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加锋,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温州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温州医学会理事,中华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浙江省分会委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获2002年度浙江省优秀医师、20032004年度浙江省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以项目责任人完成科研课题6项,获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浙江省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一项,南氏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二项;截至2013年6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医学科研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杂志11篇,累计影响因子近30(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7.078,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13篇,其他国家级杂志(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省市级杂志发表论文17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对起搏心室肌电重构的调控”及温州市重大科研项目“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专业特长:在心电学、心电生理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等方面研究深入,对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复杂心律失常有独特的见解及诊断与处理方法;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11年来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熟练掌握心脏临时起搏(包括床旁临时起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单腔起搏、生理性双腔起搏及多腔起搏),ICD植入术及房室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各种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人手术做得既快又好,成功率很高。近年来对心脏各个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国际领先。
目錄:
上篇 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一章 心脏的解剖
第二章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技术
第三章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第四章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五章 主肺动脉干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六章 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七章 起源于左冠窦的室性早搏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
第八章 应重视窦性心律胸前导联移行对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点鉴别的价值
第九章 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鉴别流程及消融策略的选择
第十章 邻近三尖瓣环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一章 邻近二尖瓣环心内膜与心外膜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第十二章 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三章 起源于右心室间隔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四章 希氏束旁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五章 下壁导联呈qR型的窄QRS波群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第十六章 乳头肌来源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
第十七章 心大静脉远端移行区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八章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
第十九章 经皮剑突下心包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心室外膜室性心动过速
中篇 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射融治疗
第一章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二章 右心室流出道多种形态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三章 起源于右侧希氏束附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四章 主肺动脉干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五章 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六章 起源于左侧希氏束旁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第七章 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八章 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的标测与消融
第九章 起源于二尖瓣环附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章 经二尖瓣环心内膜与心外膜途径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一章 左心室间隔部起源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第十二章 心大静脉远端移行区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第十三章 其他非经典起源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下篇 近年在SCI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选登
1.Catheter ablation of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from left ventricular epicardium adjacent to the transitional area from the great cardiac vein to the 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vein
2.Idiopath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originating from the vicinity of tricuspid annulus: Results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thirty-five patients
3.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ventricular septum:Results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twenty patients
4.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Ivabradine versus Carvedilol in Murine Model with the Coxsackievirus B3-Induced Viral Myocarditis
5.Establishment of a canine model of cardiac memory using endocardial pacing via internal jugular vein
6.Electrocardiogram features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nd the treatment tcome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7.Successful Epicardial Ablation of Idiopathic Mitral Ann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rom the Great Cardiac Vein
8.Ablation of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in a Patient with Reversal of Slow and Fast Pathways Inputs into the Atrioventricular Node
9.A Case of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ST Elevation in Leads V14
10.Huge Negative T Waves Reaching a Depth of 36 mm Below the Isoelectric Line on ECG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Stunning
11.Catheter Ablation of Idiopath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Originat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Sep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