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1、不忘初心,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不改初衷,昂首遥看中国正途
2、从乌托邦太阳城......到中国选择3、一个幽灵的诞生 一种主义的伸张 一段波澜壮阔的实践 一个非凡历程的还原 一次中国道路的廓清
4、本书由著名党史专家蒋建农、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继东、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张颐武、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社会主义经过近500年的发展,经过各种探索和努力,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主流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最新、也是最为成功的实践。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纵论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六个阶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至今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本书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全景再现社会主义500年来从空想到科学、从思想到实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成功与挫折;并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对厘清当前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从而坚定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舆论保障和良好的思想氛围。
|
關於作者: |
武市红,笔名田恬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二处处长。著有《邓小平的平常生活》《邓小平与卓琳》等。
|
目錄:
|
第一章
三百年求索——从“乌托邦”到“和谐公社”
《圣经·创世纪》中宣称,早期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通天塔,称“巴比伦塔”。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也是一座巴比伦塔,太阳城上下也分七层,其最高处为统治者“太阳”的居住地。
在太阳城的可见高度中蕴含着种种不可见的高度:追寻天堂或理想社会的乌托邦猜想从人类初民时代就开始了,无论面临何种磨难,这种终极追寻永远不会泯灭。巴比伦通天塔和太阳城的相似性,展示着人类超越自我的光辉本能,那是一种规划未来的魅力,没有任何失败可以剥夺这种规划的感召力。
第一节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005
第二节 “直接共产主义理论”——18世纪的空想平均主义018
第三节 “天才的思想萌芽”——19世纪初期批判的社会主义 029
第二章
携手世纪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之跃
“您最珍重的男人的品德是什么?”“刚强。”
“您最珍重的女人的品德是什么?”“温柔。”
“您的主要特点呢?”“目标始终如一。”
“您怎样理解幸福?”“斗争。”
“您最不能容忍的缺点呢?”“奴颜婢膝。”
“您最喜欢做什么事?”“啃书本。”
“您最喜欢的英雄是谁?”“斯巴达克。”
“您最喜欢什么颜色?”“红色。”
“您有什么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第一节 “悲惨世界”怒吼出的革命意识047
第二节 一个幽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057
第三节 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演和预测068
第三章
伊里奇的事业——将科学社会主义付诸实践
就连伊里奇的死/也变成了/最伟大的/党的组织者。/看!/千万人的胳膊/组成了/一根旗杆,/高高地/竖立在/林立的烟囱上面,/红场/化为/红旗,/霹雳一声/升上了天!/从这面红旗上,/从每个褶纹里,/活的列宁/又在发出召唤。
第一节 辛比尔斯克的普通孩子 081
第二节 新世纪曙光094
第三节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04
第四章
财富与教训——“苏联模式”变奏曲
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
第一节 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发展 115
第二节 试看赤旗环球——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127
第三节 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校与偏航134
第五章
人间正道——独立自由解放时代的社会主义选择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把它称为“激情的理性”。这种学说充满热情,同时又是科学。任何对于科学认识的偏离都会让人们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列宁提醒过人们,思想家的过分大胆,对于科学的危险性不下于普通人的懦弱和谨小慎微。但是,没有大胆的探索,没有预察未来的想像力,也就不会有科学。
在东方,在古老的中国,要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腾飞,进行空前的社会试验,必然会遇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撞击,在到达成功之前会经历许多次挫折、磨炼和困难的选择。
第一节 “人间正道是沧桑” 156
第二节 在曲折中探索179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就与经验教训194
第六章
春天的故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20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23
第七章
走进新时代——新世纪承前启后的旗帜
被外电评为“新版中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社会主义的传统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革新,社会主义立足坚实的大地,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让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再次得以体现。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西方世界开始了“为资本主义会诊”的反思,“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的声音再次响起,“北京共识”重新激活了人们对于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社会制度的想象。全球15人口正在履践的这场变革,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视野。
这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抒写的重要启示:任何制度都应在不同社会土壤、不同历史条件下经受实践检验。勇于将世界文明潮流与自身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善于将现代化规律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完全可以焕发蓬勃生机。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25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实践经验的总结267
第三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奉上的答卷 275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79
第八章
历史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对科学发展观来说,这种“需要”产生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原定翻两番实现小康的目标,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完成的又一次巨大历史跨越。把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就明确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新的发展要求,呼唤着新的理论产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实质上就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要求。
第一节 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85
第二节 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289
第三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纵深发展295
第九章
又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
第一节 一个回答:中国特色“特”在哪 301
第二节 “中国梦”与中国人的文明史观 304
第三节 “中国梦”——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306
第四节 两个“不可逆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10
第五节 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313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最早的蓝图:“乌托邦岛”
五百年前的英格兰还是一个农业国。广大农民除了从事农业之外,还兼营一些畜牧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以及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的毛纺织业开始蓬勃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畜牧业的发展。由于英国出产的纺织品以细致见长,很受海外市场的欢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英国对羊毛的需求量剧增,羊毛价格直线上升;羊毛价格的快速上升,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牧羊业的发展。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一时之间,那些凡是手里有土地的贵族、地主们开始纷纷转行于羊毛业。
起初,这些贵族、地主们只是把自己的领地或土地用做牧场。可是后来,随着羊毛价格的急速上升、牧羊业的快速发展,他们的胃口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为了获得土地,他们或利用手中的鞭子、长矛和烈火驱赶农民,或拆除和烧毁农民的农舍和村庄,或用武力去抢夺农民的土地。然后,他们便把这些大片土地用栅栏圈围起来,使耕地变成牧羊场;而那些失去了土地和住宅的农民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过着饥寒交迫、苦不堪言的生活。而且,为迫使走投无路的农民到工厂接受残酷的剥削,政府制定了严厉惩治流浪者的血腥立法。这一幕惨剧,被历史学家称作是“羊吃人”或是“圈地运动”。“羊吃人”或者“圈地运动”,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历史上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一个血淋淋的缩影。
“圈地运动”造成的深重灾难,使人们深切体会到了资本的残酷和“血淋淋”;人们开始在内心憧憬着一个没有掠夺、没有烧杀、没有贫富差距、平等、自由的美好社会。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呼唤中,1478年2月的一天,在英国伦敦,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英国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出生了。英国,也因为托马斯·莫尔而成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
童年时代,托马斯·莫尔就读于伦敦最好的学校圣安托尼学校。13岁时,父亲让他给一位贵族做少年侍卫,使他学到了许多宫廷礼节。后来他又去了牛津大学深造,以对人文主义的热切追求和学业上的优异成绩,很快便声名鹊起。此后,他又改习法律,成为一名律师。
当上律师后,莫尔刚正不阿,主持正义,扶贫济弱;加上他精通法律,很快就在伦敦法律界享有盛名,并于26岁那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
那些无权无势的平民遇人欺负,都去找莫尔律师维权,而莫尔也在繁忙的法律事务所中广泛地接触了下层人民,并由此窥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此后,莫尔退出了英国国会,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却让他对旧世界挑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博览群书,开始不知疲倦地学习。一本关于描写美洲新大陆游记的书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这本书描写的是处在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和印度群岛的土人们,他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公有,过着共同劳动的生活,鄙视黄金珠宝,且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你我之分。这本书使莫尔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似乎发现了过去一直想不通的许多社会问题的答案。他不禁拍案惊呼:“原来社会各种罪恶的根源竟是财产私有制度!”于是,他开始渐渐相信:只有彻底废除私有制度,平均公正地分配财富,人类才能有幸福。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由这个问题入手,莫尔开始思考如何取代现有社会的具体方案。在思考中,他不时会想起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希望人世间会出现一个比“理想国”更完美的国家。可是,当这个新的蓝图在他的脑海中酝酿成熟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却又使他感到为难:该通过何种方式向人民宣传这种蓝图呢?就在这种反复思考中,莫尔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借用游记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很快,他便用拉丁文写出了一本书。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的书名虽有些拗口但却十分吸引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它的中文译名即为《乌托邦》。“乌托邦”,既含有拉丁文原音,又能表示子虚乌有、无所寄托的邦国的含意,十分贴切。正因其如此,“乌托邦”就这样慢慢传开来了。
《乌托邦》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英国和欧洲各国社会制度的批判,第二部分是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描写。书中的故事是这样的:
莫尔认识了一位周游列国的冒险家拉斐尔,拉斐尔告诉莫尔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拉斐尔说,有一个名叫“乌托邦”的地方。乌托邦是个新月形的海岛,中间宽,两头窄,最宽处两百多英里,两个月牙隔着11英里宽的海峡,但从陆地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有500英里,由于岛屿环抱,所以一年四季风平浪静,碧波如镜,是个天然良港。岛上四季如春,花木繁茂,景色迷人。港口平静的水面下,布满浅滩暗礁,无当地人领航,外人很难进入。正是这种天然屏障,保卫着乌托邦不受外界侵犯。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很多,在这生活就如同住在天堂一般!
当拉斐尔等人偶然来到乌托邦岛后,官员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些远方来客,并向他们介绍说:“乌托邦是没有警察和法律的,因为光有法律而没有居民的觉悟,法律也是等于零。由于乌托邦人都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从不损人利己,所以社会秩序从不被破坏。请客人放心游玩,不必拘束。”夜幕来临,拉斐尔在当地官员们的陪同下来到窗明几净的公共食堂。食堂伙食全部免费,而且最好的饭菜先送到老人席上,然后再平均分给其他人享用。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进餐,大家吃得非常满意。
拉斐尔他们感叹乌托邦人的道德情操纯洁高尚,在欧洲常见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损人利己、好逸恶劳等丑恶现象,这里根本看不见。乌托邦人告诉他们,“在这里,没有私人财产,大家一起干活,产品归国家仓库,每个人要用什么,就到那里领取,人人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谁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心情舒畅地劳动,还用得着你死我活的争抢么?”……
乌托邦最高领导人是总督,下辖200名中层官员,叫首席飞拉哈;每个中层官员下辖10名基层官员,叫飞拉哈,全部由群众选举产生。
莫尔在《乌托邦》中描写的上述故事于1516年问世后,顷刻之间风靡英国和欧洲大陆。之后,还一再重版,并被译成了多国文字。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也以《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为标志。不幸的是,这部伟大著作的作者——莫尔最终却由于得罪了英王亨利八世被执行死刑。然而,莫尔撰写的《乌托邦》所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最早尖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并且最早描绘了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新的社会制度的蓝图,“乌托邦”也因此在之后的五百年间成为了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此为始,莫尔点燃的思想火种开始世代相传。
“太阳之城”
在莫尔去世33年后的1568年9月,意大利南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又诞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界的另一颗明星——托马斯·康帕内拉。
托马斯·康帕内拉,出生于阳光充足的意大利南部,但是从25岁开始,他便基本与阳光无缘。他的一生,辗转于五十余所监狱,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在长年黑暗的囚禁和酷刑的折磨中,阳光对于康帕内拉来说,几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也许正因如此,康帕内拉在狱中写完的乌托邦式的著作,被取名为《太阳城》。这部伟大的著作,向人类展示了光明温暖的未来,为早期无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敲响了激荡人心的警钟。
康帕内拉意为“鸣钟”,这同他本人一生业绩正相吻合。在17岁参加教堂哲学辩论会时,康帕内拉已显露出了惊人的才华。以后,他又反复阅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等名著,加深了对宗教制度和封建制度虚伪、腐朽的认识。他对莫尔抨击私有制、推崇公有制的观点,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在这个时期,他奠定了毕生为之奋斗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1591年、1593年,他因对宗教的“异端邪说”而被两度关进监狱,直到1597年才被释放。而这时,他的家乡已被西班牙侵略者霸占了。为了驱逐侵略者,解放自己的家乡,他又试图发动一次起义。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1599年他第三次被逮捕了。在狱中,他忍受了各种酷刑,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正当法官们准备对他执行死刑的时候,康帕内拉却“变疯”了,他的案子也因此被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康帕内拉装疯后,在狱中结识了给他换药的护士季阿诺拉。季阿诺拉是个年轻的修女,富有同情心,她对康帕内拉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早就心怀敬佩,所以时不时偷偷为他送来食物、纸、笔和墨水。康帕内拉认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他不愿就此白白结束生命。他酝酿着要写一本书,要告诉人们现在的社会是不合理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巨大的变革行将到来,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理想国度,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的人民,将会享受到人世间最大、最充分的幸福。
那么,这个理想的国度叫什么名称呢?他认为,整个意大利如牢狱般黑暗、窒息,人们是那样的渴望光明;而只有太阳,才能产生光和热,产生力量,驱走一切黑暗和腐朽。因此,这个理想国应该叫“太阳城”。就这样,康帕内拉决定在自己生命结束之前,完成《太阳城》的写作,并决心把这幅美丽的蓝图告诉大众。写作《太阳城》给康帕内拉脆弱的生命注入了活力。他的希望与意志战胜了他的病痛。他不但没有走向死亡,反而在半年之内完成了《太阳城》的写作,并通过季阿诺拉把全书手稿成功转移了出去。
《太阳城》同样采取游记的形式,向世人讲述了一位热那亚航海家在航海时偶然来到“太阳城”并经历的一段离奇遭遇。《太阳城》中是这样描述的:
一位热那亚航海家说,在一次航海时,他在印度遇到意外,被迫来到了一个由七个圆心区域组成的城市。这里的居民,人人体格健壮、匀称,肤色健康,态度高雅自然,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好客的向导告诉他,这里居民的衣服都是统一制作、分发的,每年按照春、夏、秋、冬更换四次。向导还说,在别的国家,之所以免不了自私自利、你争我夺的现象,完全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及私有财产而造成的。而这个城市的一切却都是共有的,什么都统一分配,人人平均,谁都是富翁也都是穷人,甚至连妻子儿女也是共有的。在这里,生儿育女是为了保存种族,而非为了个人。这里还实行共妻制,但是坚决反对纵欲,大力提倡节欲,节欲是公认的道德高尚的表现。航海家还发现,这里没有工人、农民之分,人人既是工人,也是农民,全看需要;所有的耕地也都是共有的,一起干活,收获也大家平分;小孩出生后,由其母亲在这里哺乳两年,然后交给公家抚育,稍大后便进行各行业的科学学习,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最后,当航海家怀着美好印象告别这座城市时,他回望城市,发现上面高高嵌着三个大字——太阳城。
1637年,康帕内拉的杰作《太阳城》正式出版了。在《太阳城》里,康帕内拉和莫尔一样,致力于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按需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社会。康帕内拉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时期,虽然他能够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设想,但是他的眼光仍然局限在小生产的水平上,他主张的按需分配还是平均主义的,他设想的未来社会仍具有某种宗教和神秘色彩。尽管如此,《太阳城》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对现实社会针锋相对的批判,是有进步意义的。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反对等级贵贱的主张,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光荣和劳动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思想,提升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因此,作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就此永远载入了人类思想进步的史册。
闵采尔的“天国”——“永久议会”
在严肃的历史进程中,有时也会露出一点谐趣的巧合。早期三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一位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一位是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还有一位是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
然而,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却与前两个托马斯有很大的不同。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他独树一帜,另辟源流。如果说,前两个托马斯是代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提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话,那么闵采尔则是代表社会下层、代表工农大众提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托马斯·闵采尔没有《乌托邦》、《太阳城》那样的鸿篇巨制,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投身到农民起义的惊涛骇浪中,通过一篇篇战斗檄文表达出来的,而且他本人也在为争取实现这理想中的“千年太平天国”而舍生取义。
1489年12月21日,托马斯·闵采尔出生在德国中部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城——施托尔堡。在这里,闵采尔度过了自己幸福的童年。其间,他阅读了一所修道院图书馆的大量藏书,他的知识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丰满。17岁时,闵采尔进入大学学习。在大学,在专攻哲学和神学的同时,他还选修了一些医学课程。他熟读《圣经》,但不喜欢《新约全书》,认为那是宣扬恭顺道理的;他比较喜欢《旧约全书》,认为其中包含着斗争复仇和对敌人毫不容情的精神;最让他感兴趣的则是宣传耶稣再生和建立“千年太平天国”的早期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由于闵采尔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因此他很快就获得了神学学士和自然学科硕士的学位。他学识渊博,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因此可以流畅地阅读大量的人文主义和神秘主义原著。此外,闵采尔在医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把替人行医治病当作乐趣,有求必应。他常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他人服务。在23岁大学毕业选择终身道路时,他还为此陷入了深深的困扰之中:究竟是医治人们的躯体,还是拯救人们的命运呢?
托马斯·闵采尔爱好旅游,注重实践。还在大学的时候,他就经常利用假期或放下学业去游历。他喜欢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喜欢抬杠的矿工中,在盛情的农民婚礼上,在爱吹牛皮的士兵中,他都悠然自得,毫不拘束,谈吐风趣。大家见他平易近人,也都乐意同他交朋友,一起分享盘中餐、杯中酒,留他住宿。就这样,托马斯·闵采尔的足迹踏遍了几十座城市和数百个村庄,这使得他获得了丰富的社会知识。他说,在通衢大道上有学问,在炊烟缭绕的茅舍里有学问,在工人聚会的小酒馆里有学问,在那些面色黝黑手足粗糙的劳动者里也有学问。
在游历过程中,对托马斯·闵采尔触动最深的还是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处境。当时的德意志,高层贵族分裂割据,残酷地奴役着领地内的农民和其他手工业者。这些领主老爷们住在警卫森严的城堡里,终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而农民和手工业者则总有交不完的租税,做不完的苦役。而托马斯·闵采尔从小受到的教育却是:这个世界是公正的,一切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欺凌和不公正,都应逆来顺受。活生生的残酷事实,无情地粉碎了托马斯·闵采尔曾经所持有的理念。在此期间,他在内心深处开始逐渐萌发出一种反叛思想。他认为,要使穷困人们摆脱苦难,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坚决斗争”。为此,他开始坚定地走上了一条投身工农革命运动的道路。
1512年,托马斯·闵采尔离开大学,担任见习神父和学校教员。这期间,他开始筹划组织秘密团体,准备武装起义。但因叛徒告密,起义失败。但是托马斯·闵采尔并没有为此而气馁,他继续等待时机。1517年,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德意志各邦的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发动的这场宗教改革,具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性质。托马斯·闵采尔听说马丁·路德的主张后,非常钦佩,并尊路德为师,称他是“榜样和灯塔”。路德也称赞闵采尔刚毅勇敢,并推荐闵采尔担任圣马利亚教堂神父。
担任神父之后,托马斯·闵采尔毫不客气地鞭挞高级僧侣和达官贵人的为富不仁。他敏锐活泼,说话简明辛辣,蕴含着一股不平凡的力量,第一次布道,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好奇心。几天后,当他第二次布道时,闻讯而来的人群蜂拥而至,连大街上都挤满了人。在布道中,托马斯·闵采尔慷慨陈词,他列举了工人们所遭受的种种痛苦,大声斥责了教会的虚伪和贪婪,号召人们起来惩罚那些寄生虫。他说:“人们信仰的根据不应是《圣经》的条文和教会的规定,而应是理性。人们应当争取的天理,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基督教徒的责任不是靠忍饥受难来等待天国降临,而是要推翻正义的现政权,在尘世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天堂。”托马斯·闵采尔的讲演,引起了广大平民和工人的强烈反响,他们称赞闵采尔神父是真正替老百姓说话的人。
托马斯·闵采尔想得到马丁·路德对他上述主张的支持。但是,虽然马丁·路德对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也十分不满,并要求改变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但他并不想从根本上颠覆现存政权。故此,在给闵采尔回信时马丁·路德要求他妥协。可是,闵采尔不为所动,他决心继续站在工农群众一边,高举斗争旗帜。
此后,他一面与茨威考的秘密工人反抗团体“再洗礼派”联系,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另一方面,他又奋笔疾书,发表了《书简》、《对诸侯讲道》、《致路德的答辩书》等一批文章和小册子,集中而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闵采尔指出:德国现存社会是个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统治阶级可以随心所欲,而穷人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存在,只有废除私有财产才能使全体人民幸福。他提议,理想中的社会——“千年太平天国”,并不是处于虚渺的“天堂”,或是只能在来世建立,而是需要立即动手建立。他认为,在这个理想的“王国”里,人们可以免费领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吃饭、穿衣到生活用品;而为了实现这种美好的社会,就要使用暴力手段,不能怕刀上有血。托马斯·闵采尔这种暴力革命的元素,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闵采尔的行为,引起当地权贵人物的仇视。他们想在食物中下毒毒死闵采尔。计划失败后,他们又以市政当局名义驱逐闵采尔出境。1521年,闵采尔被迫离开茨威考。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在一个叫阿尔斯特德的小城镇落了脚。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修女名叫奥蒂丽雅。奥蒂丽雅甘愿为闵采尔分担生活的艰辛和斗争的风险。他们情投意合,很快便结了婚。此后,他们一起读书,并共同参加革命活动。闵采尔日夜不停地四处奔走,秘密组织群众,酝酿起义。他向穷人劝导说:“高利贷、盗窃和抢劫的根源,是领主和诸侯。他们霸占了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植物,然后对穷人说:‘不准偷窃’。只有打倒这些恶人,穷人才有幸福。”
闵采尔播下火种的地方,终于燃起了熊熊烈火。在许多地方,农民起义开始接二连三地爆发。他长期活动的缪尔豪森城,也于1525年推翻了城市贵族统治,并建立人民政权——“永久议会”。作为起义的精神领袖,闵采尔宣布了自己的目标:废除特权,消灭领主;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在闵采尔等人的领导下,“永久议会”把从教堂、修道院没收来的贵重物品公开拍卖,卖得的钱用来购买粮食,救济缺粮的农民和穷人。缪尔豪森城治安有序、人心稳定,各种行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闵采尔还不失时机地组织起了七八千人的工农武装队伍,准备进一步打击封建势力,扩大革命成果。“永久议会”深受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拥护,以致不少人不畏艰险纷纷奔赴缪尔豪森城。
在闵采尔的带动下,各地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这使得德意志各邦封建贵族十分惊慌。为镇压革命,他们请来了援军,并决心首先要铲除闵采尔这支义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包围下,闵采尔率起义队伍虽勇敢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宣告失败,闵采尔也因头部受重伤而被俘。诸侯们原先打算把闵采尔当作筹码,强迫他当众忏悔,向群众宣传贵族们的“恩情”。但是,任凭怎样拷打,闵采尔就是不屈服。诸侯们又打算伪造一张《托马斯·闵采尔自愿放弃成见书》,表明闵采尔愿意一死赎回自己的罪恶。但是谁又能保证闵采尔俯首帖耳,任人摆布呢?为了不给托马斯·闵采尔公开演说的机会,诸侯们最后决定放弃公开处决,改为秘密处决。
闵采尔遇难后,他的头颅被悬挂在缪尔豪森城附近高岗的一根高杆上。天长日久,闵采尔的头颅已不复存在,可人们依然络绎不绝地前来凭吊。当局虽然企图阻挠,但原先杂草丛生的土岗还是被成千上万的人们用脚步踩出了一条大道。闵采尔曾经率领农民起义军浴血奋战过的那座山岗,被后人称作什利亚赫特堡,即战斗山。这座山,成为人们纪念他的地方。
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了,“永久议会”也从此消亡了,但他的历史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恩格斯指出:“闵采尔所了解的天国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而已。”“闵采尔预测到共产主义”。闵采尔在空想社会主义史上开创了通过阶级斗争和武装斗争,推翻旧政权,建立新公社来实现财产公有制的新传统。当然,他的空想社会主义还带有浓厚的小生产意识和宗教神学色彩。
早期三位空想社会主义大师,描绘了那种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美好社会。这些思想给了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以丰富的资料和启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炼金术士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