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編輯推薦: |
黄维樑学贯中西、视野广濶,其论著识见不凡、新意迭出、文釆粲然,久为各地文坛学苑所称道;其《文心雕龙》、香港文学、余光中三种研究,尤为士林所重。本选集收40年来作品,分为四辑:1诗话词话研究和古代诗歌选释;2《文心雕龙》及其应用;3五四以来的中华文学;4文化包括文学
评论;其打通古今中外、诗文各体的宏大格局,釐然可见。黄氏发掘佳作杰作,道其美善,对名家名流的差错谬误,则或庒或谐奋笔揭示之,以彰显「顺美匡恶」的文化正义。
|
內容簡介: |
黄维樑学贯中西、视野广濶,其论著识见不凡、新意迭出、文釆粲然,久为各地文坛学苑所称道;其《文心雕龙》、香港文学、余光中三种研究,尤为士林所重。本选集收40年来作品,分为四辑:1诗话词话研究和古代诗歌选释;2《文心雕龙》及其应用;3五四以来的中华文学;4文化包括文学
评论;其打通古今中外、诗文各体的宏大格局,釐然可见。黄氏发掘佳作杰作,道其美善,对名家名流的差错谬误,则或庒或谐奋笔揭示之,以彰显「顺美匡恶」的文化正义。
|
關於作者: |
黄维樑,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一级荣誉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文学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学廿多年,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历任美国、台湾、大陆多所大学的教授、客座教授或客座讲座教授。2012年秋起任澳门大学中文系访问教授。著有《中国古典文论新探》、《香港文学初探》、《突然,一朵莲花》等十多部;编著《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火浴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等逾十部;历任各地多个文化学术团体主席或顾问。
|
目錄:
|
序
第一辑 诗话词话研究和古代诗歌选释
诗话词话和印象式批评
为意境( 境界 )研究热降温
古代诗歌选释
第二辑 《 文心雕龙 》 及其应用
以《 文心雕龙 》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东方文论的龙头:《 文心雕龙 》与文学研究
余光中的“文心雕龙”
Ben Jonson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
——班?姜森的莎士比亚颂和中西比较诗学
请刘勰来评论顾彬—— 《 文心雕龙 》“古为今用”一例
第三辑 五四以来的中华文学
祥林嫂的悲剧性弱点( hamartia )
——试用亚里士多德《 诗学 》理论析论鲁迅的《 祝福 》
大同文化?乐活文章——纪念钱锺书百年诞辰
“眺不到长安”:余光中的离散怀乡《 逍遥游 》
香港文学:中西新旧交汇的典型
在尘世喧嚣灵魂寂寞的年代——香港文学的一幅钱景
香港人编写香港文学史
肆意阅读和评点之外 ——评价当代散文的标准
在“后现代”用古典理论看新诗
第四辑 文化 ( 包括文学 ) 评论
香港有文化,香港人不堕落
——评余英时先生对香港文化的看法
陈之藩有两个头脑?
瑞典马大爷和华文作家小蜜蜂
——论华文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晚近三十年来中华学术的过度西化
啄木鸟之歌——两岸三地中文英译差错举隅
9?11:美国人以诗疗伤
全球朗诵狄更斯
——对英国伟大小说家二百周年诞辰的庆祝
|
內容試閱:
|
诗话词话和印象式批评
一、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
中国历代诗话词话的写作态度和批评方法,值得诟病的地方很多。从章学诚、杨鸿烈、郭绍虞、刘若愚、姚一苇、张健、吴宏一到颜元叔等人,无不异口同声指责过。大家也不约而同地用印象式批评来指称历代诗话词话的批评手法——更准确地说,应为历代诗话词话的实际批评(
practical criticism
)的手法。上述杨、郭诸人,虽然也有对诗话词话下过极大苦功的,可是,他们或单说一家,或概论一代,或通览全部,大都着眼于藏在诗话词话中的理论。他们对诗话词话的印象式实际批评手法,只笼统地用几句话概括了事,从来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这些学者用以批评诗话词话实际批评手法的话,可说是相当印象式的。例如杨鸿烈的《
中国诗学大纲 》、郭绍虞和罗根泽的批评史、张健和吴宏一的有关论著,以至刘若愚的新书《 中国文学理论 》( 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大都倾全力于批评理论的探究,而非着眼于实际批评的手法。即使偶然涉及,也只得寥寥数语。
中国历代诗话词语的批评手法是印象式批评,这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可是,何谓印象式批评?中国历代诗话词话的批评手法究竟印象式到什么地步?都有待一一地说明。
章学诚认为“诗话之源,本于锺嵘《 诗品
》”,郭绍虞则以为元好问论诗绝句那类韵语,也可纳入诗话的范围内。诗话词话自然是源远流长的,不过,本文打算节制一点,把诗话词话的范围作这样的规限:(
一 )以诗话或词话名书者即是诗话或词话( 《 金瓶梅词话 》的性质和文学批评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自然不算在内 )。( 二
)第一部以诗话为名的书是北宋欧阳修的《 六一诗话 》,此书之后,不一定以诗话或词话为名,但为历来著名选本如《 历代诗话 》、《
历代诗话续编 》、《 清诗话 》、《 词话丛编 》所收录者即为诗话或词话。以此标准计算,从北宋的《 六一诗话 》至清末的《 人间词话
》,其间通行的百多二百本诗话词话,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究竟这些著述的实际批评手法,印象式到何等田地?
向来论者形容诗话词话的批评,除了用朦胧笼统、缺乏系统等字眼外,都喜欢引用法朗士“灵魂在杰作中寻幽访胜”那句名言。不过,印象式批评一词既源于西洋画的印象主义,我们最好从根源入手,希望获得更好的了解。笔者觉得汉米顿(
George H. Hamilton )对印象主义绘画的阐释,在芸芸著述中,最为言简意赅。汉米顿是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为1965年版《
大美百科全书 》( Encyclopedia Americana
)特撰的短文中,指出印象主义的特色是重自然感悟而排理性思考,即感即兴,当下而成。笔触放旷而速疾,颜色鲜明。骤然观之,技巧粗疏,予人画来漫不经心、尚未完成之感。所用画布亦较细小。细察我国历代的诗话词话,我们发现其批评手法与印象主义绘画的风格,甚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对印象的表达,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初步印象,一为继起印象。诗话的始作俑者欧阳修,在《 六一诗话
》中提到周朴诗的时候说:“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诚佳句也”四字,就是六一居士的评语了。这里所表达的,是批评家——其实说读者更适切——看了作品得到的初步印象。他只知道作品“佳”,但佳在何处,却不加析论。这样挑出自己认为好的诗句,或说“佳”,或称“妙”,或曰“工”,或誉为“警绝”,或许为“合于古”,这种初步印象的表达,是历代诗话词话常用、惯用以至滥用的批评手法。尽管传统的谈艺之士,常以“有句无篇”为憾为戒,但这类摘句式的批评手法,却为历来说诗人所珍爱。英国十九世纪批评家安诺德,摘取经典作家如荷马和但丁的名句,当作“试金石”,以为衡量英国文学家地位高下的标准。不过,安诺德所摘之句,离开上下文孤立起来,便没有什么意义。中国历代诗话词话作者所摘的,则绝大部分为对偶句,每对文完意足,可以孤立起来欣赏。偏嗜摘句的品诗之士,几乎把摘句当作批评的全部。唐宋二代,“句图”的编集非常盛行,即为摘句风气下的产物。罗根泽的批评史有专论句图的章节,此处不赘。
其他属于初步印象陈述的,还有好多。《 沧浪诗话 》、《 四溟诗话 》、《 渔洋诗话 》、《 白雨斋词话 》等,皆好言“本色”。《
渔洋诗话 》卷上有一则引了一首时人的诗,接着说:“皆本色语也。”这几个字就是评语了。王渔洋编过《 唐贤三昧集
》,翁方纲疏畅其旨,乃著《 七言诗三昧举隅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平实叙事者,三昧也;空际振奇者,亦三昧也;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亦三昧也;此乃谓之万法归原也。若必专举寂寥冲淡者以为三昧,则何万法之有哉?”三昧为梵语,本义为正定。经过文人生花妙笔的点化,三昧的意义真是无所不包;凡诗之美者,皆可谓得其三昧。难怪翁方纲接下去说:“太白诗无一首不可作三昧观。”对历来诗话词话用语修辞不内行的人,一定会对着三昧、本色而目迷五色起来。说穿了,这类字眼泰半是好、佳、妙的代词。诗话词话的作者,或耍个花招,或拾人牙慧,向门外汉卖弄文字、炫耀一番而已。
以上概述了所谓初步印象。继起印象比初步印象高了一层。初步印象是一片混沌,批评家所见,是一片美好的森林。继起印象则已在混沌中露出端倪,批评家已看到这片森林的形势,远远察见森林中各种树木花草的一片色彩,《
沧浪诗话
》说李白“飘逸”、杜甫“沉郁”,这些字眼便是继起印象的评语了。飘逸、沉郁、雄浑、婉丽等形容词,于诗话词语中最为常见。稍有体系的诗话词话,固然喜欢把诗之品——亦即诗之风格
——用一定数目的形容词来分类;不少作者在毫无组织体系可言的札记式诗话词话中,也喜欢分品定品这一套。稍具体系的《 沧浪诗话
》,有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的九品之说。杂乱无章的《 四溟诗话
》,则把诗品分为雄浑、秀拔、壮丽、古雅、老健、清逸、明净、高远、芳润、奇绝十种。当然,这种分品的作风,最少应上溯到《 文心雕龙
》的八体说,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分品经典,则自然是司空图的《 二十四诗品 》。《 沧浪诗话 》和《 四溟诗话 》都有雄浑一品,后者且与《
二十四诗品 》一样,把它列在首位。二者所受司空图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 沧浪 》九品的远、壮二字,见诸《 文心 》;《 四溟
》十品的壮、丽、雅、远、奇五字,亦为《 文心 》所有。事实上,《 文心 》的八体和《 诗品
》的二十四品,这些字汇合起来,形容一个人对各种作品读后的印象,也能得心应手,非常足够了。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笔者戏改为:“无忘八体廿四品,不会批评也会偷。”
诗话词话描述雄浑、婉丽、飘逸、沉郁等印象时,常常把这些形容词和气象、意象、意境、情景等语连在一起,例如:《 四溟诗话
》卷二曰“气象雄浑”;《 饮冰室诗话 》( 台北中华书局版第89页 )曰“气象壮阔”;《 说诗晬语 》卷上第八十则曰“意象孤峻”;《
白雨斋词话 》卷一曰“意境……沉郁”;吕天成《 曲品 》卷下曰“情境……激畅”,又曰“情景真切”( 《 曲品
》属曲话。就广义言,曲话亦可与诗话词话合论,因为同属于一个传统。下文偶然还会引用曲话中的材料
)。气象、意象、意境、情景等词有一共同特色,就是均为复合名词,每词的首字抽象,末字具象。抽象的是气、意或情,指作者或作品所蕴含的情意之类的东西;具象的是象、境、景,则为作品所描写所经营的景物、事象、境况之类。而意与境合、情景交融,二者浑然一体,是最高的创作原则。任何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毕竟离不开抽象的情意和具象的景物、事象和境况。所以,每一个这类术语所涵摄的,可说就是作品全部的内容。诗话词话作者说某某作品的意象、意境(
亦即王国维所说的境界 )或情景如何如何,不啻即在描述他对该作品的整个印象,亦即作品的整个风格。
与意象等术语同出一源而性质略有不同的,则为神韵、气韵、风致、风调、风力、风格、格调、气格、情致等词。这些术语更常常和雄浑、飘逸等形容词携手合作,以描述对作品读后的整体印象。由于神、气、韵、致、风、格等都是抽象名词,听起来难免使人有神秘不可捉摸的感觉。这些抽象名词,在诗话词话作者笔下,可以自由排列组合,比七巧板还要灵活。倘若再加上一二其他字眼,效果简直如万花筒一样。下面所举,都是据实从诗话词话摘下来的,并非出于笔者的杜撰。请看这个抽象的花花世界:风韵、风神、风味、风调、风致、风度、风力、风骨、韵味、韵致、韵度、格韵、意趣、意兴、意味、意气、气势、气韵、气调、气格、气骨、骨气、神气、神韵、神味、神情、神理、神骨、情韵、情味、情致、兴味、兴趣、骨力、格致、格制……
论者常訾议诗话词话的用语含糊不清,上面这些词语,其间含义上的差别,的确黄河之水清了,还辨个不清。中国文字极多单文成词,握管之士,任意撮合,这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我们不能阻止这种任意撮合的修辞法,又很难彻底辨清各个近似而不尽相同的词语的含义。望着这浩瀚的辞海,兴叹而外,有什么办法呢?《
四溟诗话 》既用“骨气”,又用“气骨”,其间分别何在?“骨气”是锺嵘《 诗品
》评论建安时代曹植的诗时用的,这词使人联想到建安风骨。骨气与风骨如何不同?解答此问题之前,得先明白到底什么是“风骨”。可是《 文心雕龙
》《 风骨
》篇篇名二字的含义,近人仍然争个不休。从“风骨”套出“风神”,从“风神”套出“神韵”。而王渔洋的神韵说,连生在渔洋数十年后的翁方纲都没有办法完全了解,今人如郭绍虞、朱东润诠释时掷笔三叹,也就非常令人同情了。(
有关神韵二字的释辩,可参看拙作《 中国诗学史上的言外之意说 》一文第五节。
)然而,“神韵”真义未明,半路又杀出个“骨韵”来——此词在《 白雨斋词话 》卷二和卷六至少一共出现了四次。
掷笔三叹之余,好心肠的行家应该告诉普通读者一个诀窍:与其永远纠缠不清,不若大刀阔斧。上面这些名词,至少有一半可以用简简单单、现代最为通行的意境或风格二词概括和替代。走出印象式批评的文字迷宫之后,我们还会醒悟到:这些乱人眼目的名词,不过是印象式批评家利用来表达雄浑、飘逸等印象而已。中文句法素多骈四俪六的结构,气象雄浑、风韵飘逸,四字一句,读起来总比只有雄浑和飘逸二字一句过瘾。换言之,气象、风韵这类字,率多只是陪衬物而已,雄浑和飘逸这类形容词,才是批评家真正要传达给读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