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編輯推薦: |
“读者文摘”系列丛书是2014年书市上的“满汉全席”,有咸有甜,有荤有素。作品全原创,内容全精选,文字风格、文章设计各具特色。共分“读者文摘力量篇”“读者文摘智慧篇”“读者文摘情感篇”“读者文摘心灵篇”四个版块,全套24册。分别选编任蒙、吴万夫、曹秀、杜怀超、全明春、余春明、周虞农、徐成龙、黄圣凤等24位优秀作者的作品。他们分别出生在60、70、80、90不同年代,分布在中国、美国24个省市,分别从事高校教师、专业创作、学术研究、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等不同职业工作。
本丛书每一本书均是我们遴选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随笔之精华,组合成一部旷世精品合集。与读者分享人生感悟,传播幸福哲学。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存在着许多让人无法预料的困难和诱惑,这会挫伤我们的自信,扰乱我们的视线和心灵,也会使我们的前途变得迷雾重重、扑朔迷离。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
本书收录的精彩动人、发人深省的隽永故事,内容涉及心态、宽容、尊重、亲情、爱情、友谊、善良、感恩、幸福、做人、做事、挫折、成功等重大人生课题。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会对人的一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作者的精品之作,向读者展示生活中的动人瞬间。故事精彩,给人心灵深刻的启迪。人生是一道风景,人每时每刻都活在风景中,人本身也是一道或优美或灵动的风景。细细感悟人生的瞬间风景,你会心灵一颤,微笑、思考,并得到激励。
|
關於作者: |
吴万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在《清明》《啄木鸟》《飞天》《四川文学》《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等全国数百家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逾百万字。小说处女作《阿香》1992年被郑州电视台拍摄成电视剧。小说、诗歌、散文等荣获《飞天》征文奖、《人民文学》散文奖、第七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等各类文学奖项40余次。部分小说、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选》《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等多种选集选本。数篇作品被译成加拿大、土耳其等文字。其中,小说《坠落过程》被收入土耳其大学教材《汉语阅读教程》下册第五课。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等8部。
|
目錄:
|
第一辑〓向着梦的地方去
泪光中的微笑
塑造父亲
我欠母亲一顿揍
想起儿时看电影
人在屋檐下
哭泣的虎子
燃烧的童年
向着梦的地方去
活着为什么
童年的“文化衫”
再看父亲一眼
曾经有过的风景
修鞋老张的一片天
难忘片断
行走的泥土
接站铅笔及其他
今生债未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
第二辑〓怀念水莲
亦师亦友孙方友
我有一张石祥先生的名片
我的文友周鹏飞
一路豪情一路歌
孙禾印象
怀念水莲
难忘七夕
堂堂女儿
希望女儿
难忘女儿心
太阳出世
做好人是一笔财富
情结难解
生命无常
今日水村飞出的“金凤凰”
声音
第三辑〓跋涉中的印痕
贴着大地行走
大生态文学与作家的责任感
跋涉中的印痕
邹相:文学朝圣路上的“80后”
一份诗意的力量
再读韩英
记者与作家:“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让作品走入读者心中
时代的“秘史”
“西紫湖文学笔会”琐谈
我的教师情结
倾听花开的声音
小小说八大家丰富了我的“集邮”生活
有趣的封号
小小说评点(四十八则)
名家名编动态——系列速写之一
名家名编动态——系列速写之二
名家名编动态——系列速写之三
名家名编动态——系列速写之四
名家名编动态——系列速写之五
第四辑〓形象的力量
小镇上的作家吴万夫
关注民工的流浪作家吴万夫
吴万夫:朝圣路上与挑着的家
人物和视角——读吴万夫中篇小说《寻找安全区》
敢问路在何方——读吴万夫中篇小说《寻找安全区》
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河南吴万夫论
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吴万夫访谈录
生活美酒 原汁原味——吴万夫小小说《乡下丫头小慧》赏析
谈谈吴万夫小小说《阿香》的异彩
用血与牙齿换来的幸福——吴万夫小小说《看夕阳》赏析
李鱼的困境——赏析吴万夫短篇小说《画驴》
再读吴万夫——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为例
无与伦比的母爱——读吴万夫小小说《坠落过程》有感
人各有志——评吴万夫小小说《改行》的立意
形象的力量——浅谈吴万夫小小说《丑人老甫》的人物形象
“家”里的小小说之花——“世家现象”三人谈
|
內容試閱:
|
泪光中的微笑
为了这个家,父亲犹如一盏灯,总是想法设法照亮我们每一个人,却暗淡了自己。我们都担心某一天,父亲会被熬得灯枯油竭,我们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三十年前,也就是在我七八岁时,我患了一场奇怪的病:能吃干的,却不能吃稀的,只要一喝稀粥就呕吐。这对于家庭极度贫穷的我们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小事情。
那时,我家兄弟姐妹七八个,劳力又不足,每到年末算账,我们家里都是“倒打款”,挣得的工分,分得的粮食,常常是不够吃不够喝,青黄不接。因为家庭的贫穷,我们十天半月都吃不到一顿干饭。每次喝的粥,能当镜子照人,半天都捞不到一颗米粒。父亲作为家庭的主力,所有的苦活累活全由他一人担当,但他仍与我们“同甘共苦”,很少有“开小灶”的时候,更别说特殊对待——吃干饭了。然而那时,我却真真切切地患了一种奇怪的“富贵病”,这令全家人都感到匪夷所思。母亲每次做饭也特别棘手,每次母亲都要将锅烧得火热,用筷子蘸一点油星子,沿锅走一圈,再摊上面糊,单独为我做一锅面饼。有时实在没有米面了,就让姐弟们端着升子,到邻家四处讨借。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我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我们全家人都不知道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后来直至上了卫校,我也没有搞明白童年的那场病因——我姑且称之为“粮食综合征”吧。
我一直为童年的那场“特殊化”而感到羞愧难当。
或许是因为生活负担繁重的缘由,父亲仿佛成了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在他的胸膛里,总是有发不完的火。逢年过节,是别人家孩子的天堂,却成了我们兄弟几个的“地狱”。每到节日,都成了我们的“怄气日”。因为没钱,父亲挪向镇子的步子格外慢,磨磨蹭蹭,回来得也就格外晚。父亲每每只捎回几斤萝卜,或一小捆白菜,或两三斤水豆腐,有时充其量只买回一尾鱼——这,就算是我们节日的犒劳品了。饭菜做好了,我们都不忍心“中饱私囊”,都希望把这难得的“珍馐佳肴”让父亲多品尝一些。
为了这个家,父亲犹如一盏灯,总是想法设法照亮我们每一个人,却暗淡了自己。我们都担心某一天,父亲会被熬得灯枯油竭,我们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因此,每逢节日来临,改善生活,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尽量让父亲多吃一些,希望多给他的“灯盏”里加加油。而父亲呢,总是舍不得动筷子,不断地推让给我们吃,结果一盆菜,在我们兄弟间完好无损地“旅行”一圈后,又“完璧归赵”到父亲面前。几个“回合”下来,脾气乖张的父亲便不耐烦了,暴跳如雷:“你们不吃是吧?我倒进猪槽里喂猪!”父亲说着,便真的将一盆热气腾腾的菜,气势汹汹地泼进猪食盆里!
那一顿饭,我们都吃得索然无味,不欢而散。我们害怕每一个节日的到来,却又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体会别样的温情。
父亲没有过一个安顿的日子。为了支撑这个家,父亲做过篾匠活儿,养过豆芽儿,锻过磨,做过挂面……父亲头脑活络,凡是能挣钱养家糊口的手艺,没有难住父亲的。父亲做的篾活儿,结实耐用,满条街上无人能比;父亲养的豆芽儿,白白胖胖,水灵脆嫩;父亲锻的磨,有棱有角,堪称艺术品,能多出面粉;父亲做的挂面,白细匀称,经煮耐嚼,筋道可口……
但“百艺在身”的父亲,并没有因此改变家庭现状。俗话说,“穷人气多”。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时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吆吆嚷嚷,没完没了。父亲每次都以大同小异的方式作为“故事”的结局:要么找绳子骑树上吊;要么担起货郎挑子或补锅担子四处游村串乡。当然,父亲每次寻死觅活,都没有完成“大业”——有我们兄弟寸步不离左右,即使父亲找到绳子,我们又岂能眼睁睁地让他上吊呢?父亲每次赌气出门时,都要甩下一句“永不回来”或“死在外面心静”的硬气话,但过不了多久,又不请自回出现在家中。
父亲每次都会为自己“活着回来”找到不同的理由:或是放心不下双目失明的母亲,或是舍不得尚未立志的儿女。最玄的一次,父亲说他在小河边放下补锅担子准备洗脸,这时忽然吹过来一股风,将他的草帽吹落河里,他知道是老先人显灵了,要请他回家呢,于是不敢违背先人指点,立即挑起补锅担子匆匆赶回!父亲说这番话时,脸上涂抹着对我们的无限眷恋和慈爱。我们兄弟的脸上也悬挂着惊诧而释然的欢喜。
贫穷让我们在泪光中学会微笑,在苦痛中感受欢乐。
那时,信息不如现在这么灵通。我们家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天气预报全凭肉眼观察,或是对节令的经验判断。做挂面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起五更,摸半夜,与天气紧密关联。遇到天气晴朗时,一天下来还能有个几斤面的赚头;如遇突然变天,盘在筷子上的挂面,就会流下来,几天辛苦赚来的,就会一下子全赔了。因此,我的父亲,对天气预报也就格外重视,每天临睡前,都要亲自观察一下天气情况。父亲主要根据风云、星月等对天气进行研判。风轻云淡、月朗星稀的夜晚,第二天一般会是个好天气。父亲头天晚上观罢天气,第二天还要再“验明正身”一番。如遇模棱两可、拿不准时,父亲会反复出门察看,犹犹豫豫盘算着今天是否和面。当然,父亲有时也让我们兄弟几个“越俎代庖”察看天气。我们兄弟几个夜半“起夜”,都充当过父亲的“观察哨”。劳心劳力的父亲有时为了省心,就索性躺在床上“遥控指挥”,问天上是否有星星。起夜的人都会如实回答“有”或“没有”。有星星,父亲就起床和面;没星星,父亲就再三权衡是否取消当天的“行程”。我们兄弟都成了“会数星星的孩子”。
但“不听调遣”的三哥,那天半夜却和父亲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当父亲问起夜的三哥天上是不是有星星时,睡眼惺忪的三哥连头都没抬,懵懵懂懂随口答道:“星星在天上!”三哥说着,顾自钻进被窝睡觉去了。父亲起来不待“考证”,兀自和了一大盆面。结果可想而知,那天是个阴雨天,父亲和的三四十斤面全部“泡汤”了!为此,父亲对三哥破口大骂,按照父亲的逻辑,那天没有星星,三哥却说“星星在天上”,就是“谎报军情”,就应该承担直接责任;而三哥的说法是,父亲问的是“天上是不是有星星”,而不是问天气,星星当然在天上,他的回答自然不会有错。
关于“星星事件”,很长时间都成为我们兄弟之间的笑谈。
如今父亲过世几年了,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省城一家文化单位做了一名编辑。我不仅拥有了手机、电视机、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而且成为我们县里近年来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彻底改变了上几代人是文盲的历史。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不可能由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步步走向省城,并在省会城市安家落户,过着与以往天壤之别的生活。三十年里,我的人生变化,就是改革开放的真实体现与诠释,是时代的进步,更是文明的象征。想起童年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每每忆及,我们兄弟几人都会笑出泪来……
塑造父亲
如今,父亲苍老了,苍老得像一口锈迹斑驳的钟鼎,敲打不出悦耳的声音;苍老得又苑若一柄驽钝的犁铧,犁不进岁月的纵深。父亲变成了一个和善可爱的小老头儿,全然没有昔日的锋利。
在我童年记忆的深井里,父亲一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父亲耿直暴躁,常爱出风头。为了村邻,为了集体,他可以路见不平,两肋插刀,与人大动干戈。
有一年,生产队长为了揩社员的“油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带人闯进会计的家里,欲行强夺账本,谋取会计职位。那年月,掌管弹丸之地的队长,亦有呼风唤雨的权力,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父亲闻讯后,硬是组织人马前去拦截。于是大打出手。那时我还少不更事,只懵懂记得那夜下着瓢泼大雨,父亲吆三喝五,许褚赤膊上阵般,冲进雨阵。父亲硬是粉碎了生产队长的阴谋!
还有一次,生产队长为了报复,几个奶崽的妇女本来上工迟到3分钟,生产队长硬是扣她们一天的工分。父亲要替她们讨个公道,可是生产队长充耳不闻,不依不饶。父亲便火了,红着眼,咆哮一声,扛着犁秧耙子,追得生产队长在村里跑了3圈!吓得生产队长的妈替队长连喊了几晚黑的魂儿!
父亲在全公社是出了名的“吴老硬”。但我却觉得父亲有时“硬”得乖戾,不近人情。
那时节,我的家道真可谓黄楝拌苦参,又苦又寒。我们哥弟姐姐七八个,像马路上遗下的一排溜驴粪蛋子般,全是肩挨肩儿大。母亲更是悲苦,在娘家十余岁时,就让剪刀挑瞎了右眼,由于缺钱医治,左眼很快因流泪太多也失明了。这对于母亲是痛苦的,对于父亲更是苦痛。
父亲每天烦闷不堪。尽管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老鸹,每日从南畈到北畈,往来穿梭,但衔来的粮食却不够填我们哥弟几个窑洞一般大的嘴巴。父亲黄汗黑流地挣工分,到头来还得向外打款。没到青黄不接的日子,就得借东家讨西家,烧锅无米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稍不如意,就爱摔盆子掼碗子,总有发不完的火。父亲一发火,我们哥弟几个就七魂出窍,噤若寒蝉,躲在门旮旯里。
那时无论哥哥还是弟弟,我们都惧怕父亲。平素我们连稀饭都喝不匀溜,更甭说吃一顿干饭了。有时左右邻居的婶娘们便送一碗干饭让父亲吃,可父亲总是要我们哥弟几个分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那时虽小小年纪,但却已是早熟了,瞅着瘦削的父亲还要挑起家庭的大梁,于是一碗干饭陀螺一样,无论转到哪个哥弟的面前,都没有人动一筷子。尽管我们瞄着干饭,眼馋得喉结上下骨骨碌碌滚动,但我们还是让一碗饭“完璧归赵”,最后又旅行到父亲面前。于是父亲便火了,破口大骂,气势汹汹地把一碗饭泼到猪槽里喂狗!干饭谁也没吃成,还引来一场“悲剧”!我们的心头,酸酸的,戚戚的,都想哭。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但在童年的记忆里,逢年过节是别家孩子的天堂,却成了我们的地狱。每到节日,别人家喜气洋洋,我们家却郁郁长叹。这个时节,便是我们家怄气的日子。平素没吃过豆腐的我家,这时无论如何,父亲也要想方设法从集上斫回一斤肉,或买回两尾鱼。但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又故“伎”重演,推来拒去。于是父亲又把好端端的鱼或肉,泼进猪槽。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过个安顿喜庆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母亲和我们都成了惊弓之鸟,惶惶不安。
父亲的举措,使我童年的天空失去阳光和小鸟的啁啾。我们少有欢笑。就连挨打也不允许哭,被父亲逼着端碗吃饭,“麻木不仁”时,便有大颗大颗的泪珠子,滚汤圆般,卟嗒卟嗒砸落碗里。多少年来,我养成了皱眉头的习惯,以致我又把这个习惯遗传给可爱的女儿。
如今,父亲苍老了,苍老得像一口锈迹斑驳的钟鼎,敲打不出悦耳的声音;苍老得又苑若一柄驽钝的犁铧,犁不进岁月的纵深。父亲变成了一个和善可爱的小老头儿,全然没有昔日的锋利。父亲为了给我们哥弟六个成家立业,已被生活压弯了腰,毫无脾气可言。父亲原指望子女们长大,会给他带来天伦之乐,可是到头来还处在一种自劳自吃的情境中。哥弟们大了,都不再畏葸父亲。他们都把造成自己苦难身世的原因归咎到父亲头上。他们敢和父亲顶嘴,有时还吵得不可开交。开始父亲还要大发“余威”,可是时间一长,他再也没有这份气力。有一次,因为没钱交书杂费,六弟被迫停学回家。不懂事的六弟便和父亲赌气。父亲拾起笤帚就要追打六弟,可是跑了几条田埂远都没追上,还把父亲累得跌坐在那儿,唿哧唿哧喘大气。六弟便站在田埂的另一头,故意对父亲来个“三气周瑜”:“来呀,大!你来追打呀!你咋不来呵?没有熊本事,还要喂养我们几个!还要供我们上学,又不给钱!”
父亲垂头丧气地回了家,没再搭理六弟。我从父亲的身上读到一种无可奈何的默认。
后来,不争气的几个哥嫂,车轮战般轮番和父亲吵嘴,父亲变得越发憔悴不堪,郁郁寡欢。往昔的父亲如今已被我们哥弟妯娌们磨砺得没棱没角,在我们面前都不敢说一句大声话。因分债的事,丧失伦理的三哥三嫂,还几次和父亲大吵大闹,有一次居然把父亲打得头破血流。心灰意冷的父亲哽咽无语,执意要去状告三哥。连村里人也说,三哥这回蹲大牢是确定无疑了。可是经过族人和我的劝说,父亲竟立时原谅了跪在地上号啕恸哭的三哥!为了儿子,父亲可以在一瞬间忘记一切荣辱际遇,冷暖辛酸。
岁月塑造父亲的年轮。
我们塑造父亲的性格。
塑造父亲,是父辈抚爱后代的最大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