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梅兰芳的青少年时代》由李伶伶著,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之一。
他出生之时,恰逢京剧的全盛时代,他在前辈培育的沃土里茁壮成长,这是他的幸运;京剧遭遇梅兰芳,不停地被他精益求精,不断地被他推陈出新,而终至巅峰,这是京剧的幸运。
|
內容簡介: |
《梅兰芳的青少年时代》由李伶伶著,梅兰芳之所以成为京剧史上空前绝后的人物,毋庸讳言,部分原因来自上苍的特别垂青:温良的性格,柔静的外形,是天生的饰演女性的材料。当然也来自他对艺术的思索领悟、求变创新与刻苦学习。他先天的聪慧既不比人差,后天的勤奋又超过别人,加上他超越常入的强大意志力,怎么会不成功呢!
《梅兰芳的青少年时代》适合青少年阅读。
|
目錄:
|
一 出身梨园世家
二 “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少年时代
三 名师手下出高徒
四 养鸽子锻炼了眼力
五 与齐如山的“黄金组合”
六 机智应对“刁难”
七 首赴上海一炮而红
八 红遍大上海
九 第一部新戏
十 第一次遇险
十一 经典大戏《霸王别姬》
十二 《凤还巢》“禁演”风波
十三 拯救昆曲
十四 养花习画拜大师
十五 两次赴日本演出
十六 第一次拍电影
十七 到香港演出
十八 “梅宅”成了外交场所
十九 荣膺四大名旦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出身梨园世家
有人说,梅兰芳为京剧而生。其中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他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他有一个唱旦角的祖父、一个唱旦角的父亲和一个戏曲音乐才子伯父,因此自然秉承了子承父业、光宗耀祖的中国传统家族观念。
梅兰芳的祖父叫梅巧玲。他有个雅号,叫
“胖巧玲”。说来很有意思,这个雅号的来历,跟“老佛爷”慈禧太后有关。由于梅巧玲生得脸圆体胖,和他为人的一团和气相称,爱看他戏的慈禧太后就赐了他这个雅号。这位好看戏的老佛爷还有点美学眼光,她说巧玲身材的肥胖恰能显示雍容华贵。
在祖父梅巧玲之前,梅家世代以雕刻为生。
道光十年至咸丰十年间苏北里下河一带的水患不断,导致无数人家沦为赤贫,梅巧玲的父亲梅天材穷病而死,巧玲与两个弟弟随母亲颜氏逃难江南,可富庶的江南并没有改变一家人的命运。颜氏不能眼见儿子们饿死,只得忍痛先将8岁的长子巧玲卖给苏州的一个江姓鳏夫作义子。之后巧玲的两个弟弟下落不明,颜氏只身回到故乡,不久也饿死了。
梅巧玲被卖到江家,逃却了饿死的噩运。义父江某一度也将他视为己出。但好景不长,江某在娶妻生子之后,对巧玲的态度就变了。有一天,江妻在屋里的炉子上用砂罐烧红烧肉,吩咐巧玲照看着。巧玲不小心将砂罐碰翻了,当时没人看见,巧玲自然不敢声张。等到大家追究起来,发现巧玲的鞋底下沾有肉汁,这下惹了大祸。江某夫妇怒发冲冠,借口巧玲做了坏事还抵赖,竟三天三夜不给巧玲饭吃以示惩戒,把巧玲饿得天昏地暗。还是家里的一个厨子起了善心,偷偷用荷叶包了点饭给他吃,这才算没有饿出个好歹来。
在巧玲11岁那年,江氏夫妇又将他卖了出去。
梅巧玲这回被卖到一个叫“福盛班”的戏班子做徒弟,这是梅家与京剧结缘的开始。这时,京剧已经形成并正急速成长。梅巧玲苦学皮黄,历经磨难。“福盛班”班主杨三喜擅长昆曲,却以虐待徒弟闻名。他对徒弟非打即骂,还特别喜欢用硬木板打徒弟手心,据说巧玲的手纹都被打平了。
有一年除夕之夜,杨三喜莫名地就不给巧玲饭吃,让巧玲抱着他的孙子杨元在地上拣饭粒吃。许多年以后,梅巧玲做了“四喜班”班主,也收了徒弟,杨元被请来给学徒教戏。也许是自小耳濡目染,杨元对学徒也很苛求,动不动就要挥舞木板条。梅巧玲对杨元说:“这儿不是‘福盛班’,我不能看着你糟蹋别人家的孩子。”杨元后来死在一个庙里,没有人去理会,还是梅巧玲心软,派家人将杨元的尸首收殓了。
梅巧玲离开杨三喜后,跟了一个叫夏白眼的师父,这又是一个喜欢虐待徒弟的师父。梅巧玲在他手上也吃了不少苦头。直到跟了第三个师傅罗巧福,才算彻底脱离了苦海。罗巧福人很厚道,他原是杨三喜的徒弟,满师后独立门户开课授徒,他见巧玲在夏白眼那里受尽折磨,很不忍心,便花了一笔钱将巧玲赎了出来,收在自己门下。罗巧福教戏很认真,从此巧玲安心向罗巧福学皮黄,进步很快。
至于梅巧玲究竟是什么时候进京的,目前已无法考证。可以确知的是,梅巧玲满师后也自立门户,并立即派人到家乡去,打算接家人出来同住,却不知母亲早死,两个弟弟不知去向。梅巧玲直到死也没有打听到家人的下落。
梅巧玲应丁花旦,却又不满足于本行,他大胆革新身段、表情、神气、台步以及扮相,打破了过去京剧舞台上贞女烈女“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动作程式,又吸取青衣的唱工技巧,逐渐红透京城,成为“同光十三绝”之一,也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成为班主另外三个班是三庆班、春台班、和春班。
梅兰芳日后在京剧舞台上不断创新和变革,与其说是基于他具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意识和善于听取有识之士建议的虚心态度,倒不如说是他的血管里本即流淌着祖父遗传下来的永远向前的血液。他不仅完全继承了祖父不安现状、勇于冲破传统樊笼的个性,在祖父奠定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花衫”这一融青衣、花旦于一炉的新的表演方法,更沿袭了祖父诚实好学而精通音韵、唱腔、书法的文化素养,正如梅兰芳自己所说:“我好结交、善看书、爱绘画及收集文物的习性,也可说是祖传给我的天资。”
梅巧玲未能活到耄耋之年,梅兰芳因而没有见过祖父。
梅巧玲在l860年时,娶著名小生陈金雀之女陈氏为妻。那时梅巧玲孤身一人,陈氏还未过门,陈家就派了一个老妈子去侍候他。老妈子从此在梅家服务了一辈子。晚年,梅巧玲曾买了一所房子送给她,她坚决不收,后来死在梅家,梅巧玲为她预备了一份很厚的衣衾棺木将她装殓了。
P001-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