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针对当下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出现的问题既面临的困境、路径探讨,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传媒研究专家、业界名流等,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可供媒体同行特别是纸媒从业者坚察和省思。
|
目錄:
|
传媒聚焦
纸媒转型 001
深度访谈 003
曹保印 赵勇力 王跃春:纸媒的未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003
观点交锋 010
孟 波 事业还是企业? 投入还是投资?
——关于传统媒体转型的十个方向性思考 010
陈国权 报纸衰退中的战略选择 016
郭全中 传统都市报的转型探析 023彭桂兵 传统媒体转型语境和路径 028
高明勇 传统媒体:为何转型,如何转型 035
他山之石 041
高井洁司 日本报业求存战略 041
魏 然 美国报业转型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亚马逊公司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的启示 050
赵勇力 欧美纸媒转型的五大派别 060
图说传媒
赵 斌 纽约时报发展简史
全媒体研究 OMNIMEDIA RESEARCH 067
白明辉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新媒体试水 069
田 铮 拍者网 基于报纸的UGC网站探索 073
刘禹泽 传统媒体的App之路 082
深度观察 INSIGHT 093
王 华 新媒体评论:在“速朽”中寻找价值 095
张 寒 网络时代,深度报道的轻逸与沉重 101
李嘉陵 新媒体记者的自我修养 108
采编茶座 NEWS SALON 117
记者突破 119
黄玉浩 一个“菜鸟”记者的逆袭 119
崔木杨 在黑暗中行走 129
理论前沿 THEORY FRONT 143
师曾志 失控:在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之间
——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 145
史事钩沉 ARCHIVE 153
林溪声 邵飘萍与《京报》: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审视 155
洪振快 历史上的创办报刊权 162
传媒好书赏 MEDIA BOOKS 177
曹保印 我的前面没有路,我的后面是条路 179
王爱军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185
王爱军 与心灵对话 187
闾 宏 一个写作时代的到来 190
曹保印 突破,你能吗? 193
|
內容試閱:
|
卷首 理想不灭,纸媒不死
曹保印
编《新京报传媒研究》第三卷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北京的冬天,天气很冷,雾霾很重,很多人艰于呼吸,甚至不敢呼吸。自由呼唤新鲜的空气,早已经成了奢望,口罩成了越来越多人出门的生活必备品。
然而,这又能怎样?马路上,汽车依然在拥堵中行驶;大街上,人们依然在雾霾里穿行。北京并没有因此死去,西山的红叶依然美丽,潭柘寺的钟声依然响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对北京绝望,更没有对北京的未来绝望,而只要不绝望,就一定会有希望。
不过,对传统媒体人来说,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冬天,也正在传说中轰轰烈烈地到来。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像先知一样预言,传统媒体的冬天已经到来,在不久的将来,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必死。这其中,不乏纸媒人自己,有时候,纸媒人声称纸媒必死的声音,居然还是异常响亮的。究其所据,不外乎移动终端时代的到来,将彻底侵占纸媒的地盘,人们将不再需要通过阅读纸媒获取信息,手指轻轻一点,海量信息便会如喷泉一样从移动终端涌出,免费、快捷而且环保。
必须承认,移动终端的普及,必将引发整个人类世界多米诺骨牌式的多领域、多层次、多样态的革命,人类将会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新世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革命是否一定意味着打破乃至毁灭全部的“旧世界”,重塑甚至于重造一个“新世界”,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事实恐怕未必会如此。否则,“旧世界”将往何处去,“新世界”又将从何处来?没有了“旧世界”的土壤,“新世界”的种子又将在何处生根?更不必说发芽、开花、结果。
就像北京的冬天和雾霾,只要我们对春天的到来不绝望,春天就一定会到来;只要我们对蓝天、绿地、碧水的期待不绝望,雾终究会散去,霾也一定会远离,蓝天白云、绿地红花、碧水游鱼,都不会是遥远的梦想。同样的道理,作为纸媒人,只要我们对理想不丧失热情,对未来不丧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始终满怀对公平、正义、良知、爱与美的真挚向往与追求,纸媒不但不会死,反而会活得更持久、更美好、更具品质,也必将更有影响力。就像新京报的社歌所唱,“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我的火里燃着我的光”。
十年前的2003年,当《新京报》即将创刊之时,包括传媒界部分著名学者在内,很多人预言新京报“一出生就必死无疑”,种种分析理由煞有介事;更有人搬出气候说,说南人不习冬战,《新京报》创刊前降下的第一场大雪,就是给新京报一个颜色看看,让《新京报》过不了第一个冬天。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场大雪的考验对《新京报》来说,恰恰是瑞雪兆丰年,使《新京报》真正做到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一路风雨走到了2013年,并且继续沐风栉雨走向2014年。
风雨十年,新京报人靠什么走过了十年,又将靠什么走向下一个十年?一言以蔽之:风骨。有风骨,才会有风采;有风骨,才会有风流。在新京报人身上,风骨早已化成了DNA,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人与物如何变迁,新京报人始终致力于办一份以责任为灵魂的报纸,办一份记录时代步伐的报纸,办一份进步、美好的报纸。所谓“品质源于责任”,在《新京报》和新京报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事实上,当《新京报》转身全媒体之后,“品质源于责任”的办报理念,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日益在加强。与此同时,纸质版《新京报》与新媒体版《新京报》,相互映衬,彼此取长补短。这样,选择《新京报》,就是选择与进步、美好同行,无论受众是翻阅纸质版新京报,还是点击新媒体版《新京报》,都会感受到浓郁的《新京报》气息。这是一种洋溢着进步的气息,一种飘散着美好的气息。在雾霾浓重、PM2.5屡屡爆表的北京,能够每天自由呼吸这样的气息,“绝望”两个字就会从受众的字典里悄悄溜走,而美好的“希望”又将会像夜空的星星一样闪亮。
因此,虽然本卷聚焦传统媒体转型,但并不意味着加入唱衰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大合唱;当然,也并不刻意回避各种反省、质疑、极端否定传统媒体的观点。相反,我们努力让读者听到尽可能多的声音,从而能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我们相信,在坚守自身信念的前提下,他人的鼓励令人温暖,而他人的质疑则会让人冷静,所以,多一份温暖不多,多一份质疑也同样不多。为此,本卷特别专访新京报总编辑、本刊主编王跃春,她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而又角度独特,可供媒体同行特别是纸媒从业者省思。
在第三卷上,我们还刊发了邵飘萍与《京报》的史料性文章,以及梳理历史上的报刊创办权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洞察新闻时局。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就是因为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找到并且掌握了精妙的平衡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这个坐标上,也一定有精妙的平衡点,而如何找到它,掌握它,运用它,则考验着所有媒体人。为此,我们愿和读者一起上路,在北方即将飘舞的漫天大雪中,去踏雪寻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