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UMLChina 首席专家潘加宇撰写的第一部书籍,十年经验结晶之作。
|
內容簡介: |
UMLChina
首席专家潘加宇的第一本书。作者在为软件组织提供建模咨询和培训服务超过十年后,把他的经验和感悟写成了本书。本书从“利润=需求-设计”开始,用市场经济的思想讲解软件开发中需求和设计的道理,以及统一建模语言UML
在需求和设计中的应用。本书还破解了软件开发领域流行的一些心灵鸡汤式宣传。
|
關於作者: |
潘加宇,UMLChina首席专家。在1999年还是一名程序员时,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了UMLChina,潜心研究需求和设计技能。2002年开始对外提供UML需求和设计的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客户覆盖了各个领域的领袖企业。
|
目錄:
|
第1章.建模和UML 1
1.1 粗放经营的时代已经远去 1
1.2 利润=需求-设计 2
1.3 核心工作流 4
1.4 UML 简史 9
1.5 各工作流中的UML 12
1.6 基本共识上的沟通 14
1.7 沟通仅限于开发团队内部 16
1.8 方法和过程 18
1.9 案例介绍 20
1.10 模型的组织 21
1.11 工具操作 25
第2章 愿景27
2.1 最不可缺的工件 27
2.2 愿景的定义 28
2.3 老大 29
2.4 把产品当项目——定位具体的组织(人群) 31
2.5 寻找老大:要点和典型错误 34
2.6 可度量的目标 36
2.7 揣摩目标度量 38
2.8 涉众利益 40
2.9 可以积累的财富 42
2.10 案例 45
2.11 工具操作 46
第3章.业务建模之业务用例图 47
3.1 软件是组织的零件 47
3.2 业务建模步骤1-1 :选定要改进的组织 49
3.3 业务建模步骤1-2 :组织的业务用例图 54
3.3.1 业务执行者 54
3.3.2 业务工人和业务实体 55
3.3.3 寻找业务执行者 57
3.3.4 业务用例 58
3.4 案例 65
3.5 工具操作67
3.6 总结 75
第4章.业务建模之业务序列图77
4.1 描述业务流程的手段 77
4.2 业务序列图要点 87
4.2.1 消息代表责任分配而不是数据流动 87
4.2.2 聚焦于系统之间的协作 88
4.2.3 只画核心域相关的系统 91
4.2.4 把时间看作特殊的业务实体 92
4.3 业务建模步骤1-3 :现状业务序列图 92
4.3.1 错误:把“现状”误解为“纯手工”93
4.3.2 错误:把“现状”误解为“规范” 93
4.3.3 错误:以待开发系统为中心拼凑流程 94
4.4 案例 96
4.5 工具操作 100
4.6 业务建模步骤1-4 :改进业务序列图117
4.6.1 改进一:物流变成信息流 118
4.6.2 改进二:改善信息流转 120
4.6.3 改进三:封装领域逻辑 121
4.6.4 阿布思考法123
4.7 案例 129
4.8 工具操作 131
第5章.需求之系统用例图139
5.1 系统执行者要点 139
5.2 需求步骤2-1 :识别系统执行者 143
5.3 系统用例要点 146
5.4 需求步骤2-2 :识别系统用例 154
5.5 用例的进一步讲解 157
5.5.1 错误:玩弄“复用” 157
5.5.2 错误:玩弄“层次”163
5.5.3 错误:玩弄“子系统” 163
5.5.4 错误:模糊的价值164
5.5.5 提示:大用例无妨小用例 167
5.5.6 提示:用例的命名167
5.6 案例 169
5.7 工具操作 170
5.8 总结 176
第6章.需求之系统用例规约177
6.1 需求步骤2-3 :书写系统用例规约 177
6.1.1 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178
6.1.2 涉众利益183
6.1.3 基本路径 189
6.1.4 扩展路径196
6.1.5 补充约束 199
6.2 案例 206
6.3 工具操作 209
第7章.需求之需求启发 227
7.1 启发障碍 227
7.2 需求启发手段 229
7.2.1 研究资料229
7.2.2 问卷调查 230
7.2.3 访谈 230
7.2.4 观察 233
7.2.5 研究竞争对手234
7.3 需求工程师236
7.3.1 好奇心 236
7.3.2 探索力 237
7.3.3 沟通力 238
7.3.4 表达力 239
7.3.5 热情 240
|
內容試閱:
|
1999 年还是一名程序员时,我创建了UMLChina ,从那时开始关注软件工程各方面的进展。2001 年12
月,阿里巴巴的吴泳铭来E-mail 询问是否有UML 方面的训练,我开始准备训练材料。2002
年3月,我去杭州给阿里巴巴做了这个训练。虽然与后来我给阿里集团各公司做的许多次训练相比,这第一次讲课从内容到形式都算是糟透了,但是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心情——迈出自己事业第一步的心情。
截至目前(2013 年7月),我已经上门为超过190
家软件组织提供需求和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咨询服务。训练结束后,学员们常会问:“潘老师,上完课后我们应该看什么书?”我总是回答:“先不用看杂七杂八的书,还是要复习我们留下的资料,那些幻灯片、练习题、模型就已经是最好的书了,按照改进指南先用一点点在具体项目上,带着出现的具体困惑和我讨论。”虽然一再这样强调了,有的学员还是经常情不自禁地拿着一本《××UML××》之类的书来问我问题,不管书上说得对不对。看来写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其实现在出书也不难,UMLChina 一直在和出版社合作推介国外优秀的软件工程书籍,目前UMLChina
的标记已经出现在三十多本软件工程书籍上。不过我一直没有自己写一本书,主要原因还是觉得积累不够,思考的深度也不够,对软件开发的认识还在不断变化。如果没有自己成型的东西,不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只是摘抄别人的观点,这样的书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一个原因是,UMLChina 后来采取了“隐形、关门”的策略,秉持“内外有别”的原则。我关闭了已经有4万多人的Smiling
电子小组(也是为了降低某些风险),网站不再有公开的社区,在网站上也找不到“客户名单”,所有更细致的服务以非公开的方式对会员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出一本书也不是那么迫切。
现在距离第一次提供服务已经超过十年,也有了一些积累,所以硬着头皮也要开始写书了。在这些年的服务过程中,和开发团队谈到改进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开发团队(不是每个团队)或多或少都会有人(不是每个人)或明或暗地表达出这样的观点——自己团队的难处与众不同,奇特的困难降临在他们身上,偏偏别人得以幸免。
尽管UMLChina
一直强调自己的服务是“聚焦最后一公里”,坚信每一个开发团队都会在细节上和其他团队有所不同,而且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很多时候,我还是感觉到,开发团队高估了自己的“个性”,低估了“共性”。本书就是归纳这样一些“共性”,作为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感谢曾经选择我的服务的伙伴们。他们一次次地给我机会来实践、发展和锤炼技艺,才有了这本书。
本书中所讲述的技能集合也是我本人身体力行的。例如,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为本书写推荐序的正是本书的“老大”,他不是什么大师专家名人,而是一名经历了入职、升职和创业,不断成长的软件开发人员。
在每个知识点,我会提供一些针对该知识点的自测题,除了文字版本,还有可以自行测试的Flash 版本。
一些书籍作者喜欢在书中每一章的开头放上和该章内容相关的一幅画或一句名人名言,我也效仿一下,不过没那么“高雅”——每章的开头放上和该章内容相关的一句歌词。
书中的模型图,如果是我为了讲解知识而画的,用的建模工具是Enterprise Architect 9.2
;如果是截取真实模型的图片,可能会涉及各种工具。我不像Robert C. Martin
那样,女儿已经长大到可以帮画插图,所以书中的手绘插图,我都自己用Wacom 笔来画,可能丑了一些,请见谅。
欢迎您提供关于本书的任何反馈。
潘加宇
2013.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