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8种同步震撼上市,该系列由“灵兰书院”联合文献专家团队10余人倾力打造,堪称学习中医经典的“必备神器”与“传世之作”。
本系列将三位最负盛名的古代医家对中医经典的毕生研习运用心得,依经文次序汇编在一起,从多角度互补阐述经典奥义。每个人对经典的理解角度有所不同,各家都会有所偏颇,本系列集三家之学,补一家之偏,让读者跟随古代名医轻松品读中医经典。
|
內容簡介: |
“灵兰书院·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丛书包含《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基础分册》、《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临床分册》、《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运气分册》、《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上编》、《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下编》、《难经三家注》、《伤寒论三家注》、《金匮要略三家注》8种。
· 本书是《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的第二分册。
· 选取《黄帝内经素问》众多注本中最具特色的三家,将其编次成书。
· 以唐代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基础,附以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和明代张介宾《类经》。
· 集三家之学,补一家之偏,让读者跟随古代医家轻松品读中医经典。
· 对学习和精研《黄帝内经素问》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玉兴,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内经教研室主任。师从著名内经专家王士福教授及医史文献专家郭霭春教授,且尽得所传,于文、史、哲、医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学贯古今,堪称《内经》传承之碣石和砥柱。
|
目錄:
|
说明:从“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到“卷第八·阳明脉解篇第三十”的内容见《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基础分册》;从“卷第十九·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到“卷第二十四·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的内容见《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运气分册》。
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第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第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第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第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第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第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第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內容試閱:
|
张登本序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著录《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大凡成就卓著的医学大家无一不对其奉若神明而仰慕之、精研之、遵循之、践行之。历代《内经》研究成果迭起,尤其近30年来更是异峰凸显,可谓《内经》研究的黄金时期,无论成果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前无古人的。近日欣喜而用心地习读了津门内经学研究专家王玉兴教授所纂《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颇受教益和启迪。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方法投入研究,使人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
据我所知,玉兴教授所供职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之于《内经》研究基础坚实、学风朴实、工作扎实。他早年师从于著名医史文献学专家郭霭春教授和内经学专家王士福教授,且尽得所传,故于文、史、哲、医功底深厚,治学严谨,学贯古今,堪称《内经》传承之碣石和砥柱。当今中医队伍鱼龙混杂,不但学风浮躁、急功近利者有之,更有些许不懂《内经》、不懂中医、不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却对《内经》乃至中医学术指手画脚、妄述妄贬者,对此他深感忧虑与不安,惴惴于瑰宝之失泽,惶惶于真言之不彰。于是恪守孔夫子“述而不作”的古训,借鉴宋人纂《史记三家注》而集裴骃、司马贞和张守节三家名注;借鉴清医郭汝聪纂《本草三家合注》集张隐庵、叶天士和陈修园三家之注;还借鉴王冰、马莳、张隐庵三家对《素问》注释纂集(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经》)的先例,在仔细勘校的基础上,沿袭通行本《素问》篇目顺序,将《素问》研究史上地位显赫的王冰、杨上善、张介宾的研究成果,依次纂集于相应经文之下。这一体例避免了研读时费力费时的翻检。尤其是杨上善、张介宾两位大家,尽管匠心独具地将《素问》原文按其内容拆割别类使之系统,但却给速检或通读原文及注释者带来不便,《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的编纂恰好解决了长期羁绊和困扰读者的这一难题。
《素问》自其成书以降代有研究,其中文献研究方法最为常见。无论是杨上善、王冰的研究,或者是如今《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的纂集,均属传统文献研究。因其成书久远,
“文义高古渊微”(张介宾《类经·序》),加之传抄刊刻造成的讹、脱、衍、倒等问题的确不少,历代医家和学者遂将文献学方法列为《素问》研究之首选。他们以古典校雠学方法、经验及成就,发掘搜集、整理研究《素问》,去伪存真,阙疑补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力求保持、恢复(或接近)其原貌,使之为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专业工作者所了解、掌握和利用。
由于《素问》的专业特征和时代特征十分浓郁,不注不释,后人难以读懂,不懂不通则无从谈及研究及应用,所以在其成书不久,西晋·皇甫谧在其所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中即首开分类研究之先河,此后的梁·全元起,唐·杨上善和王冰,北宋·林亿,明·马莳、吴崑、张介宾,清·张隐庵、高世栻、姚止庵等,都对《内经》作了各具特色的注释。
梁·全元起所作训解是《素问》早期注本。据载,全氏训解时,《素问》仅存八卷,卷七已佚,计注释六十八篇,宋时尚存,此后亡佚,在《新校正》中其篇目得以保留,而且此书对杨上善《太素》注和王冰《素问》注,都曾产生过明显影响。全氏之注不仅保存了王冰次注之前的《素问》面貌,而且他善于在讲清医理的同时把对词义的解释融合于串讲之中。《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将全元起的高深见解与《新校正》的真知灼见毫无遗漏地收载其中,为深入考查《素问》提供了完整的资料。
唐初杨上善奉敕撰注的《太素》是分类注释《内经》的早期作品,其将《素问》和《九卷》(即今《灵枢》)原文分为十九大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加以注释。书中涉及《素问》的部分保存了王冰改动之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与此同时,杨氏注文颇具汉儒治经之遗风,熔雠校诂训、发明医理于一炉,实为研习《素问》之所必读。借助《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将杨注与王冰和张介宾注对比参详,是不难发现杨氏诸多贡献和治经特点的。
中唐·王冰在重新编次《素问》的同时,对经文作了系统而详尽的诠释。他“精勤博访”、“敷畅玄言”,对经旨多有发挥。王氏注语竟达4479条之众,所引文献有40种之多。他所采用的校勘、注音、释词、解句、明理诸法为后世研究整理医籍所效法。尤其是将其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用于注疏之中,使诸多博奥难识的经文得以焕然冰释。经过王冰次注,使《素问》宏旨大义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扬和拓展,并且成为后人注释《素问》的基础和规范。北宋·林亿等在对王冰《素问》进行校勘的同时,又增注文1340余条,其于王注既补未注之文,又正疏解之误,更达未尽之义。在《新校正》中,林亿等除引全元起、杨上善、孙思邈、秦越人、吕广等人之说外,又多申己意,对进一步阐发经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对王冰和林亿等校注的珍贵文献,无一遗漏地尽收其中,对今后研读《素问》助益良多。
明·张介宾既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理论家和评论家,又是一位具有高深理论造诣的临床家和实践家。他远绍其业,所著《类经》可谓《内经》分类研究最有成就、最为完整的著作。书中将原文分为十二类,分别摘引《内经》原文,“以类相从”,详加注解,不仅征引、解释并评论了前人的说法,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书纲目清楚,条分缕析,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理论等角度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学。特别是对于诸如“命门”、“寸口诊脉”、“元气”、“三焦”等重大命题均有独到见解和发挥,确有义理周详、畅晓明白、见便得趣、悉具本原等优点。凡此种种,皆在《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中体现无遗,同时也克服了通读和检阅《类经》不便的先天缺陷。
纂集《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是一件极为枯燥而艰辛的事情,若非对《内经》事业之钟爱,不是对中医药事业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绝不会付出令孜孜于功名利禄者难以想见的艰苦,我等深知其中的辛酸苦辣。无论从全书对原文的校对和析拆,抑或对三家注释的汇集和加工,包括段落的厘定分合、文字的繁简转换、经注的标点使用,凡此种种无一不需严谨审慎。此书玉成充分体现了玉兴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功底。可以断言,行将付梓的《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将是一部大益学术和惠及后学的难得之作。
陕西中医学院 张登本
2013年6月谨识于古都咸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