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品牌形象设计(全彩)

書城自編碼: 217565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市場/營銷
作者: [英]法雷利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218002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8/43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5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57.4
《品牌标志设计(美国神话级设计公司设计法则独家呈现,经典案例教》
+

HK$ 312.7
《品牌设计+3:创造品牌力的动态LOGO设计(中文版)(打破平》
+

HK$ 312.7
《品牌设计+2:创造顶尖品牌的色彩应用方案(畅销作品集《品牌设》
+

HK$ 119.3
《品牌洗脑: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说的营销秘密》
+

HK$ 235.4
《创造品牌的包装设计(中青雄狮出品)》
編輯推薦:
该书研究了来自世界各地76为设计师(工作室)设计生涯中不同阶段所设计的企业形象系统,为广大设计师获得灵感和实践提供范本。该书包含了有关设计板式、材料、和方法的详细探索,以及大量的设计师访谈。其中涉及了视觉识别项目和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
內容簡介:
对平面设计师而言,在商业成功和行业认同方面,没有什么项目比企业形象识别(CI)更具个性化和更重要的了。本书研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6位设计师(工作室)在其设计生涯的不同阶段所设计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从而为广大设计师获得灵感和进行实践提供了范本。本书包含有关设计版式、材料和方法的详细探讨,以及大量设计师的访谈,涉及他们的视觉识别项目和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
關於作者:
利兹法雷利(Liz Farrelly)是一位设计方面的作家和编辑,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她的主要著作包括:Scrawl, Scrawl Too, Zines, Stick’Em Up, Brooklyn: New Style, Fashion Forever, Business Cards, onehundredat360?, For Love and Money: New Illustration。
目錄
引言
01.0 344 Design
02.0 abc-xyz
03.0 Aboud Creative
04.0 Abraka design
05.0 Absolute Zero Degrees
06.0 AdamsMorioka, Inc.
07.0 Airside
08.0 Akatre
09.0 almost Modern
10.0 Alter
11.0 AmoebaCorp
12.0 Richard Ardagh
13.0 ATTAK Powergestaltung
14.0 BANKTM
15.0 Fabien Barral
16.0 Battery Battery
17.0 Alexandre Bettler
18.0 Bunch
19.0 Bureau Ludwig
20.0 Burneverything
21.0 Coboi
22.0 Deanne Cheuk Design
23.0 designjune
24.0 deValence
25.0 Dextro.org
26.0 dress code
27.0 EightHourDay
28.0 EMMI
29.0 Mario Eskenazi
30.0 FL@33
31.0 Form
32.0 FourPAck
33.0 Malcolm Goldie
34.0 Hans Gremmen
35.0 Grundini
36.0 Alina Günter
37.0 HarrimanSteel
38.0 Hexaplex
39.0 Ian Lynam Creative Direction
& Graphic Design
40.0 Inkahoots
41.0 Kapitza
42.0 KOI
43.0 Made In Space
44.0 Magpie Studio
45.0 MARC&ANNA
46.0 MINETM
47.0 MOJO
48.0 NB: Studio
49.0 Martin Nicolausson
50.0 No Days Off
51.0 Norm
52.0 Playful
53.0 Praline
54.0 Qube Konstrukt
55.0 RINZEN
56.0 ruiz+company
57.0 ScienceWerk
58.0 Scrollan
59.0 Sell! Sell!
60.0 Skolas-Wedell
61.0 Frauke Stegmann
62.0 Stiletto nyc
63.0 Studio8 Design
64.0 Studio Astrid Stavro
65.0 Studio Parris Wakefield
66.0 Studio Tonne
67.0 Daryl Tanghe
68.0 THERE
69.0 Thirst3st
70.0 Tom Hingston Studio
71.0 TwoPoints.Net
72.0 UnderConsideration
73.0 Universal Everything
74.0 VIER5
75.0 Alvin Yeung
76.0 ZürichTokio
受访者名录
致谢
內容試閱
引言
当谈到设计师以自己的纸媒、网站和宣传项目做出个人选择时,“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简称CI)一词听上去就不那么准确。但是为了保持一致性,我还是使用了这个词,至少在最开始的部分使用了,以便描述这里所收集的设计解决方案。本书的书名有点拗口,而它仅仅描述了本书的基本内容。
如果本书的封面加上“关于设计师如何通过最广泛的途径以及最大限度的发明、趣味、智慧和品味向世界展现自我的大量实例”,将会是一个更加准确的书名(中文译本对书名做了适当调整。编者注)。“大量”要作为重点加以突出,因为本书所包含的例证数量几乎是我原计划的两倍。我被众多文稿所触动,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文稿很吸引人(一看封面就让人很想继续阅读),而且因为阅读这些文稿很有益处。它们或外观精美,或紧跟时代,或两者兼而有之。故事随着设计娓娓道来,同时揭示了设计师的创作缘由;所有这些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常常会因其出色的创造性思维而使项目被收录到本书中。
当我与设计师们取得联系并让他们挑选作品时,我力争从比较宽广的地域范围内收集作品。将来这个范围一定会变得更宽广,所以请各位设计师保持联络!我也愿意描述从事不同职业和不同商业环境下的设计师;还有独立设计师、设计团队成员、设计团体、知名工作室或新成立的设计公司;从刚刚毕业的学生到创意总监;从乐于用Twitter(推特)聊天、热衷于网上冲浪与博客创作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到那些获取第一份设计工作时还在使用打孔式电脑的老年人。
我希望这一系列的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设计师多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由于设计师的境况会不断变化,因此我没有对他们的境况太过深究,读者可以在每位设计师的个人网站上了解更多的信息。我很高兴能得到设计师们的反馈,我给每一位设计师都提出几个问题当然问题不会太多,否则会耽误他们繁忙的日常工作,但也不是常见的“问卷调查”形式。设计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显示了他们进行设计创作的态度与动机、关联与灵感、起因与沉迷。我会尽可能地直接引用设计师的原话,以便能够更好地阐释他们的设计项目。有的设计师谈得比较多,所以本书中也包含了一些“突兀”的访谈。
本书所涉及的材料和反馈如此之多,所以在本书的组织方面,排版过程中把每一位设计师的作品都单列出来,而不是把所有的材料简单地堆叠在一起。对于这一“控制”,是一种科学性的实验而不是限制,编辑和设计小组在一开始就确定了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使项目的收集工作更有效率,我们决定收集更多的真实案例、纸版、实物和照片。说真的,我们是设计方案的接收方,如同人们收集信件或促销商品海报一样。这些图片使得设计师Nayhan Gale有机会把风格多样的画面统筹到一起,并保持一致性,使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的标题,在排版上也非常灵活。我们并没有全盘使用设计师所提供图片里的每个元素或所有照片,所以在有些页面混合了不同的图像。当然,有些设计师根本不使用打印稿。
仅仅这个过程就使得本书与大多数当代的出版物和杂志不同。通常来说,人们通过网络来收集作品,并通过文件传输协议和便携文本的形式取得文档,这包含纸张、墨水和独特的制作方法。
比起任何高分辨率的图像,纸媒样册(我总是这样称呼它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信息。是的,标题与描述变得更为详细,我希望这会对读者有用。我结合了自己“阅读”实物时的感受,但这仍然会存在一些不一致。有时候,常年都喜欢使用纸媒的设计师,也会忘记一些“细节”,并且在印刷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化,效果很难重复出现,所以不用费力猜测。我注意到,在特定情况下,有些印刷方式比平板印刷更具吸引力,或者一个设计作品包含了不同的印刷方法。
为什么要做此解释呢?因为对于设计师风格的全面了解,不是一本书就足够的,本书展示了这些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最具代表性或正在探索的设计方案。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些描述,从小意义到大影响;从先进技术系统的实验性设计到对传统方法的重新挖掘,从最佳材料的选择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从集体合作到个人洞察;观点和选择永无止境,本书只提供一个简要的概述。
当一名设计师为自己的公司设计CI时,设计探索就有自由空间。首先,是什么构成“推广”活动?书籍和展览、限量版印刷品、手提袋、T恤、马克杯或者其他;还有使设计师声名远播、名利双收的自我宣传;这些都是CI有效的组成要素。再添加一些细节就会衍生出上百个设计方案,如添加信笺、产品手册、网站、在线新闻等设计方案。
格式决定了设计的框架结构,也决定了文本和屏幕如何被应用。无论是采用大的视图效果,还是采用更加随意的便签纸,都是一种大胆的举措。所选取纸张的重量决定了它如何折叠,这会影响设计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体验。
Norm公司的Manuel Krebs告诉我:“就像理发师给自己剪头发一样,设计师只要愿意,随时可以重新设计他们的识别系统。”所有这些设计方案都是临时的,因为设计师很容易改变他们的思维甚至公司名称、生活的城市及工作方法。所有这些识别系统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有的进化,有的被丢弃。
信不信由你,平面设计师并不是最好的档案管理员。Skolos-Wedell公司的设计师Nancy Skolo,精心保存了她30年职业生涯中公司的信笺抬头设计;在本书中她分享了这些资料。Nancy提出,信头设计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商业印刷机不再能够印出具有12种颜色的精美作品。她的用意并不是批评,而是指出促销与交流的方式和意义发生了转变。尽管如此,设计师们仍然在纸媒研究上投入时间、精力和思考。与Nancy Skolo恰恰相反,Hans Gremmen提出通过一张白纸展现高度个性化、一次性、低影响的信息交流方式。作为一名设计师,他的工作方式与艺术家很接近,他的促销识别系统采用了一种概念化方法。
很多设计师表现出对可持续性设计实践的探索,这产生了许多与生态相关的方案。有的人对印刷品的质感大加赞扬,而有人则在摧毁各种工具的自由中欢呼雀跃。
最后,本书着力于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美学观点、材料和设计方案,展示企业识别系统的定义和应用的多样性。进一步说,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更多的要素可能会被加入到一个识别系统中。Bunch展现了如何完成大规模的作品,在Bunch的项目中,数百名设计师一起工作贡献创意和进行标志创作,而这成就了一个在多个媒体中应用的识别系统。
创建一份设计师的宣传材料和纸媒(更不必说网站了)档案,可能会成为这个项目发展的一种途径。为了证实这种做法的价值所在,可以参阅Elaine Lustig Cohen的信笺抬头设计收藏。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践行者,她经营着一家名叫“Ex Libris”的书店,专做先锋派印刷业务。她通过生意经营积累了大量纸媒作品。她注意到信笺抬头很少能卖得掉,于是欣然把它们加入到她的收藏之列,这给了她灵感,并与Ellen Lupton合著了《先锋派的信笺抬头:现代平面设计》(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1996)这本书。该书展示了Alvin Lustig、E. McKnight Kauffer、Sonia Delaunay、Jan Tschichold等杰出设计师的个人平面语言和审美趋向。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又怎会看到这些非同一般的设计呢?
我的同事Michael Dorrian大约在十年前开始收集商务名片,并从我这里借用典型范例。这一收集嗜好给了他灵感,并创作了三本有关商务名片的书籍:《商务名片:打招呼的艺术》(2004)、《商务名片2:更多打招呼的方式》(2006)、《商务名片3:关于打招呼的设计的分析》(2009)。这三本书都由Laurence King出版社出版。这些书不仅收集了大量商务名片,并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和创作商务名片的贡献者。那个项目促使我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对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性进行思索。我的理念源于设计师的自我识别:保持个性、寻找灵感和实践创新。
如今,纸媒设计越来越少。但设计师依然对印刷着迷,但是很多设计师都放弃了对内部数码印刷版本或PDF格式的专业信笺抬头进行设计。多亏了技术的进步,创造多种风格变得更加容易。展现一个事件并建立一个微站点,将该站点链接到你的主站点上,进行标志和识别系统的设计,并体现你的个性。你可能会将此解读为传播、淡化、病毒或利基市场的进化。近些年来,识别系统变得更为分散、普遍、灵活和可控。网络可能偏离主题,但会更加生动而有效地传递信息。
有一个设计项目就是从电子邮件地址开始的。也许这就是企业识别系统的初始印象;这是专为本书而做的设计。然后,Nathan Gale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更为持久的具体形象;并且他利用这个契机也设计了一个企业识别系统。它借鉴了他的公司Intercity的一些特点,采用了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并丢弃了一些元素。对本书而言,这个系统需要一个标志和纸媒,结合整个项目的传达方式、书籍封面和内文版式及出版商的市场需求。
这个设计项目颇具启示意义,对于企业识别系统中如此众多的变化元素,我不会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融入到设计师的个人理念之中。或许,这是对设计师最真实和最具个性化的表述我想这本书同样给他们带来了欣喜。
引言
当谈到设计师以自己的纸媒、网站和宣传项目做出个人选择时,“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简称CI)一词听上去就不那么准确。但是为了保持一致性,我还是使用了这个词,至少在最开始的部分使用了,以便描述这里所收集的设计解决方案。本书的书名有点拗口,而它仅仅描述了本书的基本内容。
如果本书的封面加上“关于设计师如何通过最广泛的途径以及最大限度的发明、趣味、智慧和品味向世界展现自我的大量实例”,将会是一个更加准确的书名(中文译本对书名做了适当调整。编者注)。“大量”要作为重点加以突出,因为本书所包含的例证数量几乎是我原计划的两倍。我被众多文稿所触动,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文稿很吸引人(一看封面就让人很想继续阅读),而且因为阅读这些文稿很有益处。它们或外观精美,或紧跟时代,或两者兼而有之。故事随着设计娓娓道来,同时揭示了设计师的创作缘由;所有这些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常常会因其出色的创造性思维而使项目被收录到本书中。
当我与设计师们取得联系并让他们挑选作品时,我力争从比较宽广的地域范围内收集作品。将来这个范围一定会变得更宽广,所以请各位设计师保持联络!我也愿意描述从事不同职业和不同商业环境下的设计师;还有独立设计师、设计团队成员、设计团体、知名工作室或新成立的设计公司;从刚刚毕业的学生到创意总监;从乐于用Twitter(推特)聊天、热衷于网上冲浪与博客创作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到那些获取第一份设计工作时还在使用打孔式电脑的老年人。
我希望这一系列的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设计师多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由于设计师的境况会不断变化,因此我没有对他们的境况太过深究,读者可以在每位设计师的个人网站上了解更多的信息。我很高兴能得到设计师们的反馈,我给每一位设计师都提出几个问题当然问题不会太多,否则会耽误他们繁忙的日常工作,但也不是常见的“问卷调查”形式。设计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显示了他们进行设计创作的态度与动机、关联与灵感、起因与沉迷。我会尽可能地直接引用设计师的原话,以便能够更好地阐释他们的设计项目。有的设计师谈得比较多,所以本书中也包含了一些“突兀”的访谈。
本书所涉及的材料和反馈如此之多,所以在本书的组织方面,排版过程中把每一位设计师的作品都单列出来,而不是把所有的材料简单地堆叠在一起。对于这一“控制”,是一种科学性的实验而不是限制,编辑和设计小组在一开始就确定了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使项目的收集工作更有效率,我们决定收集更多的真实案例、纸版、实物和照片。说真的,我们是设计方案的接收方,如同人们收集信件或促销商品海报一样。这些图片使得设计师Nayhan Gale有机会把风格多样的画面统筹到一起,并保持一致性,使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的标题,在排版上也非常灵活。我们并没有全盘使用设计师所提供图片里的每个元素或所有照片,所以在有些页面混合了不同的图像。当然,有些设计师根本不使用打印稿。
仅仅这个过程就使得本书与大多数当代的出版物和杂志不同。通常来说,人们通过网络来收集作品,并通过文件传输协议和便携文本的形式取得文档,这包含纸张、墨水和独特的制作方法。
比起任何高分辨率的图像,纸媒样册(我总是这样称呼它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信息。是的,标题与描述变得更为详细,我希望这会对读者有用。我结合了自己“阅读”实物时的感受,但这仍然会存在一些不一致。有时候,常年都喜欢使用纸媒的设计师,也会忘记一些“细节”,并且在印刷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化,效果很难重复出现,所以不用费力猜测。我注意到,在特定情况下,有些印刷方式比平板印刷更具吸引力,或者一个设计作品包含了不同的印刷方法。
为什么要做此解释呢?因为对于设计师风格的全面了解,不是一本书就足够的,本书展示了这些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最具代表性或正在探索的设计方案。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些描述,从小意义到大影响;从先进技术系统的实验性设计到对传统方法的重新挖掘,从最佳材料的选择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从集体合作到个人洞察;观点和选择永无止境,本书只提供一个简要的概述。
当一名设计师为自己的公司设计CI时,设计探索就有自由空间。首先,是什么构成“推广”活动?书籍和展览、限量版印刷品、手提袋、T恤、马克杯或者其他;还有使设计师声名远播、名利双收的自我宣传;这些都是CI有效的组成要素。再添加一些细节就会衍生出上百个设计方案,如添加信笺、产品手册、网站、在线新闻等设计方案。
格式决定了设计的框架结构,也决定了文本和屏幕如何被应用。无论是采用大的视图效果,还是采用更加随意的便签纸,都是一种大胆的举措。所选取纸张的重量决定了它如何折叠,这会影响设计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体验。
Norm公司的Manuel Krebs告诉我:“就像理发师给自己剪头发一样,设计师只要愿意,随时可以重新设计他们的识别系统。”所有这些设计方案都是临时的,因为设计师很容易改变他们的思维甚至公司名称、生活的城市及工作方法。所有这些识别系统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有的进化,有的被丢弃。
信不信由你,平面设计师并不是最好的档案管理员。Skolos-Wedell公司的设计师Nancy Skolo,精心保存了她30年职业生涯中公司的信笺抬头设计;在本书中她分享了这些资料。Nancy提出,信头设计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商业印刷机不再能够印出具有12种颜色的精美作品。她的用意并不是批评,而是指出促销与交流的方式和意义发生了转变。尽管如此,设计师们仍然在纸媒研究上投入时间、精力和思考。与Nancy Skolo恰恰相反,Hans Gremmen提出通过一张白纸展现高度个性化、一次性、低影响的信息交流方式。作为一名设计师,他的工作方式与艺术家很接近,他的促销识别系统采用了一种概念化方法。
很多设计师表现出对可持续性设计实践的探索,这产生了许多与生态相关的方案。有的人对印刷品的质感大加赞扬,而有人则在摧毁各种工具的自由中欢呼雀跃。
最后,本书着力于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美学观点、材料和设计方案,展示企业识别系统的定义和应用的多样性。进一步说,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更多的要素可能会被加入到一个识别系统中。Bunch展现了如何完成大规模的作品,在Bunch的项目中,数百名设计师一起工作贡献创意和进行标志创作,而这成就了一个在多个媒体中应用的识别系统。
创建一份设计师的宣传材料和纸媒(更不必说网站了)档案,可能会成为这个项目发展的一种途径。为了证实这种做法的价值所在,可以参阅Elaine Lustig Cohen的信笺抬头设计收藏。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践行者,她经营着一家名叫“Ex Libris”的书店,专做先锋派印刷业务。她通过生意经营积累了大量纸媒作品。她注意到信笺抬头很少能卖得掉,于是欣然把它们加入到她的收藏之列,这给了她灵感,并与Ellen Lupton合著了《先锋派的信笺抬头:现代平面设计》(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1996)这本书。该书展示了Alvin Lustig、E. McKnight Kauffer、Sonia Delaunay、Jan Tschichold等杰出设计师的个人平面语言和审美趋向。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又怎会看到这些非同一般的设计呢?
我的同事Michael Dorrian大约在十年前开始收集商务名片,并从我这里借用典型范例。这一收集嗜好给了他灵感,并创作了三本有关商务名片的书籍:《商务名片:打招呼的艺术》(2004)、《商务名片2:更多打招呼的方式》(2006)、《商务名片3:关于打招呼的设计的分析》(2009)。这三本书都由Laurence King出版社出版。这些书不仅收集了大量商务名片,并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和创作商务名片的贡献者。那个项目促使我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对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性进行思索。我的理念源于设计师的自我识别:保持个性、寻找灵感和实践创新。
如今,纸媒设计越来越少。但设计师依然对印刷着迷,但是很多设计师都放弃了对内部数码印刷版本或PDF格式的专业信笺抬头进行设计。多亏了技术的进步,创造多种风格变得更加容易。展现一个事件并建立一个微站点,将该站点链接到你的主站点上,进行标志和识别系统的设计,并体现你的个性。你可能会将此解读为传播、淡化、病毒或利基市场的进化。近些年来,识别系统变得更为分散、普遍、灵活和可控。网络可能偏离主题,但会更加生动而有效地传递信息。
有一个设计项目就是从电子邮件地址开始的。也许这就是企业识别系统的初始印象;这是专为本书而做的设计。然后,Nathan Gale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更为持久的具体形象;并且他利用这个契机也设计了一个企业识别系统。它借鉴了他的公司Intercity的一些特点,采用了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并丢弃了一些元素。对本书而言,这个系统需要一个标志和纸媒,结合整个项目的传达方式、书籍封面和内文版式及出版商的市场需求。
这个设计项目颇具启示意义,对于企业识别系统中如此众多的变化元素,我不会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融入到设计师的个人理念之中。或许,这是对设计师最真实和最具个性化的表述我想这本书同样给他们带来了欣喜。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