偿。
诺贝尔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发现了引爆装置原理。但要制成一种理想的引爆装置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几年的时间里,诺贝尔失败了几百次,又试验了几百次,终于有一天,“轰”的一声巨响,诺贝尔的实验室飞到了天上,他也被炸得血肉模糊。震惊的人们闻声赶来,惊慌地叫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可是,不一会儿,诺贝尔从烟雾弥漫的瓦砾堆中爬了出来,一跃而起,高兴得热泪盈眶,大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就是伟大的诺贝尔!高昂的代价,换来了宝贵的胜利,诺贝尔发明了雷管——雷酸汞引爆装置。这一发明一直沿用至今。
诺贝尔这一发明立即被应用到正在修建的一条穿过山脉的铁路工程中,从而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并节约了几百万美元。从此,这一发明很快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其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而他的钻研精神和奋斗精神更加宝贵,正如马克思引用过的但丁在不朽史诗《神曲》里的一句名言说的那样:“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懦弱都无济于事’”。
诺贝尔继续孜孜以求,力图改进硝化甘油的生产工艺,以确保安全生产。他在探索过程中,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多次发生爆炸事故。但他毫不犹豫,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他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1864年,他获得雷管专利,经济上也得到可观的收益。
诺贝尔的一生,胜利和欢乐总是伴随着不幸和痛苦。一天,诺贝尔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他的弟弟埃密在实验室工作,又是“轰”的一声巨响,实验室化为灰烬,埃密和四位工作人员倒在血泊中,为科学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斯德哥尔摩的几万居民以为发生了大地震,纷纷祈祷上帝保佑。接着,公众舆论和市政府对诺贝尔一家深为不满,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指责。诺贝尔一家沉浸在悲痛中。
诺贝尔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实验地点,只好把设备搬到斯德哥尔摩北面梅拉伦湖的一只平底船上进行小批量生产。诺贝尔在为科学献身的道路上继续勇敢顽强地探索前进。
不久,世界各地许多矿山先后采用了硝化甘油炸药,诺贝尔也建立了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创建了硝化甘油公司。他自己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书记长和会计,还当推销员,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不久,他又在德国汉堡与人合作,组建了诺贝尔炸药公司,产品远销英、美、葡、澳等国。
科学的道路十分坎坷,硝化甘油炸药爆炸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各国对此出面干预,甚至明令禁止生产和储存硝化甘油,这使得诺贝尔的事业再次濒临绝境。但诺贝尔没有失去信心和勇气。他决心排除万难,作出新贡献:研制安全炸药。1866年,他获得硝化甘油安全运输专利。接着,诺贝尔又成功研制安全炸药,他当时称之为猛炸药,在欧美被广泛应用。
186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父子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在人类科学事业上作出的杰出贡献。
诺贝尔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成果,获得多项专利。
不久,诺贝尔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更先进的炸胶炸药,并很快销往各地。
1888年,诺贝尔又研制成功无烟炸药。
诺贝尔经营的炸药工业遍布欧美各国。他是一位极其热爱工作的人,又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他说:“在一项庞大的事业上,如果你亲揽诸事,结果是一事无成。”他总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要工作上,而把其他事务交给别人,充分调动他人的才干和工作积极性。他甚至批评哥哥事必躬亲,结果事情没干好,身体却被累垮了。他对手下人既严格要求,又不求全责备。他非常善于用人,根据各人的才干、学识、品德分配不同的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该支持的支持,该鼓励的鼓励,该批评的批评。
1875年,诺贝尔创办的工厂已有15家之多,他创立了科学顾问团,对各工厂及时给予技术指导。他和职员之间不像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而是亲密的朋友和合作者。他尊重和信任他们,关心他们。职员遇到困难,他尽力设法帮助解决。例如,他与瑞典著名工程师和炸药专家黎德贝克合作了30年,彼此亲密无间。诺贝尔公司授予黎德贝克荣誉奖章。黎德贝克晚年耳朵聋了,诺贝尔经常写信慰问他。黎德贝克去世后,诺贝尔在英国申请无烟炸药的专利时,特别把黎德贝克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签署在一起,以纪念黎德贝克为无烟炸药设计机器作出的贡献。又例如,诺贝尔委任年轻工程师雷兹曼为经理,协助自己研究猛炸药,后来雷兹曼在工作中发生一起事故,工厂全部毁坏,雷兹曼也被炸死。诺贝尔对雷兹曼的去世悲痛不已,而对财产的损失毫不放在心上。
诺贝尔目光远大,从不津津乐道自己的成就,非常谦虚。哥哥要他写一份自传,他不肯从命,后来被逼不过,便用诙谐戏谑的语言写道: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第一次呱呱坠地的时候,差一点儿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里(确有此事——编者注)。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没有家室,脾气坏,消化力弱。仅有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恶:不敬财神。一生重要事迹:无。
诺贝尔终身不娶,没有家室。这绝不是他有什么怪癖,不向往爱情。他在一首英文诗里,曾表达过他情感经历的不幸。
她以深情、专注的目光仰望着我,
——倾注了纯洁的爱情。
她对我的爱没掺任何杂念,
父母也不曾暗示门当户对的语言。
爱是她的天性,
就好像芬芳是玫瑰的精灵。
从一片凄凉的沙漠中,
我的生命,
得到了幸福和希望。
我有一个神圣的愿望,
——得到那可爱的女郎,
做一个值得她倾心相爱的人,
永不辜负她的希望。
我俩在欢娱中相逢,
幸福地聚会,
像是携手走进了幸福的天堂。
可悲的是,诺贝尔钟爱的姑娘不幸夭逝。
另一个新郎得到了胜利,
——她终于嫁给了坟墓。
心爱的姑娘不幸逝世,使诺贝尔陷入巨大的哀痛之中。但诺贝尔是个强者。事业心使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他毕生沉醉于科学研究事业,与之终身结为伴侣,相依为命,倾注了全部心血。
直到晚年,诺贝尔因一篇论文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时,按照惯例要写一份自传,这样他才写了唯一的一份朴实无华的自传:
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的学问来自家庭教师,从没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炸药,又称“巴力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选入瑞典皇家科学院、伦敦皇家学会和巴黎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得极星勋章(POLARSTAR),又得法国大勋章(FRENCH
LEGION OF HONOR)。唯一的出版物:一篇英文作品。此外,获得银牌一块。
其实,诺贝尔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对这些极为淡漠。他曾风趣地说:瑞典政府授予他极星勋章,是因为他的烹调本领;他得到法国勋章,是因为他与一位部长过从甚密;他得到巴西玫瑰勋章,是因为偶尔认识了一位要人;他获得皮立华勋章,是因为授勋人想模仿一出名剧中授勋的情形……
诺贝尔一生四海为家,哪里工作需要就到哪里去。有人开玩笑说,诺贝尔是欧洲最著名的流浪汉。实际上,诺贝尔没有任何一国的国籍。他身为一代富豪,生活却极其简朴。他的一生都在艰苦中度过的,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情绪。他说:“工作使一切都美化了,它使我们免除了不必要的享乐和奢侈。思想能创造新的生命,使我们乐于担负起奋斗的责任。”
诺贝尔一生发明创造极多,光是在英国获得的发明专利就有355种。而且,如果不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掣肘、障碍和干扰,他的发明创造还会更多。
1892年,诺贝尔年届六旬,病魔缠身,他甚至觉得死神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向他逼近。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不向病魔屈服,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忘我工作,仅仅这一年,他就获得15项发明专利。
诺贝尔直到晚年,科学想象力仍然十分丰富。他预言,可以有一种浮动的船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10年以后,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飞机飞行。
诺贝尔的病情日益恶化。1896年12月10日,他写完最后一封表示愿意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信以后几个小时,心脏病又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一颗伟大的科学巨星陨落了。遵照他的遗嘱,骨灰被运回瑞典斯德哥尔摩,并按照他的遗愿,与他的父母兄弟合葬在斯德哥尔摩近郊斯托基卡的北方公墓。同样根据他生前的嘱咐,墓室修建得非常简朴。
诺贝尔的伟大,还充分表现在他对遗产的处理上。他有920万美元遗产。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目。诺贝尔有远见卓识,他很早就已经在考虑财产的处理问题。1883年3月14日,他还不满50岁就立了一份遗嘱,提出将他的巨额财产的80%作为科学、文学、和平奖金的基金;另外20%分赠亲友,因为他考虑到他的亲友给了他很多的关心,对他的科研、事业和生活都有所帮助。但是后来,诺贝尔经过反复考虑,又作了新的决定。他说:“大量的遗产,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祸害。凡是拥有财产的青年,他们的前途是注定要毁坏的。”12年以后,即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签署了第二份遗嘱,改变了原来将部分遗产分赠亲友的决定,将全部遗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实行他的遗嘱,他不让他的家族过问此事,而是指定了另外两位遗嘱执行人。
诺贝尔的遗嘱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发生激烈争吵,大打官司,争论的实质无非是想得到这份巨额财产,哪怕得到其中一小部分也好。多亏了遗嘱执行人之一——年仅26岁的拉格纳?索尔曼的艰苦努力,加上瑞典国王和王国政府的支持,经过一番调解,才平息了风波。1898年5月21日,瑞典王国政府以国家和人民的名义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并要求瑞典皇家科学院、文学院、卡罗琳医学院等与政府合作,共同处理有关事宜。
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及医学、文学、和平五种(1968年,瑞典银行决定增设经济学奖金。这项奖金由瑞典银行提供)。物理学和化学奖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生理学及医学奖金由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文学奖金由瑞典文学院负责颁发,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负责颁发。
诺贝尔在遗嘱中强调指出,在评选得奖人时必须做到不分国籍、民族、肤色,不问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一视同仁,唯一的标准是实际成就。当然,在评选中要达到诺贝尔这样的要求并非易事。正如世上没有什么绝对公平合理的事情一样,也不能说诺贝尔奖金的评选是完全公平合理的。例如第一届文学奖金就没有授给举世公认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然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评选是严格的、认真的,不可能走后门、搞关系、讲人情,也不可能有钱、权介入,它的不透明固然可能影响其准确,但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的干扰。因此,大体说来,诺贝尔奖的评选是公平合理的、比较准确的,自从1901年开始评选以来的数百名获奖者绝大多数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此,诺贝尔奖金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大奖”。
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对于百年来人类文化、科学、进步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