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內容簡介: |
王维新(1785~1848),广西容县人。其作品数量之多,涉及体裁之广,艺术成就之高,堪称清代广西文学大家。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了一定高度,不仅是广西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我国文学遗产的一部分。王维新的《海棠桥词集》是一部稀见的珍贵词集,全书分六卷,词作共计520首。体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山川景胜、田园风土、闺情相思、咏怀谴兴、题赠答谢等。
本书对《海棠桥词集》作了全面的校点和笺注,并对王维新的生平、著作、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评介。
|
關於作者: |
彭君梅(1971-),女,广西桂林市人,文学硕士,毕业于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古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中医语言文化》、《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研工作。发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高校科研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改、科研等项目;参编多部教材及专业著作。林怡(1979-),女,山东威海市人,医学硕士,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各家学说》、《医学文献检索》、《中医文献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别的教研和科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加多部教材及专著的编写工作。
|
目錄:
|
王维新评介
一、王维新的生平
二、王维新的著作
三、王维新韵文作品的思想内容
四、王维新的文艺思想
五、王维新韵文作品的艺术特色
六、结束语
海棠桥词集
自序
竹一词话
卷一
开元乐
南柯子
清平乐·题人隐居
水调歌头·斋夜
明月斜
天仙子·夜景
昭君怨
月华清
桂殿秋
甘州子·闺情
满江红·容江读书台
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送别集句
长相思
齐天乐·雨晴同覃爱吾
遐方怨
巫山一段云
柳梢青
凤凰台上忆吹箫·情
如梦令·游普陀山
忆汉月
渡江云
江南好·游山集句
诉衷情
惜余春
南乡子·莲笔
琴调相思引
小重山
雪梅香·雁字
误佳期
虞美人·新婚(二首)
秋霁·木芙蓉
导法驾引(三首)
庄椿岁·寿李中岩
卜算子
采桑子·寄覃爱吾
满江红·感旧
好春光
浣溪沙
浪淘沙·窗影
子夜歌·咏苏蕙《璇玑图》
深院月
深院月
误佳期
孤鸾·梨花
伤情怨
忆少年
南浦·渭龙废县
摊破浣溪沙
滴滴金·晓起
极相思
拜星月慢
玉蝴蝶·过覃爱吾
江城梅花引
醉落魄
玉蝴蝶又一体·夏雨
蝴蝶儿·夏睡
绣带儿·夏绣
眉峰碧·夏妆
四和香·夏浴
满江红·勾漏山
西江月·中元节
沁园春·春草
珠帘卷
剔银灯
醉蓬莱·天桃
大有·蕉果
鹧鸪天·杨梅
柳梢青·题方芷斋稿
梅子黄时雨
飞雪满群山
点绛唇·江天秋思
渔歌子
水调歌头·中秋水阁
鹧鸪天·九日
相思引·渔父
杨柳枝
大酺·酒旗
解语花
玉抱肚·采桑双女石
凤箫吟·凤洲
清江裂石·虎跳山
贫也乐·笋箨冠
斗百花·铁树
夜合花·试橙
买陂塘·黄芽菜
东坡引
木兰花慢·春远
踏莎行·春色
黑漆弩·村夜闻舂
眉妩
寿楼春
卷二
月照梨花
多丽·集美人名六十
江南好
江南好·闺晓
南柯子·春闺
潇湘夜雨
柳梢青
风蝶令·丛溪
临江仙
满庭芳
满庭芳
宫中调笑·傀儡
忆王孙·初春(二首)
杜韦娘
探春·春寒
更漏子
月下笛·旅思
浪淘沙·象州
红林檎近·闺思
三字令·唐明皇夜游图(集曲名)
荷叶杯·午窗对雨次覃爱吾韵
惜分飞
贺新郎·夜来香
一络索
怨东风
行香子
绣停针·金丝荷叶
南楼令
归自谣
千秋岁·寿刘母叶孺人
拂霓裳
惜秋华·红蓼
滴滴金
两同心
凄凉犯
醉公子·九里香
醉公子·友以绍酒见酌醉谢
玉女摇仙佩·曼珠花
南柯子·江景
湿罗衣
玉树后庭花·观音蕉
大江东去·藤江
菩萨蛮
系裙腰
献衷心·小重阳祷
意难忘·菊影
蓦山溪
风入松
天仙子·登山
探春慢·梅魂
鹤冲天·雨宿覃爱吾
忆王孙
玲珑四犯·洋绣球花
沙头雨
沙头雨·慕古堂
泛清波摘遍·绿葡萄
采桑子·偕覃爱吾游都峤
月中行·娑婆岩醉月
望江南·松涛
曲游春·菜花
临江仙·过覃爱吾
鹧鸪天·九日同爱吾过刘解元
绣带儿·留别
夺锦标
南柯子·云峰
醉花阴·月夜同覃爱吾在芙蓉花下小饮
归自谣
沁园春·除夕
西江月·二月晦日
寻芳草
鹧鸪天·上巳日纪事
声声慢·琴曲平沙落雁
风流子·访潘士瞻
南乡子·赠李叟
南楼令
瑞鹤仙·春夜
古香慢·过何太史竹荷阁
河渎神·村宿
十拍子·月食
女冠子·麻姑
翠楼吟·殿角
十月桃
八宝妆·挂瓶
卜算子慢·影尺
法曲献仙音·洋琴
瑶台聚八仙·烟火戏
八声甘州·瓶笙
鹊桥仙
雨霖铃·蛛网
八犯玉交枝·鷊
卷三
南柯子·山亭(二首)
解佩令·采艾
锦堂春
瑶台第一层·九日
渔歌子·与韦秀才兄弟
浣溪沙·惠韦秀才
徵招·琴弦
角招·笛
何满子
霜天晓角
东风齐着力·纸鸢
送入我门来·秦吉了
侍香金童·香匕
传言玉女·白鹦鹉
湘春夜月·湖园
透碧宵·竹香
金菊对芙蓉
六州歌头·塔影
红情·海棠
画堂春
哨遍·海防
归自谣·半秋
清平乐·都峤山中
天仙子
扫花游·苔
南乡子·水帘
酷相思
抛球乐·月季花为苦瓜藤所缠
潇湘夜雨·荷林
生查子
醉翁操·听泉
三台
玲珑玉·浪花
碧牡丹
长亭怨慢·柳
清平乐·醉韦氏宅
清平乐·紫茉莉
清平乐
沁园春·云峰
清平乐
蝴蝶儿·咏双燕赠紫印二童子
卜算子·月夜山亭独坐
雪梅香·村居
花非花·雪
南楼令·紫印山
减兰
云仙引·春日积雨
采桑子·山望
越溪春
春风袅娜·新柳
生查子·灵川道上
杨柳枝·湘阴石塔
鹧鸪天·白鱼岐上
笛家·画竹
虞美人·罗山道中逢修竹
虞美人·淇水
河渎神·题金龙四大王庙
沁园春·题《广韵》
江南好
浪淘沙·平山堂
祝英台近·宜兴
望江潮·杭州次柳耆卿韵
贺圣朝·荷
琴调相思引·竹夫人
西湖
双调望江南·玉山
相思引·外舅草堂
忆秦娥·闰三月
尉迟杯
朝中措·赠韦建三
昭君怨
且坐令·车帆
燕山亭·驴鞭
河传·河工估料
河传又一体·放淤
河传又一体·下埽
河传又一体·筑堤
河传又一体·栽柳
瑞龙吟·铁牛
西江月·平山堂
绛都春·杭州瑞石洞
击梧桐
谒金门·人面子
御街行·瓜花
师师令
潇湘逢故人慢·咏凉雨竹窗夜话
卷四
鱼游春水
喜迁莺
女冠子·越巫
女冠子·初度用韵
卜算子·留别
满江红·楚江除夕
摊破浣溪沙·对妓(二首)
昭君怨·燕市
轮台子·橐驼
西江月·饮宣武门
浣溪沙·涿州
相思引
沁园春·秧针
浪淘沙·五日临城驿同覃心海、周鼎初
如梦令·桃源遇雨
风流子·过高邮吊秦少游
满庭芳·游湖
浣溪沙·同心海泛舟迎恩河
蝶恋花·游虹园
圣无忧·同心海登平山堂
六么令·蜻蜓
双调望江南·虹桥
减兰·咏妓
减兰·水晶镇纸
潇湘夜雨·晓钟
菩萨蛮·维扬
虞美人·维扬
西江月
彩云归
卜算子·金山寿心海
蝶恋花·湖上
风中柳·繁昌客感
庆清朝慢·题琉球国图
清平乐·归对锦石山
万年欢
如鱼水·盆鱼
隔溪梅令
汉宫春·咏美人额上一点红
锁窗寒
兰陵王·绿阴
婆罗门引·吴道子观音
婆罗门令·贯休罗汉
金浮图·南山寺僧赠菩提纱
贺新凉·论画
戚氏·论书
似娘儿
浣溪沙·憎鼠
减兰·与石□
三姝媚·十姊妹花
天门谣·九日
夜飞鹊·秋夜观象
月上海棠
薄幸·自题瞿昙小像
酒泉子
忆秦娥·万松亭忆房虞部筝妓
小桃红
浪淘沙·仙枣亭
金明池·次秦少游韵
柳梢青·汴城铁塔
眉峰碧·咏昭君套
消息·昆阳怀古
醉垂鞭·岳口
江南春·永州溪上
沁园春·褚墨耕别驾见过
盐角儿·池上
虞美人影·题吴少府看三影簃
望江南·中秋夜和李生(三首)
春夏两相期·会以园明府馆甥
紫玉箫·贺李艺圃明府婚
定风波·何素轩丈招饮醉归
浪淘沙·案上石菖蒲
喝火令·烛
抛球乐
生查子·得书
玉楼春
帝台春·卖花妪
少年游·夏雨
宣清
桃花水
芳草
石州慢·鸦
古阳关
夜行船
真珠帘·雪月
金人捧露盘·汤丸
三部乐·钟花
卷五
塞孤·笳
梦扬州·重阳看荷
相思引·瓶桂
相见欢·署中看妆面
小诺皋·至东来寺
蝶恋花·闺情
殢人娇·秋睡
黄鹂绕碧树
浣溪沙
双调望江南·初春岑溪
烛影摇红·周松坪学博招饮
小阑干·人日过陆甥家
浪淘沙·梧江旅思
天香·印章
送入我门来·阳朔画山
新荷叶·再咏画山
望湘人
醉春风·燕石山
城头月·泊相思江下
风流子·自述
醉太平·润明府席上
杏园芳
水龙吟·冬夜听雨次山阴祝佩五韵
蝶恋花·谢佩五镌印
蝶恋花·送佩五返柳州
沁园春·次陵城苏芝坪韵即题其《蝶影词集》
浣溪沙·赠吴馥山少府
青玉案·与馥山
十二时·为馥山题生肖图
东坡引·璞玉山
醉乡春·木棉社
满江红·咏怀
步蟾宫·题梁极亭桃溪书舍
蕉叶雨
玉烛新
南乡子
渔家傲·题画
雪狮儿·柬封望仙
调笑
一剪梅
夏初临·戎葵
清平乐
苏幕遮
露华·藤菜
双调望江南·并蒂兰
买陂塘
巫山一段云·春行
无闷·失马
玉京谣·与邓道士
西江月·感事
八归·江店
菩萨蛮·仙城秋望回文
虞美人·回文
绕佛阁·郭南屏参军惠《法华经》
青玉案
宝鼎现·吴馥山赠扇书画并美词以谢之
莺啼序·谓添字者非
桃花水
桂殿秋·葡萄
庆春泽·玫瑰酱
解佩令·题凤图
女冠子
醉花间
撼庭竹
忆王孙
竹枝·潭江(二首)
西子妆·浔郡南湖
竹马儿·社望
花发沁园春·姑苏吴女士画桃花绣球扇赠内
水调歌头
菩萨蛮·归舟有感
六丑
三部乐·锁印
满朝欢·鞭春
贺圣朝
十二时
浣溪沙·吊黄山谷
摊破浣溪沙·吊黄山谷
醉花间
氐州第一
琵琶仙
满江红
高山流水·思隐
沙塞子
一剪梅
卷六
双鸂鶒·溪梅
二郎神·赠田郎
六么令·赠张稼村太守
江南春·旅感
万年欢·咏普宁韦令事
忆秦娥·杨妃井
百字令·题李母世节
绕佛阁·游准提阁
芰荷香·冰井寺
山亭宴·至旧金莲庵
望云涯引·苍梧舜庙
思归乐·白鹤冈
大江东去·苏山
白苎·苍梧三角觜
两地锦
高山流水·兴平泛舟
水调歌头
阳春·揭帝塘
花犯·杉湖
绮罗香·莲荡
惜黄花慢·华景洞
鹤冲天·寓临桂学
画堂春·留公渡
绮寮怨
撼庭秋
木兰花慢·梅公亭
一枝花·夜同苏文庵登梅公亭
玉簟凉·试院古榕
品令·题金沙井庵
垂杨·龙头堤
穆护砂·点翠亭为暴涨催去有叹
散天花·九娘庙
八六子·访天绘亭遗迹
黄鹤引·仙宫岭
一萼红·访邹忠公梅园诸迹
应天长·白云庵
爪茉莉·乐川
破阵子·朱将军墓
忆旧游·寻双榕阁至龙池庙
伤春怨·至东山寺寻多景亭不得
望梅·鲁般井
绿意·考槃涧
绿意·重至
采桑子
如梦令
忆王孙
看花回·娄生蒯明府招饮
梦横塘·览胜桥
四犯令
霓裳中序第一·月夜同苏文庵、陈□□两教谕赏桂
秋蕊香
清平乐
步蟾宫·平乐浮梁
丰乐楼
并蒂莲·从放生潭望南山双峰岩
霜叶飞·滴珠岩
惜红衣
桂枝香·赠陈心香司教
离亭燕·送别陈心香
选冠子·赠武进庄学樵
长命女·赠木芙蓉
梦芙蓉·乐山里诸生劝予游诞山不果
望梅花
花心动·迎春
虞美人
菩萨蛮
石湖仙
春从天上来
玉漏迟·王太守筵上
金盏子·阶下戎葵一株自然可爱
望远行·平乐皇华亭
洞仙歌·懒性
无愁可解·覃三抚松亭
高阳台·梅花冢
安公子·华光亭吊秦少游
眼儿媚
华胥引·题秦少游小像
湘江静·题刘千戎善亭先茔图
醉乡春·海棠桥次秦少游韵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王维新评介■王维新评介
彭君梅
王维新(1785~1848),字景文,号竹一,别号都峤山人,广西容县石寨人。王维新生于乾隆乙巳年(1785)农历四月初七日酉时,卒于道光戊申年(1848)五月二十日,享年64岁。
一、王维新的生平
王维新出身于颇有文化素养之世家。其七世祖王贵德,字正源,为明末清初广西容县著名诗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任学官二十余载。崇祯十五年(1642)由教职迁升为湖广(今两湖之地)麻阳县(治所即今湖南麻阳县锦和)县令,颇有政绩。王贵德质优博学,勤于诗作,著有《青箱集》等。王维新之父名杰观,为蒙馆塾师。维新有二子,曰伯元、仲元。维新弟作新,字景武,有《水竹山庄诗稿》,已佚。嘉庆十五年(1810),维新乡试中举,后三次赴京应考不第。道光丙戌年(1826)以乡贡进士就挑,得大挑二等,除武宣县教谕,继升平乐府教授,后咨调泗城府(治今广西凌云县)教授。
王维新主要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综观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6岁之前,为在家乡读书、应举阶段。王维新自小“资禀颖悟,践履端方”[1],基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勤奋学习,维新于天文、历律、历史、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无不精通,可谓“淹贯百家,渔猎群籍”[2]。26岁以前,王维新曾数次到省垣桂林参加乡试应举,于嘉庆十五年(1810)中以乡试第二名中举。
26岁到42岁,为辗转南北、舟车应试求仕阶段。维新中举后,即北上参加会试。《十省游草?自序》叙述了他先后三次应试求仕的坎坷经历。第一次,嘉庆十五年(1810)冬,“由湘汉、中州而畿辅,道路历七千余里”,本“以期一第”,结果却“南宫报罢”,“空从燕、齐、吴、越及庾岭归”;第二次,嘉庆二十一年(1816)冬,“之南海,返,从诸故人行……又以不第从燕、齐、皖城以及于岭归”;第三次,道光六年(1826)冬,赴考仍不第,“从襄阳溯洞庭”,“至吾省以归”。余暇仍于都峤山执教。
42岁至64岁,为司铎教职阶段。三次会考皆不第,时已逾不惑之年。维新于道光六年(1826)参加举人大挑得二等,历任武宣县教谕、平乐府教授、泗城府教授等职,直到64岁去世。
二、王维新的著作
王维新一生勤于创作,著作颇丰,是一位多才多艺、卓有建树的作家。其著述有:《古近体赋》二卷,《绿猗园初草》二卷,《峤音》二卷,《丛溪集》八卷,《十省游草》八卷,《宦草》八卷,《海棠桥词集》六卷,《红豆曲》二卷,《都峤山志》六卷,《天学钩钤》八卷,《乐律辨正》二卷。据光绪版《容县志》载,除《都峤山志》六卷、《天学钩钤》八卷、《乐律辨正》二卷已梓,余均未付梓。其中《海棠桥词集》和《红豆曲》县志未载。这些作品体裁涉及诗、词、曲、赋、文、乐律、志书。维新于诗、词、散曲的创作数量之大、成就之高,堪称清代广西的文学大家。
《绿猗园初草》为民国抄本,原书藏广西桂林图书馆,该馆又据此抄本影印一本。线装二册,分上、下两卷,版高二三七毫米,版宽一六二毫米。红格,四周单边。半页十行,每行约三十至三十二字,以楷体抄写,无目录。此书书品较好,除个别地方有所破损,大部分完好如新。
民国广西北流著名学者陈柱编、陈湘、高湛祥校评的《〈粤西十四家诗钞〉校评》(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收录《绿猗园初草》25题28首,《峤音》28题41首,《丛溪集》90题149首,《宦草》116题145首,《十省游草》90题99首。此书为32开本,以简体横排,无校记和注释。
《海棠桥词集》现藏广西容县博物馆。线装三册,分六卷,词作共计520首。卷首各有目录,以楷体抄写,半页约九行,行约二十二字。字迹多漫漶模糊,并多处破损。叶恭绰辑《全清词钞》收录王维新词一首《翠楼吟?殿角》。
《红豆曲》为民国刻本(下称刻本),北流十万卷楼藏版,现藏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容县图书馆各藏有据此本之影印本。此书由陈柱校点、刊刻,时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刻本为朱印本,字画清晰,墨迹均匀,无漫漶模糊、断笔等现象,硬体字刻就,半页十行,每行十七字。版框高一四二毫米,宽二〇六毫米,上下单边,左右粗细双边,单黑鱼尾,下黑口,版心刻“红豆曲”及卷数、页码。卷首有目录,书首、各卷首及部分页次右下角均钤“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藏”印。《红豆曲》收套数31套,小令33题37首。按北、南套数和北、南小令分类,北宫套数14套,北宫小令13首,南宫套数17套,南宫小令24首。凌景埏、谢伯阳先生辑集的《全清散曲》(齐鲁书社1985年版,下称《散曲》)所收王维新散曲曲目与刻本完全一致,小令在前,套数在后,以繁体竖排,文字、断句与刻本多有不同,断句、文字间或有误,包括一些印刷错误。刻本也存在少许错漏,目录中漏刻南宫套数《春病》、北宫小令《月夜》。但从内容上看,刻本错讹少,质量比《散曲》胜出许多。另外,由王起主编、洪伯昭、谢伯阳选注的《元明清散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收录王维新散曲小令两篇、套数一篇。
三、王维新韵文作品的思想内容
王维新的思想一直在入世和出世之间苦苦挣扎。少年时崇尚自然,无心仕途;稍长则觉似亦可习于宦,奋然鼓建功立业之念;既壮立名理想破灭,又心灰意冷。虽忧患于功名难立,而悟忧患之无益,遂于天命采取委运任化的态度。其思想情感主要体现在诗、词、散曲等韵文作品中。
(一)寄怀泉石山林,托意宗教玄理
王维新自言“平生爱幽趣”[3],“啸傲烟霞本性情”[4]。19岁以前潜心读书,之后在都峤山做塾师,置身于“岚翠窗间接,溪声枕上闻”仙境般的自然环境中[5]。都峤山为中国道教的“二十洞天”,寺观、岩宇繁多,是著名的风景区、宗教圣地和讲学场所。其一山一石、一泉一壑、一草一木,无不令诗人陶醉。时维新居都峤山之西三里,坐拥泉石山林,与清风明月为伴,共野鹤闲云翱翔,清静闲适的山林生活令他悠然自得。在都峤山的灵踪仙迹中,可以“心作匪夷想,神游不夜天”[6]。期间他写下很多描写家乡自然风光和吟咏性情之作。《都峤山》极力铺陈了都峤山瑰丽奇异之美景盛况:
桂林多奇峰,层叠无结构。徒矜钟乳异,岩穴半瘿瘤。何如都峤山,独自擅雄秀。一石一峰峦,一洞一宇宙。堂奥寓其中,城城列广袤。门户自关锁,楼观各左右。上无寸椽承,上无片瓦甃。深光将百间,光明敞白昼。既讶天工巧,亦觇地力厚。绕涧清泉流,穿崖怒瀑吼。琪花随处馥,珍木终年茂。云飞玉阙开,雨过天香透。月落闻晨钟,风清听岩溜。其余东头峰,险阻亦纷凑。环山老且殁,卒莫尽穷究。
诗以浓墨重彩之笔展现了都峤山钟灵毓秀、天工造化的自然风光,峰峰千姿百态,景色各异;洞洞妙趣横生,各具堂奥;无论潺潺清泉、湍急飞瀑,抑或琼楼玉宇、琪花珍木,皆令人如临瑶池仙境。
对维新而言,只有在自然山水中,人才能达到物我和谐统一的境界。如套曲《游都峤山仙桥》:
【南吕一枝花】横当碧涧寒,界断青山翠。半轮分壁月,一笏卧虹霓。怪绝桥西,留下神仙迹,量来大十围。问何年孤鹤归飞,笑今日双凫戾止。
【梁州第七】拉白社门生共步,唤乌衣子弟相随,则见那轩渠谑浪忘形迹。枕流不碍,漱石奚辞?问胡麻洞里霏霏,拾仙桃树上累累。放一根太乙枯藜,吹一曲桓伊短笛,谈一枰王质残棋,好奇无已。扣苍涯激烈歌声起,石叶动,野云驶,两岸风猿更不啼,泉落花飞。
【尾声】溪边宓汩闻流水,林杪苍茫挂夕晖。欲回呵犹向峰椒憩。天风满衣,松涛滚耳,更谁夸山简挥鞭习池醉。
如此神奇的人间天堂,怎不令作者如痴如醉、恋恋不舍?
平生坐窟惟都峤,别后常怀。久后仍回,洞口桃花只管开。
刘晨阮肇情无异[1],为道香腮。莫讶凡才,勾引何人到此来?
——《采桑子?偕覃爱吾游都峤》
无论诗、词、曲,均将都峤山的胜景妙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维新凭着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独以超乎寻常的审美情致去领会其中神韵。其家乡周围的山水比之名山大川,几乎微不足道,但常人眼里的平淡无奇在诗人的心中总是美好而崇高,在诗人的腕底笔端总能见出神奇。如《珠帘卷》写玉林的大容山,《满江红?勾漏山》写北流的勾漏山,《清江裂石?虎跳山》写藤县的虎跳山,等等。这些诗都是诗人神与物合、心与天游的产物。
青少年时期的王维新多流露避世情绪。《峤音?白云岩》诗云:“尝恐化为雨,散洒逐穷边。亦恐遇高风,扫荡归长天。”以白云自喻,看似逍遥自在,而一旦遭遇狂风或化作暴雨,就会落得悲惨的结局。在他看来,富贵功名自有定论,“出处任自然”[7],不必强求,故而自以为不适合仕宦,唯托意于宗教玄理,在黄老与佛学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将对禅的感悟引入诗词,形成了其作品的禅趣与空静之美。维新蜇居都峤山,“伏处此山中,终岁若无声”[8],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视作凝思观照的对象。如《清平乐?都峤山中》:
洞门深窈,曲涧时啼鸟。突兀孤峰撑树杪,一点月光圆小。
镗然忽起钟声,溪边不见人行。松籁自喧幽壑,弹琴坐到三更。
人迹罕至的山林溪畔,词人息心静虑,悠然抚琴。此情此乐,惟有明月相知、鸟鸣相和。不仅没有孤独之感,反而流露出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恬淡与闲适。
追求解放自我的词人试图在虚无缥缈的仙界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于是常常神往于游仙的奇幻世界:
月光光不灭岩阿,流影照山河。清芬桂子下娑婆,携酒问嫦娥。
乘风御气何年事,凌万仞,翠壁烟萝。高声唱出步虚歌,传到下方么。
——《月中行?娑婆岩醉月》
词人乘风御气,凌空高举,飞向月宫仙府,在缕缕的桂花幽香中,与嫦娥仙子酣饮畅叙,在缥缈缭绕的烟雾中高唱步虚歌,寄托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隐约反映出对现实世界的离斥。
(二)坚持高尚情操,誓愿建功立业
少年时代的王维新具刘琨的浩然志气,俨然以孤高自况:“傲雪立山中,凌空无世情。”[9]亦颇恃才自负,尝以王粲自诩。他推崇陶渊明,欣赏“品异标孤秀”的高洁情操[10],对苏轼的钦慕溢于文词,尊之为“旷代贤流”。既景仰“大苏才调好登堂”[11],更心仪苏轼和张怀民承天夜游式的默契。维新虽生活于黑暗的社会,却能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作品多表现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孟子、荀卿、荆轲、柳下惠等高风亮节之人物频出其笔端。《双鹤歌》诗云:“昂头并立栖正稳,引颈高鸣和者稀。”《云眠石》诗云:“磊落坚贞想孤介,何问成形怪不怪。”《劝世》诗云:“白莲出淤泥,早自却污染。”昂首挺立的仙鹤是诗人飘逸倜傥风度的写照,坚贞孤介的磊石、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则是诗人顽强不屈、洁身自好品格的象征。维新之交游皆为“海岳胸”、“冰雪性”的文人高士[12],他们大多身居教职,“性谦退,澹于名利而肆志典坟”[13],“教授生徒,日以端行积学相砥砺”[14],“余闲日借吟咏以自娱”[15]。维新与覃武保、封豫并称“峤山三子”,才甲乡里,彼此倾慕,于读书教学之余相伴游览风景,往来酬赠,吟诗唱和,“衔华佩实,著作裒然”[16]。覃武保时居都峤山之北三十里,“亦常来往于此山,日与王子(王维新)争风月云霞、泉石花鸟”[17],亦“于诗古文词致力颇深”[18];封豫“博学强记,尤工词典之学”[19],在词的创作上给王维新以很大的影响。在三人的影响下,整个峤山方圆数百里,兴起一股文酒弦歌之风。《采桑子?寄覃爱吾》词以情深意切之笔叙述其与覃武保的真挚友谊:
乾坤落落兄长在,风过为兄,月照为兄,无地无时不见兄。
空斋寂寂兄长别,风过非兄,月照非兄,何地何时得见兄?
正是由于有着高尚的品格,诗人不屑于世俗,对富贵功名、利念浮名表现出蔑视的态度。《馆夏》诗说:“身外浮云飞片片,意中流水去滔滔。”在诗人心中,功名利禄只不过是浮云流水,皆为身外之物。莫如与苍莨朱槿相傍、圈点诗文更来得自在,可见诗人心情何等淡泊。《夕阳楼看云》说:“荡胸足轻富贵,转盼还分古今。”清朝学官,品级不高,俸禄微少,人们嗤之为“薄宦”,王维新因此常常贫不自给。但他安于清苦,“幽斋倍凄苦,亦足慰屡空”[20]。《感咏》诗写他宁为饿死的哲士,也不做追名逐利的俗吏,表现了人穷志不短的高尚情操:
俗吏不好名,哲士甘饿死。悠哉南山下,水清石齿齿。身隐焉用文,斑豹徒为尔。眷念平生友,远隔在千里。昨日遇飞鸿,贻我书满纸。上以慰寂寥,下以候新祉。
维新自小“长观载籍”,以“古有运筹传檄而事业炳知者”为鉴[21],感悟到自己“似亦可习于宦”[22],遂欲“为奋然于天地民物之事”[23]。王维新认定自己会有一番大的作为,于是以乡试第二名的举人身份赴京应试,希望通过入仕来实现报效国家的志向。他踌躇满志,慷慨高歌,《满江红?楚江除夕》词抒写了这种豪情壮志:
浩浩长江,流不尽,乾坤岁月。容我辈,高歌此处,洒腔热血。九万风抟轻斥鴳,三千水击嗤飞鳖。任萧疏古树暮,村旁笼寒雪。唾壶近,曾敲缺。酒樽罄,重添设。怕光阴迅速,逼人华发,素志难移心里石,寒光忽动,腰间铁。问当朝,明日考中书,谁豪杰?
王维新飘徙求仕数万里,行踪历遍十省,遍游大江南北,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体验。他“于驴背船唇不忘篇什”[24],写了大量描绘名山大川的作品,借对锦绣山河的神往、礼赞,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满腔热忱。有“气脉磅礴当中原”的北国风光[25],又有“山峰卷翠螺,长堤卧虹影”的江南景致[26];有“巍然九千丈,散作绵延势”的五岳之一衡山[27],也有“直跨三州地,平吞九派流”的鄱阳湖[28];有“卧听沧海潮,坐对迦陵鸟”的金山寺[29],更有“洪崖摩天羽盖下,章水带地凫鹥浮”的滕王阁[30],等等。
王维新辗转南北,还写下了许多凭吊历史遗迹、咏怀古代英贤的诗篇。在他的咏古诗中,歌颂的多为具有文韬武略和高洁品格者。如《登岳阳楼》写名楼遗风:“李杜诸公在,江湖万古流”,赞叹李杜等前代大文豪之流风余韵,深表敬佩之情;《鹦鹉洲》则暗影祢衡典故。相传东汉末江夏太守黄祖长子射在鹦鹉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鹦鹉赋》,故名。后衡为黄祖所杀,葬此。诗人通过对祢衡事的怀想,顾影自怜,抒发了有才之士反落得悲惨结局的感慨。《五人墓》以慷慨激昂的言辞叙述了五位英烈的英雄事迹,给予极高的评价,并对之表示沉痛哀悼。此外如《赤壁》、《邺城怀古》、《钱塘江怀古》等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三)细述闺阁情怨,饱尝逆旅悲酸
以维新好友覃武保之言“王氏景文,情人也”[31],示维新乃性情中人,更言“景文之诗固可以情尽之”[32]。维新在青年时期生活安定,爱情幸福,婚姻美满,多以词和散曲来反映男女情爱、婚恋。写闺情的如:
窗格影玲珑,荡漾波中。晚来风定一灯烘,上下俨然同一色,妒杀儿童。悄步复潜踪,密听喁喁,舌尖湿破纸条红。报道玉人犹□睡,微露酥胸。
——《浪淘沙?窗影》
姗姗孤枕梦游仙,社燕林莺作上年。梅信遥从窗隙穿,暗香传。一半儿魂销,一半儿羡。
垂杨几绺出雕栏,搭在蔷薇碧树间。佳人晓起着轻纨,小盘桓。一半儿风情,一半儿懒。
——《南仙吕一半儿?春闺》
寥寥几笔,尽显春闺曼妙女子酣睡、晓起的慵懒、妩媚,风情万种。
《虞美人?新婚(二首)》写洞房花烛夜:
其一
曲房背着银釭立,侧睇成羞涩。更阑渐学理衣裳,偷取灯花弹落近牙床。芙蓉帐幔薰兰麝,消受溶溶夜。金莺枕侧语如花,还问王郎何日过侬家?
其二
一声鸡唱禁难住,窗色看将曙。绿纱笼里烛花光,拱照玉人重理旧时妆。佩声断续随行止,勾得欢同起。侍儿争近揭湘帘,一对鸳鸯新向画堂添。
以含蓄而生动的笔调描绘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甜蜜,良辰美景,才子佳人,充满高雅的情趣,体现了词人恬适安逸、憧憬热爱幸福生活的心境。
或写闺中女子对情人的深切思念:
情种真难斩,情丝每受牵。无朝无暮倚栏杆,流盼在春园。
瞭目花枝好,骄人燕语传。珠帘十二隔中间,那更望能穿?
——《巫山一段云》
炉腹香慵袅,镜奁鸾自飞。分袂密相约,至今是何时?一声流莺睍睆,已报道一春归。侧见小径花枝,冷艳欲侵肌。
□□□似病,成瘦岂能肥?栏杆独凭,此情未许人知。唤小鬟悄问,绿杨树外,适闲金勒谁疾驰?
——《红林檎近?闺思》
维新北上求仕,不得不暂别亲人。这两首词从思妇的角度,传递百转千回的柔情,表达情人欢聚的渴望。
在王维新笔下,不仅有“鹦鹉传言,海棠入梦”的闺阁之情[33],也有“寸草春晖,履行霜哀操”的游子之情[34],更有“泪里乡收,望中云树”的逆旅之情[35]。从26岁至42岁,王维新三度赴京,“偏难料,征骑骎骎远,便似水赴沧溟,纵经年无返”[36],历尽艰辛,饱受分离之痛、漂泊之苦,因此也留下了不少抒写羁旅生活酸甜苦辣的篇章。他险滩经过无数,遇到过能使“山岳震不休,地轴摇无停”的阻风[37],途中车轴折断,进退两难,欲哭无泪,在漫天风霾中跋涉,“晚来豆粥进一瓯,和尘欲呕不自由”[38],其苦万状。十六年的青春与心血付之东流,前程渺茫,诗人的心一点一点被这种悲酸吞噬:
客路茫茫,邮亭寂寂,欲投何处?乾坤朝夕,云水游行总无据。惟余几点青山在,乍拥出平芜远树。懒炊烟,遥映斜阳,赚我此间延伫。
无数征人,顾念去国无端,向谁堪诉?衣冠自污,不能除却尘土。好风吹袂,思留醉,把绿酒消来只许,只剩得柳千丝,能把离人系住。
——《月下笛?旅思》
命运不济,几度应考均名落孙山。他在宣武门借酒浇愁,悲愤而歌:“坐时索醉醉时歌,击筑几人相和?”[39]并借他人目光以自嘲:“挈榼谁家小女,见予着眼常多。应疑此客是谁何,非侠非儒长过。”[40]无奈的落魄情绪溢于言外。
而春去春来,流年似水,已生华发的词人犹漂泊在外,心中越发伤感:
桃试蕊,柳生稊。徐妃容半露,谢女发初齐。双双燕子寻春色,头白空江犹未归。
——《江南春?旅感》
桃花初绽,柳枝轻摇,牵动词人凄凉哀婉的旅思;春意盎然,燕子双飞,勾起词人“鸳鸯枕,掷已多年”的无尽失落[41]。“乡愁扰扰难禁乱,雁信茫茫未遽闻”[42],独为异客的乡愁挥之不去,亲友音讯渺渺,怎不令人断肠?
维新长期浪迹天涯,难免孤独寂寞,但能始终恪守节操,未尝冶游纵欲、怡情花柳。套曲【越调?鲍子令】《却艳》写他对“求与会高唐”的妖娆女子严词拒绝,可谓美人当前,坐怀不乱,流露对真挚、纯洁之爱倍加珍视的高尚情怀。维新这种“说风流吾不堪,说道学吾不省”[43],既缱绻多情而又儒雅端方的君子风度,尤为难能可贵。
(四)感喟怀才不遇,惆怅抱负成空
王维新屡次落第后,深感报国无门,不由生发怀才不遇、抱负成空的苦闷与激愤。诗人少年博学,自许甚高,“万卷郁胸中,一饱竟无期”[44],“赋似班张,诗如李杜,文如韩欧”[45]。诗人以班固、张衡、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等文坛巨擘自比文才,期待能有当年李白那样的境遇:“青莲昔遇季真荐,承恩直上金銮殿。”[46]他惆怅空有凌云之志,而不遇识才之慧眼:
雨来成阵风吹去,元章图画难比。远水初澄,远山如浣,仿佛靓妆西子。芳□逦迆,遇半□斜阳,分光明媚。引出晴烟,一丝独自掩苍翠。
瀛洲想共清霁,问凌云有赋,谁作杨意?吴市吹箫,齐门鼓瑟,触起英雄涕泪。挥鞭遥指,道福命难凭,山河不异。幽赏千秋,好长歌此地。
——《齐天乐?雨晴同覃爱吾》
他不止一次地安慰自己:“吴箫当勿恨,荆璞本难知。”[47]担任所谓的“冷官(教授)”后,他在《赠李花潭》中慨叹:“惠连自是不凡才,惜我风尘犹鞅掌。”自己本有谢惠连的才能,却只能在清冷的教职上辛苦劳碌。光阴似箭,故友飘零,内妻憔悴,他自惭年华虚掷,功业难成,心中无比凄怆:
自我来仙山,随心种槐柳。春光若相逼,浓阴遮户牖。乾坤极浩大,裨补亦何有?顾影殊抱惭,岁月糜升斗。浮云下山曲,敞罔隔亲友。空庭寂无人,日暮为搔首。
——《搔首》
天街历寂声闻断,一庭明月如水。苦雪初凝,酸风乍咽,竹梢微坠。栏杆十二,伴重门深深锁闭。更何人长吁短叹,暗里垂珠泪。
振触无端绪,故友飘零,内妻憔悴。青衫着下,似吾曹者般遭际。隔住楼头,听寒柝飞声叠至。向牙床,辗转反侧更不寐。
——《凄凉犯》
“十年渐车意,经过未即阑”[48],“予生稍后处邻邑,不及见侯心岂平”[49],维新一直没有放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但时运不济,始终未能获得实现抱负的机会,对此他感到无限失落:“来此十余载,空守待兔株。”[50]在《十省游草?登滕王阁》中,他推王勃当居四杰之首,赞赏阎公能慧眼识才,深深为自已“胸藏磊块无人见”而惋惜[51];在《祀灶》中,他想到自己就像“吴儿爨下桐”一样,“十载不成弄”,一块良木,就此埋没;在《都门怅别》中,失意落第的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归途:“是谁推挤出都门,抱璞心情不可言。”途经邯郸时,“仰天大笑将歌呼,侧闻平原君已无。不觉两泪流如珠,平生耻见今胡殊”[52],壮志未酬的抑郁在胸中翻腾,终于化成苦笑和酸泪喷薄而出。
仕途的不济使王维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艰险,他的一部分作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如《望峤》诗云:“吾更胡为在泥滓,计因出处罔自由。”诗人斥尘世为“泥滓”,感慨“生世苦太晚,出门无相知”[53],一种生不逢时、孤独无偶、饱受压抑的凄怆强烈地袭击着他。《闻怨鸟》诗借怨鸟发泄心中不平:“岂真哀乐途,分判在所生。我欲向苍天,从容诉不平。”《感咏》诗揭露当时官场的腐败:“将得固争先,虑得亦设计。侯门无时虚,吏手从舞弊。”《紫荆山人歌赠王大作》鄙弃世俗的虚伪和丑恶:“世间狗苟与蝇营,机巧随时宛转生。”《乌蛮滩》则以危滩自然之险作比况,感叹人世之险恶。自然之险虽令人心惊胆颤,毕竟“形声显可辨”,而“心险谲诈深难看”。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就如过危滩一样“顺沿逆溯总是同艰难”。
立业的热切,使诗人激情满腔;建功的无望,又使他沮丧焦虑。沮丧之余,不免“愁极欲欢,兴来求醉”[54]。“今生莫能事,愿来生赔补”[55],所有理想抱负,尽如匈奴羝乳、咸阳马角、青陵鸳树般不可实现,一切壮志豪情,今生已灰飞烟灭,惟有寄望于来世。
(五)安于清贫执教,心向野趣田园
当感到“茫茫宇宙,百般事难成就”时[56],维新在无法排遣的抑郁之中茫然失措,便转而又怀慕出世,以“我本烟波放旷人,岂识朝宁升沉事”自慰[57]。尽管教授生活贫寒清苦:
茫茫世故浮云似,浸浸领略真滋味。十载居官无仆婢。自家因应自家料理,如此称清贵。半间斋署如无事,熟客到此浑欲避。庶莫号啼声入耳,常钞录杂翻文史,那管无钱币。
——《青玉案》
然而,诗人远离污浊的官场,在朴素淡远的山水田园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飘逸出尘、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隐士,事业的失意、生活的落魄、精神的疲倦都驱使他再度投向宁静温馨的憩园,以此求得内心的平衡。“静对群鸥,一带沙洲,几只渔舟”是他向往的环境[59],“出门时酒一樽,下帷时书千卷”是他采取的生活态度[60],桃花源里人家是他的理想,祥和的天伦之乐令他满足:“晚归窗下逢妻子,笋蕨供,麦饭具,博一饱,欣然止。”他在山环水绕中,或登攀远眺,或涉溪临瀑,或品茗把盏,或垂钓弄琴,很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生活的闲情逸致:
麟阁在高处,豹林非故居。此身当隐见,所事只图书。行灶鸟争闹,落阶花不除。儿童疏懒性,比我更何如?
——《署斋》
云影衣香共一林,日长睡起静弹琴,不知身在万山深。
去汲井泉调沸蟹,坐分蕉叶写来禽,一声啼鸟到花阴。
——《浣溪沙》
套曲《渔樵》则用十支曲子极尽四季山光水色,借以尽抒胸中渔樵之志,表达只要能拥有一片溪山,“算只有渔樵……胜争蜗角与蝇头”的淡泊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使他更接近了劳动人民,他的田园诗充满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清纯田园的喜爱:
石桥依约净无尘,不待春深始问津。历乱桑麻生隙地,安常鸡黍会芳邻。绿裙裹发山中妇,紫逻寻师洞里人。我是沧浪旧渔父,杏花坛畔欲相亲。
——《初至泗城》
寂寞江村,萧条门巷,苔积无尘。燕子春归,结巢梁上,时见泥痕。
墙头草色初新,任琐屑花飞四邻。荷笠农人,敲针稚子,日与相亲。
——《柳梢青》
泗城是王维新任教之地,“寂寞”、“萧条”,但山水如画、景色清幽,明净无尘。这种“无尘”,不但是指空气清新,苔积无尘,更是指诗人远离了官场的喧嚣和污浊,与世无争,内心宁静无邪。这里有的是头戴荷笠的农人,天真活泼的稚子。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杏树坛边渔父”,与淳朴、憨厚的“山中妇”、“洞里人”亲密无间。尽管他那样的渔父并不是真正“为鱼”的渔父,但至少不再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虽然过着“官舍似村居”[61]、斋署狭窄难旋马的清苦生活,然而“前门为清溪,后园多菜花”[62],水旱远去,战乱平息,林中和风轻拂,园里蔬菜长势喜人,草色青青,飞花点点,诗人醉心于这种恬静,“清闲足著书”[63],悠然自得,以此将官场烦恼涤荡无存。
身在林泉的王维新,“未能抛江湖,此地为俯仰”[64],思想片刻未离社会。现实的残酷,令他与苏轼一样对白居易的“中隐”观念颇有会心。“中隐”亦即“吏隐”,是一种不求富贵利禄、为官犹隐的处世方式。白居易《中隐》诗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樊丘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王维新在诗作中多次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峤音?幽栖集句》云:“未能小隐聊中隐,利念浮名竟得删。”《浔郡杂咏》云:“吏隐托幽遐。”《游郡城西山》云:“谁欤称吏隐,吾意欲相求。”曾经那种“想铁砚磨穿,石壁冲开,金丹炼定,果不负此功程”的决心[65],要“博得伞撷红蕖,项挂绀珠,冠装丹顶,绮罗丛,檀板鸾笙”的冲动[66],在明白了“名与位不可越分干”的道理后[67],已渐渐平息。他悟到建立功绩未必位尊官高,只要“寸心丹”、“种成桃李树”[68],为社会培养出人才,同样是报效祖国,决心“讲学变夷俗,借书从贵家”[69],将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贯彻到孜孜不倦的教学中,并且安于清苦,以教书为荣:“莫言斋署小,廓然天地宽。”[70]
当双鬓斑白、历经沧桑之后,诗人体悟到平淡自然之美。纵然不能立不朽功名,但只要存一审美之心,能于寻常生活中体会到美之意蕴,内心世界亦为富足完美。《石湖仙》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晨临明镜,见华发萧然,双鬓相等。多少少年情,到如今,居然莫逞。苍穹悬盖,后与昔本同光景。人静,把利名两字都省。
悠悠不皆弟子,晤谈时何容取胜。蜂蚁当窗,结念犹堪投证。嫩竹分香,老梅流影,惹人吟兴。江路永,春深拟放烟舫。
(六)关切百姓生计,忧恤社稷命运
王维新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粤西地区,他的不少作品展现了八桂大地风土人情的画卷:
管城边,沙洲一带,萋萋碧草初生。午江萦似秀,旧桥何在,柱础分明。溶溶春水长,汎光风易动春情。见古寺相连,翠树覆地宽平。
新晴回波远徙,吹箫客喜卜科名。想当隆盛日,此间罗绮艳艳曲能成。如今形不改,过年宵挑菜人行。但拾翠优游自得,布谷将鸣。
——《凤箫吟?凤洲》
阳春时节,江水沙洲,芳草萋萋,布谷声声,凤洲(今广西河池地区)挑菜节人来人往,一派浓郁的桂南风情。《百色》一诗则描写桂西地区的景况:
角声吹动寒云破,朔雁秋来能几个?蛮垌多招闽楚人,骡纲早背滇黔货。东南市热西北凉,屹屹孤城出大荒。或言此地可为郡,我上门台高处望。群山隐约清流绕,坐镇边庭知不扰。甘蔗成林稻在田,何为隔岸人烟少?
记述清代百色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商业重镇,桂、滇、闽、湘商贾以骡马编纲成批贩运货物,云集于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由于长期和劳动人民相处,维新耳闻目睹了农家生活,和农民们缩短了思想上的距离,建立了真挚的感情,写了不少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他的组诗《容邑田家月词》细致真实地描绘了清代容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全年生活:
户户红黏利市钱,果盘茶盒供新年。四时力作今才暇,锣鼓纷将故事传。
社鼓声停桑柘烟,春分无处不犁田。稻盘浸种应无冷,静听鸣蛙数亩连。
买声声过野溪,绣塍新搭别东西。月中上冢期难定,尚有余秧插未齐。
短垣付与绿阴遮,踏遍平畴水几洼。行饁东菑归未晚,槿篱园角数新瓜。
麻丝粽解满盘金,共庆端阳节候临。禾稼低头称早熟,尝新当系老农心。
赤米新炊满土铏,黄昏蹂簸汗无停。阴阳占候从何取,共望天南宝鸭星。
橄榄村边耙耢忙,早禾初罢又分秧。夜深一阵秋霖滴,人与新苗并喜凉。
瓜藤豆蔓缀空棚,细芋调为玉糁羹。夜半月明从伴侣,共看田水到三更。
朔雁来时木叶黄,霜风重送稻花香。绘图正合豳风句,随地皆知早筑场。
板备连枷报晚收,野田一片起清讴。叉禾积稿微分别,半作铺床半饲牛。
零落人家谨盖藏,御冬旨蓄或分尝。雪晴闲出东皋路,油菜花开万点黄。
农务新休岁遇傩,黄冠草服社前过。米盐怎作穷冬计,旧债催收估客多。
诗人未必亲自参加过农业劳动,但可以看出,他对农民全年的劳动生活是如此熟悉。这十二幅农家风俗画,表现了农民的欢乐和痛苦,反映了他们所受的残酷剥削与压榨,深刻揭示了清朝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淳朴、勤劳的农民由衷的赞美和关切。
维新任武宣教谕时,目睹当时武宣经济凋蔽、民不聊生的情景:“牛矢满街道,糍筒鬻妇孩。”[71]当愁霖连月时,诗人“兀坐依谯橹,翻然生百忧”[72]: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归到家来何处住?床似豆棚穿,灶从行潦注。茅根湿遍自难烧,谷种不干空待哺。
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沉阴累月无奈何。江水白鱼上沙碛,池塘绿鸭翻洪波。大云日夜走不尽,五谷高低浸已多。天公尔若不出眼,我亦不插田中禾。
——《苦雨禽言》
阵阵霖雨,纷沓不休,流潦纵横,诗人为此忧心如焚。他以布谷鸟和鹧鸪两种劝耕鸟的口吻,发出痛心的哀鸣,借禽鸟之言,深切同情和关怀农民的困苦,字字啼血。面对肆虐的蝗虫,诗人的怒火在诗的字里行间燃烧:
咄哉尔何物?蚕食此一方!感召纵有由,罪岂无所当?胡为害禾稼?欲使民绝粮。尔饱民自饥,尔存民则亡。誓不容两立,速飞投远荒。不然尽捕之,日付火与汤。
——《责蝗》
诗人对欲绝民粮的蝗虫切齿痛恨,义愤填膺地表明与蝗虫誓不两立的坚决态度,并对消灭蝗虫志在必得充满信心。诗的思想性、战斗性都是十分强烈的。
诗人虽身处穷乡僻壤,但从未停止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他认为人民处于困厄之中,跟清朝统治者委重任于不才有关。《武宣》(其四)云:“小将寒菜种,即遇贩人来。起瘠何难事?居官不必才。江虚高峡耸,吟眺独低徊。”直指当朝任人不举贤、尸位素餐、致使生灵涂炭的时弊,诗人眺望大江,仰视高峡,吟咏徘徊,在对人民表示关切的同时,有力地批判了清朝统治者不能做到“黄金台上日初升,推心置腹任贤能”[73],为自己被投闲置散鸣不平。《问东事》表达了忧国悯时的情怀,《防盗叹》表彰东粤人民面对英国殖民主义者来犯,奋起抗争,表现了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王维新的文艺思想
王维新“性耽吟咏”[74],“每遇一风景,一物事,辄流连反复,寝食欲忘”[75]。他在《赠苏芝坪》诗中说:“诗者人之性与命。”但他所遗直接阐述文艺思想的论著很少,只是在作品集的序文及与友人、后辈的赠答作品中,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我们可以从一些只言片语去感悟他的艺术主张,以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关于诗的流派,王维新认为“诗道实如水,随人所泳游”[76],可以各就自己的学力和爱好来进行创作,不拘一格,不名一家。作诗贵在创新突破,卓然自立,不必死守“门户”。探求义理尤需要众采各家,进行交流,即所谓“谛览诸家言,妙义爱络绎”[77]。他研究了大量有关文学评论的著述,诸如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皎然的《诗式》及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王维新还提到诗的风格问题,他认为诗的风格与诗的个性化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艺术个性,自然就有各自的风格。
维新在《与人论诗》中云:“无书觉伧父,无性原俳优。”这与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诗有性情,有学问。性情须静功涵养,学问须原本六经。不如此,恐浮薄才华,无关六义。”强调“根柢”要深,主张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若才粗学浅,空疏无知,定流于俗陋;若缺乏个性,亦步亦趋,只能寄人篱下,如《一瓢诗话》所云:“剽窃古人,似则优孟衣冠……”亦即维新所言之“俳优”,永远都只是模拟。维新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认为刻意写出的诗不可能是好诗,从而强调诗必须真情流露。《一瓢诗话》说:“作诗必先有诗之基,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随遇发生,随生即盛。”维新于此思想指导下的创作常常是“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所有的悲欢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由有胸襟以为基”[78]。他指出如果仅仅是在形式上做文章,辞采再怎么翻新也会令人厌倦,而真情实感即便重复仍能令人感动。他之所以说“沈宋非大家”[79],正因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对诗歌的贡献,主要是在声律方面,虽然颇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但仅仅还是形式上的成功,并不能算“大家”。“意到形无瘁,神完力自充”[80],具有丰富的精神实质,作品自然充满力量,思想内容充实,形式也会完美,所谓“理定而后辞畅”[81]。维新在《与人论诗》中还提到:“宣尼引鲁颂,一言蔽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评价《诗经》内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思无邪”,意即思想纯真,没有虚情假意,这正是维新所追求的清真的诗风。
乾嘉诗人继承了清初现实诗风,挣脱理学说教的束缚。王维新亦提倡诗学盛唐,排斥宋诗,认为宋诗好发议论不过如鸟“啁啾”,特别是江湖派那些极其迂腐可笑的“头巾气”。他在《闲吟》一诗中提到:
着意为诗不是诗,要人道好亦成欺。缘知立命安身处,实有扳唐越宋时。
雪月翻新都易厌,肺肝犹旧却成奇。莲乡李白襄阳杜,云锦千秋烂漫垂。
这跟赵翼的《论诗》如出一辙: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可以看出,他们对李白、杜甫是颇为服膺的。王维新的《乌蛮滩》有《蜀道难》之影,《游仙》露《梦游天姥吟留别》之迹,“白鹭入远青,黄莺报良辰”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异曲同工[82]。他们要冲破桎梏而主张创新,要超越李杜,的确不能不说是“放胆文章笔有神”。维新虽然没有赵翼的豪气,但也相信今人通过努力,完全能超越唐宋成就。
每一个作者,都要在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才能开始自己的创作,所以如何学习古人,学习哪些古人,学习古人什么,就成为古代作者经常谈论的话题。王维新诗文中,谈到这一方面内容的论述也有不少。通过这些论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王维新的诗学渊源所自,同时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王维新推崇韦应物、柳宗元,认为“韦柳备一格”[83]。此论与司空图“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84]、王士祯“风怀澄澹推韦柳”的观点相承[85]。韦应物与柳宗元皆多山水诗,风格亦属平淡和雅。王维新虽未明确提到王维,但表明他诗学王维的迹象随处可见。他与王维有很多地方相似,山水田园诗、禅趣、绘画、音乐等。“侵鞋径草绿初湿,拂袖山花红欲燃”[86],显然来自王维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87]。从他的集句诗看,所摘取的诗句也大多来自王、孟作品。
词在唐宋元明时期,一直被视为“艳科”、“小道”、“诗之余事”,这种观念直到明末清初开始有了较大的改变,词体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王维新反对“词为诗余”说,这一点和朱彝尊、陈维崧等人是一致的。《海棠桥词?自序》篇首即云:
粤中少填词者,以其为诗余也。夫古诗既有长短句,明谓“词为诗余”,岂定论乎?
在否定“词为诗余”的同时,王维新力推“词别是一家”。关于诗词之间的差异,王维新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除了格律上的不同外,主要还在于它们的抒情功能各有侧重。在《竹一词话》中,他明确阐述了诗词各自的特点:
诗忌纤,惟词不厌,又语有长短,可以发泄胸中,故不得志于诗者多喜为之。
他认为诗意境阔大、形象众生,适于挥洒雄才大略、豪情壮志,应避免纤细;而词句式灵活,结构深细缜密,用来寄托惆怅哀怨,表达蕴藉婉约的情致。诗词属于不同两种文体,各具特征,表达的效果也有别。王维新的这种主张体现在创作上,是较严格地遵循诗、词、曲的创作规律。诗庄重肃穆,可述人生理想;词矜持蕴藉,多遣情怨相思;曲通俗活泼,体现生活意趣。他的作品集明确体现出对文体的区分:《古近体赋》、《绿猗园初草》、《峤音》、《丛溪集》、《十省游草》、《宦草》为诗集,《海棠桥词集》为词集,《红豆曲》为散曲集,按诗、词、曲体裁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并指出“藏书编目不及词,陋矣”[88],主张词作可按时间顺序编排成集,打破单纯以字数多少排序的常规,故其《海棠桥词集》可算编年体,十分有利于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维新以独到的眼光推尊词体,提升词的地位,对促进词作的繁荣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王维新还提倡严谨的词律,要求以万树的《词律》为范。他说:“万氏词律,最为谨严”[89],并指出:“陈迦陵、朱竹诧向未分轩轾,予谓:‘陈词之多,古今无两,顾不尽协律。’”[90]在他看来,陈维崧和朱彝尊虽以词齐名,但由于陈词不尽协律,而朱词能“搯谱寻声”,故而略胜一筹。
王维新对秦观倍加推崇,因秦观曾被谪粤西,编管横州,卒于藤州,其不遇之遭又与诗人颇有相近,加之秦词文丽思深。《海棠桥词?自序》云:“系海棠桥者,以吾粤横浦有是桥,昔淮海秦先生被谪时,日从酣咏醉乡,所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者是也。”故词集冠名“海棠桥”,卷末更以一首《醉乡春?海棠桥次秦少游韵》为完结,体现与秦观词的思想情趣一脉相承。
五、王维新韵文作品的艺术特色
王维新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山水、田园、咏怀、爱情、友谊、咏物等等,多有优秀之作,而以写景作品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博学多艺,具有优良的文化素养,受到同代和前辈作家的启发和影响,又善于向遗产学习,从楚辞、民歌、谢灵运、陶渊明、王维等古代优秀作家作品吸取了许多营养。王维新的诗、词、曲风格相近,同以水墨丹青的构图、玉润珠圆的语言、行云流水的音韵、阳春白雪的格调、学富五车的才识以及无体不备的形式见长。疏淡清雅、空灵明净和俊爽飘逸、深沉博大是其风格的两大主旋律。
(一)王维新的诗
王维新诗的清淡明净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山水田园之作中。在创作方面,一是爱写宁静的山水世界,二是善写僧寺道观的“方外之情”。这既取决于作品中意象的选取与组合,又取决于意象的质地与色彩。在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表象世界里,诗人据其审美情趣,自觉选择清雅明净的景物进行加工,如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清风、明月、星光、斜阳、冰霜、积雪、翠竹、炊烟、草庐、山寺、白帆等等。维新尤其爱好和善于利用“寺钟”来创造意境,完美地勾通了山水世界和方外之情。如:
二十四芙蓉,秋深著雨浓。几人寻道隐,只我恋名峰。佛乘唐如意,天书宋太宗。流传究何益?幽室听鸣钟。
——《游南山景祐寺》
独上吴山第一峰,东南半壁认提封。钱塘形势全归眼,云海风涛半荡胸。何代真仙名是鹤,此间泉井号为龙。奇花瑞草新寻遍,寂寞禅房起暮钟。
——《吴山骋目》
晴云瑞气郁朝阳,形势龙蟠壮一方。玉树歌来群鸟唤,鼎湖仙去旧弓藏。钟声缥缈传灵谷,松景参差失草堂。因记振衣凌绝顶,江山极目感沧桑。
——《钟阜振衣》
在山水世界中,也许再没有一种声音比钟声更富有禅意和诗情,这几首诗皆因几杵悠悠回荡、余音缥缈的钟声而充满灵气。无论是在静寂的幽室,还是在苍茫的黄昏,抑或在深邃的灵谷,钟声和自然环境构成一片空灵澄静的世界,融进了诗人幽邃空明的心境之中。
寻常的景观,通过巧妙的结构组合便能产生超客观的效果。如《石林茅屋》:
四山护城郭,一水出溪田。苍崖晓独立,袅袅见炊烟。
诗题为“茅屋”,但诗文并无所提,而是以“茅屋”为定点,全诗有如于定点拍摄的照片。诗人居于茅屋,由此观望周围景色:四面环山,苍茫屹立,溪流潺潺,炊烟袅袅,好一派清幽疏朗的景象。诗人将“苍崖”、“溪田”、“炊烟”等习见的景物组成图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如王维一样,维新常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用画理来创作诗词。他不止一次地以绘画来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如《潇湘烟雨》:“山势难将九嶷数,迷蒙楚江入烟雨。不知寺近但闻钟,几见船来惟觉橹。树梢帆影露空中,若有渔歌自可通。向时喜看房山画,到此嫌无一幅工。”维新的诗也象一幅幅写意山水画。所谓写,为强烈创作冲动下一种不可遏制的抒发,自然倾泻,不吐不快,包含着种种笔墨形式语言、造境手段;意,即意境,诗意的境界。维新在描摹景物的同时,亦比较注意融注自己的情感因素,湖光山色饱含诗人的审美情趣,人与风景同呼吸,共忧乐,此亦维新诗具有意境的原因所在。诗人观赏景物的激情,教人为之感动。如下面这首田园小诗:
天水遥相接,平堤细草生。晚凉吹柳过,十里暮蛙声。
——《清河行》
水天一色,细草可爱,风来条舞,蛙声阵阵。笔墨经济,但画面丰富,动静结合,有景有声,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清淳幽美的乡野风光,诗人喜悦、陶醉的心情尽在不言中。诗用简笔,内容并不简单干巴,而是以简约见繁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十以当百,更有欣赏余地。
就意象的视觉色彩而言,王维新作品中的景物往往偏于清冷、淡雅的色调,而少用镂金错彩、热烈艳丽的重彩。如:《山堂览胜》的“绿水萦纡到蜀冈”、《西郎曲?阳朔有西郎山》的“相思江下莲峰碧”、《东湖歌》的“长风轩然揭碧波”,《晚步》的“有脚斜阳垂碧落”、《江村晚》的“水漾遥山紫,烟含晚树稀”、《晓次马江矶》的“绿树连江晓,晴烟逐水飞”等。在这些色彩中,用得最多的是青、白、碧、绿,如同中国画的“青绿”之法,色彩浅淡,给人一种宁静的雅趣。这一点也与王维有惊人的相似,王维的诗作多以青绿着色,如《斤竹岭》的“青翠漾涟漪”、《白石滩》的“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产率尔见赠之作》的“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等等。维新用青绿色调时而营造出深僻幽冷,时而又萌发清新可喜,或隐隐透露诗人苦涩寂寞的心境,或强烈迸射积极向上的快感。他的作品如同绘画一样,水墨与青绿皆工,雄壮与细巧兼备。如《松林峡》写泛舟松林峡所见所闻:
扁舟浮浪花,泛入松林峡。山势奇且陡,江容奥复狭。涛奔声若雷,波定绿如鸭。喜无疾风阻,时见苍藤夹。倒挂松自生,悬空石将压。劈头为此画,好用营邱法。
此景此境,已然绘成一幅水墨。上重下轻,上浓下淡,打破画面呆板的平衡,别有韵致。淡墨处透明,浓墨处生泽,仅以一处“绿”点染。《冬日途中》写隆冬雨后郊野清新的景色:“十里空郊润,千畦寒菜青。”冬天万物零落,很难写出生气。但诗人借雨打破了这种僵局,酥雨给田野注入活力,使枯槁的画面变得灵动,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一个“青”字将难生诗境的菜地浸润于喜人的嫩绿之中,洋溢着生趣之大美。全诗似从水底捞出,水汽淋漓。诗人感慨“不是倪迂辈,难移上画屏”,对清美图景的描画信手拈来,对关心农民生计的关切亦不言而喻。
意象质地的晶莹清透是造成“空灵明净”的主要原因。“色”、“光”、“影”的有机融合,是王维新写景作品的又一个特点。如“树色穷平野,湖光印碧天”[91]、“山峰卷翠螺,长堤卧虹影”[92]。试看《白花江乘月夜归》:
竹梢月始上,放下扁舟轻。虽从竹里穿,实自月中行。明月送竹影,萧疏篷背横。竹影展明月,幽光篷背生。随洲转曲湾,所得为空明。星光逐水动,天色随波清。拨棹无几时,欸乃渐停声。微觉人语接,不闻寒犬惊。灯光一点来,知已近柴荆。
整个画面不施丹彩,只用素描,月辉、星光、竹影相映摇曳,空灵跳脱,恬淡明净,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
王维新作品的主要特点不仅仅是简单的“诗中有画”。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词之为物,色香味宜无所不具”,这恰说中了王维新作品的艺术特色。他的诗不但构图精美,浓淡相宜,而且有声有色,仿佛有声之画,情趣盎然,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如“榴花烧碧砌,杜宇唤空山”[93],诗写夏日石榴花盛放,艳红欲燃,而墙阶苔色青翠,浅碧浓丹,相映成彩。如此绝妙奇景,唯明眼慧心人方能得而写出。山间林木幽深而静寂,但闻杜宇鸣唤,空谷传音,与前人“鸟鸣山更幽”句如出一辙。前句诉诸视觉,可比绘画;后句则凭听觉,却非画之所能,两相配合,声色俱佳。维新在描绘景物创造意象时,还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刺激,巧妙地运用通感手法,使诗的语言具有多感性。关于通感,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作了精辟的论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如《至日山中》“寂寂闻寒鹊,深深见冷花”写冬日山谷中萧索的景色,深幽的山谷寂静得只听见一两声鹊鸟的鸣叫,草木凋零,正在开放的花因为季节的原因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用“寒”字形容鹊鸟,用“冷”字形容花色,使视觉向触觉挪移,传神地表现出一种深僻冷寂的意境氛围。“樽酒红榴艳,楹书碧麝熏”[94],浓艳的花色似乎浸润醇酒之味,清幽的香气仿佛泛出碧青,色、香、味俱全,强烈地刺激着读者的视觉、嗅觉与味觉,酿造出浓郁的诗味。
陈湘先生用“俊爽飘逸、深沉博大”来揭示王维新某些诗作的风格,是很精当的。所谓俊爽,就是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它突出地显示在王维新的古体诗中。如《仙岩瀑布歌》、《南洞燕月训仙根》、《容管怀古》、《感咏》等,这些古体诗或写景,或游仙,或怀古,或言志,纵横古今,畅谈历史,好用高旷脱俗、象征古君子风节的事物,如野鹤、青松、寒梅、磊石等等,来显示自己清高峻洁的品格,同时也往往流露出被置远荒的幽愤。如《双鹤歌》:
荒村老屋竹作围,中有仙家鹤双飞。朝阳出兮,细整霜毫向天路;夕阳入兮,低翔雪羽认林霏。昂头并立栖正稳,引颈高鸣和者稀。竹枝似铁霞空集,竹实如丸年不饥。暗风萧飒经深夜,皎月辉煌近紫微。去住莫随俗士宅,饮啄莫逐虞人机。黄冠间放世稀有,白袷风流谁庶几?鹤兮!鹤兮!嘱尔千秋万代长相依。
诗人仰仙鹤心志之高洁,故歌以述怀。诗中“昂头并立栖正稳,引颈高鸣和者稀”正是诗人清逸孤高、傲然拔俗形象的写照,诗人的英俊风姿,高风亮节,跃然纸上。
又如《游八仙山》:
乱山罗城南,颢气日磅礴。中有龙潭山,阴森出寥廓。泓然在其巅,太古孰开凿。高帷碧天盖,深绝修绠度。春来无或添,冬至未尝涸。净绿形灏涣,黝黑入溟漠。侵晨阳乌腾,入夜星斗落。将投一卷石,深虑蛟龙攫。旁环七八峰,苍翠兼瘦削。有如海上山,相聚共杯酌。杯中见真影,尔我皆相若。休暇此间来,知无叹离索。河西数里地,野老寺钱敷。不能资半点,何以为灵壑?所期在山中,旱久烟云作。滂沱及远近,乃见神工托。
洋洋洒洒一百六十言,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王维新的这类古体诗篇幅较长,而且喜用典故,形象、含蓄、精炼地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正用,或反用,或糅合在一起用而赋予新的意义,如盐融水,使诗在精炼的形式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反映了他“以才学为诗”的主张。在用韵方面,常常押仄韵,而且有几十韵以至百韵以上,并好换韵,急管繁弦,体现了诗人驱遣文字的信心和功力。
在语言方面,王维新韵文作品的特色是清丽雅洁,富于音乐美,以其作品句意而喻即所谓“春禽叶边随意啭,敢云玉润珠圆”[95]。诸如“风过花枝樽酒洌,雪深松径地炉温”[96],“石气有余润,涧芳无尽情”[97],可以说语无烟火,字字有仙气。无论写景抒情,都能注意语言的锤炼,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语汇。比如“竹月侵杯小,松风入笛寒”[98],动词“侵”、“入”用得尤为得体、巧妙,写活整个画面;再如“响遇清漏彻,光遇绿荫繁”[99],“绕径蛩声杂,侵阶树影疏”[100]、“山寺钟声断,鱼梁人语稀”[101],皆见炼句炼字之功,形容入妙,让读者咀嚼到无尽佳趣。
《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和音乐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精于音律的王维新在创作时推敲斟酌,选词遴语,不仅从意念上考虑,而且还从音韵上审辨,力求做到意与声谐,以声助意。王维新韵文作品语言的音乐美常常是通过运用双声叠韵字来实现的。《贞一斋话》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如《采莲曲》:
深青罗盖色,妖艳美人妆。碧水晕明镜,空堤吹好香。东邻窈窕心欢喜,宝钏鸾钗向波里。初携画桨到桥墩边,静对莲断柔丝常易生。慧性逢人得双璧,灵翘赠我余千茎。澄潭曲沚铺芳缛,鸳鸯定就中间宿。阿嫂寻思若等闲,惟有小姑看不足。棹还移天边,细雨下丝丝。水色迎来真潋滟,珠光跃出更淋漓。拂衣未及遽撩鬓,避湿难能转蹙眉。少时雨止仍延伫,淡荡烟波好容与。情至轻将采采歌,罗衣一任薰风举。何处翩翩一少年,手持团扇曲栏前。过时不敢回头顾,笑语声从柳际旋。
其中“窈窕”、“潋滟”系叠韵,“妖艳”、“鸳鸯”、“淋漓”、“淡荡”为双声,加上“采采”、“翩翩”等叠字词和鲜丽的色彩词,把一幅晴雨交替的湖中采莲图描绘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令人赏心悦目,颇有南朝民歌的风味。重言叠字确为王维新诗增色不少,叠字既双声又叠韵,用之得当,更得声韵之妙。或以叠词状物,使之格外生动形象。如《信阳》诗云:“依依弱柳拂城隅,兀兀谯楼出天上”,用“依依”描绘柳树在春风中披拂的姿态,以“兀兀”形容谯楼高耸屹立的样子,一平一仄,一柔一刚,取得了反差强烈的奇特效果;或以叠词摹声,其声感尤强。如《山中同何丈弹琴》:“寒谷鸣飕飕,溪流聒絮絮”,不仅寒谷中的风啸声和山溪的水流声如在耳畔,而且与琴声混成天籁,韵致动人;或状物、摹声结合,更是取得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招隐山》:“山上云苍苍,山下水汩汩”,“苍苍”涂抹出山头浓云的色调,“汩汩”则奏响了山底泉水的曲音,一写颜色一写声响,一雄浑一清灵,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遐想不尽;还有《溯藤江》:“碧石粼粼送,青旗猎猎催”,“粼粼”与“猎猎”两个叠字词上下相对,分别描状形容江水和江风,诗中未写一笔水风,水风却溢满全诗,如绘画之妙在留白,此为不写之写,乃诗人高明之处。通过水底清晰可见的碧石和飘飘扬扬的青旗来表现水流的莹澈和风的吹拂,而“粼粼”和“猎猎”给本来色彩清淡的画面增添了动态和声音。这些叠字联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贴。不仅生动地描绘出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象,而且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当然,笔者在此只举其诗为例,应该指出,这种语言特点在王维新的词、曲等其它韵文作品中也是同样存在的。
无论从王维新所处的时代,还是从整个清代来说,王维新诗歌的创作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尤其在广西,他属于多产的诗人。“近诗细丽有新意,古体亦足称为能”[102],王维新的这两句诗,正是他对自己所作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正确评价。他的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体裁方面,也是无体不备,各体俱工,尤擅五言。除五、七言古诗和律绝以外,还写了不少句式长短不一、形式非常特殊的诗作。五、七言自汉魏以来就很流行,或可谓家喻户晓,至于六言诗则知者寥寥,尤乏作者。按李善注《文选》,注左思《咏史》诗时云汉代东方朔曾写六言诗,惜已散佚。今所见最早之六言诗,恐数孔融《六言诗》三首,此后则有曹丕《黎阳作》。至唐,诗歌众体皆备,菁华大盛,六言诗也有所发展。王维有《田园乐七首》,白居易有《临都驿答梦得六言》三首,刘禹锡有《答乐天临都驿见赠》,皆为六言绝句。总体而言,作六言诗者仍属少之又少。王维新有一组六言诗《心海山居六咏》别具韵致,引人注目。诗云:
风撼松梢古劲,月临南浦清辉。恐有故人相访,茗垆团扇频挥。
——《松子冈望月》
荡胸足轻富贵,转盼还分古今。坐我西楼不下,当成变幻文心。
——《夕阳楼看云》
日暖常吹细浪,烟开密嚼轻丝。若问知鱼知我,春风一样临池。
——《绿杨池观鱼》
辟地栽成几本,客来期醉春风。令子秉匀提瓮,朴诚亦类家翁。
——《望南园种花》
四千一年事迹,三杯浊酒消过。有分同居史局,是非再莫差讹。
——《慕古堂读史》
夜夜亲司活火,朝朝眷念春晖。伏处非无远志,临行恐寄当归。
——《爱日窝炼药》
六言诗特有的那种舒缓节奏感与诗人隐逸闲适的心境取得了完美的和谐。
《愁霖》则是一首杂言诗。从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直到十四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笔阵纵横,以起伏汹涌之势发泄出对天灾人祸的忧急和愤恨。
更为可贵的是,在《绿猗园初草》中有几首四言诗。如《言志》:
凄凄山云,莫莫江蓠。大人去矣,我将安师?
寥寥十数语,而情高格古,体现了王维新有意学《诗》的精神。后来在《十省游草》中出现的《生公讲台》:
岩花粲粲,野竹青青。放下拂子,踢倒瓷瓶。惟石实顽,环聚同听。空山月落,高松响停。断涧萧然,鹤梦未醒。相期脱屣,上可中亭。
可以看出,诗人的技法已相当圆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峤音》诗集中有几首集句诗可谓别开生面。集句诗,即集古句以为诗,唐人谓之“四体”,“集句”一名至宋代才有。集句诗难好,因为每一首的每一句都要用前人诗句,而且不能从一篇中取材,若在同篇中取两三句,而所作又为短篇(例如绝句),则无异于抄袭。若要作律诗,押韵、平仄以外还要对仗,符合要求是起码条件,难得的是“切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103]。所以作者必须博闻强记,精熟前人诗句,加上自己的艺巧,才能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维新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他把散如珍珠的旧诗成句连成串,使之脱胎换骨,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如《幽栖集句》:
此日看云独未还,仙家寂寂洞天闲。清风明月无人管,嫩蕊浓花满目斑。一点渔灯依古岸,数行烟树接荆蛮。未能小隐聊中隐,利念浮名竟得删。
此为诗人蛰居都峤山时期所作。前句“一点渔灯依古岸”,后句“数行烟树接荆蛮”,合两句为一联,对偶工整若浑然天成。
又如《山中集句》:
山灵多秀气,我辈复登临。谷口人何在?禅房花木深。款言忘景夕,空翠落庭阴。前望钟鸣处,风多响易沉。
彩云阴复白,天气晚来秋。鸟散余花落,山空碧水流。岩中响自答,川上月难留。感念同怀子,兰尊夜不收。
随意春芳歇,龙宫锁寂寥。乱烟笼碧砌,野竹上青霄。行止皆无地,悲鸣惟一蜩。仙人如爱我,天路坐相邀。
拨云寻古道,列席俯春泉。出处安能问?吾今聊自然。阴霞生远岫,流水切寒弦。地胜遗尘事,无烦忧暮年。
情景交融,清新自然,一气呵成,绝无斧凿痕迹,极堪玩味。王维新的集句诗活用前人字句,语陈而意新,语同而意异,正所谓“前人之字句,即吾之字句也”[104]。
(二)王维新的词
词自产生以来,均以表现词人自我生活遭际和精神世界为主,归结为一点就是“言情”。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来构成静谧、凄清的意境,或正面烘托,或反面衬托,以寄托幽寂的情怀,是王维新词作的主要特色。如《伤情怨》将对情人的相思写得缠绵悱恻:
残灯深夜独照,怪海棠眠早,切切凄凄,壁蛩声共闹。
瑶台仙梦尚杳,雨乍晴,愁绪重到。地久天长,何时拌得了?
剪取独照的残灯、凋谢的海棠花、凄切的蛩声等典型意象营造孤清的氛围,以烘托怀人之思;雨后晴日,反衬词人情绪的阴霾,更勾起内心深处的离愁别恨。《鹧鸪天?九日》亦用一系列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如瑟瑟的秋风、金黄的菊花、南飞的大雁,同时将这一切安排在黄昏,便见秋光满纸,强烈地渲染出“客在他乡”的落寞。又如《惜分飞》:
无数乱山横极浦,触起离愁别绪。执手将辞去,深知此后相思苦。
生事近来无可语,安得花间长聚。掩泪频回顾,西楼缥缈惟烟树。
首二句触景生情,末二句融情入景,情因画生,意与境会,令人觉情味更浓。
王维新的词作虽不乏写儿女风情的题材,但洗尽铅华,绝无浓辞艳句。他擅长细致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抓住典型细节,尤重将人物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渲染,使人读之如观其人,如临其境。如:
花影隔疏帘,柳色垂虚牖。欲得到辽西,除是眠长昼。空房易吃惊,春梦难嫌久。为报打流莺,轻放金丸手。
——《生查子》
全词言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通过“花”、“柳”等春天的寻常景物,但不写植物本身,而注重“影”、“色”,并一“疏”一“虚”,淡淡地传递出女子的闺房之情,无需在描述人物外形上花费笔墨,而人物风神自具,呼之欲出。作者选取了人物的典型动作细节“轻放金丸手”,看似信手拈来,毫不着意,实则体现了作者在选材、构思上的独到用心。
王维新词还善于将叙事和抒情糅成一片,甚或化抒情为叙事,发展了词用赋体的特色。往往以一首小令写故事,结构严谨,颇暗合现代微小说之作法,而能以寥寥数十字出之。以下两首可作这方面的代表:
日永促人同问字,眼底眉端讵有愁滋味。梦醒不知缘何事,弓鞋悄向荒园履。
拾起黄梅为弹子,掷过花荫惊得流莺逝。更睹双鬟呈妙技,密防暗里猜心地。
——《蝶恋花?闺情》
二月小桃开,三月垂杨近。不敢问归期,只说思书信。得信手亲开,悄觉眉端紧。绝不向人提,压在描花砚。
——《生查子?得书》
词于王维新而言,不仅写景抒情得心应手,还以之谈艺论文、议理说物,充分体现了其对词创作的兴趣和才华。王维新的咏物词比比皆是,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天地万物无不入其笔端。如《徵招?琴弦》、《角招?笛》、《斗百花?铁树》、《子夜歌?题苏蕙〈璇玑图〉》、《送入我门来?秦吉了》、《传言玉女?白鹦鹉》、《六么令?蜻蜓》、《如盆水?盆鱼》等。《醉蓬莱?天桃》、《大有?蕉果》、《鹧鸪天?杨梅》介绍亚热带水果,《露华?藤菜》、《惜秋华?红蓼》、《买陂塘?黄芽菜》描绘南方特有的蔬菜。这些作品不仅扩大了词文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词文功能,为词体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而且极具史料价值。清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中说,“咏物,至词更难于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否则“便觉浅露”。王维新的这类词大多体物细致,运笔工巧,往往形神兼备,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并且通过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赋予他所吟咏的事物以种种动人的情态,使事物人格化,如同西方美学上的移情作用,使事物与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赋之以人的感性和灵性。如《浪淘沙?象州》“洲伸龙舌舔涟漪”,把江中洲地拟成吞吐浪涛的龙,气势雄壮又馋态可掬;《南柯子?云峰》“寒滩噀雪花”满天飘飞的雪花,就象被沙滩含在口中一样;再如《红情?海棠》,将海棠花比喻成楚楚动人的美女,“胭脂晕赤”、“寸心脉脉”,不但有妩媚的容颜,还仿如少女柔情似水,充满了美不胜收的诗情画意。
咏物词贵在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无限深思的余地,而忌拘于形似,索寞乏神。王维新善用各种事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讽喻世事,其咏物词虽以物为中心,却处处关合人事,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自然与社会的契合。如《八犯玉交枝?》:
陇鸟能言,白鸡学舞,毕竟胸中无有。何似功曹名最贵,有臆悬来如斗。今朝天色霁,见头角先抽,舒来光艳朱缊绶。赢得片时瞪视,荒山林薮。独怜不解藏身,不知远害,无端投入人手。纵能免于登于豆,奈长向雕笼孤守。盼篱下,鸡虽小丑,也能断尾啼清昼。慢学浅才人,文章轻炫罹灾咎。
这首词以谐音双关的手法,直接描绘了吐绶鸟的形象和特性,感喟仕途的坎坷,厌薄险恶的宦海风涛,揭示出睿智的人生理念。似处处在写鸟,又处处在写世事。另如《八宝妆?挂瓶》流露了如同系匏不为时用的抑郁,《透碧宵?竹香》则挥洒出“虚心劲节”、“雅自流芬”的高洁风格等等。王维新的这类词作联想奇拔,蹊径独辟,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生,达到了自然观向社会观的升华。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三》说:“填词亦宜选调,能为作者增色。”从维新的词作可以看出,他很讲究表现题材和词调的和谐。如咏物的选用《沁园春》,叙事的选用《抛球乐》,写景的选用《踏莎行》,言情的选用《长亭怨》,各取其与题相称,以达辞笔兼美之功。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维新出于自觉的创作实践的结果。它体现出一种鲜明的调性意识,犹如诗体中古风、律诗、绝句各有其体性规范一样。这对于深谙格律又有强烈形式感的词人来说,尤为自觉而不苟。虽然谢章铤指出“《西江月》、《如梦令》之甜庸,《河传》、《十六字令》之短促,《江城梅花引》之纠缠,《哨遍》、《莺啼序》之繁重,倘非兴至,当勿强填,以其多拗、多俗、多冗也”,但王维新对于各种词调,多敢于涉笔,抒写自如,壮柔并妙,长短俱佳。此外,在王维新的词作中还有一些“特体”,如集句的《江南好?游山集句》、《月华清?送别集句》,集人名的《多丽?集美人名六十》,集词牌名的《三字令?唐明皇夜游》,回文体《菩萨蛮?仙城秋望回文》,另如《声声慢?琴曲平沙落雁》通押“声”韵,不仅笔无滞意,如出一体,而且别具格致,因难见巧,表现出词人驾御文字的卓绝才力。
(三)王维新的散曲
清代散曲是当时最流行、最活跃的文学样式之一,王维新亦致力于散曲的创作,成果丰硕。其散曲内容除了传统散曲的写景咏物、男女恋情、叹世抒怀等题材外,还引入教授、训诫生员的内容以及村学里塾的教学情况。套曲【北中吕?粉蝶儿】《示学童》运用十支曲子的铺排,苦口婆心地劝诫学生珍惜光阴、勤奋读书,阐述了读书的用处、读书的内容、方法、步骤以及如何写作的要领秘诀、书法临摹的注意事项等等;【北般涉调?耍孩儿】《里塾》则描绘了乡村书塾的环境和员生读书学习的情景:
柳依依别有村,水弯弯独绕门。东西插架图书满,黄莺尽日如求友,白鹭随时似乐群。笑诸生,知勤紧。惟涂抹之乎者也,但吟哦子曰诗云。
这类反映教育生活的篇章虽然为数不多,但以散曲形式表现清代里塾的教学情况以及教谕教授的职任内容,在中国散曲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另外一组套曲【南黄钟?瑞云浓】《耕织》叙述了耕织蚕桑生产活动的过程,从早春的浸种、犁耙、播种、褥秧,到立夏时插秧、耘田、旱时的戽水,再到丰收时收割、舂杵、筛簸、纳租,以及丰收后的祈神祭祖,是中国散曲史上罕有的以耕织劳作过程为表现客体的篇章,从精神到手法,可以说是散曲中的《豳风?七月》。还有象题图这样的内容,元明两代是很难看到的;而感怀、凭吊、节令、纪游等,也都带有新的时代特点。王维新的曲作,扩大了中国散曲的题材内容,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对散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维新的写景套曲犹如一幅幅秀丽的山水画,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越调?斗鹌鹑】《赏长沙八景》从不同角度描写湖南洞庭湖一带的旖旎风光。元代马致远曾以【双调?寿阳曲】曲调写成八首小令——“潇湘八景”。王维新则运用用八支不同的曲子,并巧妙地将八景名称融入曲子中,自然无痕,浑然天成,使得内容更饱满,形式更富于变化,构成明丽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别有一番情趣。其语言清新雅洁,字字玲珑剔透,体现出王维新散曲的清丽风格。
王维新的小令清新倩巧,注意捕捉生活小景。在他的曲子中,青山绿水,红叶黄花,处处诗料,给读者留下隽永的情味。“一切景语皆情语也”[105],王维新的散曲往往将直抒胸臆与写景造境结合起来,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或融情入景。如【北仙吕?青哥儿】《月夜》:
俺欲到蓬莱蓬莱云锁,又欲渡沧溟沧溟水阔。往日个六翮博风伤折挫,今夜里月泛金波,光动银河,露滴庭柯,冷透香罗,好舞婆娑,莫叹蹉跎。一枝花影砌前拖,宜酣卧。
开头二句即直抒对飘逸出尘的仙境向往和无奈,接着以“往日”与“今夜”对比,用一连两个对仗描绘月夜光影交辉的景色,结尾再发出韶华易逝、人生如梦的感叹。幽冷清泠的景色与孤寂落寞的情怀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清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曲家高手,往往尤重小令,盖小令一阕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王维新充分发挥曲之赋体功能,善于将叙事巧妙地糅合进描写、议论之中,使作品首尾完整,形象鲜明,又避免了叙述的平冗乏味。如【北仙吕?混江龙】《相见》:
晴光满院,檐牙燕雀几曾喧。迟来花下,悄步亭边,云髻一团遮雪藕,湘裙六幅护金莲。从遇合说因缘,将身世思远,愿尔今生有托,来世相联。
在精细的刻画中不知不觉交代了天气状况、地点、环境、人物外貌、事件内容等,让人只感到美的印象,略无普通叙事的枯燥平淡。有的曲作甚至连人物的语言和对话都处理得妙合无痕,如套曲【南商调?绕地游】《春病》中的【满园春】:
问道此何时,柳絮扑空帏,侍儿说道清明矣。真无奈,真无奈。负了佳期,担不起这相思。茶来也不知,饭来也不知。揉碎花笺,碎揉花笺。伤心丽句,不合外间传示。
散曲在王维新的手中,仍然常常让读者感到诗意盎然。这分明由于他深厚的文艺修养和清丽庄雅的语言,也得力于大量运用对仗、整齐的句式:
柔条结蕊带青黄,入夜幽斋总是香,纤纤弦月上东墙。莫嫌花谱无留样,得性都缘耐晚凉。
——【南吕懒画眉】《架上夜来香始开使人心醉》
棹歌欸乃接时闻,岸柳汀蒲漾绿云,数峰如洗立江滨。一会儿便与浯溪近,尔看雁背孤帆出暮曛。
鸡声喔喔柳疏疏,短屋低檐画不如,隔园山色被云铺。居人钓罢斜阳暮,手内携来一尺鱼。
——【南吕懒画眉】《永州江次二首》
当然,王维新的韵文作品是存在不少缺陷的。由于身世、经历等局限,他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与社会生活的接触和联系太少,因而在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上有一定的单纯性,作品多囿于身边琐事及祝寿、吊唁之类的应酬,没有涉及更多的现实内容,思想比较单薄,缺乏深度。有的作品清谈佛理玄学,有的则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一些写景篇章意境也不够完整,停留于模山范水之笔。
在驾驭语言方面,王维新虽然以清新雅洁见长,显示出一定的文字功力,但也明显还有一些不足。由于一味崇雅,削弱了散曲亢爽豪辣的风味,使他的一些散曲读起来更象诗词,失却了散曲自身的鲜明特色。某些作品出现重字,甚至流于文字游戏,重复累赘。还有些咏物之作,或长篇大论,让人有冗余之感。其实只在作法技巧、铺叙描写上见工,别无深意。有时为了铺陈,大量使用难字、僻字,致句意艰深晦涩,读之令人头痛。除能显弄学问,无甚积极意义。
六、结束语
虽然王维新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不够深广之嫌,艺术技巧亦未便遽称上乘,但就其文学创作涉及的体裁门类之多,作品数量之大及艺术成就之高,他堪称清代广西大家,甚至在整个清代文坛中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从现存的王维新作品来看,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些不仅是广西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但由于王维新身居卑职,地处僻远,故向来不为人所重视。其作品集少有人整理研究,致使这些可贵的文学遗产零落散佚。鉴于王维新所存作品中,《海棠桥词集》尤属稀见珍贵,故特为拈出,以期让世人更多地了解王维新,了解广西古代文学及文化发展状况之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