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編輯推薦: |
和珅成功是有秘诀的,而这种秘诀是永远有效的,无论你做何种职业,只要你身处下位就能用得上。
|
內容簡介: |
和珅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谋进入了官场,得到了乾隆的喜爱。更凭借着一项秘笈获得了皇帝的信任。然而,就在他的地位逐步上升中,他迷失了自我。过去的那个上进青年消失了,他的女人们仍然爱着他。因为在那个大染缸里逐渐堕落的和珅,比他们更有亲情。
为了兄弟,和珅愿意失去自己的一些尊严,放下身段去跑官要官。为了自己,他张开了血盆大口,享受着财富大餐。
就在他忘乎所以之际,一张大网慢慢收紧,而他却浑然不知。
|
目錄:
|
第一章 激流勇进
1.宣判前心里反驳
2.连遭难少年老成
3.遇伯乐巧妙成家
4.落科考无奈当差
5.转时运受到关注
6.掌权势乐于助人
7.受牵连难脱干系
8.合计谋勇斗大吏
9.委重任同甘共苦
10.稳住神麻痹政敌
11.装无能假痴不癫
12.惩贪吏喜结皇亲
第二章 如日中天
13.借南巡巧泄天机
14.图享受接纳小妾
15.凤凰男再纳新欢
16.敢下海多种经营
17.乱指挥遭受申饬
18.寻旧怨咬文嚼字
19.为讨好再出阴招
20.借刘墉正名扬誉
21.联起手整倒国泰
22.同相惜解禁红楼
23.学皇帝爱好一致
24.学皇帝起居相符
25.学皇帝摆弄风雅
26.当铺火商业抱团
27.费心思乾隆敛财
28.显兴旺千叟大宴
第三章 权倾朝野
29.奏刘全意在和珅
30.巧周旋因祸得福
31.壁上观渔翁得利
32.议军事巧舌如簧
33.借力量举荐和琳
34.借机会远遣政敌
35.风流鬼纪昀潇洒
36.受奖掖再添资财
37.白莲教起兵造反
38.情深深阖府幸福
39.和家班网络健全
40.设计谋四面出击
41.寻机会弹劾政敌
42.靠举荐聚财笼人
43.为惩贪设议罪银
44.讨欢心再办盛宴
45.图奢华大搞装修
46.怎一个贪字了得
47.巧说服阻挠退位
48.忘年交和纪相谐
49.乾隆爷暗助和珅
50.调关系和琳出色
51.将星陨大权独揽
52.太狂妄俨然皇帝
第四章 长河落日
53.失夫人悲戚万分
54.靠山倒大厦忽倾
55.死亡前感慨万千
56.为什么非要杀他
57.和珅的供词
和砷大事记
本书主要人物生平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激流勇进忠臣硕鼠和珅激流勇进第一章1宣判前心里反驳
嘉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色严峻,威严无比。文武大臣神情肃然,缄默无语。
大殿内鸦雀无声。可在这无声中,却似乎又有“声音”。廊柱间穿插着一股欣喜气,那是众多忠良之臣在欣喜地呼喊;脚下的金砖缝隙里,也游走着一股悲戚的气,这是阿谀谄媚和珅的大臣们在哀嚎。
此刻,宣旨官的声音尤为洪亮,振聋发聩。声音弹射到廊柱上,又反射到每个人的耳朵中、心灵深处。
宣旨官朗声念道:
和珅二十大罪状:(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卖力,用的是大清朝官方标准普通话)。
一、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地下跪着的和珅,极为不服,心说:“送个如意倒成了罪状?我那是向你示好。谁都知道——伸手不打笑脸人。讨好也有罪?简直是岂有此理。满朝文武百官,哪一个不送礼?后宫里的娘娘们,哪一个没收过礼?——只不过礼多礼少罢了。有谁不是这样?”(宣旨官有条不紊地宣读第二条)
二、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和珅心里嘀咕:“我还不是为了工作方便?骑个马都给定罪!况且谁私下里没有做过这种事?鸡毛蒜皮都成事了。我是太上皇御赐可以紫禁城骑马的人啊!”(这时,宣旨官已经念到第三条)
三、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和珅心中暗道:“我难不成要爬着上殿来?再说,这是太上皇给我的照顾和恩赐啊。为国家尽心尽力,倒没人提一提了?”(又听到宣旨官读出第四条)
四、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和珅想:“宫女们色衰,皇宫退休了,我返聘回来,是为她们好。难道叫她们流落街头?给皇家丢脸!这是哪个不要脸的揭发的?无耻。太上皇还赏赐纪晓岚女人哩!皇上都玩性贿赂,新奇吗?”(此刻,宣旨官已经在念第五条)
五、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和珅忍不住想喊:“冤死我了!我还不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敬业也成罪过了?悲催啊。太上皇当时病入膏肓,天天念叨白莲教,凡事都劳动太上皇,还要我们这些军机大臣干什么?我当官办事,就有我的行事方法,工作方法也弹劾啊?一个当下属的,如果看不出上级的意图,如果只知道动不动就让上级担忧焦虑,每天不训你二十四遍都算便宜你了——都说我和珅会说话,哪一个当官的不想做到我这个地步?只不过好多人做得不到位,就嫉妒,装出正人君子假惺惺的模样。”(耳边却传来宣旨官读出的第六条)
六、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其大罪六。
和珅甚至露出不屑:“这也叫罪?可笑!我谈笑如常?这拿什么证明?难道我得天天哭丧着脸,你们才满意?谁不知道,我待太上皇比亲生父母还亲!”(容不得他多想,宣旨官已经念出了第七条)
七、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间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和珅几乎懒得反驳了:“你们不了解情况啊。当时是太上皇让我说真话。没想到连这你们也不放过。就是给我一万个胆,我敢对皇上否定吗?你们根本不懂——那是明抑实扬的为官技巧啊!真是乱弹琴,胡说!”(宣旨官大声地读出第八条)
八、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手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和珅越来越不服了:“是太上皇压给我担子。这真是——勤劳的累死,懒惰的坐死——我忙得要死要活,还不是为了社稷?还不是为了大清朝?简直不分好赖人了!倒是那些不做事的‘忠臣’,办事不讲究方法,呆板迂腐,整天只知道背后挖别人的墙脚,这些人就是最大的腐败——政治腐败。”(宣旨官不疾不徐地读出第九条)
九、上年十二月,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报,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
和珅心里想:“屁大个事就劳驾太上皇,那他得多累啊!边关的事情本来就敏感,杀了几头牛、两个人,这都是琐碎小事。要是因小事挑起民族纠纷还不得燃起战火?我这是冷处理。难道这点你们也看不出来?”(就在这一刻,和珅的第十大罪状出来了)
十、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和珅真想申辩几句:“为了保证皇家贵族个个身体健康,我才这么处心积虑,合着怎么办都不是人了!谁能弄清楚哪个人出没出过痘?要是哪个居心叵测的贼人故意带来病灾,这责任谁负?要是这样,你干脆让太医管这项得了,哼!”(这时,宣旨官又读出第十一条)
十一、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和珅更为不服:“一窝端!这他娘的是要全抹杀啊!保举有识之士做官,这是我朝多年的规矩啊。太上皇还称赞我,举贤不避亲。哦,我一个人做官了,跟我有一点联系的人就都得一棒子打死啊?!无聊!自古到今谁不是提携同乡、亲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明明就是人人尽知的规矩嘛!”(此时,第十二条罪状宣旨官已经念出来了)
十二、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和珅轻微地摇摇头,心里呼喊:“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这是要彻底否定我的政绩啊!我鞠躬尽瘁,为大清朝选拔人才,不让人浮于事,开除几个害群之马,这怎么也成过失了?”(与此同时,宣旨官读出了第十三条)
十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断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和珅闻听,心里“咯噔”一下,脸色大变,禁不住暗道:“不好。我真是昏了头,这是‘僭越’啊?自古至今有多少大臣,无论文武都折在了这上面!我真是大意。哎,也许是我太风光了,忘记了平静水面下的汹涌波涛。”
和珅心乱如麻,殿上宣旨官的话,他再也没有听进去一句。只是暗自后悔,后悔自己为何这么轻狂!轻狂的源头是自己的权力和财富,是无边的权力让朝臣们无人敢和自己作对,更让朝臣们都愿意与自己交往。
细想想,所有的权力都来自太上皇的垂青,靠的是自己娴熟的识人、捧人、读心术;那诸多的财富又靠什么?——贪污!可我为啥要贪污啊!我的天,我为啥要贪污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黄白之物,我何必看重呢!
他此刻纠结在“贪污”这个词语上,久久不能平静。连他这么聪明绝顶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聚敛这么多财富究竟为了什么。他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就在他沉思贪污一事的时候,宣旨官仍旧不疾不徐地宣读着剩下的七条罪状,但和珅一句也没有听到。他的耳朵里,此刻正嗡嗡作响,仿佛是家里的银子堆轰然倒塌后,互相碰撞发出的沉闷声……
十四、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
十五、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十六、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十七、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十八、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十九、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二十、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资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嘉庆四年正月十三,嘉庆帝诏告臣民和珅二十大罪
圣旨宣读完毕,和珅却有了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轻松和欣慰。这是所有人都不可能理解的。对于前12条罪,他并不认,那是陷害;后8条,他在此刻却有了一种认罪的勇气。仅这8条,他——和珅认了,怎么罚他他都认了。此刻的他,竟然有一种少年的和珅获胜的喜悦!他终于可以不再担惊受怕,不再因饱受内心的煎熬而心惊肉跳了!他感到了一种走到人生终结时的轻松。轻松之余,他又为他那严格的家教而感到欣慰,自己虽然败了,但不是彻底失败,家族还有重新兴旺的可能——自己有个好儿子。
我的一生,由赤条条地来,气贯长虹欲做伟事的少年和珅,再到如今人人口中的蛀虫——晚年和珅。虽然,有着无以言说的种种不得已,但毕竟我错了。谁人不知贪污不好?可这双拿惯了的手一经伸开就无法闭合了。摊开手容易,攥回手难。自古贪官皆无好下场,我和绅又何尝不知,只因贪欲无法掩埋。贪欲从何而来?——自己的弱小。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希望自己强大,强大后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贪欲像个气球,每个人都在一个劲儿往大处吹,只有“砰”的一声破碎了,才明白前一刻本该收手,但此时已经迟了,迟了,迟了!
还好,儿子丰绅殷德出生在我的强大的羽翼下,在我的严格管教下,他知书达理,为人温柔善良,平易近人。他习武和算术无一不能,他与皇家结亲,日后不会仰人鼻息,因此,他不需要像我这样为了变得强大而贪污进而行贿。哎,我的一生是多么悲哀,而此前不久,我却又是多么的光芒四射……
2连遭难少年老成
和珅出生在京城西郊驴肉胡同(也就是今天的西四北头条,该胡同全长600米。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当我们走在西四北头条的时候,沧桑的历史遗迹早已荡然无存。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和珅的爱恨与无奈。在这里有他童年的快乐与失去双亲的悲伤,更有着少年时被家族长辈欺辱、打骂、鄙视所留下的痛苦。
1753年8月26日这天,天气格外燥热,一丝风也没有。知了慵懒地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嘶鸣着。福建副都统钮祜禄?常保家中,气氛异常紧张。众家人在院子里来回穿梭,脚步匆匆,但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出点不和谐的声音来,惊扰了这院子里的肃穆。
常保和几个姨太太在客厅里若无其事,但常保的眼睛却焦急地死死地盯着内室。他坐卧不安地端起茶碗呷了两口,长叹后又放下了茶碗。他摸索出烟袋,仆人添上烟。猛抽一口,仆人又添上一锅烟……
卧室内,不时传出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叫。喊叫一下,常保的心就猛地悸动一下。渐渐地,喊叫声变得越来越微弱……姨太太们对这种女人生孩子的阵仗见多了,对于屋里姐姐的痛苦显得毫不在乎。只是碍于常保的存在,才没有大声说笑。
随着婴儿响亮的一声啼哭,门“吱呀”一声推开了。接生婆汗流满面却面带惭愧地低着头,嗫嚅道:“都统老爷,夫人怕是……”她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常保喟叹一声,疾步迈入屋内,喊一声:“夫人……夫人,你醒醒啊……”已然落下了悲痛的泪水。
一屋子环立的丫鬟们,个个神情悲戚、泪痕点点,默不作声。老式檀木床上,夫人已经溘然长逝。只看见浸满血迹的雪白床单上的鲜红血迹和床边沾满血块的碎布,以及铜盆里杂乱的一团团血布……
刚出生的这孩子后来取名和琳,是和珅(那时叫善保,以下同)的亲弟弟。和珅这一年三岁,六十多厘米高。母亲去世后,和珅只是在守灵和忙碌的发丧期间,懵懵懂懂地记住了一件事——母亲没了。三岁孩童,当然不可能记住什么,也不是特别悲伤。繁琐而隆重的丧葬仪式后,生活一切如常。
一晃六年过去了。
1759年,和珅到了读书的年龄。
这天清晨,常保把和珅叫来,对他说:“善保,你已经九岁了,该好好读书了。还有,也该开始习武了。大清朝是马背上打下的江山,不会骑马射箭、武艺不精就是对不起祖宗!打今儿起,你白天到咸安宫读书,早晨和晚上随刘师傅习武。”
和珅清脆地问:“和琳呢?他也该念书了!”
常保愣了愣,有点吃惊这孩子小小年纪咋如此知道关心弟弟,“叫他也随你一块儿去吧”。
和珅乐颠颠地给父亲请个安,就欢快地找和琳去了。
没费大劲儿,弟兄俩就双双通过了咸安宫官学的入学考试。这一年正值乾隆廿四年。
咸安宫官学位于西华门内旧尚衣监。咸安宫官学是清朝时期满洲官宦子弟的贵族学校,专门培养国家后备干部。教书的先生多为学识渊博的翰林。学生要入学必须是满族儿童、官宦子弟,两项缺一不可。主要开设满语、满文、汉语、汉文以及汉文化等课程。
开设官学为的是让从这里毕业的学生理解汉族文化。毕竟清朝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要想长久治理天下,必须要与文化更先进并占人口多数的汉人在文化上统一。由此,才能稳定政局。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日后注定都将踏入仕途。
和珅读书特别用功,人也聪明伶俐。老师吴省钦十分喜欢他,总是让他当众背诵诗文,引以为傲。好老师喜欢好学生,自古如此。
和珅咸安宫官学里的同窗,多是些骄横跋扈的八旗子弟,典型的官二代。特别是上三旗(顺治入关后上三旗中的正蓝被正白所替换,因此,清统一全国后的上三旗为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中的子弟,更是整天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和珅的父亲只是福建副都统,其官职并不显要,在北京这个高官如云的地方,和珅并无多少作威作福的资本。再加上母亲早死,和珅兄弟的生活并不快乐,只能靠勤奋学习摆脱没有母爱的痛苦。因为学习好,一些上三旗的子弟便开始欺负兄弟二人。惹不起就躲。躲,不是不上学,是主动避让。
咸安宫官学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众学生清晨到校学习,到天黑才逐渐散去。如果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经过请求,学生可以在学校内暂住。学校设有管理大臣、协理事务大臣,另外还有满汉总裁两名,必须是翰林才能担任。校内的讲师也大多是翰林出身,极少数不是翰林的,也是享有盛名的饱学之士。例如吴省钦就不是翰林,但他学识很高名气很响。
和珅在学校里如鱼得水、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整日沉浸在传统的经、史、子、集之中,对儒家的经典谙熟于胸。他还特别注意学习大家都不爱学的满、蒙、藏等各种语言。这些还不算,和珅还主动加压,自主增加学习了两门功课:搜集乾隆的诗作文章并烂熟于胸;刻苦模仿乾隆的字,终日细细揣摩。
崇拜皇帝,是少年和珅的最大爱好。和珅从少年时期起就成了乾隆的超级粉丝。
上学后的和珅虽然有时会受到欺负,但毕竟有学业进步上的快乐弥补,他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美好。然而,好景不长。一天,和珅放学归来,发现父亲已经从福建回来了。和珅本想到父亲身边亲昵一番,却看到父亲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
留着长长八字胡须的老中医从父亲房间里出来,一脸愁容。和珅这才知道父亲病了。但他没有在意,总觉得很快就会过去。因为父亲是个武将,身体绝对一级棒。
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身体却没有如和珅所料的那样好转起来,而是每况愈下。直到有一天中午,父亲把和珅叫到床前,气息奄奄地对他说:“善保啊,为父的病怕是好不了了。你从小就懂事,为父走后,你要好好照顾你弟弟和琳。”
和珅一听,扑簌簌地掉下泪来,“阿玛,你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可他刚说完就放声痛哭起来。和珅已经明显感觉到,父亲拉着他的那只手早已无力地垂下。
摸着父亲冰冷的手,和珅哭得死去活来。
随众家人一起安葬父亲后,和珅仿佛突然之间就长大了许多,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日子毕竟是日子,生活还得继续。和珅带着和琳继续每天准时到咸安宫官学读书。
熟悉的道路熟悉的家园,但和珅却觉得一天天陌生起来。
母亲的去世并没有让和珅体会到什么,但父亲的突然离世,却真真切切地让和珅感受到了孤独和痛苦。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冰冷。家庭的冷漠,让和珅不寒而栗。和珅吃东西,不但要让着弟弟和琳,还要让给那些和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稍不留神就会招致“姨妈”们的白眼和唾骂。幸好老家奴刘全和父亲的一位偏房,还在悄悄地保护着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弟兄俩才没有流落街头。但从此他们就告别了锦衣玉食——逮着什么吃什么。
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同样也感受不到一丝快乐。
同学们依旧天天闹,不是闹先生就是闹和珅弟兄。即使他看不惯也要看,因为和珅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必须学会隐忍。于是,他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涵养和忍耐力,对无端的欺侮和挑衅视而不见,喜怒也渐渐地不轻易表露出来,脸上始终保持着温和的表情。
这温和的表情,像一剂良药,伴随了他一辈子。每个人都有一张性格脸谱,和珅的脸谱就是“温和”。尤其是当官后,这张“温和”的脸谱就成了和珅的政治脸谱。你根本不知道他温和的脸谱背后,哪一天会突然飞出一把刀子来。
有一次,一位大员的儿子写了一首嘲讽老师的诗,却说是和珅作的。老师吴省钦很生气,觉得自己这么看重的学生竟犯下这么不可饶恕的错误,恼羞成怒之下,不容和珅分辩就抄起戒尺一通乱打。和珅没有反驳,反正在家里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习惯了。
抚摸着肿胀的手,和珅对弟弟和琳说:“我们要学会忍让,不要和别人争斗。”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承担起了“准家长”的责任。在一天天的成长中,和珅因为身边有个弟弟需要照顾,逐渐学会了担当。中国传统多是这样,无论能力有多大,哥哥总是凡事想着照顾弟弟。
父亲死后,家里的后妈们都不再给和珅兄弟零花钱。那个好心的小姨,也只能少量地接济弟兄俩。一来小姨也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二来小姨还要与别的女人争斗夺财,银两也来之不易。
为了继续完成求学梦,和珅就在家奴刘全的陪同下,不得不向父亲的生前好友、同僚去借贷。
好友是父亲的好友。亲戚是父亲的亲戚。父亲死了,友情亲情大多也就随着风一起消失了。还好,也不是完全不存在了,在和珅的软磨硬泡下,还是有人肯资助一些,和珅都一一打了欠条,以备来日出头之后报答。
在和珅借贷的过程中,刘全一直陪伴在他左右,跟随和珅东奔西走,一次次的吃闭门羹。在当时人走茶凉的形势下,刘全的不离不弃,绝对算是对和珅的雪中送炭。他是一个忠诚的家奴,这也为日后和珅宠信刘全埋下了伏笔。
古代借款需要去当铺先当物,当铺的柜台很高,即使你的个子再高,都得仰着头跟当铺里面的人说话。借款人永远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
每次借款,和珅都要先被人家数落半天,低着头、垂着手、耐着性子,无比的悲戚。似乎就是因为这个,他发达之后以广开当铺来一解当年的恼恨。
和珅去哪家,刘全就跟到那家,寸步不离。时不时还说些少爷的好话,希望唤起人家的同情心。就这样,刘全与和珅,走东家串西家,不离不弃。多少次,和珅想放弃学业,刘全说:“少爷,你不能放弃啊。你考取功名,还指着你的学问呢。”和珅在刘全的鼓励下,一时又想起弟弟和琳,就再次鼓起勇气,敲下一家的门。
咣、咣、咣,怯怯的砸门声,一下一下地,敲击在少年和珅的心头。重锤一般。
3遇伯乐巧妙成家
十月时分,北京的天气处处透着凉爽。路边的树木在风中慢慢地抖落着泛黄的叶子。树犹如此——叶子一发黄,就极为讨厌挂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叶子,生怕枯黄的死气感染自己。正当和珅在这炎凉的世界中日渐消沉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令他又对美好有了些许期盼——有人接济他了。
直隶总督冯英廉,这天在官员们的陪同下,坐着八抬大轿到咸安宫官学巡查。途经之处,生意人都小声地吆喝着,生怕声音吵闹惊动了大人,大人如果生气的话,后果很严重。
总督大人,生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是雍正十年(1732年)的举人。最初为笔帖式,历任江南河工学习、淮南府外河同知、永定河道、内务府正黄旗护军统领等职务。
来到官学,冯英廉见吴省钦正在给学生们授课,摇头晃脑极为陶醉,就站在窗外饶有兴致地听起来。随行官员有人欲喊吴省钦,冯英廉打手势止住。
讲了一小节,吴省钦就让学生站起来背诵,并说出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三五次过后,有个人引起了冯英廉的注意。
只见这人长得身材高挑、鼻直口方,回答时吐字清晰、条理清楚。穿一身灰蓝色大褂,浆洗得还算干净,虽不奢华但英气逼人,眉宇间透出一股不俗的气质。冯英廉禁不住就多看了这个学生两眼。
冯英廉低声问身边的人:“这是谁家的公子?”
“回大人,他叫和珅,是已故福建副都统常保的儿子。”
冯英廉点头:“不错。这孩子功课好!”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材。了解了和珅的情况后,冯英廉就常常暗自资助和珅兄弟俩。可见,有一张帅气的面孔,也是资本!男人最好帅气、女人最好漂亮些。
清朝时期,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河北、天津、北京部分远郊区县)的军民政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等事务。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所以被认为是疆臣(地方官员)之首。
有这么个大后台支撑,和珅与和琳的基本生活费与学费自然不像以前那样犯愁了。
1767年,和珅(17岁)已经是一位仪表俊雅的少年,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文,更精通四书五经,是深得老师吴省钦器重的才子。清晨和晚上,和珅都要打一通拳脚以健体魄。随着年龄日渐增长,家里人虽然不再直接打骂他和弟弟和琳了,但挖苦和冷落依旧是说来就来。
和珅也知道,自己与弟弟都是十好几的小伙子了,饭量惊人,光吃不干活,难怪那些小妈会嫌弃。一天,兄弟二人比试拳脚,和珅想着这些烦心事,不禁有些走神。和琳一个扫堂腿,和珅就跌坐在地上。和琳急忙把他扶起,着急地问:“哥,没事吧?”
“和琳啊,你我兄弟二人,如果老是这么窝窝囊囊地活在这个家里,枉为男人。”
“可有什么办法呢?离开了这里,咱就连个家都没有了。”
“你等着,哥一定要出人头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