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出版界新近推出了一大批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图书。其中,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容斋随笔——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白话本)》,就是其中的一种。
|
內容簡介: |
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您想了解毛泽东他老人家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吗?
此书700多年前刚一刊印,为何就能得到一代明君宋孝宗的高度评价?
此书为何700多年后再度热起来,一度成为1993年全国十大畅销书、版权输出到台湾,并在全国引发了一股强劲的“容斋随笔热。?
请您随意翻阅书中的一段文字,便可得到答案。
此书原作者是南宋大学士洪迈,他出身官宦世家,进士及第,做过知州。本书集他四十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心得精华之大成,內容博涉秦汉三国唐宋各代,对历代治乱兴衰、帝王百官、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坛名流等,敢于发表自己迥异子众的大胆见解,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而不倒,足见其睿智博闻,这老先生的书确值一读!
|
關於作者: |
洪迈【宋】南宋大学士,出身官宦世家,进士及第,做过知州。本书集他40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心得精华之大成,内容博涉秦汉三国唐宋各代,对历代治乱兴衰,帝王百官,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坛名流等,敢于发表自己窘异于众的大胆见解,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而不倒,足见其睿智博闻。
程民生: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所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为《宋代地域经济》。
|
目錄:
|
帝王后妃篇
祝福与诅咒
昏君之明与明君之昏
幸运与不幸
国君要有主见
谶(chèn)言带来的灾难
用人不疑
情义的力量
皇帝与皇子们
母后干政有善有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英明君主的糊涂账
有功必赏
世事不可料
昏君的悲哀
皇后与篡权的父亲
贱母生贵子
不肖子孙——奢侈的国君
瞬间的辉煌
刘项成败关键何在
刘邦三诈韩信
妙语弭祸
刻薄暴戾的君主
一言升官一事受戮
论功行赏不愧明君
帝王统驭术
不白之冤
不拘一格用人才
驭下有方
广采众议纳谏兴国
偏见
刚愎拒谏将士捐躯
母后专权
施恩于敌
迷信“图谶”的皇帝
知人善任
不好色的父皇和好色的子皇
指鸟为鸾
死后的荣耀
析梦扶唐朝
沽名钓誉不足法
迷信释迦牟尼的皇帝
庸相沉浮
不仁者的义行
仁慈的暴君
乱世中的慈善君王
用刑苛酷而丧国
百姓是天下之父母
宋太宗对读书人恩威并用
躬亲小事
皇帝晚年的人事安排
昏君多禁忌
触犯龙颜
两个暴君
帝王寿命知多少
亡国之君的末日
二将相百官篇
前所未有的升官速度
抗金名将
长者风度
天涯海角沦落人
李林甫与秦桧
祸福有命
司马光的客位榜
国家的成败荣辱在于人才
佐命创业、惠泽子孙的重臣
荒谬的谋臣
知贤才者贤才也
萧规曹随名世英宰
急流勇退
功高震主
荐才定江山
士为知己死不为愚主亡
狐假虎威
真是“三个毛孩子”吗
悲壮赴死与屈膝求活
巧妙直言息君怒
君子失势小人猖狂
崇尚名节视死如归
清官也曾不清
名将晚节
谗言可畏
醉中两亭长下场各不同
胸有主见默不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奸臣干的一件好事
“不倒翁”的秘诀
贤相与庸将
清静不举贤的曹参
良禽择木而栖
张良无后因果报应
周亚夫治军
大臣巧断皇家事
知人难
冒死直谏救大臣
错把奸臣当贤臣
一代名将死于非罪
田叔直谏保孟舒
壮年不得志晚年做大官
一言既出死者复生
生不逢时
小人
祸从口出
不孝难忠君
自我弹劾的钟繇
智者乱世投明主
孙吴四栋梁
酒中三友
诛恶护善神亭慈
鞠躬尽瘁话诸葛
出污泥而不染的谢绌
习惯成自然
公孙五楼的智慧
一句老实话推出的伟人
少时立志老如愿
魏徵巧喻谏封禅
直言者的不幸
越级谈国事
甘受陷害名垂青史
千虑一失祸起萧墙
威武不屈斗宦官
同谋异果机缘难料
胆识超人无俦伦
专权宰相自偏颇
宰相任免看将脸
执法猛烈的范正辞
上任一路理冤情
公开要官不虚伪
言谈之间劝皇上
八十高龄保大宋
马粪无意留御园不屈中贵罢了官
能起能落的宋初宰辅
官场无奇不有
依附者的背离
外忠内奸徒有虚名
奸雄嫉贤
忠义父亲奸邪儿
命薄真堪怜雪中送炭人
以暴施暴官逼民反
智言一语虎口救人
宝刀不老立奇功
鹬蚌相争利归于谁
盛衰无常
四大隐士
不自量力大话误国
王朝衰弱法度尚存
轻言弃地
怀才不遇奔他乡
三智谋韬略篇
一计一谋定乾坤
三不欺
人质
立木树威
言者无罪
明智拍马也有赏
两个“武皇帝”
萧何定计诛韩信
风雨飘摇献妙计
用兵奇谋
单骑入城平叛乱
智术
宽猛相济
如何收买人心
有备无患
邯郸学步同工异曲
以毒攻毒
化险为夷
乱世奇士多
先见之明
老吏胜过大官员
四文坛轶事篇
各有所长
谁得真经
衣钵真传
注释纷纭笑话迭出
巫山神女襄王梦
千古大笔史家绝唱
莫愁女之谜
书籍的厄运
脍炙人口的名联
文盲赋诗
淡泊明志两袖清风
墓碑送妙语字字黄金来
写判词的学问
骏马奔腾诗与画
文学大师韩柳的创作秘诀
大器晚成
诗仙李白与杨贵妃
李白之死
诗圣的诗意
严武未杀杜甫
白居易以诗纪岁
白居易的俸禄
白居易钟情歌妓
白居易有几位小妾
断肠悲歌江月船
谶语不足信
韩愈与欧阳修文风不同
并非抄袭
巧对经文
参星不会与月亮相遇
苏东坡不喜作墓志铭
“老”字的内涵
“东坡居士”名字的由来
苏轼诗仿陶渊明
何公桥的传说
千里求学
意趣幽远南窗诗
曲高和寡
欧阳修钟情颍州
点睛一字诗生辉
桃花笑春风
“也”字的妙用
早逝的天才
千古奇冤黄庭坚
黄庭坚改诗
郢书燕说有新用
文采与义理要并重
愚蠢荒谬的文字禁忌
李清照洒泪怀夫君
姓名妙对
油污衣诗
文章避免一字错
江枫雨菊话作诗
对偶天成
月亮中真有桂树蛤蟆吗
怕写回信古来久
书信陋俗
“琵琶亭”诗情
得意诗与失意诗
五以史为鉴篇
孟子笔下之误
民不畏死
弑君乎天命乎
以卵击石
女中英杰
自由的称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要国土要香火
太子怨
耸人听闻的奇谈
良苦用心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真是人杰吗
纵论利害定边关
诽谤罪
养痈遗患
内耗
曹操为何不杀杨彪
事在人为
修史始末
轻敌必败
无罪受戮
短命王朝
徒有虚名
前车之鉴
名为忠臣实为军阀
古都大劫难
四对不落的姊妹星——李、杜
梁状元究竟多少岁
牧羊人的殊荣
取蜀将帅凶多吉少
旧书不厌百回读
临阵易将的利弊
灭六国者六国也
祸事巧合丙午丁未
新朝旧臣话士风
地利不如天时
人算不如天算
存亡之际
人主昏聩三军蒙辱
借刀杀人
荒谬的“秽史”
俘虏的苦境
死亡预言家
五胡乱华
李宓并未阵亡
为自己找个好祖宗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秀才”之名由来
神算先生失算
父奸子忠
疾风知劲草国难见忠臣
六官场见闻篇
“露布”的来历
养马的学问
预兆厄运的年号
没有横槛的宫殿
天机不可泄露
姓氏不显难做官
门生门下见门生
唐朝宰相不论资排辈
不为地方父母官也居庙堂辅君王
升官的阶梯
“后门”状元
考场奇闻
选官标准身言书判
不合情理的皇恩大赦
冗官冗员积重难返
高官子弟难做官
考场弊端
落榜进士上诉
御史和谏官不来往
啰唆的官衔
年龄消长的奥秘
低级官员的薪水
皇宫保密内幕
皇恩浩荡助奸恶
廉洁奉公修县衙
可笑的公文
七天地四方篇
喷嚏趣谈
尺棰取半万世不竭
贪心不可有
河伯取妇有来历
离奇的避讳
九州有顺序
“四海”实际是“一海”
地名中的阴阳
佛经的计量方法
“更衣”的本义
洗儿钱
扬州的盛衰
饶州风俗
北方人喜食甘蔗
神游仙境
野草养活多少人
何韩本是同姓
一毛不拔
酒旗始于战国
古人忌“正、三、九”三个月
正月十五的灯市
“寒食节”由来
奸鬼害人
火葬
极大和极小
无用也有用
奇女奇碑
双胞胎长幼之争
正常与不正常
占卜先生的悲哀
一个月有四十五天
匾额系吉凶
骇人听闻的杀人手段
少见多怪
朋友之义
人生五计
处世之道
以“义”命名的人和物
动植物颜色因地域而异
大雁与鹅
狐狸和老鼠的福气
蜘蛛结网的启示
乌鸦定吉凶
虫鸟之智
通行证的沿革
小女孩干大事
什么是“蓝尾酒”
学生向老师送礼
急功近利亵渎神灵
皇帝宫室建筑之最
方士信口开河
隐瞒灾情只报喜
祈雨祈晴费斟酌
|
內容試閱:
|
那一天是1976年8月26日,在中南海。
毛泽东读过的《容斋随笔》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拖着病躯,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他说,要看《容斋随笔》。
不巧的是,书柜刚经过调整,工作人员一时竟没有找到,便匆忙赶到北京图书馆,借来了两函18册的明刻《容斋随笔》。
8月31日,专门为毛泽东印制的大字本《容斋随笔》等几部毛泽东喜爱看的书送到了中南海。但是毛泽东的病情已恶化,并于9月9日逝世。
《容斋随笔》——毛泽东生前要看的最后一部书。
新印的大字本《容斋随笔》,毛泽东没有能看到,这并不使他感到十分遗憾。因为,那部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重刊的扫叶山房版《容斋随笔》,已经伴随毛泽东三四十年,不知披阅多少遍了。最后,还意犹未尽地想再看一眼……
毛泽东对这部来自黄土高原,来自延安马列研究院图书室的书,一直爱不释手。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困苦,战争多么激烈危急,无论行军多么匆忙,行装多么简便,日用品可以扔掉,其他书籍可以放弃,但这部《容斋随笔》却奇迹般地被从延安带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带进北京城,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关键、最辉煌的一段历程。
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仍然如此。毛泽东每次离京到外地开会、视察,总是将此书随身携带,以便空闲时翻阅。《容斋随笔》陪伴毛泽东走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如今,这部书珍藏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两函,14册,不少篇章布满了毛泽东用黑铅笔画上的圈圈、点点、杠杠。那是毛泽东和《容斋随笔》的亲切交谈。
真是一段书林佳话!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这部书的起点也同样辉煌。
***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八月盛夏,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翰林学士洪迈,正在皇宫内陪侍着一代明君宋孝宗赵昚议事闲聊,天南地北地谈着,宋孝宗忽然说道:“近来看到一本什么斋随笔!”
宋孝宗像洪迈惊喜交加,恭恭敬敬地回答:“那就是臣所著的《容斋随笔》!唉,没有什么可看的。”
“有很好的议论”,宋孝宗作出了赞赏的结论。
洪迈连忙起身,叩拜感谢皇帝的夸奖。回家后打听一番,原来这部书在婺州(今浙江金华)刻印出版后,商人们将其贩运到临安的书店,被宦官买到一部带入皇宫,遂受到宋孝宗的青睐。
是的,古代知识分子所写的书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御览”,并当面予以表扬,还有什么比这更光荣的呢!受此激励,洪迈陆续推出了《容斋续笔》《三笔》……
洪迈(公元1123—1202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景卢,号容斋,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洪迈以博学宏词科中进士,先后在地方做过知州,在朝廷做过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同修国史、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在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度过了79年的一生。他学识渊博,著述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书籍,并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
《容斋随笔》是全书的总名,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随笔》先后用了18年的精力,《续笔》用了13年,《三笔》用了5年,《四笔》不到一年;洪迈没有说《五笔》写了多少年,因为还没有按原计划写完16卷,只写到10卷便去世了。他为《四笔》写序时,是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九月,那么,自此以后至其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去世的5年左右时间,应当就是他写作《五笔》的时间。
积40多年的时间写成一部巨著,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之所以历时长久,主要是由其笔记体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显然,必须费时读千百部书,才能集腋成裘。
宋代笔记小说流传至今的,就有300多部,其中不少精美之作。为什么唯有《容斋随笔》在当时就为宋孝宗所称赞,700多年后又为毛泽东所珍爱呢?
《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之上,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读这部书,就像是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史坛上俯瞰,在政界中视察。请听听明代河南巡按、监察御史李瀚在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十月十六日对此书的一番评论:
此书可以劝人为善,可以戒人为恶;可使人欣喜,可使人惊愕;可以增广见闻,可以澄清谬误;可以消除怀疑,明确事理;对于世俗教化颇有裨益。
我得到这部书读了以后,心胸和眼界大开,透彻地了解了正确的道理,如同来到了皇宫中的明堂,而胸中的楼阁四通八达。可惜的是,这部书流传的还不很广,不能使人人都有、家家都藏。所以让人刻板印刷,从而可以传播四方,丰富充实博学高雅的君子。凡是有志于研究事物、追求真知的人,借助这部书也可以穷尽天下的道理了。(《容斋随笔旧序》)
我们尚且无法知道反复阅读此书的毛泽东从中领会到多少哲理,受到什么借鉴,但可以肯定他从中吸取了不少精华。一部百读不厌的书,无疑会影响一个伟人的思想和行动的。
因此,我们决定把这部书介绍给广大读者。无论是丰富见识、提高素质,还是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毛泽东,读一读这部书都是有帮助的。
***
对一般读者来说,读这部学术性很强的书有两个障碍,一是古文难懂,二是枯燥无味。只有译成白话文,才能扩大读者面;只有做些技术处理,才能通俗易懂。
像所有古籍今译一样,目的不在于学术性,而在于普及性。从这点出发,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是选。《容斋随笔》全书50万字,如果全部译成白话,至少需要150万字左右。部头太大,也没有必要。因为有些篇目内容过于冷僻;有些内容价值不高;有些文字艰涩,难以译成白话;有些文字如译成白话,便会失去古文特有的意境和形式美。所以,我们只是精选出一部分,分别是各类题材中的典型,以概括本书全貌。
二是编。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有些叙事篇目,为通顺和增加可读性,在叙述次序上作了调整。笔记体著作不像史书,记事首尾连贯,情节俱全,往往是极为简略,跳跃性很大,点到为止。对古人和专门学者来说,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事,但普通读者却莫明其妙,不知所云。所以,便参考了其他书籍,将必要的事实补充进去,以便阅读;有些则直接加进去解释的话。再者,对本书作了重新编排,即放开了原有卷次篇目,分类加以编排。原有的每篇标题,也都重新拟定。
参加本书编译的大都是博士、硕士研究生。说实在话,他们尽管已读过十多年的书,通过对本书的编译,仍受到一次深刻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大长见识。我们希望广大读者也有同样的感受。
本书1993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首次推出后,迅速成为当年全国十大畅销书,并在全国引发了一股强劲的《容斋随笔》热。2006年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为缅怀他老人家丰富的读书生活,我们决定对本书进行修订再版,配以相关插图近50幅,并将书名副题由原来“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改为“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
2013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对本书进行重新再版,配以相关插图近50幅,并将书名改为“《容斋随笔》(白话本)”。如果本书能让读者在喧闹的现实生活中抽身灯下,净心潜读,再次亲身感受毛泽东同志生前的读书生活、领略700多年前南宋大学士洪迈广博的读史智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我们的愿望也就达到了。
程民生
2013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