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五千年的文明已成为昨日,无限灿烂神奇的古国文明已沉落在幽僻的岁月长河中,今天,当一段段消逝地历史在我们心底还原时,成败兴衰之间的落差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它是一种聚合,更是一种感召。我们有责任去发现它们的文化、解读它们的传奇经历,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记录下它们的足迹。
|
內容簡介: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华大地上曾经存在多个政权。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明流传到了现在,也有许多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随风飘逝。本书讲述的正式那些曾经辉煌的古国的历史,其目的是揭开笼罩古国的神秘面纱,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了解古国的机会。
|
關於作者: |
苏山,大学学历,历史文化研究者,自幼对中国历史及国学有很深的文化情结,正是这种执着,让他有一种文化使命感。多年来,苏山致力于历史文化的推广与出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代表作品有《明?冯梦龙智囊(图文本)》、《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李鸿章为人处世的方圆经》等。
|
目錄:
|
第一章 神秘的西域古国——楼兰
被沙漠掩埋的楼兰古城
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
睡在沙漠中的楼兰美女
楼兰古国的消失之谜
第二章 神异时代的古国——古蜀国
揭开古蜀国神秘的面纱
历史悠久的古蜀国
金沙遗址里的古蜀国精华
西南首屈一指的大国
两个民族联合执政
古蜀国的灭亡原因
王陵中展现的古蜀文明
第三章 黄沙中的东方“庞贝城”——精绝
沙漠掩盖下的尼雅遗址
揭开汉代木简上的秘密
尼雅人的消失之谜
第四章 迷雾中的美玉之都——于阗
千古流传的美玉故乡
风靡中原的于阗音乐
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
与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战争
第五章 传承万代的姓氏之国——徐国
淮夷部族中的强大国家
“徐”从国家到姓氏
徐偃王仁义失其国
第六章 乱世之中的文明地——南越国
叱咤风云的岭南王
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
珍宝聚集的南越王墓
繁华玉树转头空
迷雾重重的南越王宫
第七章 因宝马而闻名的国度——大宛
帕米尔高原西麓的圣地
奔跃如飞的汗血宝马
因马而起的战争
大宛国的兴衰史
第八章 佛教风靡的王国——高昌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玄奘与高昌的渊源
“高昌吉利”古钱隐藏的秘密
千年古城的衰落
第九章 贺兰山下的强大帝国——西夏
充满神秘的黑水城
党项族建立的帝国
宝剑、美酒传天下
第十章 最为狂妄的古国——夜郎
夜郎主体民族之谜
夜郎都城所在地之谜
在夹缝中生存的夜郎国
第十一章 别有洞天的王国——大理
大理国名的由来
段氏家族的兴衰
以佛治心的大理王国
皈依佛门的皇帝
消失的大理王陵
第十二章 中华文明的摇篮——庸国
大庸文化探源
大庸绝非平庸之国
独特的丧葬文化
因轻敌而亡的大国
第十三章 称霸草原的天之骄子——匈奴
北方崛起的强大力量
实力相当的帝国战争
匈奴后裔的去向之谜
第十四章 草原上的“天下名骑”——乌桓
乌桓,东胡的后裔
威震中原的乌桓铁骑
与曹操的对决
第十五章 传奇式的伟大民族——鲜卑
从小部落到大王朝
才智超群的鲜卑冯太后
斗智斗勇的迁都过程
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北魏与宗教的不解之缘
北魏王朝的消亡
第十六章 雪域高原上的传奇王国——吐蕃
雪域王国的成长
吐蕃的大英雄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吐蕃与大唐的多年战争
鼎盛时期的吐蕃
金城公主波折的一生
吐蕃王朝的瓦解
第十七章 马背上诞生的“镔铁”民族——契丹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从小部落到大辽国
失传的契丹文字重现
契丹人的去向之谜
第十八章 纵横大漠南北的王国——柔然
奴隶始祖开创的强国
盛极一时的草原霸主
命运多舛的柔然才女
强盛过后的衰败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神秘的西域古国——楼兰
被沙漠掩埋的楼兰古城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中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楼兰,曾经是一个神秘的西域古国。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在古时人们的印象里,西域是一个充满危险、有去无回的地方。对西域充满好奇的张骞没 有被危险故事吓倒,毅然上路,走出阳关,首先来到美丽的塔里木绿洲,楼兰就位于那里。张骞发现楼兰人的相貌与汉人大不一样,楼兰人有深深的眼窝,大眼睛,低颧骨,高鼻梁。他们说着如同鸟儿鸣叫一般古怪难懂的语言,这里的人用芦苇杆、胡杨树作为写字用的笔,写出像蝌蚪一样的文字,张骞无法识别。张骞数年后返回中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一一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听了后对楼兰这个处于天之一隅,位置却十分重要的小国家十分感兴趣。
楼兰,这个昔日绿草遍地、人流如织的繁荣古城,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郭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和待后人破解的千古之谜。直到1000多年之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重新发现了楼兰。楼兰终于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
这是一个打着考古旗号行强盗之实的瑞典考察队伍的不经意发现。1895年2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庞大的驼队来中国的罗布泊地区考察,他们的考察队伍在刚刚深入罗布泊不足10千米就遭风沙袭击,随行的多数人在风沙中丧命,幸运的是一只水鸟将赫定引至一水源处,他才侥幸走出沙漠。赫定认为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但是赫定并没有畏惧“死亡之海”,1899年9月,他在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贝尔的资助下,开始了对塔克拉玛干的第二次探险。他再次率领探险队进入孔雀河下游的罗布泊荒原,这次他决意 打通从中亚到西藏的道路。
这一次,赫定的探险之行则充满了戏剧性。起初,赫定一行驾小舟沿叶尔羌河进入塔里木河,抵达若羌绿洲,1900年2月,他又组织一班人马向罗布泊荒原进发,3月29日来到罗布泊西北岸。在探险队打算退出罗布泊的前一天,中国维吾尔族的探险队员奥尔迪克发现用来挖水的铁铲丢在前一夜的宿营地。在茫茫沙漠中,铁铲是探险队伍唯一的挖水工具,没有了铁铲就意味着他们将没有水喝。所以,赫定命令奥尔迪克回去寻找。奥尔迪克强忍饥渴,经过一天的跋涉,他幸运地找到了铁铲。就在他返回的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打在脸上使他无法睁眼,他迷失了方向。这场巨大的风暴停息后,奥尔迪克面前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和房址,起初他以为这是“海市蜃楼”,但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座被风沙湮没的古城废墟。这里不仅有残垣断壁、巨大的房梁,还有遍地的碎陶片和浮露于地表的佛珠、铜钱等。眼前的一切让奥尔迪克无比激动,这不正是探险队伍苦苦寻找的吗?
于是,奥尔迪克带了个木雕残片,急忙追赶队伍,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当赫定从奥尔迪克手中接过那几片木雕残片时,有多年探险经验的他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处使自己闻名于世的重大发现,赫定兴奋地惊叫起来。他用颤抖的手挥笔记录了当时自己的这一心情:“这些精巧的蜗卷纹和草叶纹雕刻使我眼花缭乱了,这果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公元1900年的3月29日,历史将铭记这一 伟大的日子,这是一座充满传奇与智慧的人类文明宝库又一次回归历史舞台的日子。”
虽然赫定按捺不住急切挖掘的心情,但是由于他们的水和食物已经所剩无几,显然前往发掘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探险队伍为了生存,将考察楼兰的计划推迟到到第二年春天。1901年3月,赫定就迫不及待地重返沙漠。但是当他们面对一望无际、浩瀚如海的茫茫 沙漠时,再也找不到那座古城的遗迹了。在苦苦寻找却毫无线索的情况下,大家都对古城遗迹失去了信心,打算放弃了。然而,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赫定等人在疲惫不堪地穿越一片低矮的雅丹地貌区域时,发现了许多古代烽火台,他们沿着这条烽隧线一直走,当走到罗布泊西岸时,一座被风沙湮没的古城遗迹出现了,这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那片废墟!
因为这次是有备而来,探险队立即在这里支搭帐篷,准备挖掘。他们在古城内13个地点大肆盗挖起来。一个多星期后,他们挖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等。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得最早的佛像艺术品。最重要的文物当属那些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赫定在遗迹里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根据赫定带回的卢文和简牍上的“Kroraina”一词,德国语言学家研究后确认:这片废墟就是在历史上赫赫 有名后又销声匿迹的楼兰!
自从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后,楼兰古城的名字享誉世界,世界各地的文物爱好者都慕名而来,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因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挖掘的文物带运回国。这些文物一起了专家的兴趣,于是,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同时,神秘的楼兰古国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各国探险队纷涌而至。于是,这一段时期成为各国探险家、考 古学家的探索研究楼兰的时代。
我国科学家于1927年到开始考察楼兰。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挖掘,出土了70 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 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
楼兰,这个被沙漠湮没千年的文化古城,竟然被外国的盗贼率先 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伴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多,古楼兰的轮廓 也渐次清晰展现于世人面前。
历史上煊赫一时的楼兰城,实际不过是每边长330多米的一个小小的城垣,城墙围成方形,透露出与黄河流域文化观念相通的精神 风貌。城墙已在长期的东北季风的侵蚀中断离残破,但城内高达10 米的佛塔,土垣筑就的三间房,相去不远出土过大量魏晋木筒、文 书的西域长史府故址,一间间以木为梁架、以红柳作墙垣的民居,还傲然挺立在古城之中,诉说着曾经有过的历史辉煌。尽管从戈壁 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可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灿烂 辉煌。
考古学家研究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楼兰就有了木雕手工艺,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就发掘出土了许多木雕人像,孔雀河支流小河流 域古墓中也发现一批木雕人像。楼兰、尼雅等地还发掘了木桶、木碗、木盘、木勺等大批木器。1996年在且末县扎洪鲁克墓地发现了两件极其精美的木雕盒,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其中一件呈长方体,子母口但盖已佚失,此盒用锯、刮、凿、打磨等方法加工而成,正、背面和底面雕有狼纹,狼呈匍匐低首状,腹部雕刻出一只羚羊头,表示刚刚享受过美餐,狼尾侧又雕出一只狼头,形态与前者相同;另一件的形态和加工方法与前件一样,但通体雕刻的图案却与前件有别,它以变形鸟纹为主。类似的图案亦见于扎洪鲁克墓地出土古代毛织品。凡此表明,塔里木盆地古代居民自古以来就有精湛 的木雕艺术传统,而佛教传入的文化艺术,则赋予古老楼兰的木雕艺术以新的活力。
同时,在楼兰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充分表明楼兰古城地位的重要。其中有种类多样的丝绸织品,如锦、缎、绮等。出土的丝绸织品虽历经两千年,但色彩依然绚丽,图案精美,其中有的织法现在早已失传,这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楼兰丝绸纺织的水平已十分高超,当时许多中亚商人以及欧洲商人曾竞相来中国从事丝绸生意。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出土的这些作为 东西方交流凭证的大量实物,充分表明当年楼兰古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相当繁荣。
楼兰最初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楼兰经济快速发展,当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后,促进了楼兰城市文明的发展。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 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诗句。那么,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域重要城镇,为什么在公元3世纪后就销声匿迹了?这是至今考古学家还没有解开的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