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关怀的伦理之维--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作者梁德友分5章,把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置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运用建立在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透视基础之上的道德社会学研究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演绎相统一、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佐证的研究思路,探索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并尝试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体系。
|
關於作者: |
梁德友,男,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方向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学术观点多次被人大书报复印资料转载、索引;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基金项目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十多项。目前担任江苏省社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伦理学会会员、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员等学术职务。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核心概念及经典理论应用
一、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
二、核心概念
三、经典理论及其应用路径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重点、难点与创新
一、选题重点、难点
二、学术创新
第二章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述略:理论架构与意义
第一节 伦理关怀概念意蕴
一、“关怀”的通约性探寻
二、“关怀”的伦理学解读:基于诺丁斯的思想
三、伦理关怀内涵:元伦理学的探讨
第二节 伦理关怀维度探析
一、人的存在方式:伦理关怀的人性基础
二、伦理关怀的维度
第三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德福一致”理论
三、人的需要理论
第四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正当性证成
一、弱势群体观评述
二、马克思主义弱势群体观
三、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正当性
第三章 镜像透视: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实践演进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历史返观
一、弱势群体:一个古老的话题
二、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思想基础与理念
三、养之、教之: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实践
四、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反思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二、计划经济时期19561978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检视
一、社会转型:转型期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背景分析
二、体制之殇: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剖析
三、社会救助:转型期弱势群体关怀的制度安排
四、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关怀的伦理审视
第四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一、西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理论概述
二、制度保障:西方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路径选择
三、西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实践的价值启示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主体建构与责任分析
第一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责任主体建构
一、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主体:政府、社会和个人
二、伦理关怀主体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政府主体的责任边界
一、道德责任与政府公共性
二、政府主体关怀弱势群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善治:政府关怀弱势群体行为的伦理旨趣
第三节 社会主体的伦理取向
一、提高社会的道德宽容度
二、弱势群体的社区融入
三、第三部门支持
四、强势群体的责任
第四节 个人主体的道德自觉
一、个人主体:“能动的行动者”
二、改造弱势心理
三、消除能力贫困,主动增权
第五章 基于伦理关怀的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道德实践路径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原则
一、人道主义原则
二、平等与倾斜原则
三、发展原则
第二节 以生存为核心,完善弱势群体的物质关怀体系
一、作为人权的生存权
二、底线生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三、底线保障:完善弱势群体物质关怀体系
第三节 以发展为目标,强化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
一、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及其发展
二、弱势群体教育现状:以农民工为例
三、加强教育支持,实现弱势群体的“内源”发展
第四节 以权益为保障,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
一、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内涵
二、底层袁迭: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方式
三、畅通渠道: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
第五节 以尊严为目的,构建弱势群体精神家园
一、伦理救助概念界定
二、意义生存:弱势群体伦理救助之道德必然
三、改变“去道德化生存”现状:弱势群体伦理救助的现实诉求
四、实施伦理救助,构建弱势群体精神家园
余论: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学术原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2)要尊重
即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应该“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春秋繁露制度》)。“在我国.先富起来的人帮助后富起来的人,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制度,不是施舍舍嗟来之食。”①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如果这样,是难以真正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的。如对待城市流动人口,过去叫盲流,采取堵截、遣送等限制措施,其实是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不尊重,没有平等地把他们看作是一名合法公民。对进城务工农民叫农民工,其实这种称呼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城市没有使农民工享受到同等的“市民待遇”,没有在城市市民那儿感受到尊重,也没有在城市里找到家的感觉,所以就不可能具有对他所在城市的归属感,也不可能具有主人翁精神,他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功利性、短期性的特征。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并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权利、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这样,才有可能解决城市民工问题,从而促进城市文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要分权
强势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共领域都拥有绝对的“话语霸权”,掌握决策的“关键一票”。长期以来,制度的构建,战略决策的形成都是利益集团占着支配地位,而对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安排,接受现实。因此,要加快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政治制度改革,扩大弱势群体的参政议政渠道,健全和培育工会组织等第三部门“公共领域”,减少“话语霸权”,扩大对话与交流,在一些领域有步骤地使强势群体分权,为弱势群体增权。
(4)要让利
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弱势群体最大的“弱”是弱在经济。强势群体占有社会较多的资源,应该让利于弱势群体。一方面通过国家税收、二次分配、社会保障等财政货币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支持,在制度上构建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第三部门,扶持社会慈善事业,鼓励个人和企业主动参与弱势群体的关怀活动,通过对个别“为富且仁”的个案宣传,培育“先富群体”的社会良知和社会正义感。例如建立个人扶贫基金,成立帮困协会等形式引导强势群体出钱、出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