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规划教材)

書城自編碼: 214887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王家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1993789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3/3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8.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售價:HK$ 79.4
水悖论(“同一颗星球”丛书)
《 水悖论(“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78.2
空间微电子. 第二卷.空间用集成电路设计
《 空间微电子. 第二卷.空间用集成电路设计 》

售價:HK$ 250.7
罪恶与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罪恶与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35.7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全集(特装刷边版,精装彩插,德文原版直译,随书附赠古希腊神谱+诸神图)
《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全集(特装刷边版,精装彩插,德文原版直译,随书附赠古希腊神谱+诸神图) 》

售價:HK$ 147.2
英伦历史漫步 探寻世外桃源之旅
《 英伦历史漫步 探寻世外桃源之旅 》

售價:HK$ 67.9
知识如何流动(三棱镜译丛)
《 知识如何流动(三棱镜译丛) 》

售價:HK$ 91.8
万有引力书系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 万有引力书系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3.8
《统计学(第六版)(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
+

HK$ 104.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HK$ 91.0
《创业基础课堂操作示范》
+

HK$ 233.1
《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全球最经典、中国》
編輯推薦:
该教材编写从总体上体现了包装工程专业规范中培养目标的要求。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包装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包装防护理论及技术,具有包装设计及制造、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生产与管理等能力。
內容簡介:
本教材编根据教育部包装工程专业规范中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编写。教材将造型艺术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学科专业的综合与交叉,努力把设计学与形式美学、造型艺术与工程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主要介绍了设计概论与形式美学、包装装潢设计功能定位与装饰法则、包装造型设计的手绘表现、包装装潢设计的色彩表现、包装装潢的版式、文字与图形设计、商标与包装标识设计、纸盒、纸袋、标签与包装纸设计、纸盒、纸袋、标签与包装纸设计、包装材料与容器造型设计、包装防伪技术与装潢设计、销售包装项目策划与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的相关法规。
關於作者:
王家民,丹凤商镇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7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艺术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包装专业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商洛剧团美术设计师,商洛师专艺术系主任,商洛市人大代表等。国画作品《暖流》获“孺子牛杯”全国美展金奖并被中国军博收藏、《清骨》获得全国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年美展金奖并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1]。在《美术》等专业期刊发表作品100多件,获省部级以上艺术大奖20多项。出版有《王家民画集》等专著6部。获得陕西省文联授予的首届“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
目錄
 
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

 第一章 设计概论与形式美学
  第一节 设计的历史形态与现代概念
 一、设计的历史形态与功能目标
 二、设计的现代发展与未来趋势
  第二节 设计的形式美学与审美创造
 一、 美的基本原理与美学流派
 二、 形式美学与设计创造
 
 第二章 包装装潢设计功能定位与装饰法则
第一节 包装装潢设计的功能定位
一、包装装潢设计概念与历史
二、包装装潢设计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包装装潢设计的装饰法则
一、包装装潢的装饰设计原则
  二、包装装潢的装饰设计要素

 第三章 包装造型设计的手绘表现
 第一节 手绘造型表现的概念与类别
一、素描
二、速写
  第二节 手绘造型的知识基础与方法
一、造型元素
二、空间透视
 第三节 手绘表现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记录积累包装设计素材
二、 构思包装创意设计方案

 第四章 包装装潢设计的色彩表现
 第一节 色彩与设计色彩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
  二、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
 第二节 包装装潢色彩配置方法
  一、色彩对比与调和
  二、包装装潢设计的色彩表现
 三、 流行色与色立体
 第三节 色彩在包装装潢设计中的作用
  一、强化商品的视觉识别
  二、增强商品的信息传播
  三、促进商品的市场销售
 
 第五章 包装装潢的版式、文字与图形设计
 第一节 包装装潢的版式设计
 一、 版式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二、 视觉流程与包装版式编辑
 第二节 包装版式中的字体设计
一、文字字体分类与装饰理念
 二、 包装装潢字体创意与应用
 第三节 包装版式中的图形创意设计
 一、 图形、图像的分类与整合设计
 二、 包装装潢图形的创意与应用
 

 第六章 商标与包装标识设计
 第一节 商标与包装标识的概念
 一、商业标志的专有属性
 二、包装标识的通用特征
 第二节 商标与标识的设计方法
 一、标志图形的创意设计
 二、标志文字与色彩表现
 三、标志的规范制作与传播
 
 第七章 纸盒、纸袋、标签与包装纸设计
 第一节 包装纸盒造型与装潢设计
  一、纸盒的包装地位
  二、包装纸盒的分类
  三、包装纸盒造型设计
  4.包装纸盒装潢设计
 第二节 包装纸袋造型与装潢设计
一、 包装纸袋类型和样式
二、手提纸袋造型与装潢设计
 第三节 标签与包装纸装潢设计
一、包装标签装潢设计
二、包装纸的装潢设计

第八章 包装装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一节 二维图形软件的辅助设计
一、计算机二维图形软件
二、包装装潢二维设计实例
第二节 三维软件的虚拟设计
一、三维软件的虚拟设计优势
二、 三维软件的包装装潢应用

 第九章 包装材料与容器造型设计
第一节 包装容器材料的类别
一、塑料包装材料
二、金属包装材料
三、玻璃包装材料
四、包装材料
五、包装材料
六、皮革包装材料
 第二节 容器造型与装潢设计
 一、容器造型设计的程序
 二、容器装潢设计的方法
 三、造型装潢设计的创新
 
 第十章 包装防伪技术与装潢设计
第一节 包装防伪技术
一、包装防伪技术的重要意义
二、包装防伪技术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装潢设计与包装防伪
 一、容器造型设计的防伪
 二、装潢装饰设计的防伪
 
 第十一章 销售包装项目策划与设计
一、计理念的形成与表现
 (1)创意点与表现元素
 (2).创意概念与设计表现
二、刷工艺与技术指标
 (1)包装盒面纸(盖)
 (2)包装盒面纸(底)
(3)包装盒里衬
(4)手提袋
三、结构与技术参数
(1)盒体结构与尺寸
(2)内围结构与参数
(3)盒体连接结构示意
(4)盒体软包结构示意
 四、结构与技术参数
(1)托盘缩进关系
 (2)托盘布局关系
(3)托盘结构与尺寸
 (4)托盘包裹关系
 (5)托盘材料参考
 
第十二章 商品包装设计的相关法规
包装法规的发展及其作用
 二、装法规的形成与发展
 二、在商品包装中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包装设计的相关法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四、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五、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七、华人民共和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
 八、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
 九、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
 十、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
 十一、条码管理办法
 
內容試閱
第一章 设计概论与形式美学


学习目标
□ 了解设计的专业概念及其基础知识
□ 熟悉美学的普遍意义及其形式规律
□ 掌握设计与包装装潢的关系及审美把握能力


第一节 设计的历史形态与现代概念

在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2011年4月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设计学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代码1305),既可授予艺术学学位,也可授予工学学位。 在新的学科专业背景下设计概念是什么,是一个似乎明确但又复杂的问题。
英国学者雷切尔.库栢(Rochel Cooper)、迈克.普瑞斯(Mike Press)在他们的《设计进程》一书中指出“设计即艺术,设计即解决问题,设计即创造,设计即各专业的集合,设计即产业,设计即一种过程”的观点说明了设计概念的多义性。虽然人们目前对设计的确切定义存在着不完全统一的说法,但是对于设计实践活动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特征并形成了艺术与科学、具象与抽象、策略与手段、创意与技术等方面高度综合的基本认识却是没有争议的。显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设计实践活动,既具有悠久历史的深度和文化传统的厚度,又兼容超前意识和时尚形态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因此,设计的历史形态、功能与价值定位等,是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课程学习中需要首先讨论的基本问题。

1.设计的历史形态与功能目标

设计之“实”早于设计之“名”。即是说,在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设计由先民们的“混沌器物”制作开始,经历了无数工匠们的手工艺劳动、手工业作坊等数千年的实践形态,到工业化社会以来的200多年间,设计才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新学科、新专业和专门职业而受到关注。
 
1.1原始社会的“混沌器物”制作
原始人类的“设计”是对于自然形态的石块、木棍、泥土等对象的初步认识及简单加工。这种表现为原始的、笨拙的手工技艺活动,既是制作“混沌器物”的劳作,也就是设计创造的源点。如,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打磨加工的石器(图1-1),就是人类祖先的设计意识与实践活动的结果。
远古人类的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存在的制陶术是具有自主设计意识的开端。无论是在黄河流域的华夏古国、爱琴海地域的古希腊,还是在尼罗河的古埃及、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的两河流域文明等都存在着普遍的陶器制作。如,西安半坡的彩陶所反映出的陶泥成型、烧制技术与数学概念的结合,奠定了原始手工艺的地位。丰富多彩的陶器(图1-2)推动了“技艺”与“器物”的结合,奠定了手工艺制造的重要地位。由于制陶术不断成熟和陶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相应的石器和木器的制作,而且推动着人类进入了金属工艺制作的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1.2农业社会的“金属器具”制作
远古人类在制陶中逐步掌握了高温条件下的加工技术,进而不断掌握了熔化铜的能力。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的青铜冶炼与铸造术,促使人类逐渐掌握了铁的冶炼和复杂器具的制造。约始于公元前1400年的锻造铁器制造工具的技术,使人类结束了长期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建立起了基本定居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由礼、乐、兵、车等铜器物制作发展到金属器具制造的成熟及其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社会建立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社会结构中的铁器制造和应用,使各种手工技巧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美术实践活动。
传统手工技巧与工艺美术相结合的创造领域包括:①建筑、车船、劳动工具、家具等器物制造及其装饰的工艺技术;②文字、图形的复制转印等工匠技术,在这方面与印刷术、包装术有着深刻联系;③生活陈设装饰的刺绣、雕刻、绢花、衣饰、金银首饰等加工技术。工艺活动的主体是陶、木、瓦、铁、金、漆等匠工技艺和织、染、裁、缝、绣等女红技艺。诸如上述这些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制品,就凝聚“能工巧匠”的潜在设计意识和造物能力。
传统手工艺时代的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其创造功能、审美意蕴的价值主要表现在:①保持了实用和审美分化前的初始状态的“原创性质”和“本元文化”的特征;②具有审美与实用、销售与消费等统一的特征,既反映了文化意识、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等,又是科学技术、物质生产与造物智慧的高度统一;③体现了设计与制造的辨证关系,既造就并完善了古代的设计理念、方法与原则,又确立了手工技艺、工艺美术等设计活动服务于人类生活的明确指向。

1.3工业社会的“产品”批量制造
设计是工业社会化的产物,没有工业化的历史变革就没有现代设计。即是说,当人类进入到了工业社会化之后才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工业革命是能源革新的带动下以大机器诞生、大制造出现、以大工厂代替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的重大革命。因此,设计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①手工艺的作坊式生产需要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解决机械加工和大工厂生产如何与手工艺结合的问题;②手工业往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产品批量化生产与制成品的装饰艺术质量、人文情趣和审美品味等方面的矛盾问题。诸如这些问题,需要依赖艺术装饰与技术设计相结合的过程来解决。英国人约翰? 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就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呼吁美术与技术的结合。他认为“工业与美术已经齐头并进了。如果没有工业,也就没有美术。工业越发达的地方,美术越发达。”
工业化社会的机械化、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等社会生产的发展趋势,促使着设计逐渐从传统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适应工业生产的职业。经过实践过程的再分工,设计又形成了艺术装饰的“造型设计”与技术实现的“工程设计”两个方面。艺术的“造型设计”与技术的“工程设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造型设计”的设计师担任外观装饰设计,而产品内在的“工程设计”则由工程师来负责,主要解决材料、结构等技术环节的设计。设计的现代发展,其“造型设计”与“工程设计”虽然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呈现着学科专业交织的形态,表现出了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文化与经济、精神与物质等方面的深刻联系。显然,完整的现代设计包括了“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两方面的内涵。
 1.3.1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Graphic Design)在英语词源学中的含义是:其一Graphic :①书写的、书法的、绘画的;②生动地、鲜明地;③图示的、图解的。其二Design :①设计、绘制、制图;②企图、图谋、构思、谋划;③配置、布局等。王受之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指的是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主要对象是二维空间中的图形、文字、版式、插图、摄影等元素的创意及组合设计。我国称其为“装潢设计”,在西方国家则称之为“装饰艺术”;其实,平面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它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调动所有的平面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
艺术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德国。19世纪末,以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为领袖的“德国工业同盟”、“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把艺术家、工业家、建筑家、作家团结起来,坚定地支持机器化生产与艺术品质的结合,共同关注并解决工业制品中的审美问题。德国政府出于发展工业文明、占领产品市场的考虑,也大力支持艺术设计运动。目前,艺术设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依据其实践应用目标又分设有信息与视觉传达、广告艺术、书籍装帧、包装装潢、环境艺术、产品造型、服装服饰等相关的设计领域和专业方向。
 1.3.2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Engineering Design),原指工厂、矿山、铁路、桥梁、建筑及所有建造工程之前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周密思考、计算与绘图等方面的工作。后来包括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所有工业产品加工制造之前的调研论证、分析计算、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造型与色彩设计的整体性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结果是以“蓝图”类的各种图纸来实现的,如建筑及其室内外装饰、产品制造及其零部件加工等蓝图。这些蓝图设计既需要依赖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手工制作(图1-3),同时还需要专门的工具材料等来保障设计工作的完成。
工程技术设计与艺术造型设计的相互联系,不仅是在材料媒介(纸张)、工具手段(平面)、视觉元素(点、线、面)等方面的一些相同性,而且对具体事物的创造目标往往是高度统一的。两者的契合点在于都需要以“创意”精神来构想新事物、以基本相同的材料工具和“绘图”这种平面表现的过程。人们反映自己的思想、意图或对某种新事物的设想与构建一般都会选用两种手段: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图形与图像。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E.H.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认为:“人类正在步入这个时代之中——图形图像将取代文字的统治地位。”由此人们断言,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的时代。在设计中把语言文字与图形图像相结合,既具有标识具体对象的特定材料、特殊结构、改善或创造某种事物的重要作用。

2.设计的现代发展与未来趋势

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及其组织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面临着后工业化社会转型。虽然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形态名称还无法完全确定,但信息化、数字化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被称为“第三次浪潮”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引领着新的科学技术和人类前进的方向,也迅速地改变着设计在内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知识领域和实践活动。目前,虽然还存在着平面方式或三维形态、空间环境或产品造型、传统手绘或电脑绘图等设计分类方法,但其本质内涵却是共性的,所以需要从信息化条件中的数字设计、面向未来的“事理”设计等方面来分析和认识。

2.1 信息化社会的数字设计
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上,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沟通、对话与协作的方式,并以此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善了社会生产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转变。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或者说,没有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就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可能,因此数字化与信息化往往被交替使用而互为说明。数字化技术起源于二进制数学,在半导体技术和数字电路学的推动下,很多复杂的计算可以通过机械电路和电子程序运算来完成。在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用数字来表示的社会环境中,带给设计领域的是虚拟现实设计、交互设计、参与设计等全新的形态。这种全新的数字设计形态及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界面构成与视觉设计、交互产品展示设计、公共信息设施设计、移动通讯应用服务设计、数字化学习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及虚拟现实设计等。
2.1.1设计手段的虚拟化和无纸化
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语境和设计方式,使非物质化趋势成为现实。马克?迪亚尼在《非物质性主导》中提到目前社会变化中的设计的改造与被改造、创建与被创建,基于一个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向一个基于服务的经济型社会的转变。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设计内容的艺术化、个人化、多元化和设计手段的虚拟化、无纸化两个方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一切信息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么复杂多样的图像、形状、构图、色彩、线条和质地等设计要素,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变成了虚拟的数码编译。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模拟设计构思所反映出的最后结果,并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反复修改。设计的整个过程完成了无纸化的操作,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
2.1.2设计内容的科技化和艺术化
在信息化社会中,设计的形式合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设计语言,人们的一切艺术想象几乎都可变为现实,提高了设计师创作的自由度。无可置疑,计算机是一个高效、便捷的实用工具,是实现设计意图的有效手段。这样的背景下,设计艺术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某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逐渐脱离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靠拢。设计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转变。艺术的本质体现为自由的创造,非物质设计的发展使得过去功能性较强的设计中的艺术特质越来越多,形成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与艺术因素的高度契合。
非物质设计的发展,既表现了数字技术对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冲击,也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从传统的物质设计过渡到非物质设计,不仅反映了技术的发展,也反映并满足了人们对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渴求。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空间和视觉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感官需求和心理需求。一方面,在数字化的技术平台上,设计师创作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人们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必然会不断地满足和创造人们的各种需求,促使设计的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2.1.3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
从广义上讲,数字设计艺术泛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或设计作品,以具有交互性和使用网络媒体为基本特征,包括:录像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电脑动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CG静帧、DV(数字视频)、数字摄影以及数字音乐等。从经济的角度讲,数字艺术已经步入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潜在的市场。数字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视讯内容的传播打开了大门,创意手段的更新扩大了艺术设计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空间,数字艺术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数字化时代的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等,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图形开发和图像处理为基础的可视化技术的成果,借助大众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得以广泛传播,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设计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面向未来的“事理”设计
 著名设计家柳冠中教授在他的《事理学论纲》中指出:设计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强调创造一种新的、合理的、和谐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更加有节制的合理和健康,与大自然“和谐”、与大多数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和谐”。“设计”是协调人类需求、发展与生存环境条件限制之间的关系,研究“事”与“情”的道理就简称为“事理”。“事”是“人与物”关系的中介点,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即使为一相同的目的,他所需要的工具、方法,他的行为过程、行为状态是不同的,所需的工具、产品,乃至造型、材料、构造等也就不尽相同。所以把“事”弄清楚了,“物”就浮出水面,剩下的就是选择原理、材料、工艺、技术、形态、色彩等,这些只是实现被外部因素限定下的“目标”的手段。设计的结果是“物”,但出发点是“事”。设计要创造,不能满足于简单模仿和无限度的重复。
 事理学作为研究“事象”和“事理”的学说,是面向未来社会的超前设计与概念设计的指导原则。既改变着人们的设计观念,从狭义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提升到“服务设计、方式设计、生态设计”的高度;又提出了低碳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设计、和谐设计等战略目标,担当起了更重要的历史责任。显然,当前的信息化、数字化等高新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过程,而服务于人的“事理”与“情境”创造才是非物质设计的终极目标。
 2.2.1环境伦理的设计观念
美国学者彼得?温茨教授于2001年出版的《环境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的缘起、内涵及其与绿色概念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美国环境学家莱奥波尔德于1949年发表的《原荒纪事》一书,运用生态学和伦理学综合交叉的方法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行为准则、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规律,首次讨论人类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美国生态作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描述了“技术滥用、生态环境恶化,人类遭到大自然残酷报复和惩罚的悲惨景象”,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生态伦理意识。美国学者丹尼斯?米都斯教授组织的研究全球性环境发展问题的小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首次提出“要改变陈旧的价值观念,倡导一种新的需要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的生态环境伦理观念”。这种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并包括环境科学与人的价值学说而构成的环境伦理科学,很快被认同而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环境伦理学在预测人类社会趋势和设计未来发展蓝图的过程中,准确地预测到了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在预警与提示的同时还提出趋利避害的相关对策。
 2.2.2 TRIZ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在上世纪中期创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变革、创新进步等都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有规律可循,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TRIZ理论不仅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而且已逐步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其他领域渗透和扩展。其核心思想之一“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既与环境伦理学的科学主张完全统一,也与“少则多”的设计理念相一致。运用TRIZ理论,不仅能够帮助设计者分析情境,快速发现事物本质或者矛盾,而且能够帮助设计者突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方式分析问题,可以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并获得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2.2.3 3R1D的绿色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强调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兼顾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需要优化各种因素,使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构想阶段就以环境因素为基础,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绿色设计的原则是“3R1D”Reduce Recycle Reuse Degradable,即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绿色设计探索“用服务代替产品”的优化设计方案,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负影响降到最低而造福于后人。绿色设计既反映了人类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设计的历史形态呈现了由器物制作——工具制造——产品设计——事理(情景)设计等叠进式的演化过程,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不断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目前,设计在具体产品设计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而逐渐脱离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靠拢,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转变。非物质设计的发展,既表现了数字技术对传统设计方式的冲击,也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体现。
设计学科是对“人造物的研究”。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美国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1916-2001)做出的一种判断和定义。他认为“设计科学是关于设计过程的学说体系,是知识上硬性的、分析的、部分可形式化的、部分经验的、可传授的”科学知识。显然,设计既是谋划新生事物的智慧与策略,也是创造具体产品的途径和方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