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换种方式做,青春期孩子才肯听:拉近心理距离、增进亲子关系的平行式引导法 平行式引导法+拉近亲子距离

書城自編碼: 21524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日]大塚隆司
國際書號(ISBN): 9787212068813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77/16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HK$ 82.8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HK$ 193.2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深度学习详解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8
《女孩成长书》
+

HK$ 77.5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刘称莲“陪伴教育系列”最新作品,百所学校》
+

HK$ 91.0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畅销书《正》
+

HK$ 44.3
《四眼田鸡小玛诺林之恶搞记(国际大奖小说,世界青少年大奖小说;》
+

HK$ 87.9
《老牛车上的钢琴(孙春平等中国最优秀作家短篇小说精选集,小故事》
編輯推薦:
亚洲年度最佳亲子沟通概念

蝉联日本亚马逊网站亲子教育榜首

附书附赠“认可笔记本”

青春期,
孩子更需要“伙伴“而不是“家长”
国际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教授 李庚
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学堂”创始人 李忠辉

联袂推荐

孩子的变化:需要照顾的儿童期→需要自立的青春期
* 需要父母的爱和照顾→需要父母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 没有判断力,服从父母的权威→有了一定判断力,对父母不再唯命是从
* 自我意识不强烈→强烈渴望认识自己的价值
父母的变化:垂直式教导→ 平行式引导
* 要求孩子做事时,附带“爱”交换条件→专注、理解他的心情
* 孩子不愿做事时,威胁他→ 陪孩子一起做某件事
* 手把手教孩子做会一件事→巧妙地袖手旁观,让孩子产生自信的错觉

与孩子并肩而行,而不是渐行渐远……
內容簡介:
“手把手”变“肩并肩”
“背对背”变“心连心”

一放学就围着我转、嚷着“妈妈、我告诉你”的小甜心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和他说话,他就心不在焉,然后一溜涸就不见了?
为什么我只要多问他两句,他就不耐烦,却能跟同学煲上几小时的电话粥?

其实,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变化,你也只需要稍稍变换一下引导方式:

·按父母的标准表扬→按孩子的标准表扬
·一心要改变孩子的“缺点”→利用孩子的“缺点”
·关注行动:孩子在做什么 →关注感受:孩子在想什么
·一心从孩子身上寻找解决方案→改善与伴侣或家人的关系
·孩子犯错时追问失败原因 →孩子做得好时追问成功原因
·被动式赞美:勉为其难地寻找值得表扬的地方→主动式认可:只需对孩子在做什么表示关注
通过以上的改变,就可以拉近亲自之间的距离,重拾往日的亲密时光和温馨岁月。
關於作者:
“和孩子相处真有一套”的知心老师
财团法人生涯学习开发财团指定导师
NPO法人心理支援交流帮助教练
圣达菲发展心理学协会NLP 执行师

大塚隆司,毕业于大阪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曾经营食品公司,后转到知名辅导班任教。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帮助1000对家长和孩子改善了恶化的亲子关系。

他还对客卿、建导和简快疗法等有所钻研,并从中找到了亲子之间交流的特征和规律。如今,大塚隆司已经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好帮手。他在各地开设工作室,为家长朋友提供咨询服务,并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演讲,帮助更多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目錄
小测试 你是哪种教养方式?
权威推荐序 正向的行为, 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日本亚马逊五星级读者评论
前言听孩子99 句"无聊的话",换他1 句"有用的话"

第1章 是什么让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
错误行为1:附带交换条件
错误行为2:煽动危机感
错误行为3:监视孩子
成为孩子真正的伙伴

第2章 与其强迫孩子,不如激发他做事的热情
关注孩子的行为,不如关注他的感受
孩子厌学跟父母有关?
"不用大人教,我自己做对了呢!"
鼓励孩子挑战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与其指手画脚,不如巧妙地袖手旁观
用亲身体验告诉孩子学习的好处
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第3章 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因为你说错了话?
关注"他在做什么",不如关注 "他在想什么"
要让孩子听你的,先要让他喜欢你
说"只要你做,就能成功"会起反作用?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再问他"怎么回事?"

第4章 用"认可"替代"勉强的表扬"
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强项上
多"认可",少"否定"
按照孩子的标准来表扬他
当"危险的表扬"夺去孩子积极性时
让孩子产生自信的"认可笔记本"

第5章 想办法平衡家庭关系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会让他主动学习
其实孩子也想提高成绩
家庭关系平衡了,孩子就会主动学习?
与其改变,不如利用孩子的"缺点"

后记 希望看到妈妈的笑容
附录一 认可笔记本一(家人用)
附录二 认可笔记本二(老师用)
內容試閱
第2 章

与其强迫孩子,
不如激发他做事的热情

一个原本连26 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写的初三女孩,后来获得了高中入学推荐,大塚老师竟然说“我什么都没做”。

“你不好好学习,妈妈会不高兴的。”“你还没你的同桌考得好呢!”父母的这些无心之语,竟成了孩子厌学的罪魁祸首?

“我家孩子只来上了您一节课,考试成绩就明显提高了!” 这一节课,大塚老师只用来帮助孩子产生“自信的错觉”。

关注孩子的行为,不如关注他的感受

青春期孩子身上有很多令父母感到头疼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习。在这一章中,我主要想跟你探讨一下关于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我不想再学习了!”

“我讨厌学习!为什么非要学习不可?”

作为老师,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常会听到他们这样说。这是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的时候,经常说的话。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我从没停止过思考。

在和孩子实际接触的过程中,我想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一一加以实践。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一些好的方法,并通过写书、举办演讲会、研讨会等形式,将“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父母。

在和父母互动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让孩子学习的方法”与“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父母的关注点不同。

“让孩子学习”时,父母的注意力在哪里呢?是在“行动”上。也就是说,父母关注的焦点是孩子在做什么。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看孩子有没有在学习;与此对应,“激发孩子学习热情”时,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情”“感受”。也就是说,父母关注的焦点是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感受到什么。简单地讲,就是看孩子想不想学习、是否喜欢学习。

这两者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完全不同。

想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最好不要勉强孩子学习。

不管父母还是孩子,当受到别人强迫而做某件事情时,绝对不会有好心情。即使原本是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里有人要求我们非做不可,我们也会对这件事产生厌恶心理。

拿孩子的学习来说,父母越是督促孩子学习,他对学习的厌恶感就越强烈,学习热情就越低落。

有些父母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学习,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就是父母的眼光只盯在了孩子的“行动”上,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热心于教育的父母,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不理想;而放任不管的父母,孩子反倒会自主学习。这是因为,父母越重视教育,越容易认为学习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就越会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强迫只能让孩子的厌恶感越来越强。虽然在当时看来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强迫学习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作用。

在考试前夕,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都已经坚持这么久了,如果这个时候松懈下来,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再加把劲!”在父母的督促之下,孩子可能会咬牙坚持到考试结束,但之后立刻就会对学习感到异常厌倦。这样的例子我遇到过好几个了。

有的孩子原本非常爱学习,学习成绩也属于中上水平,可是却在考试后对我说:“我再也不想碰书本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惋惜吗?

孩子厌学跟父母有关?

看到上面这段文字,说不定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那么,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我又该如何是好呢?”

“对讨厌学习的孩子,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他就能自己学
习吗?”

这确实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件事情我们必须思考,那就是:孩子为什么会讨厌学习?

说实话,我小时候就特别讨厌学习。平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几乎从来不做,寒暑假作业拖到快开学时也还没动一笔,等开学后再借同学的作业来抄,以应付老师的检查。上课时不好好听讲,什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更不用说了。上初中之后,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只有临考前会突击学习一段时间。

我如此讨厌学习,后来却有了180
度的大转变。现在,我非常爱学习,平时一有时间就读书,不管工作多忙也会参加学习班、研讨会。在我周围的朋友中,也有不少小时候不爱学习,长大之后变成“学霸”的人。

为什么同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和长大之后对待学习的态度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假设:“也许学习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这个假设多半是正确的。

这么说不无道理。通过学习,掌握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难道不开心吗?通过学习,学会了以前不会做的事情,难道不高兴吗?这种喜悦是父母和孩子共有的,甚至可以说,孩提时代的好奇心、上进心、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关注度,远比长大后强烈。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相比大人,学习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乐趣。

当然,对学习的兴趣也因人而异。希望所有孩子对所有科目都感兴趣,那是不现实的。但即使没兴趣,也不至于发展到“我非常讨厌学习”的地步吧!

那么,现实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讨厌学习呢?孩提时代和长大成人之后对待学习的态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前面讲到的,孩子经常被迫学习,而大人则是自主自愿地学习。被迫做某事的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不会心甘情愿。而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他一定会讨厌学习。

但是,通过w 发现孩子们讨厌学习的原因还不仅仅如此。他们还会说:

“我学不好的话,爸爸妈妈就会生气……”

“我很想玩游戏(看电视),可是必须得先学习,这样一来,我就没时间做想做的事情了。”

“如果学校取消考试就好了……”

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其实他们讨厌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学习或不学习造成的结果。换句话说,孩子们讨厌的其实是围绕在学习周围的各种麻烦事。比如:

◆ 学不好,父母会生气;

◆ 如果学习,就没时间做想做的事了;

◆ 考试成绩总是被父母拿来和别人比较,考不好的时候,还会遭到批评。

将心比心,即使是现在这个年龄的我,如果因为某事没做好而受到指责、批评的话,我心里也会不高兴,也会讨厌拿我和别人进行比较。

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喜欢学习,或至少不讨厌学习,首先应该帮助孩子把各种令人讨厌的、跟学习有关的麻烦事清除掉。下面针对以上孩子三大厌学原因,我一一提出解决办法。

学不好,父母会生气

这个问题好解决,只要父母学会不生气就可以了。反正再怎么生气,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因此提高,更不会让他爱上学习。

有一点必须引起父母的注意:很多孩子已经把“学习不好”和“父母生气”当成一种具有必然联系的固定思维模式了。所以,即使父母提出的是建设性意见或提案,很多孩子也会认为父母是在批评自己。因此,建议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对于学习的问题小心处理,最好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渐渐摆脱“只要考不好,父母就会生气”的思维模式,从而心平气和地接受“考不好”的事实,并从中吸取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会占用游戏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就稍微有点难度了。因为学习势必要占用时间,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后面会具体讲到。

在和孩子交流时,我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完全不愿花时间学习。如果能够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他还是愿意学习的。

考试成绩总是被父母拿来和别人比较

成绩被父母拿来跟同学、朋友、兄弟姐妹作比较,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事情。

我就是这样的,当时我甚至认为有学习成绩好的兄弟姐妹,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每当爸爸妈妈对我说“你是老大,应该表现得更好些”,我就非常不痛快,在心里嘀咕:“别再拿我和别人比来比去了,行吗!”

如果你的孩子周围有学习成绩很好的朋友,不管你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们一样考出好成绩,也请不要互相比较。因为比较没有任何好处,只能让孩子讨厌学习。

除此之外,孩子们讨厌学习还有其他一些理由。比如:

“学习太难了,所以我不喜欢。”

“我不懂,所以讨厌学习。”

类似的理由,也是最接近原始本能的理由:太难的书,谁也不想看;怎么都听不懂,谁会想学呢?于是,孩子自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问孩子:

“想办法把它弄明白,不是很有成就感吗?”

“当你把它弄懂之后,没准就会喜欢上它。”

如果父母教的方法足够高明,就不会让孩子说出这样的理由;如果孩子因为太难、学不懂而不想学习,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用更简单、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教会孩子。这个问题与其说出在孩子身上,不如说出在父母的教育方法上。

分析了孩子讨厌学习的原因之后,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如果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让他改变。具体的做法就是:

◆ 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

◆ 清除各种与学习相关的、令孩子讨厌的因素。

“不用大人教,我自己做对了呢!”

怎样才能让讨厌学习的孩子喜欢上学习呢?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一个女孩子,她是正上初中三年级的三品结衣。

精彩案例

“门门功课都是1 分”的女生,竟能获得高中入学推荐资格?

我第一次见到结衣时,她刚刚升上初三。要问我为什么会对结衣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她以前的成绩单中,以5 分制计算,门门功课都只有1
分。

像学校老师、补习班老师这样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见到如此“精彩”的成绩单,恐怕都会摇头叹息或嗤之以鼻吧。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
“门门功课都是1 分”的成绩单。

如果你听说有位成绩如此之差的孩子,你能想象出她到底是什么样子吗?是我行我素、劣迹斑斑的不良少年吗?是患有学习失能症的孩子吗?还是从不学习只知道玩的孩子?

现在中学的成绩单,记录的已不单单是孩子的考试成绩,还会记录课后作业情况、上课听讲态度等。说得极端一点,如果孩子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只得0分,但平时却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那么最终也能得2
分或3 分。

所以,如果在这种评分体制下只得1 分,就说明孩子不但考试成绩差,而且平时根本不写作业,上课也不注意听老师讲课。

另外,由于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学校评分时也会非常谨慎。在我上学的那个时候,老师就已经很少给学生打1
分了。

日本教育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公立中学学生的成绩单每科平均评价为1 分的只占2% 左右,以40 人的班级为例,某个科目得1
分的最多只有1 人。可以说,结衣一个人就把她们班上所有的1 分都包揽了。

如前所言,如果一个孩子门门功课都只得1
分,说明她不仅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通过和结衣的接触,我发现她对自己小圈子之外的所有人都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无论是父母还是同龄的孩子。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错的都是别人。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老师、孩子、朋友、父母的抱怨。当然,我想她在背后也肯定说过我的坏话。除此之外,结衣也很少遵守约定,遇到事情总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她很任性,一旦不如意便会大发脾气;她不会认错,经常和别人吵架;她做错事情之后,还总是辩解,为自己开脱。

说实话,当初刚接触结衣的时候,我想:“如果可以选择,我可不想和这样的孩子打交道。”如果我是她的班主任,我也会每门功课都给她打1
分吧!

另外,不用多说,结衣极度讨厌学习,而且也没什么自信。在做题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答案完全没有信心,在下笔之前肯定会问一句:“这样行吗?”

不管做什么事情,结衣都不愿付出努力,只是应付一下了事。在我看来,有些事情只要她努力就能做到,可她却总是说:“反正不管我怎么做,都做不好。”
她身上一点也没有向困难发起挑战的欲望,而且,在所有事情中,她最不愿意面对学习,因为成绩实在太差了,而她实在不想面对一个“学习无能”的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你有什么感想?不过,我可以先把结果告诉你:在我第一次见到她的9
个月后,她获得了一所私立高中的入学推荐。与其他孩子相比,她竟然很早就确定了理想中的高中!

结衣这样的学生也能获得高中的入学推荐?任何人都没想到这种结果,包括我、她的爸爸以及她周围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只有她自己一脸得意,脸上仿佛写着“理所当然”4
个大字。

在开始辅导结衣时,我意识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她对学习的“情绪”或者说“态度”。

结衣对学习的厌恶已经深入骨髓。不,也许应该说她对学习已经超越了厌恶的情绪,根本就不承认“学习”这一事物的存在,特别是上了初中之后。据说,从初中一年级到我第一次见她,她根本就没怎么学习。虽然也来学校上课,但老师说的话完全没有进入她的耳朵。用结衣自己的话说就是:“上课的时候,我要么和朋友聊天,要么就是睡觉。”

以英语为例,她连“Run”(跑)这个单词的意思都不知道,“Student”学生)这个单词也不会拼写,26
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全,经常把“b”和“d”搞混。数学也是一样,不会计算分数,更不用说解方程式了。再说语文,小学生都会的汉字她不会,语法什么的一条也没记住。

像结衣这种勉强具有小学知识水平的孩子,要想掌握初中生的学习技巧和知识,恐怕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想要短时间见效是非常困难的。冷静地想一下你就能理解,初一、初二整整两年时间没学习,想马上提高学习成绩简直是不可能的。如今她已经初三了,如果按照正常进度教她初三的知识,她怎么听得懂呢?于是,我针对结衣的情况,找到了特殊的应对方法。

方法一: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错觉

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结衣的态度,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才行,也就是说,要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成果。对于结衣这种性格和境况都很特殊的孩子来说,如果让她静下心来学习却又不能马上见到效果的话,她很快就会感到厌烦。她会说:“什么呀!不管我怎么学,结局都一样!算啦!不学啦!”

但如果能在短期内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也会让她感觉:“真的有效果呀,我再加把劲试试看呢。”这样再稍微坚持一下,又会有新的成果。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让孩子从心底涌起热情和干劲。由此可见,越是像结衣这样的孩子,越要尽快让她做出点成绩来。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办呢?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结衣产生某种“错觉”。我想让她觉得“学习这件事,我没问题”或者“只要我一努力,成绩准能提高”。

也就是说,让她相信自己能行。这种方法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即使孩子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实力并没有任何改变,只要产生“我能行”的错觉,考试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很多孩子的父母对我说:“我家孩子只来上了您一节课,考试成绩就有明显提高,真是太令人吃惊了!”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教学水平有多高,再高的教学水平,想用一节课的时间提高孩子的实力,也是不可能的。我利用这一节课所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产生错觉,让他们误认为自己能行。

我们都知道,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人的心情会对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大人当然也会有这种现象,不过孩子受心情的影响更大一些。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孩子的心情会对考试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

方法二:通过赞美让孩子产生“自信的错觉”

可是,像结衣这种平时根本不学习、上课不听讲、对人态度差、行为又顽劣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产生自信呢?哪怕是“自信的错觉”也好呀。肯定会有很多父母有类似的疑问。

确实,结衣的言行态度基本上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勉强去表扬她反倒会让她觉得我假惺惺的,甚至会对我产生不信任感。于是,我决定先从倾听她的话入手。在听她说话的过程中,我不去打断,只是抓住适当的时机附和一两句,比如“喔,是这样啊”“嗯,不错”“真有意思”之类。

我这样做,是想让结衣感受到,我并没有生她的气,也不想要责备她。而且,因为她在学习方面实在差劲,所以我和她搭话时尽量不提学习的事,而是想办法赞美她其他方面的优点。比如:

“哎哟,结衣,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现在还没上课,你就把教科书和文具盒拿出来了,准备得真妥当啊。”

“老师讲话时,你听得很认真嘛。”

实际上,结衣的书法根本谈不上好;上课前她可能把教科书拿出来了,但文具盒什么的是我顺口表扬的;而且她只有高兴时才会听我说话。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会放过每个表扬她的机会。也许值得表扬的地方只在她身上一闪而过,但赞美的语言从我嘴里说出来,还是会让她受到莫大的鼓舞。

她会在心里想:“看来,只要我愿意做,还是能做好的。”所以,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孩子认为自己能行,这种感觉积累下来,便会形成自信。渐渐地,“只要我愿意做,就能做好”就会变成现实了。

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强迫会使他产生反抗情绪,结果就根本不会学习了。此时如果再进一步强迫他,他就会开始讨厌学习这件事,进而讨厌强迫他的父母。孩子绝对不会听自己所讨厌的人的话,所以,一旦我们成为他讨厌的对象,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上述情况,除了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外,在他练习足球、棒球、游泳、钢琴等时也时有发生。也许孩子发现了新的兴趣点,也许练习中遇到了瓶颈,也许他开始谈恋爱了……这些因素都可能让孩子暂时无法集中注意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放轻松。青春期的孩子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情,我们就不会过度干涉孩子。很多事例告诉我们,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继续投入练习之中。

然而,有时遇到点儿风吹草动,父母就先坐不住了,担心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发生什么事情了?”然后想方设法强迫孩子继续坚持练习,说些“好不容易练习了这么多年,现在放弃的话就太可惜了”之类的话。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强迫之下,反而放弃了坚持多年的兴趣爱好。我小时候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建议父母,不要在孩子没心情的时候强迫他做某件事情。

当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假装没看见;而当他开始学习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赞美他们。如果孩子完全不学习,那就找学习之外的理由来表扬他们。

另外,即使孩子做事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找出表扬的机会。比如,孩子在背后说某位老师的坏话,我们可以这样说:“有那么讨厌的老师,你还能每天坚持上学,真了不起!”如此一来,每天上学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成了值得赞赏的事情。

再比如,孩子讲其他孩子坏话时,我们可以说:“哇!他也太过分了!那样的孩子你都能跟他相处得不错,太佩服你了。换作我的话,可能早就和他打起来了。”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表示认可和佩服。

其实,上面提到的都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每一件都不值一提,甚至说完可能就忘了。但这些话却对结衣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她的态度和言行举止都有所改变,面对我时不会再露出那种露骨的厌恶表情,甚至还会微笑着和我搭话。

像结衣这样的孩子,不管在学校还是补习班,被认可、被表扬的机会都很少。因为学习不好,老师对她的评价很低;又不擅长运动,在运动会上难以成为大家的焦点;在美术、生活技能方面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学校举办文化节时难以崭露头角……再加上朋友不多,因此能够认可她的人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结衣很少有机会从周围人那里得到表扬和认可。对于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没有人认可,很容易让他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对于没有价值的自己,他当然也没有信心了。结果,孩子就把不能认可自己的人都当做敌人,根本不会听他们说话,还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认同孩子,并以平等的身份和他相处,孩子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尤其是平时不被认可的孩子,这种天性更加敏锐。他会感到“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并很快接受我们的好意。结衣就是这样。她对我的抵触消失了,愿意和我说真心话,还渐渐开始听我的话。“今天该看这本书了!”对于我发出的学习指示,她能用心地听,也会认真落实,不会闹别扭了。

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到初中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期末,结衣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变化的种子存在于任何人身上,就连门门功课都是1
分的孩子也有改变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和把握了。只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他认为“只要我愿意做,就一定能做好”,那么短时间内就会发现孩子的明显变化。

方法三:让孩子认为“是我自己做成的!”

考试成绩提高了,老师给的操行评语也开始转好,结衣的心情当然越来越好,但距离获得私立高中的入学推荐,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如果不尽快让她具备真正的学习实力,想要进一步提升就会越来越困难。所谓“真正的学习实力”,我认为是孩子独立学习和自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在一旁教的时候,孩子会解题,一到考试就做不出来了。这可称不上真正的实力。还有一些孩子,老师或者父母陪在身边的时候就学习,一个人的时候碰都不碰书本。他们原本就讨厌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习,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让孩子在没有老师、父母陪伴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学习,是培养孩子真正的学习实力的关键。为此,要经常让孩子感觉“这是我自己做成的”,而不是“这是老师教我的”。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经常告诫自己:“尽量不要教孩子!”这是不是非常矛盾呢?教书本是老师的工作,可我却尽量不去教孩子,还把这一点看得非常重要。我这样说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如果老师把一切都教给孩子,那就等于剥夺了他自己探索、发现的乐趣。“啊!我明白了!”“我做成功了!”这一瞬间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感动。如果老师把一切都教给孩子,他就失去了体验喜悦和感动的机会。如果学习变成“只学老师教的内容”,那将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啊!这让孩子更不爱学习了。

相反,如果尽量不去教孩子,就给他留出了探索、发现的空间,也把享受喜悦和感动的权利还给了他,这样,学习对他而言也就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不想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如果让孩子认为,所谓学习就是“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的话,他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孩子在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只要问老师就好,没必要自己思考啊。

反过来,如果孩子把学习理解为是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就会独立思考,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解决的方法,那么他就会更愿意主动学习。

由此可见,为了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老师“尽量不去教孩子”的确能够帮上大忙。

可对于老师来说,“尽量不去教孩子”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首先必须抑制自己“想教孩子”的欲望。具体地讲,当孩子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来请教我们时,我们会作出解答并教会他解决的方法。这时,孩子会非常感动:“老师,你真了不起!”从而对我们产生尊敬和景仰的感情。来自别人的尊敬之情,具有非常强大的诱惑力,很少有人能够抵制这种诱惑。另外,通过自己的讲解,看着孩子从不理解变成理解,从不会做变成会做,我们心里也会涌起莫名的成就感。这也正是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啊。

老师的这种心理,其实和父母的差不多。父母看到孩子成长,会感到无比喜悦和欣慰,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无论如何也不能袖手旁观,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出于这种爱心,父母会出手为孩子清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帮孩子顺利渡过难关。

可是,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样的援助行为,其实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感知、发现的机会。

“尽量不去教孩子”的策略,在结衣的身上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比如英语,结衣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零基础”。正因为如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对她来说是一次新鲜之旅,处处都有新发现。换句话说,凡是结衣学会的,都是新知识。

每次当她记住新知识时,我总会表示自己的惊讶:

“啊?你已经记住了?”

“什么?这个我也教过你吗?”

结衣的反应往往是:“前段时间您教过我的,您忘了?”

就这样,结衣一点点地建立了学习的自信,认为“我自己也能做好”。渐渐地,不用老师或父母的陪伴,她也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了。

不过,对孩子采取这样的策略,还是需要一点演技的。表演不好的话,会让孩子感到父母是故意为之,会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从而失去学习的愿望。而且,采用“尽量不去教孩子”的教育方法,还有一点你必须忍受,那就是可能会失去孩子的尊敬。

“看!我比老师做得还快!”

“什么?老师,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

我经常被孩子这样“嘲弄”。然后,他们会补充一句:“行了,老师,我可以自己做。”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就特别开心,之前被嘲弄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

经常有父母向我诉苦说:“现在的学习太难了,我已经没法辅导孩子了。”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父母不用勉强自己,只要在孩子旁边和他一起思考、一起查资料,就已经足够了。不用父母帮忙,自己解决问题,是最好不过的学习了。
的热情
如果孩子能够养成这种习惯,不仅在学习上,在其他任何事情上他们都会变得自立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因此,我们不应该总让孩子认为“是父母教会我的”,而应该让他认为“是我自己做好的”。当孩子可以独自做事时,他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都会发生转变。

以前,孩子对于学习讨厌至极,总是有“我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来”“无论如何我也学不会”的逃避心理。当他感觉到“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只要我努力就能学会”,学习对他来说也就不再那么讨厌了。于是,之前说过的孩子讨厌学习的理由之一——“因为不懂,所以讨厌”也就不存在了。

鼓励孩子挑战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在暑假中,结衣的实力开始一点点提升。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引导她超越自我。我想让她挑战她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没做过的事情。不过,必须先选好时机。

结衣要挑战的第一件事是家庭作业。初三的第一个学期之前,她从没好好做过家庭作业。即使把作业本交上来,也是空白一片。其实,交出空白的作业本,孩子心里也很不好受。“我又没完成作业”“作业题我不会做”……这种负面情绪会让他丧失自信。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出马,帮助他战胜自己,重拾自信。不过,对于结衣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一开始不能勉强,要让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努力,这一点很重要。

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作出努力,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以适当的认可和表扬。这样一来,孩子就愿意主动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是一个好时机。

这时让他们挑战以前做不好的事情,超越自我的可能性非常大。比如结衣的作业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有一次给结衣补习时,下课的时间到了,但还有一道题没讲完。结衣自然而然地说:“这道题我带回家做吧。”听她这么说,我心想:“时机到了!”于是对她说:“这道题就当做家庭作业吧。不过它真的有点难哟,别太勉强自己,做不出来可以放弃。”

就这样,结衣开始做家庭作业了。当然,之后她也并不是每天都会认真做家庭作业。

本来她就没有在家里学习和做作业的习惯,而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进步。

让结衣开始做家庭作业,即使只有一道题也是重大的挑战。要想让孩子接受这个挑战并战胜它,时机非常重要。

当看到孩子似乎要采取行动但又有些犹豫不决时,我们可以在背后推他们一把,说:“挑战一下如何?有没有勇气?”孩子受到这样的“挑衅”,必定会下定决心倾注全力去挑战。

父母通常认为,孩子做家庭作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结衣看来,不做作业才是理所当然的。想改变“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是相当大的挑战。然而,挑战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孩子有时做得到,有时却做不好,要在反反复复中前进,起起伏伏中上升。

结衣就是这样。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但最初的一段时间却常常做不好。她做得好,我也跟着高兴;而她做不好,我也会感到失望。之所以会失望,是因为我对孩子有所期望。给孩子留作业的时候,我心中多少会有些期许。

我会想:“今天她会不会做呢?”“明天她应该会交作业吧”“今天她看起来干劲十足,应该能把作业做完吧”……
可是,如果第二天她没有交作业,我就会陷入无比失落的境地,心想:“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虽然我明白,如果最初不抱任何期望,后来也就不会失望,但是想压抑心中的期许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孩子挑战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拿其他孩子和他比较,也不要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较。对结衣来说,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拿她的过去和现在作比较。

“你上次能做好,这次怎么不行了?”“为什么上课的时候你能做出这道题,变成家庭作业就做不出来了呢?”这就是典型的拿过去和现在比较。教育孩子时我们常说的“不要作比较”,大多数人会理解为“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其实,拿孩子的过去和现在作比较,孩子同样不喜欢。换句话说,不管比较的对象是别人还是自己的过去,孩子都不高兴。

有时我也会一不小心说走嘴,“嗯?这道题以前不是讲过吗?怎么又做错了?”被我这么一说,结衣就会陷入失落当中,不知所措地回应:“嗯……”现在回想起来,题做错了,结衣自己心里也很不好受,就在她快要失去自信时,我却雪上加霜地来了一句:“怎么回事?上课的时候你还会做的嘛。”这句话一下子就让她陷入了消沉的谷底。结果,那一整天她都没有心思学习。对于自己的冒失,我也感到非常过意不去。同时也痛切地感觉到,拿别人或过去和孩子作比较,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结衣也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之后虽然也有一些起伏,但初三的第二个学期她的成绩确实提高了。在期末考试中,所有科目的分数都高于全班平均分;一年前连26
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她,英语成绩竟也高于全班平均分了。

随着掌握的知识和会做的题越来越多,结衣开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上课时没听懂的地方,下课后她会主动找老师请教,学校没课的日子她就到补习班来上自习。

以前,每周五晚上的一档娱乐节目是她必看的,雷打不动;现在,她却放弃了这个曾经的爱好,代之以到补习班学习。初三的第一个学期时,结衣曾经说过:“我最讨厌星期五晚上补习了!”可是到了暑假快结束时,每个星期五晚上她的身影都会在补习班出现。

一开始我还有点疑惑,以为她忘记晚上有好看的电视节目了,就去提醒她:“今天是星期五,晚上你不看电视吗?”她的回答却是:“电视什么的,不看也没关系。”然后给我一个灿烂的笑脸。

把时间花在学习上,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这虽然是事实,却也是孩子因讨厌学习而制造的借口。但是,有的孩子却能在学习和游戏之间选择前者。甚至有孩子主动把游戏机交给父母保管,说:“以后我都不玩游戏了。”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
个小时,花时间学习就没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反之亦然。与其考虑如何让孩子管理好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和玩耍的时间,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上。

本书开头我就写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过自身努力而进步的孩子肯定也会这么想。通过学习,以前不懂的知识现在懂了,以前不会做的事情现在会做了,这将极大地刺激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产生成就感。他从中感受到的快乐,绝不亚于看电视或玩游戏。所以我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于他来说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而我们父母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千万不能让学习成为他的负担。

在我和结衣相处的这段时间中,最令我感到吃惊的,是看到她在教其他孩子功课的那一瞬间。曾经那么讨厌学习的结衣孩子,竟然也在教其他孩子如何学习了!能够教导其他孩子,首先说明她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学习水平,为此我感到非常高兴。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结衣已经由一个充满攻击性的“坏孩子”,变成了乐于助人、温柔体贴、值得信赖的“好孩子”。

看到结衣现在的样子,我由衷地感到,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开始做家庭作业、把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学习、教其他孩子功课,对结衣孩子来说都是难度不小的挑战。可是,随着孩子一个一个地战胜各种挑战,她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成长得更快,更加成熟。

与其指手画脚,不如巧妙地袖手旁观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困难。本来嘛,想要改变人心,怎么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有些教育工作者会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如此这般,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但世间没有这样单纯的因果关系。和孩子交流一两次,就能让他的学习热情大爆发,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从成功激发结衣学习热情的过程来看,我所做的都是些再简单不过的小事,也没有应用任何高深的教育理论。说得更明白些,我做的都是些理所当然的小事。

实际上,在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过程中,我基本上没做什么事情。非要说我做过什么,充其量只是认真倾听、不打断孩子说话以及发现他小小的进步并及时表扬。仅此而已。

反之,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却有不少。比如: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 即使孩子不学习,也不能发火;

◆ 即使孩子做错了题,也不能责备;

◆ 不能拿别的孩子或孩子的过去和孩子作比较;

◆ 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也不能说出来,假装没看见;

◆ 尽量不去教孩子等。

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与要做的事情相比,不能做的事情多得多。也就是说,与“指手画脚”相比,“袖手旁观”更能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有段时间,我满脑子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到底希望父母怎么做呢?”我特别想知道,在孩子们心中,父母怎么做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各种思考之后,我觉得,要想知道真相,最好还是问问当事人,于是决定直接向孩子们求证。可是我的心中又产生一丝忧虑:“直接问孩子,他们会说真心话吗?”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之后,我发现这个顾虑完全多余。

孩子们的回答既简单又直率,没有任何客套或欺瞒的成分。于是,在我的补习班里,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你们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怎么做,才更愿意学习?”我询问的对象都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结果,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认真的孩子或是粗心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或是成绩差的孩子,沉稳的孩子或是活泼的孩子……无论什么性格,无论男孩女孩,他们给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要管我!”

具体的回答如下: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那么啰唆。”

“学习这事,全权交给我就行了。”

“希望他们不要多管闲事。”

“他们不指手画脚就好了。”

虽然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呢?”孩子们回答:“我有自己的计划,会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可爸爸妈妈总是在一旁唠叨个没完,‘这个做了吗?’‘那个看了没?’烦得我都没心情学习了。”

“爸爸妈妈虽然说‘学习的事情,你自己处理’,但我自己学习的时候,他们又说我这没做对那没做对。最气人的是,接下来又会来一句
‘你自己再好好想一想’,这不是莫名其妙吗!”

接下来,我还会问得更深入一些:“那么,除了放任不管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让你们喜欢学习?”

“嗯……没有。”“如果多给我点儿零花钱,我可能会听话一点。”

看来,还真是没有其他好办法了。

父母们总是认为,只有对孩子做些什么事情,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讽刺的是,在孩子眼里,反而是父母什么也不做更能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

我相信这也是孩子的真心话。其实,孩子们本身是有学习热情的。只要父母不去干扰他们,这热情总有一天会发出芽来。所以,与“做些什么”相比,可能“什么也不做”确实更好一点。

当然,所谓“什么也不做”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始终在一旁默默地关注孩子。

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相助,什么时候该做个透明人。与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相比,想办法为他制造一个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的环境更为重要。这也是我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得到的重大结论。

用亲身体验告诉孩子学习的好处

前面讲过,孩子们总会问我一个问题:“老师,你说我学习是为了什么呢?”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实际上,在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时候,明确以下两个问题非常重要:

◆ 为了什么而学习?

◆ 为了谁而学习?

这两个问题便构成了学习的理由。

在我举办教育研讨会时,也会和父母朋友们讨论学习理由的问题。“你们认为孩子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我问父母。父母朋友们的回答可谓各有千秋。

“有个学历起码不是坏事,如今毕竟还是学历至上的社会。”

“学习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出路。”

“小时候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这样的经历对孩子的一生有重大意义。如果他能全身心投入到某项体育运动或者兴趣爱好中去也不错,如果没有特别喜欢的事情,那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吧。”

也有父母这样回答:“让孩子好好学习,是父母的责任。我们能留给孩子的,只有学历了。”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听过父母的回答后,我继续问道:“你的孩子在听了这些理由之后,是否认同呢?”听我这样一问,大部分父母都摇头说“不认同”,或者“我那孩子,才不肯听我说呢”。真的,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述学习的理由和重要性,他们都听不进去。

那么,孩子们又是怎么想的呢?问孩子们同样的问题:“你们觉得为什么要学习?”

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但核心部分却是惊人的相似。孩子们的回答多是“为了考上好的初中”“为了进入好的高中”“为了考上大学”。我想你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共同点,那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当然,考上理想的学校确实是学习的理由之一。在短时期内为了这个理由而拼命学习,也不是坏事。可是,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呢?就不用再学习了吗?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学生随着考试的结束,就不再学习了。甚至有些考试前拼命学习、考试成绩拔尖的学生,也会在考试后完全不碰书本。

如果问他们“你为什么不再学习了”,他们的回答多是“我已经厌倦学习了”“之前已经那么累了,我已经不想干了”等。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过关而学习,一旦考试结束,确实没有了继续学习的理由。这时孩子放弃学习,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而学习,只能算是短期目标,而非真正的学习理由。仅仅抱着这个短期目标的话,考试结束后就会失去学习的理由和动力。那么,学习的真正理由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到底应该为了什么而学习呢?

我认为,学习的理由分为3 个阶段。“为了谁而学习”这个问题,也在这几个阶段中体现出来。

第一个阶段是孩子小时候,也就是小学低年级的时期。这时,孩子是“为了别人而学习”。这里的“别人”是指孩子身边的人,可以是父母,也可能是老师等亲近的人。为了让妈妈高兴、爸爸赞美,或者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会努力学习。

处于小学低年级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会考虑学习是为了自己。即使父母这样告诉孩子,他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像“自己的未来”这种遥远的话题,他更是想都不会想。与自己遥远的未来相比,爸爸妈妈高兴、老师表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充实感。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理由是“为了别人(身边亲近的人)而学习”。

换句话说,这时的孩子,与其说是因为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而高兴,不如说是因为会受到爸爸妈妈、老师的表扬和赞美而高兴。

在这个阶段,孩子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将极大地左右他学习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对他的学习成绩赞美有加,他的学习热情会异常高涨;反之,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和这个年龄段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具体做法就是多表扬、多赞美。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越多乐趣,他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我对此颇有心得。如果在学习之后,孩子能说一句“太有意思了”,那是最理想的事。

作为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地教孩子,不管他明不明白,不管他答对了还是答错了,都要多鼓励多引导,不能因为没明白或没答对就厉声批评孩子。“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很快乐”,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教孩子知识,他一定能感受到。

第二个阶段,当孩子升入小学的高年级之后,美妙的青春期便开始了。这时,学习的意义也发生了转变。孩子进入了“为自己而学习”的阶段。

青春期是孩子们确立“自我”的时期,他开始思索“自我”的概念,并探索生活的意义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这个时期,学习成为孩子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很多孩子把学习目标定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因为考上理想的学校进而取得学历,便可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认可,那样有助于体现自我价值。这段时期的学习,也可以认为是孩子实现梦想和希望的一种手段。这段时期,孩子学习的理由是“为了实现目标、为了自己的成长”。激励青春期孩子的学习热情,所必需的是关于“学习到底能带来多大好处”的信息。

进入青春期后,虽说孩子是为了自己而学习,但学习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帮助,他并没有真实的感受。他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学习好像很有用,从而凭借着自己的推测来学习。所以,在孩子青春期,我们父母要有意识地将学习的好处以亲身经验和切身体会的方式,及时传授给孩子,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当父母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带来的种种实际好处告诉孩子后,他对于“为自己而学习”的含义,就会有更具体而深入的体会。他也将理解到:“原来学习这么有用啊!”

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时根本不听父母说话。如果你的孩子恰巧属于逆反型,引导工作就不一定要父母亲自出马了,可以交给孩子不反感的人或大一些的孩子代劳。请邻居家的大学生或亲戚家的孩子来谈谈他们的学习经历,因为他们的话可能比长辈的话更容易吸引孩子。要抓住机会为孩子创造这样的交流条件,让他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给孩子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的好处时,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谈“自己的体验”。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谈这个话题时,容易从“学习将给你们带来何种好处”的角度出发,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学好功课,将来你会如何如何,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

可是,这样就变成了说教。不要说青春期的孩子,就连大人也根本不愿意听别人说教,因此这样说完全是浪费口舌。所以要切记,不要对孩子讲“学习将给你们带来哪些好处”,要用亲身体验给孩子们讲“学习给我自己带来的好处”。

另外,帮孩子设定目标也非常重要,我就经常做这样的事。什么样的目标都无所谓,即使不是什么远大目标也可以,即使是不值一提的目标也可以,即使是理所当然应该达成的目标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有了目标之后,孩子就会把“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摆在显眼的位置上。

第三个阶段,又回到了“为别人而学习”的阶段。当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时,这个阶段也就开始了。

学习是一生都不能停止的事业。语文、英语、数理化等基础知识是学校学习的主要内容;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该学习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我在心理学、心理疗法、成功哲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用心积累知识,就是出于工作的需要。

如果当了销售员,就应该学习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以及与商品相关的知识;当了程序员,就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软件、程序方面的知识;当了医生,就要不断进修最先进的医学知识……总之,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能仅凭现有的知识,靠吃老本混日子。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任何人只要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职场中,我们是为了顾客、同事、客户而学习。通过学习,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同事提供更好的协助,为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同理,作为家庭主妇,妈妈学习烹饪技能、营养搭配知识、育儿知识,也都是“为了别人而学习”。只不过与小时候相比,长大之后“别人”的范围扩大了很多。

对于父母来说,“别人”的范围就是家人。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而学习吗?

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如前所述,学习理由的变化分为3 个阶段。

如果从“为了谁而学习”的角度考虑,就是:

为了身边的人而学习→为了自己而学习→为了世人而学习

如果从“为了什么而学习”的角度考虑,就是:

为了让身边的人高兴而学习→为了实现目标,让自己成长而学习→为了让别人高兴,帮助别人而学习

但是,这3 个阶段并不是互相交替的,而是如图2.1
所示,存在相互重叠的可能。在为自己学习的阶段,也可能存在为了父母而学习的目的;在为了世人学习的阶段,也可能同时具有为父母和自己而学习的意义。另外,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经历全部3
个阶段。在哪个阶段要怎么度过,完全因人而异。

有的人在读书时一直努力学习,一旦步入社会就完全不再学习了,这样的人就只经历了“为身边的人学习→为自己学习”这两个阶段,完全没有“为世人而学习”的阶段。

另外,也有的人完全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始混日子,完全不学习。直到进入社会工作,才发现知识欠缺,难以为别人服务,又开始拼命学习。这样的人就如图2.3
所示,从“为了身边的人学习”的阶段直接跃升到“为了世人学习”的阶段,把“为
了自己学习”的阶段跳过去了。

仔细想想,你还会发现,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完全是玩过来的,工作之后才开始学习。这样的人就没有经历过“为身边的人而学习”和“为自己而学习”的阶段,直接进入“为了世人而学习”的阶段,就像图2.4显示的那样。

再谈谈我的学习经历。小学、初中、高中我基本上没怎么学习,所以,最初那个“为了身边的人而学习”的阶段我就没有经历过。只在高中最后的阶段,为了考上大学我才拼命学习了一段时间,这算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吧。可一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又完全不学习了。参加工作之后,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为了世人而学习”,工作以外的时间全都用来玩乐了。“为了世人而学习”是在我30
岁接触到客卿(Coaching,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初的美国,是从日常生活和对话、运动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有效的管理技术,能使被客卿人洞察自我,发挥个人潜能。——译者注)后才开始的。

这样看来,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还是比较“非主流”的,就像图2.5显示的那样。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历了完整的3 个学习阶段。有人跳过某个阶段,有人在某个阶段中途停止,也有人从中途开始。

了解了学习的三阶段之后,我们就为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作好了准备。在此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弄清孩子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再根据该阶段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我们问孩子:“你为了什么而学习?”“为什么必须得学习?”处于不同阶段的孩子,给出的答案
是不同的。根据孩子的回答,我们就能判断出他处于哪个阶段。

如果孩子处于“为了身边的人而学习”的阶段,我们就要尽最大可能让孩子知道,看到他学习我们有多高兴。

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会尽量用语言和态度表现出一起学习的快乐,以及看他们学习时的快乐。这和孩子们学得好不好完全没有关系。

我只想向他们传达:“你们能认真学习,老师非常开心!”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他就会认为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至少不会讨厌和我一起学习。

如果孩子处于“为自己而学习”的阶段,父母可以根据亲身经验,向孩子介绍学习给人带来的好处,主要是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我在给初高中的学生上课时,会利用一点休息时间给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的学习经验。

当然,其中很多都是失败的经历,因为与成功的经历相比,孩子们对失败的经历更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引来哄堂大笑的丑事效果更佳。孩子会瞪大了眼睛认真地听,而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我会在失败的笑话当中,不失时机地穿插几条正面的信息,他们便能印象深刻地记住。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为了世人而学习”的阶段,作为过来人,我们就要向他讲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学习)将给世人带来什么好处,给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所教的孩子中,最大也只是高中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工作,所以我一般不会主动讲这些内容。但其中也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远大抱负,已经确定了自己将来的梦想(职业),并朝着梦想努力前行。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就会讲一些“学习将给世人带来帮助”的内容。比如“将来,当你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这方面的知识将让你做得更好,也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这样,就将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梦想联系了起来。

了解了学习的3
个阶段,并正确判断孩子所处的阶段后,一旦他失去学习热情,或需要提升学习动力时,你就不用再为如何与他沟通发愁了。

在下一章中,我将以本章的内容为基础,和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反之,采用什么样的态度、语言和行为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为孩子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他更好地投入学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