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HK$
79.4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編輯推薦:
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许多欧洲城市:如雅典,罗马、巴黎、维也纳、海德堡以及莫斯科等,都可看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丰富而辉煌的,传统欧洲文化遗迹。
欧华作家各自用散文或报导的文学形式,呈现中欧、南欧、西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的不同国家的大地的山川风貌和人文景观。
去欧洲旅行一次,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出于太多的原因,真的能够到欧洲旅行的人并不多,所以欧洲也就成为很多人心目中一个遥远的梦想。本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将欧洲的一切像是画圈一般在读者的面前展开,让读者不必出门也可以感受到浓烈的欧洲气息!
內容簡介:
EUROPE WITHOUT CLICH?
优美的环境、秀丽的山水、庄严的历史建筑物、丰富的人文辉煌艺术经典这就是欧洲!
走在二十一世纪的地图上,世界的边陲已经消失,宇宙的未知不断被打开,过去是探险家的旅程,而今日成为我们游人。丈量地图的工具是我们手中的照相机与眼耳口鼻观望之下凝视的邂逅。
抵达了许多的城市和村庄,属于那些城市和村庄的故事在脑海中一幕幕闪过。多瑙河的音乐王国,浪漫的爱琴海和安徒生的故乡等等,都组成这一次欧洲之行最美的瞬间。
關於作者: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
于1991年在巴黎成立,为欧洲第一个华人文学团体,首任会长为著名作家赵淑侠女士,现任会长为俞力工先生。多年来,本会集合欧洲的中文创作力量,在海外辛勤笔耕并取得可喜成绩。
目錄 :
第一篇 中 欧
瑞 士 独登雪山
没有钟表的瑞士
红塔的故事
梦萦日内瓦
奥地利 多瑙河边的音乐王国
梦幻音符之城
捷 克 心动布拉格
德 国 鲑鱼之乐
迷失在梦里
风情袭人
我们骑车去!
我心中的玛瑙
丹顶鹤
巧遇拿破仑
魔鬼无法毁灭之都──纽伦堡
班贝格黑格尔与拿破仑在此相遇
华格纳之城拜罗伊特
三访海德堡随感
北德“新天鹅堡”之行
追寻德国古老英雄史话
遥想德国圣人使徒的足迹
旅途中邂逅的惊喜
吕贝克周末赏秋
波 兰 奇迹之都
匈牙利 三会布达佩斯
第二篇 东 欧
乌克兰 到基辅去(之一)车站
到基辅去(之二)列车
到基辅去(之三)基辅
苏 俄 清秋望不极
加里宁格勒
第三篇 西 欧
荷 兰 一个书的城市荷兰戴芬特
比利时
卢森堡 寻找历史的影子
英 国 英伦新事
美丽的英国庄园
伦敦温伯里体育场
西弗古堡
莎翁故居周游录
法 国 法国枫丹白露城堡博物馆与花园
香榭大道与凯旋门
第四篇 北 欧
北欧三城记
芬 兰 我在芬兰的日子
第五篇 南 欧
意大利 亚当的创造
在罗马看海
走马看花话罗马
葡萄牙 大西洋中的“花之岛”
葡萄牙之旅
西班牙 行旅者手记
村庄从黎明中醒来
毕加索陈列馆巡礼
太阳之乡──田那利佛
踏寻伊莎贝拉的足迹
海明威与邦布隆拉奔牛节
希 腊 希腊美丽的科孚岛
爱琴海 一个人的爱琴海(上)
一个人的爱琴海(下)
土耳其 加拉塔桥串连伊斯坦堡历史
第六篇 吃喝玩乐
土耳其美食丙天下──伊斯坦堡美食巡礼
伊斯坦堡香料市场眩目醉人
漫谈葡萄酒与酒文化
匈牙利人的鸡蛋情结
闲话欧洲的度假中心
瑞士村姑与泛欧大观园
內容試閱 :
序 一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我们中国的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西方的大科学家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的肩膀在哪里?什么是巨人的肩膀?
我想牛顿所说的巨人肩膀,指的是丰富的知识,开阔的心胸,博广的见闻和对大自然、对人生真切的体会与认识。
如此说来,巨人的肩膀仿佛很高,想要爬上去颇不容易,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呢?
《中庸》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老子也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这几位中外先贤所说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其中的含意却相去不远,就是说:要多闻多看。多闻多看才能提高对自身和外界的真正了解,增加知识与智慧。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至理格言。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就是:一个人要走得远,才会知道自己“不远”。登上高的山,才能悟出自己不但不高,其实还“很卑”,否则陈子昂怎会写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至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亦是我们走在人生道路上应该必懂的道理。那么久远的年代,老子就鼓励人们要“走出去”。告诉我们:心中理想,脑中天地,如果只停留在想象和酝酿中,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走向广大有现实世界,百闻不如一见。
至于“攀上巨人的肩膀”,仔细想想倒也不难,通过学习、阅读、旅游,亲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提高对世间万物的欣赏品位,亦就是一步步攀上巨人的肩膀了。
综合各家的睿智名言,最终的结论便是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难道旅行游历比博览群书阅读求知还重要吗?
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重要。如果一个人从不读书,完全没有书本上的知识,纵是走遍全球,所见所闻亦只是表面现象,对走过之处并无深刻了解,辜负了自己比一般人广阔许多的宝贵机缘。相反的,若是只抱着书本阅读,自以为已经看遍世间百态,而事实上可能仅是陶醉在个人的想象之中,与真正情形相去甚远。
读书,行路是一回事,读书是静态求知,行路是动态求知,都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追求更充实美好的人生,让生活更快乐。
旅游与文学结合并非始自今日,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其中著名的如《老残游记》《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的《航海日志》。还有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虽非游记、却是靠“行路”写出来的宏伟巨著。可见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样重要。
《老残游记》的作者为清代刘鹗,他借走方医生老残的身份,叙述游历中的见闻和感想,从而写出这本游记,全书二十回,文笔灵活生动,极受好评。虽叫游记却被后世定位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徐霞客是明代人,终生喜欢探幽寻秘,研究人文地理、矿石、动植物状况。他长途跋涉,游踪遍历南北十六省,到过许多前人未至的地区,并一路撰写游记。可惜手稿大部分被焚于战火,后经人收集残余存稿出版《徐霞客游记》。这本书被认为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
明朝李时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他撰写《本草纲目》是因为感到所见资料中药名混杂,难以了解药物的形状和生长过程,于是放弃“纸上猜度”,决心亲身深入研究,远涉深山野谷收集药物标本,三十年后完成《本草纲目》。
西方出版的游记文学不少,只说我们最熟知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元朝期间随同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意大利后,在海战中被俘,一个叫鲁斯蒂千的人在监狱里听他口述旅游见闻写出《马可波罗游记》。
西班牙人哥伦布的大名流芳百世。他热爱航海冒险,并认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向东能到的地方向西也能到达。为了印证此想法,在1492年到1502年间他曾经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伦布所著《航海日志》就是记录每天的海上风云,和在新大陆上发现的事物。
刘鹗、徐霞客、李时珍、马可波罗、哥伦布等都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最好的证明。若非游走天涯行路万里,怎能亲眼得见千姿百态的新世界,怎会明白天地间有那么多以前所不知的事物!又怎能体会到海阔天空宇宙无垠的震撼,从而成就了那些伟大的事业!
读万卷书让人胸怀经纶增长智慧,但不能把我们带出纸上谈兵的书斋小天地。世界如此美丽、广阔、多样而新奇,走出去亲眼一见,恰好弥补书本里所欠缺的。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便巧妙地产生了互补作用。
目前是文学的低潮期,出版业不如往昔兴旺,出版纯文学的作品尤其困难。作家们纷纷在寻找新题材,以期突破低迷不振的状况。而与此同时,一般人的生活尚称平稳,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世界勉强算和平,中产阶级成了社会中坚,有能力出国游历的人不在少数。旅游文学、美食文学、环保文学等,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最受欢迎的门类。
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自17世纪起便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工业、交通、贸易、金融保险,科学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具深厚的文化底蕴自不待言,只看欧洲史前美术体现的旧石器时代,和中、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工艺的成就,便知文化基础和水平是如何的深厚、博大。
文艺复兴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运动,那之后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他们给整个世界贡献了灿烂的文艺珍品。在今天的许多欧洲城市如雅典、罗马、巴黎、维也纳、柏林以及莫斯科等,都可看到具有悠久历史丰富而辉煌的传统欧洲文化遗迹。欧洲对推动和奠定现代文明的人类历史进程贡献巨大。
欧洲也有美丽的自然环境。欧洲大陆是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阿尔卑斯山脉势态雄伟,许多峰顶终年积雪。欧洲的河流也很多,河网稠密,大多发源于欧洲中部,分别流入大西洋、北冰洋、里海、黑海和地中海。伏尔加河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多瑙河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是世界航运量最大的河流。欧洲亦多湖,湖泊多为冰川融化形成,譬如芬兰大小湖泊有六万个以上,被称做“千湖之国”。
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的不同国家,从阳光普照的西班牙到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处处有奇景异色。
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欧洲的华文作家们可谓得天独厚。上天对他们更厚的是给予手上那只灵活有致、挥洒自如的笔,和一个从事文学工作者必不可缺的,善于深思的,细腻灵动的头脑,以及刚柔并行的豪气和感情。旅居欧洲他们不仅是生活和工作,也在观看、感觉、探求和更深入的了解,关爱这个自己选择的新乡。欧洲的华文作家写欧洲,正是现身说法,既亲切又生动,读者会在他们的笔下,看到欧洲最真实的一面。
《欧洲不再是传说》的两位主编麦胜梅和王双秀,是从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成立的第一天就与我一同耕耘欧洲华文文学这块新地的伙伴。我还记得她们当时的模样,大概因为与大家素不相识,又没出版过书,只发表过零星作品,所以都坐在那儿听别人发话,默默的不言不语,看上去很“青涩”。岁月飞驰,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她们写书编书,组织文学活动,出席文学会议,都练成了文坛大将。就像现在的欧洲华文作协会长俞力工,副会长朱文辉,一个写政论,一个写推理小说,笔耕勤快,已成文坛大家。
对这个雄美辽阔的世界,我们需要更深的认识。《欧洲不再是传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懂得欧洲,帮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对《欧洲不再是传说》的写作者来说,用笔描绘出胸怀中的欧洲风情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他们亦愿意将这种幸福快乐与读者分享。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永久荣誉会长
赵淑侠
2010年6月1日于纽约
序 二
西游记行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新西游记》。此游记描摹的不是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而是一座经过数千年精心打造的人文珍宝库。游走在欧洲大陆,我们不会遭遇“山高路险惊难下,忽遇山中识径人”的尴尬情景,也不必担心由于物资匮乏而必须忍饥挨饿。
这是一个曾经让我们长期感受落后与自卑的文化圈,如今,游走在英伦的萧然霪雨与罗马的浓墨重彩之间,瞻仰伊斯坦堡、圣彼得堡的夺珍奇景与北欧的乡风民俗之后,我们禁不住在报道欧洲大地的山川风貌、图经地志与民情轶事之余,认真地进行多方位的观察、联想、对比和解读。
综观三十位作家的记录,不见虚无缥缈不实之词,更没有云车仙影的杜撰,而是抱着谦虚诚挚之心,探讨这幅画卷值得我们借鉴的诸多神来之笔。
这也不是一部“五国七日游”杂记,而是众多作者旅居欧洲数十年的经验、感触与研究积淀,也是一部生活之旅的忠实反映。在这全球化浪潮汹涌,脑力互相激荡的当头,我们不求意味隽永,流芳百世,仅仅期盼能够通过回环反复的探讨与追踪,起点唐僧取经的作用。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俞力工
2010年5月5日于奥地利,维也纳
序 三
眼底下的风景
每当满院子的枝桠开始冒出嫩嫩的绿叶时,大地早已一片繁花美景。在蔚蓝的天空下,我总希望能放下身边的事远走高飞。也许不用跑得很远,因为家就在欧洲,出了门处处都赏心悦目。
欧洲的美,在于优美的环境、秀丽的山水、庄严的历史建筑、丰富的人文和辉煌的艺术经典。
传说宙斯在观察地球时爱上了一位美丽迷人的腓尼基国的公主欧罗巴(Europa),宙斯化身成为一头温驯的公牛来亲近她。当欧罗巴好奇的骑上了这头公牛背上时,这头公牛忽然狂跳起来,背着欧罗巴飞越重洋带到克里特岛,后来欧罗巴就成了宙斯的一名妻子。从此,传说欧洲大陆就是以欧罗巴命名的。
“欧洲”在海外作家眼中,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西方文化的城堡。而旅行就是通往城堡的路程,引人遐思,也牵动人浸淫其中。
德国人喜爱旅行,对旅行作了最切实的诠释:“旅行,充实也。”人生是由无数的旅行组成,每个旅人都随着心中的地图去体验陌生的地方和事物。旅人的眼睛是好奇的,带点仰慕也带点贪婪,想将所见所闻所品味过的一切,带回作为邂逅的证据。
邂逅是文学创作的动机,我们收集了三十七位欧洲华人作家的六十二篇难忘的实地旅行心得,集成《欧洲不再是传说》一书。他们,属于心灵最为敏感的一群,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形诸于文字,点燃了旅途中的每一盏灯,成为生命中珍贵的记忆。他们,跋山涉水踩踏前人的脚印,走过欧洲二十多座不同的城市,是奥地利迷人的音乐荟萃或罗马的金碧辉煌艺术殿堂,留住了那行走的双足?或是只为了与哲人黑格尔、康德、尼采,文学家赫曼赫塞、卡夫卡、海明威对话,在那精神象征的地标中忘了催人回返的时间?
他们总是在光影微颤中乐此不疲地寻索遗忘的典故与历史。不仅如此,他们,充当自千里外的旅人,化艰苦成为浪漫豪情,搭火车走基辅与西伯利亚感受另类旅游。旅人,有时也可以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一个脚印细诉圣地亚哥之路的徒步心路历程。
我在编辑过程中追随他们的脚步深入欧洲,感受了他们笔下欧洲每一块土地的人文风景,领悟到深藏在动人文字底下欧洲人的智慧,受益匪浅。在《欧洲不再是传说》一书出版前夕,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这本书能够深深感动读者,激发起走万里路的冲动。
在这里我要感谢欧洲华人作家们的踊跃赐稿,感谢欧洲华文作协会长俞力工先生的大力推动,感谢黄世宜和高丽娟两位校对能手在百忙中抽空为本书校对,感谢秀威出版社编辑组协助本书顺利出版。
另外,编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特别要感谢的是双秀,感谢她在编辑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和支持。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麦胜梅
2010年5月18日于威兹拉
序 四
光影欧洲
上提、下拉、逗点、句号、分段、切行,与胜梅两人分别坐在不同城市的房间里,翻动着眼前印在屏幕上的文字。是文字掘动着人,还是人要掘动那些跳跃在文字背后的故事呢?在过了许久之后,两人终于感应到一个中间点,开始一篇篇一字字逐字推敲地念过去。就这样如旅人般一路前行。至终,却不知是故事引领了我们,还是我们心内根深蒂固的乡愁限定了它的样貌,我想多半是前者吧。终于,原有郁结心中诸多不确定的烦愁与记,在这些纷沓在不同时空以及角度下亮丽灿烂的旅程中点点消融。这期间还体验了胜梅对这本文选付出的厚重的心神,在此一提。
是的,所有的预设都不如这般的走过,从中生出万般情分,在里面找到了我们想要的归宿,并且成功堆砌了欧洲华人旅游文选──《欧洲不再是传说》呈现在你眼前如今的模样。
三十八位会友六十二篇叙情,一处处文物风景在风格迥异的文字串缀之下,在眼前流过之际,内心的喜悦逐日弥漫膨胀,是何等的姿色成就于其中啊,又是何等的高度于焉衍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吗?这六十二篇的人文风景通过不同作者的笔端变得饱满多格,心灵与智慧在旅途中碰撞冲击,这将会带动出什么样社会思潮的变化与发展呢?
走在21世纪的地图上,世界的边陲已经消失,宇宙的未知不断被开解,过去是探险家的旅程,而今日我们成为游人,丈量地图的工具是我们手中的照相机与眼耳口鼻观照之下的凝视邂逅。德国作家丹尼尔凯曼的《丈量世界》一书,记录出宏堡与高斯两位天才德国科学家的各自丈量途程,一位是坐在家中手拿着望远镜观测遥远宇宙中的星体,一位以脚程以马匹轮船等穿越了百千个驿站征服了长长的距离,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偏离的是对科学的激情与执著,而最终产生的疑问是,他们两人是谁去到了更远的地方,是谁依然留在故乡?
是啊,是谁依然留在故乡!
再回到本书中三十七位从欧洲不同的角落出发的会友的旅程,即使他们的身体已经穿越万里路遥,而魂牵梦系的依然是那个家那个故乡。这一次汇聚出的凝视,是华人华文在域外旅程上的哨鹿起身,开地万里,不是吗?在21世纪世界的丈量中,无意间展现出一个新的高度!
王双秀
2010年5月15日于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