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

書城自編碼: 21235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心理疏导
作者: 洪振彪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65224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3/13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HK$ 101.2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售價:HK$ 82.8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售價:HK$ 194.4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售價:HK$ 67.9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售價:HK$ 90.9
一岁一喜欢
《 一岁一喜欢 》

售價:HK$ 49.2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售價:HK$ 91.9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与策略(套装2册)
《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与策略(套装2册) 》

售價:HK$ 114.8

 

編輯推薦: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编辑推荐:1.韩国医学博士、教授,SBS电视台、EBS电视节目特别主讲
专家青春报告书:20余年咨询20000多父母与子女的实用方案
2.对话不足-话语明显减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跟女儿搭话都有负担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我的想法并不重要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想脱缰的孩子,想束缚的父母
游戏中毒-沉迷于电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好像孩子对游戏中毒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打游戏时不妨碍就没有意见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孩子们沉迷网络的原因:网络,无法拒绝的魔力
叛逆问题-顶嘴、反抗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孩子太暴力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真希望别干涉我了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从孩子的观点接近问题
內容簡介: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内容简介:我家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话语明显减少,顶嘴、反抗多了,花销变大,痴迷于明星,沉迷于网络游戏……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面对?《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作者通过大量实例,详细列举了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们最苦恼的5个问题——学习问题、前途问题、父母的离婚再婚问题、局外人问题、交异性朋友问题,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子女内心独白”,也有“父母内心独白”,让子女和父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心情,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的特点。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附录6种青少年常见症状的自我诊断表—少儿青少年忧郁症、不安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性疾病、饮食障碍、游戏中毒,孩子和父母可以据此进行自我诊断。
關於作者:
洪镇杓,韩国首尔大学医学博士,首尔牙山医院神经科教授。曾录制韩国知名电视节目EBS特别讲座‘笑与健康’,韩国SBS电视台特别节目,韩国KBS广播电视台的电视剧等,被大众所熟知。曾起稿《中央日报》、《每日经济报》等日刊的神经健康相关栏目。主要著作有:《压力解救我的身体》,《韩国老人的精神健康实况与健康增进》等,翻译著作有《晚安,失眠症》等。
朴秀彬,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正就读博士学位。曾任江东区精神保健中心副馆长,现任首尔大学医院小儿青少年神经科主任医生,城北教育厅‘青少年咨询中心’特别咨询员,大韩少儿青少年精神医学会会员等职务。而且正活跃地进行针对学生父母和教师以及对青少年的子女养育与少儿青少年神经健康问题相关的讲座。
目錄
推荐文 与子女们畅通无阻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幸福
序 言 又一个伤痕,了解青春期
简介
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了
理解孩子们的青春期
从统计看孩子们的青春期
身体与头部的不均衡
青春期孩子们的典型心理——自我中心型
了解孩子们的同龄群体
第一部分
青春期出现的五个大变化
01 对话不足——话语明显减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跟女儿搭话都有负担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 我的想法并不重要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想从已有关系解脱的孩子
想束缚的父母
孩子们为什么要避开对话?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从“直升机”父母中解脱出来
当个提供建议的人而不是解决
问题的人
找到与孩子的妥协点
与孩子一起决定意见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成为孩子的真正建议者
?结尾建议
02 叛逆问题——顶嘴、反抗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1 孩子太暴力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 真希望别干涉我了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2 孩子太散漫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 所有人都只指责我一人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从孩子的观点解决问题
会不会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孩子散漫的原因
看到问题就及时改正
父母的一致性改变孩子的人生
关心孩子所给出的信号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父母知道时会有帮助的原则
?结尾建议
03 孩子的消费——想买的东西突然变多了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1 孩子的要求要满足到哪种程度?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 零用钱远远不够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2 怎么相信孩子们的眼光?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 妈妈不知道最近的流行趋势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与父母时代不同的流行
孩子对流行很敏感
关心经济教育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如此引导子女的零用钱管理
?结尾建议
04 痴迷于明星——我的孩子也这样该怎么办?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1 翘课都要去看演出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 一定要去的……恨死妈妈了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2 与我们那时候太不同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 像我还算老实的,是妈妈太过火儿了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首先承认子女的兴趣
告诉孩子“对错”而不是“喜欢讨厌”
梦想成为明星的孩子们
明星是孩子们的角色榜样
理解孩子群体的同调性
再观察一段时间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孩子这样了就如此指导
?结尾建议
05 游戏成瘾——沉迷于电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好像孩子对游戏成瘾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 打游戏时不妨碍我就没有意见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孩子们沉迷网络的原因
网络,无法拒绝的魔力
孩子们在网络里期待什么呢?
莫非我家孩子是网络成瘾?
怀疑是网络成瘾的症状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应该这样预防孩子们沉迷于网络
?结尾建议
第二部分
青春期孩子们的苦恼与对策
06 学习问题——对学习不好的子女的苦恼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想把孩子打造成名牌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 父母的期待负担太重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
父母智商高,孩子就一定聪明?
环境会影响智商吗?
越是新时代,智商也越高吗?
智商高的人大脑结构会有哪些变化?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
?结尾建议
07 前途问题——担心长大以后该做什么的孩子们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其实我跟孩子都不知道做什么好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 很不安,摸不着头脑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找到动机最重要
树立具体的成就目标
考虑孩子的兴趣、关心以及志向
父母对子女的成功过分执着
扩大选择职业的范围
人生的成功没有尺度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能和子女们一起参加的体验现场
?结尾建议
08 Ⅰ父母的离婚问题——对父母的离婚感到烦恼的孩子们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孩子像陌生人一样对待我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 会再次抛弃我吧?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 我倒没事,但周围人会觉得奇怪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离婚家庭的子女们很痛苦
周围的偏见是更大的问题
离婚家庭子女们的行为
以肯定的态度谈论离婚的配偶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面临离婚的父母需要更加关心孩子
08 Ⅱ父母的再婚问题——在特殊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所具有的烦恼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再婚之后好像孩子变了个人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 好像我是个局外人,感到很不安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 被妈妈抛弃了,我要离家出走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孩子所面对的混乱和恐惧,还有彷徨
到底应不应该再婚?
与其强求孩子,不如给孩子足够的
适应时间
提供始终如一的关怀和支持
抛开对再婚家庭的偏见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如果马上要再婚了,就要这样和
孩子沟通
?结尾建议
09 孤立问题——被排斥的孩子,孤立他人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
受排斥孩子的想法1 无法忍受同学们的孤立
受排斥孩子的想法2 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孤立的孩子,肯定存在
内向、胆小的性格,自信心不足等
都会招来孤立
太嚣张也有可能被孤立
可能是亚斯伯格症或者ADHD
煽动孤立的孩子们的心理
如何解决孤立同学的问题
称赞和鼓励是解放孤立者的钥匙
扩大孩子的人际关系
改正错误的想法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被孤立的孩子值得借鉴的故事
?结尾建议
10 交异性朋友——孩子有了异性朋友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担心交异性朋友会妨碍学习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 大人们太敏感了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不再是小孩的孩子们
比父母时代发育更快的孩子们
坦诚、亲切地引导
交异性朋友和学习的相互关系
与异性朋友的身体接触,性问题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 | 要这样解决子女的异性交往问题
?结尾建议
结 语 智慧地克服子女们的青春期问题
附录
我家孩子的心灵守护者
Ⅰ儿童青少年忧郁症
Ⅱ 不安症
Ⅲ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Ⅳ 抽动性疾病
Ⅴ 饮食障碍
Ⅵ 游戏成瘾
內容試閱
理解孩子们的
青春期
“你怎么这么多抱怨,都是些小事还这么跟妈妈斤斤计较,到底怎么了?”
“不知道,算了,烦死了。”
“怎么说话呢?有什么事吗?”
“不知道。”
青春期的孩子们都会有那样的时候:“无缘无故地烦躁;头脑混乱且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故而感到孤独;身体上已经接近成人了,但是父母和老师还是把自己当成小孩所以不高兴;对于自己的事情,父母的意见还是一定要优先于自己的意见从而感到不满;即使如此,经济和生活的来源还是要依靠父母,而且没有自立的信心所以也不能离家出走。”对于青春期孩子们这些无缘无故的烦躁和反抗,父母们会时常感到焦急和生气。
“青春期又不是做官,怎么就你特殊?妈妈也经历过青春期,也没有像你这么出格!”
自己的青春期已经过去了30多年,所以记忆会有一些歪曲的部分,而且最重要的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切都不同于往日了。那么对于青春期变了的孩子,父母该如何理解呢?
从统计看孩子们的青春期
有一个资料能间接观察今日孩子们的青春期。是在《2009年青少年百科书》里介绍过的内容,从这些统计数据中能真实地看出韩国青少年的现状。
?青少年(10~19岁)的死亡原因排名:交通事故、自杀
?青少年枪支犯罪比率4.9%,犯罪动机中最多的是“意外事件”,占27.4%
?青少年吸烟率为10.8%,喝酒率为53.7%
?青少年玩成人游戏和网络投机性游戏的比率各是44.1%和37.0%
?青少年接触未满19岁禁止试听的节目的比率是41.8%
?有性经验的青少年的比率为3.7%
?在有性经验的青少年中曾经怀孕或有使得他人怀孕经历的比率为15%
?青少年有离家出走经历的比率为12.8%,最多的离家出走原因是与父母的隔阂,占19.4%
?平时感到压力“很大”或者“大”的青少年的比率为46.5%
?曾经想过自杀的青少年男子比率为15.4%,女子比率为22.9%
?过去一年被同学或者同年龄层暴力伤害的初中、高中学生比率为12.9%(每八名有一个)
有些父母想着“我的孩子不会有问题吧……”,看过上面的数据可能会心里一惊。但是就算把上面的数据和统计结果说成是韩国青少年的现状也未尝不可。与上一辈人的青春期做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不同点。例如,急速升高的吸烟率、饮酒率、高数值的压力、自杀率、学校暴力、青少年犯罪等,我们之前可能没有想到,我们的孩子就暴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
身体与头部的不均衡
“青少年期”单纯指青年和小孩的特定年龄带,而“青春期”★则指的是“性成熟形成的时期”。在青春期孩子们会迅速长高,是仅次于婴儿出生后的急速发育时期,身体上则有广泛迅速的发育。女性会开始初潮,男性会生成精子等,身体也会有性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性激素的激活而形成的。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营养状态有很大改善,同时医学的发展使得儿童疾病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另一方面对乳业的激素使用得到禁止,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增加,使得青春期的开始比以前早了很多。与100年前相比,女性初潮开始的年龄早了2年。
如此,孩子们身体上的成长很快,但是精神上的成熟相对赶不上身体上的成长速度。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如今的青少年们在身体和头脑发育上会有较大的间隔。性激素★不仅增加性能量还可以让心情变得不稳定,甚至导致冲动行为。青少年期,大脑分泌性激素的同时还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促使身体追求瞬间性的刺激,从而使身体沉迷于酒、烟、游戏等中毒性强的物质或者行为中。相反,能抑制冲动,能使大脑更理性地做出判断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额叶在初高中时期尚未发育完成。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们会对父母说出一些令自己立刻感到后悔的话语,不会理解父母所说的“想准备幸福的未来,现在就需要认真学习”等劝告,而且只专注于能立刻感到快乐的游戏中。欧美化的社会变化也会使孩子的青春期更加混乱。“puberty(青春期)”这个单词的词源是拉丁语的“puberta”。成为大人不仅意味着性上的成熟,还意味着独立于父母。
现在把时间倒退到100年前,那时的高中生年龄的孩子是个什么样子呢?那时的他们早就从父母怀抱里独立出来,结婚生子,成为负责一个家庭的大人。但是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期间变长,经济上对父母依赖的时间也变长了,即从精神上和实际生活上,独立于父母变得困难。青春期的孩子们对游戏时间、异性朋友、穿着等问题想“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但是对于零用钱、上补习班、考试说明会等事情上想当然地认为是父母该做的任务。对于父母来说,升学考试最重要,所以父母就会阻断妨碍子女学习的事情,让孩子能专注于学习。此时父母们会做能代替子女做到的一切事情。在如此矛盾的态度之中,如果父母与子女的理解得到一致,他们的关系会很好地维持在照顾和依靠的层面上。但是有时也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其结果是子女们会大声喊道“我就想做”,父母也会回复“你知道什么”,会互相伤害对方。
提早来到的青春期和赶不上其速度的大脑发育程度,以及推迟独立于父母时期的社会氛围等问题都会造成孩子和父母的对立。要想理解当下孩子们的青春期可不是简单的问题。这就是现在需要父母对自家孩子去更精心思考和更努力理解的原因。
青春期孩子们的典型心理——自我中心型
青春期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认为我的感情、想法、关心的事物最为重要,而且认为别人也会跟自己想的一样。发展心理学家大卫?燕尔金德(David
Elkind)将这种思想称为“青少年自我中心(Adolescent
Egocentrism)”。青少年期形成自我中心的错觉大体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被称为“个人寓言观念(Personal
Fable)”,是将自己看作是特别的存在,相信自己的感情、经验等与其他人本质上不同。青少年相信只有自己会有真正的友情和爱情,其他人根本不会经历或者理解。所以会很容易说出“妈妈什么都不懂”等话,会有“没有人能理解我”等想法,所以会拒绝其他人的忠告。另一方面,他们会误以为自己是像超人般的存在,认为自己不会有任何危险,所以会做出轻率的事情。认为自己用摩托车做出什么表演也不会受伤,没有避孕措施进行性行为时还会轻易认为“我的特别的精子当然会避开卵子的”。
第二种错觉被称为“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误认为自己是戏剧里的主人公,其他人都成为观众,瞩目站在舞台上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误认为其他人的关心和注意力都射向自己,所以青少年会对很小的失误有非常大的羞耻感,所以即使没有人注意到,也会有很夸张的反应。对父母不经心说出的话语会大发雷霆,也是因为他们感到在假想观众面前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但是,青少年时期的自我中心也正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认为发生任何事情自己都不会有事的信念会导致轻率的行为,相反这也会成为克服真正困难的原动力。所有人都注视自己的错觉会导致压力和紧张,相反也会让人小心翼翼地避免在别人面前丢脸。大部分人在知道了自己既不是超级英雄也不是舞台的主人公的时候;在认可别人都是超级英雄是舞台上的主角的时候,青春期就结束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在成为了大人之后还会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甚至一生都不会从青春期自我中心的状态解脱出来。故而他们会接触到酒精,有滥用药物、犯罪等轻率的行为,或者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很大困难。
了解孩子们的同龄群体
有两个群体对孩子们的价值判断、态度、行为有决定性影响。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同龄群体。小时候,一直陪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成为了孩子们绝对的榜样,故而父母成了对与错的判断依据,并从而决定孩子们的行为。但是进入到青春期之后,同龄群体的影响会大于父母。同龄群体有助于帮助孩子们从依赖父母的小孩成长为独立的成人。但是另一方面会以“其他孩子都那样”的想法,把同龄群体所拥有的未成熟的想法和判断视为绝对的判断标准,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辩护手段。如此,青春期的孩子们会在同龄群体的绝对影响之下,但是仍然在经济、教育、职业规划等问题上受到父母的影响。在同龄群体中他们还会接触到穿什么衣服、喜欢哪些明星、怎么玩等情报。
青少年们很重视被同龄群体所接受,但是另一方面却特别看重特殊的亲密性、关系的忠实性、献身精神等方面。即青春期的孩子们喜欢结交很多朋友,却更重视跟一两名朋友结交为“最好朋友”、“铁哥们儿”等特别亲近的关系。对某人是“特别存在”的感觉对提升自尊心是非常决定性的要素。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在人的一生都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某一研究表明,战时住院的婴儿死亡原因的一半以上并不是因为治疗不足,而是因为缺乏爱导致的。
孤独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很普通的感情,但是青春期孩子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更多问题。比如与父母的分离感;既不是大人又不是小孩的状态;学业竞争上的失利;失败于迎合其他人的期待或标准;极易感到失败所带来的颓丧等问题。即不属于同龄群体又没有好朋友的所谓的“被排斥的孩子们”,其自尊心会留下无法痊愈的伤痕。
简单整理了一下如今孩子们的青春期。这是为迈进更大的世界而准备的时期;是身体上、精神上有很大变化,有很多苦恼的时期;是因为父母无法理解自己的心理而感到苦恼的时期。另外只认可名次的应试教育环境也会对青春期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产生很大影响。
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各自都会有很多失望,想说的话也会很多,而且也会有很多矛盾。反正青春期是一个像滚烫的土豆一样的时期。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每件事情都干涉,问得一清二楚,从而导致摩擦。父母可能希望不要有大的隔阂或者矛盾,安稳地度过此时期。但是父母既然面对着不知何时何地就会马上突变的孩子,与其到时候惊慌失措,不如提早找到备案,引导他们找到理想的方向,这样的父母更加有智慧。
“就那样”“不知道”“不要管”这些话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经常说的话语。一直跟在妈妈屁股后面的小孩子已经开始对父母感到不耐烦,甚至会拒绝与妈妈对话。父亲与子女的心理亲密度比母亲还要弱,所以与子女们的关系就更疏远。据青少年保护委员会的调查,韩国高中学生的22%,初中学生的17.4%,都会回答说“与父亲的对话时间每天少于1分钟”。孩子们以沉默表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世界。现在请父母们脱离开吧”,对此父母们感到不知所措。孩子们为什么会对之前形影不离的父母变得冷淡?父母们又为什么不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的这种变化而左右为难?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
跟女儿搭话都有负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与孩子们搭话比与婆婆说话都要小心了。真不知道是养孩子还是在侍奉主人。”
家庭主妇(40多岁)朴氏感到与孩子小丽的对话像如履薄冰一样小心翼翼。直到小学,小丽还每件事情都与妈妈议论,大部分事情都会听从妈妈的意见,是个听话的小孩。但是这样的小丽自从进入初中就有了180度的改变。
“妈妈,我们学校有个吉他协会。初学者也能从头开始学。我能学弹吉他吗?之前就一直想弹吉他来着。”
“学弹吉他有什么用啊?上初中了就得更加努力学习,哪有时间干那种事情啊?邻居家的那英听说已经把数学都学完了,你却说要学什么吉他。大家都那么努力学习,像你这样还能赶得上吗?”
“在说吉他的事情呢,怎么又说到学习上了?妈妈一直是这样。真是无法交流!”
小丽猛一使劲关上自己房间的门。此时,妈妈还会对着进房间的小丽加上几句:
“这都是为了你好,难道妈妈会害你?什么时候你听妈妈的话出过问题?”
小丽最终还是没有加入到吉他协会,并且还多出了一个数学补习班。之后像这样的争论也有过几次,但是每次都是以妈妈的胜利而结束,到了第二学期,小丽不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好像青春期到来了结束得却挺快的,真不愧是我的女儿啊。”朴氏对变回乖女儿的小丽感到自豪。
但是有一天在整理女儿房间的时候,朴氏意外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内容是在一个写着“××中学校吉他协会新生欢迎会”的标语下面,一群孩子每人拿着一把吉他照了集体照。那里还有小丽。朴氏顿时感到被背叛并怒火朝天。小丽从来没有这样不与妈妈议论而自己做出决定的时候,甚至明明知道妈妈会反对……
“这家伙,等她回家再收拾!”
“吉他藏在哪里了?!还有,吉他是用什么钱买的?!”小丽放学回家,没等书包落地,朴氏就追问起来。
“妈妈不用知道。反正说出来也不让的。不是偷的,所以不用担心了!”小丽就留下这三句话,就走进自己的房间锁上了门。朴氏使劲敲打房门,大声喊道:“你开不开门?看我开了这个门怎么收拾你!”
那天之后,小丽再也不与妈妈议论自己的事情,而且连日常的对话都几乎没有了。可就像吉他协会的事一样,小丽妈妈之前一无所知,而不经意间发现的事情还在逐渐增多。不仅仅有翘补习班课这样的事情,还有在作文大赛里得奖的这种值得表扬的事情也只是通过邻居家孩子的父母听到。朴氏尝试过几次与女儿对话,但是孩子的反应一如既往。
回答一直是“妈妈不用知道”,“我会自己做好”等话语。现在朴氏感到与女儿对话比跟唠叨的婆婆对话还要有负担。婆婆的唠叨可以当耳边风,但是小丽的沉默使得朴氏坐立不安。偶尔对话的氛围变得稍微好一点,就想说说作为母亲必须要说的话(“认真学习,不要交坏朋友”等想当然的话),小丽的表情就立刻变得像在说“我就知道会这样”似的。
但是小丽并没有惹出大问题或者不学习。小丽算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朋友里面人气也挺高的。但是对于从小开始就管理小丽每天计划的母亲来说,一想到现在不知道女儿在哪里在做什么就感到焦急。每当到了放学后去补习班的时间,就会打电话问小丽,但是每次答复都是“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但是偶然听说小丽翘掉了几次补习班课之后,朴氏就不能再相信女儿的那些话了。有一天小丽一天都没有接电话,朴氏就担心她又没去上补习班而出去玩了,又是发火又是担心,整天都处于不安状态。但是小丽回来后若无其事地说道:
“可能是没电了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