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吃透康熙领导课

書城自編碼: 21238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北史
國際書號(ISBN): 9787563936212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9/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HK$ 66.7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HK$ 67.9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HK$ 79.4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HK$ 78.2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HK$ 66.7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8.8
《ISO/TS16949五大技术工具最新应用实务》
+

HK$ 117.0
《活用PMBOK指南:项目管理实战工具(第2版)》
+

HK$ 92.8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2(千万读者翘首企盼,团队第2季实》
+

HK$ 87.9
《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必备全书(合格管理者的指南,优秀HR的案前书》
內容簡介:
康熙大帝,一个在台面上文武双全、霸气十足的男人,靠什么率领庞大团队,干脆利索打开了一条通向强盛的王朝之路,缔造了一个当时最牛的世界强国?
康熙大帝在六十一年的卓越领导中,贯穿着这样两大主线——豪杰从来不打含糊牌,但会打出不同牌;只有自己站得稳,才能做大家的好榜样。他掌控权力,心中有数,稳稳当当,在一次次行动中表现出全新的领导理念、领导品质和领导作风,被誉为“最具睿智、最富霸气的千古一帝”!
当今越来越多的领导人物、商业领袖都在体察康熙大帝成功的奥秘:他身上具有的魅力、魄力、执行力究竟从何而来?他为何能把上下一摊子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为何能让大家扛起责任、做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这些都值得每位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细细去品味、去操作。
康熙大帝的领导力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于他明白这条硬道理——霸气的领导者都一贯执行这样的行动哲学——“我什么时候都是我!我要让你知道我是谁!”通俗讲,就是那种一肩挑天下、力拔山兮的男子汉气魄!
康熙这位8岁登基、69岁去世、在位61年的千古一帝,凭借着他过人的领导力,以登高望远、深谋远虑的架势,率领整个团队有序地做了七件响当当的大事,一步步开创了傲视天下的大格局、大场面。根子在哪儿?就在他独到的大气魄、大胆识、大志向、大谋略,充分显示出一股英雄豪气——霸气,与往古儒家王霸精神相贯通。
现在,不论什么地位的领导人、管理者及其他行业者,只要你吃透康熙大帝的领导课,都能活学活用,让你的团队生龙活虎起来。
關於作者:
北史,北大博士,知名历史、财经作家,主要从事历史、财经、管理等图书策划和创作,长于思考深度和现实结合,被誉为具有“穿透力的思想者”,在大陆、港澳台等地区很有影响。先后出版过《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胡雪岩最擅长的22个商道》、《王永庆传奇》、《在哈佛学不到的经商课》、《李嘉诚想的和你不一样》、《朱棣大帝》、《可怕的潮州商人》等30余部畅销书,累计发行量近200万册。
目錄
第一章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稳的七件大事
凡成大事者都具有很多霸气,一肩挑起天下大任。天下事最大的关乎兴亡、安危,你不拿出真本事,就会留下严重后患。康熙对此很清楚,站的高,想的远,出手重,一生主要完成七件大事——除鳌拜、削三藩、收台湾、平噶尔丹、签《尼布楚条约》、治河道、兴农业(因内容安排,以下仅举前六件,第七件见第七章)。
1?攒足浑身劲,搬掉鳌拜这块绊脚石00
2?长痛不如短痛,果敢消除三藩大隐患00
3?绝不能丢掉领土,全力收复台湾0
4?殚精竭虑,解决噶尔丹等棘手问题0
5?注重大局面,与俄国缔结《尼布楚条约》0
6?治理黄、淮、浑等河,造福天下0
第二章布阵:强者从来不打含糊牌
布阵有大有小,关键看你是否能深谋远虑,还要看交手的能耐、架势、变化。康熙布阵的气魄大,想得深,看得远,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问题,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先后打出不同的几种牌,让对手身心颤抖。他最厉害的是,把布阵当作了强项,随意自如,指哪儿打哪儿,功夫娴熟,就像一个老棋手闭着眼睛下盲棋,所以天下无敌手。不要说一两个,哪怕一堆对手都不在话下。
1?面对强敌,关键时候挥出几记重拳0
2?拿出有效措施,一步步制约对手0
3?抓住时机,靠剿抚并用平定四方0
4?忍耐有限度,该出手时就出手0
5?韬光养晦,制定兵民屯垦戍边的战略0
6?完善布防体系,把江山牢牢稳固住0
7?必要措施:安内才能攘外,保边在于安民0
8?周密部署,不打无准备的仗0
9?上策:发挥用仁政感召天下的力量0
10?必须亲自统辖军权0
第三章领导形象:自己站得住,才能做好榜样
怎样才能做好领导、大领导?这个问题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想到了难以做到。康熙向来要求自己立身端正,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不玩虚套套,把“实”字摆在首位。他坐得稳,站得直,有些私念的下属常常很紧张。这就是说:自己认真做好事情,不让身体歪倒,就是别人的好榜样。
1?打好成大事的基本功0
2?须比天下人经受更多的磨炼0
3?一方面勤政得人心,一方面从善如流0
4?能否纳谏,是考验合格政治家的关键0
5?治国理家匡世风的一种方法:倡廉禁赌说节俭0
6?节俭可以养廉,养廉才能政通而人和0
7?自己遵守尚节俭,以惜财用0
8?功德面前要找差距,荣誉涌来要不伸手
9?四法:求新知,尊科学,爱运动,养生健民
10?始终恪尽孝敬,做人而不做高高在上的神
11?想严以教子,正己才能正人
12?开胸襟:登泰山以大观小,重人生以小见大
13?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
14?诲人律己两点警示:谦受益,满招损
15?把持住自己,身正不怕影歪
16?遇过先责己,勿推诿下人
17?勤于政务,裁决必求至当
18?凡事亲身体验,内行做事最顺手
19?无时无刻不以民间疾苦为念
第四章动力法:激发下属浑身使不完的干劲
领导的本事不仅在自己干了多少活,还要带动大家一起战斗,形成一个心连心、手拉手的高效团队。康熙善谋大事、做大事,随便几下,就能让下属立马扛起责任,努力做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这就叫作动力法则。
1?消弭矛盾,让大家平起平坐
2?与下属同乐,既可健身,又可鉴心
3?关键时身先士卒,能使疲兵劲增百倍
4?必要时御驾亲征,确保政策不走样
5?凡人都有失败教训,贵在知过能改
6?主张实施系统管理,正规胜于放任
7?让所有的人都有条不紊地动起来
8?允许下属发表意见,切忌一言堂
9?加强中央集权,及时重用立功官员
第五章人才是宝贝:做事的前提是要看清人、用准人
人才最宝贵,最值钱,古今如一。若没有人才团队,怎么可能对别人形成强大竞争力呢?充其量不过是一伙临时凑齐的稀松平常的散帮。康熙很重视选拔人才,委认重任,让这些堪大用的人才集团化,像雨后春笋,成为国家的一批批主力军。
1?眼亮:选出真正堪大用的人才来
2?善待文人学士,需要保护定国之才
3?求贤不拘一格,挂念他们的生活
4?鉴别人才要去伪存真,必须一条心
5?激活法:知人善任,审慎放权
6?选才重德操,这样的人靠得住
7?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居次
8?信任法之一:用人不置疑,王师定海疆
9?信任法之二:待之以诚,被用者必以德报之
10?信任法之三:投赞成票,等于给了必胜的力量
11?任用贤才,实施一劳永逸之计
12?不可靠之人,哪怕亲人也得舍弃
13?给良臣改过的机会
14?弄清楚原委,惩办办事不得力者
15?任用官员须应手得心,谨防有人打折扣
16?有勇还须有识,战场上需要全面素质
第六章制度化:决不允许有人玩把戏、越雷池
制度就是谁也不能违规的法则、条文、命令,约束言行,指导方向。康熙拿出一套套制度,摆在公案上,让大家遵守执行,绝不允许耍把戏,更不容忍越界越雷池,其中一项就是治吏,的确,这事关重大。
1?一要源清流洁,整顿吏治;二要宽容怀柔,善待属国
2?抓典型,治浮夸风气,开一朝务实之风
3?考察监督相结合,管好官,用好官
4?收拾积弊,需要针针见血
5?善辨忠奸,一定要做到大义分明
6?对下属,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威严
7?官员是否称职,放到灾难中去考察
8?怎样拿捏准风闻言事法
9?树榜样,勉励清廉官员
10?抓典型,重处贪官不留情面
11?打击贪赃枉法不手软
12?慧眼洞察忠奸,不许小人暗地里作祟
13?法外施一些仁怀,治罪多一些情理
第七章民事最大:让老百姓叫好,才是真正的好
“民”这个字,大如天地,是领导者心中最重的挂念之一。民情民心是杆秤,这个老话道出的至理就是,不顾民生,秤砣子就会失准,甚至没啥大用。康熙深知民心向背之道,一开始就把为民做事当作七件开国大事之一,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供民之所需,为其政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轻车简从,出巡安民为大要
2?民情民心是一杆秤
3?爱民效果:赢得人心,事业持久
4?大兴农耕,可以稳定千里流民
5?减税免赋,民富是兴国的一项根本
6?民为国本,赈灾要不惜一切
7?确定赋税制度,不能不分青红皂白
8?征收赋税关键在政策公开,防止官员胡乱摊派
9?把“宽仁恤民”四字摆在心头
10?以恻隐为怀,心里惦记生灵安危
第八章文化建设不能丢,否则缺少精神根基
历代文化都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脉,就像血源、基因。文化一断,后果就严重了。这是个最基本的道理。康熙处理政务、行军打仗,都把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上,作为天下大治的工具之一。康熙饱学,所以爱文化、重文化、创文化,成了文化兴盛的助推器。
1?要想天下大治,必须重视文化发展
2?取长补短法:长我之尺为我所用,短我之寸理当弃之
3?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少些冤案:学术和政治不能搅在一起
5?文字狱并不是什么好事
第九章从多方面把“社会和谐”落到实处
社会要讲的东西很多,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但如何能保持和谐则是一个重大问题。不和谐,就会出现碰撞、撕扯、战斗,就没有太平日子了。康熙在社会和谐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作了重大贡献,施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不懈怠、不气馁。抓的点、面多了,就形成矛盾较少的局面,逐步和谐起来,为“康乾盛世”开了个好头。
1?保障之一:全身心地安定民心,发展经济是重点
2?保障之二:富民强兵发展经济,展界开海走向繁荣
3?良好的世风:靠法律制度的约束,靠道德文明的督促
4?法治替代人治,消弭民族矛盾
5?突破点:注重人伦教化,净化社会精神
6?重点之一:京城治安关天下,综合治理安人心
7?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解决治安问题
8?天下没有皆准的教条,适情而变才是正理
9?给天下百姓一个自由生息的环境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稳的七件大事
凡成大事者都具有很多霸气,一肩挑起天下大任。天下事最大的关乎兴亡、安危,你不拿出真本事,就会留下严重后患。康熙对此很清楚,站的高,想的远,出手重,一生主要完成七件大事———除鳌拜、削三藩、收台湾、平噶尔丹、签《尼布楚条约》、治河道、兴农业(案:因内容安排,以下仅举前六件,第七件见第七章)。

1?攒足浑身劲,搬掉鳌拜这块绊脚石
怎样扫清眼前障碍呢?这是对成大事者的一大挑战。康熙年少老成,做事不动声色,在玩笑进退间,从从容容除掉劲敌,使旁落的皇权归属皇帝。这等做法是需要大魄力的 , 鳌拜是康熙早年的四大辅臣之一,排位第四,但朝中大事往往是鳌拜说了算。按客观情理来说,鳌拜已是资深老臣,应予关心和保护,然而,康熙却要设计捕杀他,这要从康熙亲政伊始说起。
康熙继承皇位时仅有8岁,14岁亲政,初登政治舞台的少年皇帝即给世人显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他机智果断地清除了自己身边的一股邪恶势力,整顿了朝纲,在成功统治国家的政治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康熙的父亲顺治帝在死前遗诏四位辅政大臣帮助康熙治理朝政,尽管这四个人都宣誓过要“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结党羽,不受贿赂”等。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快就使誓言化为泡影,辅政大臣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私人势力,严重威胁到康熙王朝的政治前途,弄得不好,就会毁于乱世之中。
在四名辅臣中,索尼年老早死,苏克萨哈与鳌拜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遏必隆偏偏又追随鳌拜。其中最危险的人物就是鳌拜,他在辅臣中排在第四位,但他为人恃功自傲,盛气凌人。索尼一死,他便独揽辅臣大权,连年幼的康熙也不在他的眼里。鳌拜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安插心腹,随意打击迫害不合己意者,且不止一次罗列罪名害死朝廷大臣,就在康熙亲政的同时,鳌拜制造了冤杀辅臣苏克萨哈的事件。平时的朝中大事皆由他说了算数。他经常当着康熙的面呵斥大臣,而且稍不顺意,就在康熙面前大吵大闹。康熙知道,任其下去,早晚要闹出个大乱子来。当鳌拜提出要处死苏克萨哈时,康熙已清楚苏克萨哈是无辜受害者,于是坚不允请,鳌拜竟然“攘臂帝前,强奏累日”,直到逼得康熙不得不让步为止。
康熙亲政前就悉知鳌拜种种恶迹,他和孝庄皇太后都深深感到必须除掉这个擅权乱政的家伙,但鳌拜在朝中势力很大,尤其是长期以来,他在皇帝周围的重要职位上安插了不少亲戚子辈和心腹人物。比如其弟穆里玛是镶黄旗满洲都统、掌握军队,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兵部尚书噶诸哈、工部尚书马赛、一等侍卫阿南达等都是他的党羽。在这种情势下,要想除掉鳌拜就需要十分慎重,如没有万全之策,一着不慎就会使天下大乱。机智沉着的康熙一面策略地抵制鳌拜的狂妄作为,一面暗中进行最后动手的准备。
康熙五年(1666),有一次吏部官员开会议事。鳌拜的党羽阿思哈、泰必图按照鳌拜的意愿,提出在各省督抚衙门派官监视的意见,刚直的吏部侍郎冯溥反对这种做法,泰必图闻言当即勃然大怒,仗着鳌拜的势力起身扑过来,瞪眼挽袖就要殴打冯溥。冯溥毫不畏惧,从容地说:“现在是开会谈事,难道不许我有不同意见吗?况且谁对谁错也要有皇上决定,难道你就敢认定你对?”及至到了康熙面前,康熙坚定地肯定了冯溥,压下了鳌拜党羽的一点气焰。
康熙六年(1667)时,冯溥任左都御史,不久内阁有一份皇上亲批过的奏折,已经拿给中书科抄写,马上就要发出,这时鳌拜竟想要回来改动批语。冯溥断然制止了他,说:“奏本经过皇上批示即将发出,谁也不能再加改动。”鳌拜十分恼怒,设法要康熙治冯溥的罪,康熙却认为冯溥做得很公正,为此告诫鳌拜,今后草拟奏章须要谨慎认真。
为了抵制鳌拜滥施淫威,从而保护正直的官吏,在关键的时候,少年康熙也毫不客气地予以驳斥。康熙六年(1667),内宏文院侍读熊赐履曾上疏详陈政见,提到内臣者却有外臣之表。又说:“国家章程发度,其间有积重难返者,若不略加整顿,而急功喜事之人,又从而认为更变,只知道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无穷之弊已潜倚晴伏于其中。”熊赐履意在指出鳌拜扰乱朝纲、培植个人势力的危害。鳌拜闻讯自然对此十分敏感,怒气冲冲地说:“这明明是揭发我!”接着便要康熙以妄言罪处治熊赐履,进而还让康熙下令禁止言官上书揭发坏人坏事。康熙看他太过分了,便冷冷地驳他说:“人家说他自己对治国的看法,关你什么事呢!”把咄咄逼人的鳌拜顶了回去。
康熙尽管有机会就抵制鳌拜的不规言行,但仍在表面上表现出对他十分尊重,用欲擒故纵手法,稳定住鳌拜。鳌拜处死了苏克萨哈之后,康熙不仅把鳌拜和遏必隆一同封为“太师”,对班布尔善、马赛也予晋升,照常重用。有一次鳌拜借口有病,好多天不上朝,有人说他在家密谋不轨,康熙立刻带领侍卫到鳌拜家看望。门卫刚要进去报告,却被康熙止住,他和侍卫径直来到鳌拜卧室。鳌拜见皇上突然来临,神色便不安起来。侍卫迅即走至鳌拜床前,掀开席子,只见一把锋利的钢刀闪闪发着寒光。鳌拜对此十分紧张,似乎要发作,不料康熙却笑着说:“刀不离身,是咱们满人的故俗,何足为怪?”康熙这轻松的话语,使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康熙回到宫中,立刻以棋为名召见索额图,研究铲除鳌拜的具体方案。索额图是已故辅臣索尼的次子、皇后的叔父,他是康熙除掉鳌拜的重要助手,原任侍卫,康熙七年(1668)改任吏部侍郎。康熙八年(1669)五月,忽然又自请除封解名号而效力左右,复为等侍卫。康熙加强了身边的保卫工作之后,有了自己的主动权。这时,动手的时机基本成熟了。
动手铲除鳌拜的行动计划非常巧妙有效。少年康熙准备得十分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智薏。康熙早就暗中挑选好一批年纪和自己相当、身体强壮、手脚利落的侍卫拜康阿等人,不过是天天在一起练习射鸟、摔跤。鳌拜等人出来进去都以为皇上年少、爱好武术、在一起玩玩而已,根本没有介意。谁知这群童子军就是康熙的特殊卫队,后来就成为正式的组织,名叫善扑营。
五月十六日是鳌拜入见皇帝的日子,行动的时刻到了。康熙先召集年轻的侍卫们,大声问道:“你们都是我的臣属和好朋友,然而,你们是服从我呢?还是听鳌拜的呢?”年轻的侍卫们齐声回答:“我们只服从皇上。”接着康熙列举鳌拜种种恶行,部署具体的行动步骤。一会儿,鳌拜进到宫里,康熙一声令下,一群年轻人抢上前去,用捕网把鳌拜兜翻在地,捆绑起来,投进了牢狱。狡诈强横的枭雄最终栽倒在少年手里。
接着,康熙公开宣布了鳌拜的二十条罪状,与此同时,在索额图的协助下,迅速清除了鳌拜和他的同党。
鳌拜这股邪恶的政治势力终于被年轻的康熙彻底清除,受迫害的文武官吏也都被平反昭雪。
对于康熙的少年老成,聪明机智,法国人白晋后来说了一番很到位的话:“这位皇帝虽然年轻,但是治理和决策方面所做的一切,却已像一位很老练的皇帝了。”
可以这么讲,正由于康熙的高度智慧和勤恳努力,除掉鳌拜、稳住了手中的权力,康熙的雄才大略也都一步步展现出来。
关于鳌拜其人,下面还有所涉及。
2?长痛不如短痛,果敢消除三藩大隐患
人们常说:“勇者必狠,智者必诈。”你要想成大事者,必登高而望远,处事果断,若犹犹豫豫、当断不断,必贻误战机。康熙治乱抓根本,针对“三藩”拥兵自重、权势日张、把持财源、鱼肉黎民、与清廷形成的日益尖锐的矛盾,康熙认为无德必亡、唯德必危。为此他说:“吴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瘤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因此,他断然决定撤藩,要坚决消除“三藩”大隐患。
(1)什么叫“三藩”
所谓“三藩”,即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当时,他们奉命南征、击败南明政权及农民军余部,曾为统一中原作过贡献。与此同时,他们的势力也随之恶性膨胀,至康熙年初,已发展成为新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危害国家统一的严重症结。
关于这一点,史书记载:“耿、尚二藩所属各十五佐领,绿旗兵备六、七千,丁口各二万。吴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千,丁口数万。”云南每年耗费最多时达九百余万两银子,平时也不下数百万。所以当时有“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之说。而且三藩分别专制一方,严重侵犯中央集权。吴三桂以功晋封亲王,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文武军民一切事务。他还委派部下亲信到他省任职,称为“西选”,“西选之官几满天下”。由于吴三桂散财结士,人人得其死力。“日练士马,利器械。水陆要冲,遍置私人,各省提镇,多其心腹。子为额驸,朝政纤悉,旦夕飞报。诡称蒙古侵夺丽江、中甸地,及调兵往,又称寇遁,挟边防以自重。”耿继茂、尚可喜二人虽不如吴三桂那样飞扬跋扈,然亦“擅署置官吏”,垄断地方大权,各为一方之患。
吴三桂的可怕处,在于他“踞(朱)由榔所居五华山故宫为藩府,增廓崇丽;籍沐天波庄田为藩庄;假浚渠筑城为名,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利,厚自封殖”。他不仅占据明代名将沐氏全部庄田,又圈占明代卫所军田,将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恢复明末各种苛重的租税和徭役。此外还以放牧、狩猎等各种借口,强征人民土地,霸占其产业。
尚可喜、耿继茂二人也不是省油灯,他们二人早在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便攻占广州。二藩同驻一城,创设“总店”,征收苛捐杂税。或巧立名目不入正赋,或虽入正赋又加私抽之税目,均由“总店”征收,“大自盐铁,小及鸡豚,城市乡村,列坐抽剥,有司莫能法,百姓莫敢言”。“王庄之外有官庄焉,皆藩属也,占耕民田辄千百顷”。花山之东从化县,“有水南头,名曰王应,例免差徭。附近围堡与捕贼望风影射五十余围。额税遂之其半,合邑苦之”。所谓的王庄,也就是两位藩王圈占的庄田。王庄的发展,既侵欺国课,又加重当地人民负担。此外,两藩还兴建王府,竞相斗奢,广征材木,工役无度。
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曾任广东高要县的兵科给事的杨雍建上疏反映广东人民的苦难,“请移一藩于他省,俾害民苏息”。吏部议复此疏时认为:“藩王应约束弁兵,勿干预印官委署、累商害民,请旨饬禁。”然而顺治帝生怕触怒藩王,并未加以饬禁,仅仅解决了“两藩并镇”问题,将耿藩撤走,“改镇福建”。湖广道御史郝浴、四川道御史杨素蕴,也曾先后劾奏吴三桂拥兵观望、骄横跋扈,擅自题补官员等罪,但都因遭到三桂反噬而被流徙和解职,直到吴三桂反叛后才被重新起用。清廷的优容和迁就所酿成的“三藩”隐患,是康熙听政以来日夜悬念的大事,不得不考虑撤藩。
康熙亲政和擒拿鳌拜之后,认真学习历史典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三藩”不能与宋初的开国功臣相比,而是属于唐末藩镇之流,势在必除。因此,更加紧进行撤藩的准备。他整顿财政,筹措经费;扩编佐领,加强训练,提高八旗兵的战斗力;采取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措施、以争取民心等,都是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此外,他还关心因反对吴三桂而遭到处罚的官员。康熙九年(1670),将因揭发三桂“阴谋不轨”而被判死刑候斩监禁的原甘肃庆阳府知府傅宏烈免死,遣戍广西梧州;康熙十年(1671),康熙东巡至奉天,又亲自召见了因劾奏吴三桂而被流徙尚阳堡的郝浴。郝浴向皇帝“具陈始末”使年仅十八岁的康熙听后为之动容,“慰劳良久”,深表同情。
不久,又有南明遗臣查如龙窜至云南、煽动吴三桂反叛朝廷。向吴三桂上血书说:“天下督抚提镇及帮中大臣皆有同心,待王为盟津之会。王,华人也,当年之事出于不得已,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此人事泄被解京处死,从此朝廷对吴之怀疑更深。年轻的皇上运筹帷幄,决心已定。三藩必撤之势已成,只待有利时机。
(2)擒贼先擒王,明确主战场
在平叛战争中,康熙一向认定吴三桂是主要敌人,湖南是主要战场,他曾说:其他战场报捷“朕不为喜”,“吴三桂乃贼首,惟破岳州、澧州方可喜耳”。因此,他自平叛战争开始以来,就把主要精神投入到了湖南战场。
即便在处置陕西紧急事变中,康熙也始终在思考湖南问题,拟定一项新的作战方案,即改正面进攻为迂回包围。他认为,吴三桂长期占据岳、澧等地,主要军粮源于长沙、衡州,因而欲灭三桂,必攻长沙,断其饷道。
在给岳乐的谕旨中,他阐明了攻取长沙的重要意义:“一以断贼饷道,一以分贼兵势,一以扼广西咽喉,一以固江西门户。”而且认为,陕西发生叛乱,“川贼必通扬(来嘉)、洪(福)二贼,窥我郧襄,扰我南邓,侵我荆州后路,揆其大势,进兵湖南,断不容缓”。正缘于此,康熙十四年(1675)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命岳乐“将江西要地速行整理,稍有就绪,即进取湖南”。
同年九月,湖广总督蔡毓荣也提出一项类似的作战方案,上疏康熙说:“若楚省大兵由荆、岳诸路进,而江省大兵亦由衰州诸路会期进攻,使贼三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则我兵之势合而贼兵之势分,一举而肤功立奏也。”而在此时,皇帝的方案早已下达,且论证远比总督蔡毓荣更为充分。可见康熙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并且有高明的战略思想。
果如康熙所料,吴三桂企图乘王辅臣之变进犯荆、襄。他留兵七万守长沙、醴陵、萍乡,以挡岳乐江西之师;又分兵七万,守岳、澧诸水口,扼荆、岳大兵咽喉,以拒江北之师;又潜分其众据彝陵东北之镇荆山,纠王会、杨来嘉、洪福等叛将掠谷城、郧城、均州、南漳,以逼襄阳,并通西北之师;而他亲赴位于荆州上游的松滋县,居中调度。康熙四处调兵,坚守荆襄,并命简亲王喇布带兵进驻江西,催促岳乐从江西进兵湖南。
岳乐于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攻占江西宜春后,又收复萍乡县,然后挥师西进,按照皇上意图进军湖南。至此,康熙已将六名大将军中的三名投入湖南战场。吴三桂了解此情,急忙调集十八名将军、十余万兵力,挑壕立桩,全力据守长沙。康熙早料到吴三桂将亲援长沙,而其岳、澧等处守军会减弱,所以立即布置,亲命荆、岳大将军等人“饬勒兵马,时加侦探,乘机进剿”。
然而,尚善与勒尔锦分别于三月初九和三月十八日渡江,之后进展非常迟缓。勒尔锦于三月二十九日再战太平街失利,便“退兵荆州”。因而失去一次进取的大好时机,迂回包围计划未能立即奏效。康熙事后惋惜地说:“若大兵数路并进,吴逆断无如许伪将贼兵,随处备设壕桩,以与大兵相抗,其灭亡可翘足而待矣。”
诸王、贝勒拥兵自重,踟蹰不前,贻误战机,严重影响尽快收复湖南计划的实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康熙在平定王辅臣之后,不以部落嫌隙度人,大胆破例任命署前锋统领穆占为实授都统,佩征南将军印,率精兵出征湖南。穆占是满洲正黄旗人,姓那拉氏,为叶赫贝勒锦台什的后代,初任侍卫兼佐领,后以功升授满洲副都统、署前锋统领。穆占身上有着叶赫那拉氏族勇敢善战的特征,自入陕以来,在历次战役中,他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康熙对穆占寄以最大希望,在他出征之前,特召来京、面授机宜。
00吴三桂为摆脱在湖南三面被围之困境,于四月率众往衡州,派遣将军七人率兵三万至湖南南部的宜章,妄图进犯广东东昌,并分兵进犯江西南安州,图谋两粤。康熙一面命令将军莽依图、觉罗舒恕分别守韶州、南安,协助湖南战场;另一方面又令穆占会合简亲王喇布规取衡州、永兴。他在谕旨中说:“遏贼后路!”
穆占遵旨,于击败郭应辅等、收复茶陵州及攸县之后,乘胜南下,复安仁、酃县。康熙十七年(1678)初,穆占又连克郴州、旌阳,招降桂东、兴宁、宜章、临武、兰山、嘉禾、永兴等城,彻底粉碎了吴三桂进犯广东的企图,并欲同他在湖南战场进行主力决战。但因新收复之地增多,诸王不予配合,穆占不得不分兵防守,自驻郴州,以都统宜里布驻永兴。六月,吴三桂集中马宝、王绪、胡国柱等优势兵力强攻永兴,战斗异常激烈,昼夜不息。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山等战役前锋统领硕岱率兵入城死守,浴血奋战,情况十分危急。康熙为此忧心忡忡,“现于词色”。直到敌人得知吴三桂死讯撤退,战局才转危为安。
简亲王和穆占均不敢丢下驻地驰援永兴,事后彼此相互抱怨。康熙则居中调解,劝他们“彼此和衷”,并总结永兴失利教训,指出:“贼以大军攻永兴,‘有必死之形’,我方‘兵势太分,以致失利’。”他进一步概括战略战术的原则,指出:“凡摧寇破城,必审量己力,可击则击之。如贼众我寡,即宜调集诸路合为一军,壮其声势,以图攻剿。倘株守新复城池,以已经驻镇,惮于旋师,迟留疑畏,于大事殊无所济。”
在作战中,吴三桂特别重视广西的郁林、湖南的郴州、永兴等地,而忽略湖北的岳州。针对这一态势,康熙在派遣穆占横扫衡、永等地同时,决定乘贼之虚进攻岳州。康熙十七年(1678)闰三月,他优封在湘潭率众投诚的吴三桂的亲军水师将军林兴珠为侯爵,授建义将军,“留安亲王军前,剿抚贼党”。林兴珠建议水陆联合困岳州,以半数船只泊于君山,断常德之道,其余船只泊于香炉峡、扁山、布袋口诸处,并沿九贵山陆路立营,以断长沙、衡州之道。如此,“贼可不战而毙”。康熙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欣然采纳,认为:“击破逆贼,规定湖南,在此一举。”康熙为此调荆州、陕西、河南、安庆等地军队参加围攻岳州之役。共集中鸟船百艘,沙船四百三十八艘,兵丁三万,实力超过敌人。
吴三桂军事上丧失主动权,形势日绌,于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在衡州匆匆称帝,聊以自慰,八月十七日病死,因其子被绞,由其孙吴世藩继立。然而此时吴军部下涣散,军心动摇。康熙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命大将军贝勒察尼“水陆夹击,速取岳州”,并发江南子母炮一千,调荆州水师营张忠标兵、岳乐军每佐领二、三人,及江西总督董卫国军二千五百人赴援。敌军实力不足、饷运不继,十月下旬以后多次突围均未得逞。
在加强军事进攻同时,康熙又派伪水师将军杜光学之子杜国臣去招降其父。事泄,杜光学被杀。招降虽未成功,但加剧了敌人内部矛盾,吴三桂的总兵王度冲、将军陈珀等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十八日率部投降,吴应麟等弃城逃遁,“遂复岳州”。康熙闻讯后喜不自胜,特赋长歌以舒其怀。他于诗序中写道:“今赖皇天之眷佑,祖宗之威福,群臣尽力,将士用命,前后恢复闽海、两粤,以至湖南岳阳诸处,擒斩贼魁殆尽,望风归正不可胜数,所余小丑势如破竹,解吾民之倒悬,行有日矣。”
为了加快在湖南主战场取胜的步骤,康熙令各路大将军、王、贝勒:“剿抚兼施,贼有悔过投诚者,免罪叙功录用,将此恩意,概行晓谕。”由于策略正确,正、二月间,湖南战场上出现了诸路并进之大好形势。长沙吴军潜遁,岳乐立即率部入城,并乘胜南下,收复湘潭。察尼进兵湘阴,湖广提督桑峨、固山贝子彰泰等进占华容、石首二县,勒尔锦派兵渡江,收复宜都、澧州、常德府等地。简亲王喇布派前锋统领希佛夜袭衡州,继取来阳。吴三桂的总兵、巡抚等纷纷率众投降。
湖南既定,康熙为准备进兵四川、云、贵,重新部署了各路大军的方位与任务:命勒尔锦回驻荆州,调度荆、岳、彝陵、襄阳等处军务,进兵湖北秭归、巴东等地,扑灭山贼,规取兴安,以配合陕西军队进占四川;察尼进取沅陵、芷江,调度澧州以南军务,以打通进黔要路辰龙关;岳乐进取宝庆府、武冈州等地,攻取另一进黔门户枫木岭;喇布与穆占合兵平定永州等地,并拨精兵每佐领三四名,由希佛率赴将军莽依图军前,支援广西,以开辟新的入滇路线。岳乐进攻武冈枫木岭,因广西巡抚傅宏烈由后路断敌饷道,进展顺利,八月枫木岭克复。
攻取辰州辰龙关的战斗进行时间较长,于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攻克,守军溃遁,吴三桂辰州知府、将军等率众投降。如此,为进军川、云、贵,彻底残灭叛军修好了栈道。
(3)调虎离山,谋不厌诈,先抚后斩,实现撤藩
经过一段马拉松长跑式的征战平叛,撤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这毕竟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康熙“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终使这一项大的政治改革顺利完成。
撤藩,为巩固清朝统治之需,势在必行,但年轻的康熙一纸通令,三藩并撤,未免过于简单。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使他受到锻炼,趋于成熟。他总结自己战争前后的变化是:“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因此,他在战后撤藩中采取了区别对待、分期分批的办法,稳步进行。
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四川、湖广、广西已平定,即将进兵云贵时,康熙暗中着手处置尚、耿二藩问题。
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归顺朝廷后,康熙原指望他能出兵湖南,协助满洲大兵剿灭吴三桂,然而他却心怀二意,不肯出力。据平南王下护卫张永祥、张士选赴京告发,尚之信降贼归正后“仍怀两端”,有擅杀无辜、“毁讪乘舆”诸罪状。广西巡抚傅宏烈也上疏论劾,说尚之信归正后卖官虐民,抄家充饷,重敛横征,及不服调遣等罪,因而建议“削之信藩封,遣散所属”,“庶两广得以久安”。
考虑到尚可喜及其他诸子一贯忠于朝廷,仅以尚之信上述罪状,还不足以作为撤藩的依据,康熙乃于三月初六命刑部侍郎宜昌阿、郎中宋俄托等,以巡视海疆为名赴广东,会同平南将军赖塔秘密处理此事。藩下都统王国栋领会意图,伪造尚之信之母舒氏、胡氏的《告变疏》。尚之信其弟尚之节一怒之下杀死王国栋,尚藩八千藩兵亦于五月十三日夜从广西遁归。将军赖塔以此为口实,立即率满兵擒拿尚之节等人,经审讯,“悉得其状”。为了安抚尚藩军心,稳定局势,康熙于八月十三日以假言相欺,宣布:“令尚之信来京是为了核实情况,并非欲治以法;不欲解散藩兵,尚之信来京期间,藩兵暂属尚之孝;令诸官兵常念国恩,释去疑虑,各保身家妻子。”
及至半月之后,即八月二十八日,准备就绪,才对尚之信及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即:尚之信不忠不喜,法应当斩,但因曾授亲王,从宽,赐其自缢;逆党尚之节、李天植等按律正法。但对一向忠于清廷的尚可喜,则不因其子反叛而受株连。康熙以其“航海归诚”,“不肯从逆”,而对其妻舒氏、胡氏从宽免死,并免于没收财产。对尚之孝、尚之璋、尚之隆等也从宽,免革职枷责。
由于掌握时机、注意策略、区别对待,因而未大动干戈就顺利解决了尚之信。康熙称赞经理此事的侍郎宜昌阿、将军赖塔等“所行事宜,俱各得当”。
接下来,康熙又着手撤销尚藩建制。于闰八月十二日决定:“将尚之信标下十五佐领官兵分入上三旗,令驻广东,另设将军、副都统管辖,”其三总兵标下兵丁,裁一留二,亦“令新设将军管辖”。然后,又批准和硕额附尚之隆、随内大臣班尚之孝的请求,令其前往广东,搬取尚可喜骨骸及家口,迁往海州。在这一过程中,康熙下再表彰尚可喜忠诚、坚守臣节之美德,以使其诸子忠于朝廷;顺从地接受撤藩安置。此后,又将尚之孝、尚之隆等家下所有壮丁分为五佐领,隶汉军镶黄旗下。
康熙对耿精忠的处理更为谨慎。早在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藩下参领徐鸿弼等即遣人赴部,首告耿精忠归顺之后仍蓄谋反叛,列罪状五款。康熙留疏不发;策划调虎离山之计。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初六谕令康亲王杰书设法劝耿精忠自动要求赴京,但“不可轻举”。杰书遵旨开导,耿精忠于四月上疏自请陛见。康熙立即准其来京,并借机削夺其兵权,授耿藩所属都统马九玉为福建将军,统福州府靖南藩下官兵。
同年八月,耿精忠至京后,康熙将以往有关耿精忠罪状的留疏交法司勘问,但并未按部议立即黜爵磔死。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平叛战争接近最后胜利时,康熙将耿氏家口编为五佐领,连同耿精忠之弟耿昭忠、耿聚忠,一并归入汉军正黄旗下。直到次年正月,方才以逆党之罪将耿精忠磔死。
通过上述步骤,撤藩基本完成。康熙为消除隐患,于平定云南之后,令将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耿精忠、尚之信属下旗员撤回京师,重新安置。一般均革职入旗,以原品随旗上朝,世职不准承袭;遇到旗下有缺时,其中个别“堪用之人”“酌量补用”;马九玉在耿精忠反叛时曾哭劝再三,归正后又对清廷尽忠效力,故“以原官解任来京”。这充分表明康熙此时仍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从康熙的整个政治生涯来看,此次平叛和撤藩对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而对康熙人生体验来说,实为一笔不算太小的精神财富。
关于削藩的其他细节,下面还有所涉及。
3?绝不能丢掉领土,全力收复台湾
对一个国家来说,领土完整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古时如此,今天同样。康熙很重视台湾,时刻关注收复台湾的战事,深知胜利得之不易。针对有人把这个大事“视以为易”,康熙则说:“彼此乘船对敌困难;倘对敌之际,倏而登岸交锋,更难且险”,可见忧心所在,最终得以收复台湾,使国家领土完整。这在今天看来,都是意义重大的一件事。
(1)攻心胜于攻坚,一手要硬,一手要软
无论从政、从商还是从军,以攻心为上者,必胜。在清、郑反复的较量中,康熙以抚为主,赢得了民心,从而争取了战略主动权,为最终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吴三桂、耿精忠叛乱之后,在台湾的郑经与之呼应,乘机窜扰大陆沿海。但最初清、郑并无接触。因为郑经并未按吴三桂指令,“大引舟师,经取金陵,或抵天津,断其粮道,绝其咽喉”;亦未采纳耿精忠所谓“水陆配合,攻取江、浙”的建议,而是返回父母之邦、自己最熟悉的闽南地区。这样就不是和清军直接交战,而是侵占、蚕食耿精忠的后方。这在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台湾与大陆的无法割裂的血肉联系。在祖国的闽南地区,从台湾重新杀回的郑经势力迅速发展,两三年间竟占有泉州、漳州、兴化、邵武、汀州、潮州、惠州等七府之地。其中除潮州、惠州二府原属广东尚藩外,其他五府都属耿精忠。郑、耿二人于是发生冲突,火并迭起。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一再派人调解无效,耿精忠被迫于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接受康熙招抚,再次降清。康熙令其“随大兵征剿海逆,图功赎罪”,数月之间即收复全闽。郑经退守厦门沿海岛屿后,清、郑开始再次对话。
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康亲王杰书修书一封,派佥事朱麟、庄庆祚前往厦门招抚。信中写道:“倘转祸为福,归顺本朝,共享茅土之封,永奠山河之固,传之子孙,岂不世世食报无疆哉?”然而郑经故态复萌,在复信中仍坚持照朝鲜事例的无理要求,并指望有朝一日,重返大陆。康亲王见信中前后矛盾,荒谬无理,虽怒不可遏,但因武力征剿条件尚不具备,只好于同年秋复遣泉州知府张仲举、兴化知府卞永誉,各加卿衔,会同泉州乡绅黄志美、监生吴公鸿等人,再次去厦门谈判。重申康熙八年(1669)的条件,令其让回各岛,许为题请,以息兵安民。
在这次谈判中,郑方提出须以漳、泉、惠、潮四府为交换,说:“安民必先息兵,息兵必先裕饷,果能照先藩之四府裕饷,则各守岛屿,而民自安矣”。张、卞不敢做主,辞回复命。康亲王又正式致书郑经,再次作出重大让步,允许以“如朝鲜故事”代为题请,岁时纳贡,通商贸易,以全其名节;但也劝其不要“大言夸词,要地请饷”,否则,事穷势蹙,人心动摇,“虽欲全师而归,恐不可得”。为集中力量消灭吴三桂,清廷宁愿对郑方再次让步,以换得沿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但郑经自回大陆以来,得到粮饷补给,实力有所增长,因此,在满足过去所提不登岸、不剃发、照朝鲜事例等条件之后,又得寸进尺地提出新的要求,坚持沿海诸岛由郑军占据,军队粮饷由福建供应。对此清廷当然不能同意。康亲王为此向皇帝奏报“郑锦(即郑经)无降意”,康熙则看得更远,坚持实行招抚政策,对康亲王答复说:“郑锦虽无降意,其附逆人民有革心向化者,大将军康亲王仍随宜招抚。”康熙这一着重招抚郑经下属官兵民众的思想,为新任福建总督姚启圣所贯彻。
姚启圣于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初接任署事,当时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郑经麾下刘国轩部于六月初十攻破久围未下的海澄,并乘胜北上,攻下同安,围泉州,分遣部将连克南安、永春、德化、安溪、惠安等属邑。郑军另一将领吴淑,率军攻占漳州府的长泰及龙岩州的漳平。
在清军将领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姚启圣不以为意,反而高兴地说:“贼这样做,正是愚蠢之举!”问其故,姚启圣回答:“刘国轩下海澄后,以漳州兵多,不攻漳州而攻泉州,舍近图远,弃瑕攻坚,岂能胜乎?”又说:“贼兵不过三万人,集合起来自然势力强大,但现在攻占了许多城池,一定会分兵把守;而一分则成了弱势。失去了优势,就容易被破毁了。”姚启圣进一步阐释说:“此兵法所谓‘兵多贵分,兵少贵合’者。”众人都很佩服他的这一高论。姚启圣以对敌情的分析为基础,上朝廷十疏,密陈方略,提出破敌之计。康熙看后,十分满意,亲降玺书予以褒奖,并充满信心地对阁臣说:“闽督今得人,贼且平矣!”也就是说福建总督选对了。
为争取郑军官兵投诚,姚启圣特别注意对其家属、亲族落实政策,并注意团结和任用海上投诚人员。原总督郎廷相认为闽人大多数与郑军官兵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普遍不予信任,且时有挟怨陷害者。姚启圣的做法与郎廷相明显不同,他在上任伊始即广布告示,严行禁止。申明:“海逆蔓延,历有年所,漳泉何地何族无与之为党者?岂可以一人而株连无辜?”况且有些人虽然曾经“从逆”,但能弃邪归正,应当不予追究。对曾经“从逆”而改邪归正的人,姚启圣择其“技勇迈众者”,大胆任用,酌给俸饷,全都委任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职,“或就地御侮,或随行征剿”。
这一保护郑氏官兵族属、团结海上投诚人员的政策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例如,福建漳浦人黄性震,曾任郑成功手下百夫长,郑成功死后,他投降清朝回归福建,但他并没有立即任职,而是换上道士服装,静观政局。自姚启圣任闽督之后,他见政府尊重投诚人员,便主动入见,献计献策,对招抚郑氏、收复台湾作了宝贵的贡献。
姚启圣还重视整顿充实绿旗兵的工作。过去“镇将各官,多以食粮兵丁充伴当、书记、军牢等役,至临阵十不得七”。因此,他首先从直属总督的督标做起,将“军牢等役俱行全革,另募入伍以足兵额”。康熙得知,认为此举“有裨剿御,可嘉”,令推广其他各省。
由于姚启圣采取有力措施,福建军事形势大为好转。至康熙十七年(1678)九月二十日,他与将军赖塔、重新降清的靖南王耿精忠等于漳州附近大败郑军主力,相继收复长泰、同安。此后,又连败郑军于江东桥、潮沟等地,刘国轩狼狈逃回海澄。姚启圣见海澄深沟高垒,难以猝攻,便大力开展招抚工作。派遣漳州进士张雄持书去厦门谈判。郑经以“海澄为厦门门户,不肯让还”。姚启圣于十八又遣泉州绅士黄志美赍书再往厦门劝谕。郑经仍拒不受抚。
除遣使说服郑经之外,姚启圣还采纳了黄性震的建议,在漳州设修来馆,大力招抚郑经部下官兵,以“高位厚禄,买散人心”。规定:“文官投诚,即以原衔题请,准照职推补。武官投诚,一面题请换扎,一面保题现任。兵民如果头发全长者,每人赏银五十两;如头发短者,每人赏银二十两;愿入伍者,立拨在营,给以战饷;愿归农者,立送回籍,饬府县安插,不许强豪欺凌,宿怨报仇。”
此外,姚启圣还吸取过去对归降者安置不当、归降后重新为盗的教训,特别注意做到官有俸、兵有饷、归农者有土地。而且,当他得知投诚官兵不愿到外省屯垦,便奏请皇帝,将界外无主田地给予投诚官兵屯种。由于他言而有信、政策兑现,受到郑军官兵的欢迎,纷纷来降,“至者如归”。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至十一月,来投诚的郑军军官即有1337员,士兵多达11639名。翌年初,郑军五镇大将廖琠、黄靖、赖祖、金福、廖兴及副总兵何逊等各带所部官兵来归;文武官共374员,士兵13124名。此后,木武镇陈士恺、牛宿镇郑奇烈、总兵纪朝佐、杨廷彩、黄柏、吴定芳等人也相继率所部官兵投诚。攻心政策起到了瓦解敌坚的威力。
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康亲王杰书见刘国轩固守海澄,难以攻取,便采纳中书苏埕的建议,派苏埕赶赴厦门与郑经谈判:苏埕转达康亲王的意思,说:“若贵藩以庐墓桑梓、黎民涂炭为念,果能释甲东归,照依朝鲜事例,代为题请,永为世好,作屏藩重臣。”郑经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又按侍卫冯锡范提议,另加两项附加条件:一是“将海澄为往来公所”,二是“年纳东西两洋饷六万两”。并遣宾客司傅为霖跟随苏埕到福州面谒康亲王。康亲王以地方重务,责任全在总督,令其抵漳见姚启圣。姚启圣说:“寸土属王,谁敢将版图封疆轻议作公所?”且“无此庙算”,即以皇帝无此意图为由,予以拒绝。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