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毛泽东与水文化》是由游和平编著的。《毛泽东与水文化》分绪言、正文、参考文献与后记。共十九章,即毛泽东的治水思想、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水文化、毛泽东与冰雪文化、与水上运动—游泳、与智利淮河、与荆江分洪工程、毛泽东的黄河情缘、毛泽东与南水北调工程、与治理海河、与十三陵水库、与密云水库、与三峡工程、与钱塘江潮、与泉水文化、与都江堰水文化、与水域景观、与金华双龙水电站、与东湖、与西湖。
|
目錄:
|
绪言 毛泽东与水文化
第一章 毛泽东的治水思想
第二章 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水文化
第三章 毛泽东与冰雪文化
第四章 毛泽东与水卜运动——游泳
第五章 毛泽东与治理淮河
第六章 毛泽东与荆江分洪工程
第七章 毛泽东的黄河情缘
第八章 毛泽东与南水北调工程
第九章 毛泽东与治理海河
第十章 毛泽东与十三陵水库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密云水库
第十二章 手泽东与三峡工程
第十三章 毛泽东与钱塘江潮
第十四章 毛泽东与泉水文化
第十五章 毛泽东与都江堰水文化
第十六章 毛泽东与水域景观
第十七章 毛泽东与金华双龙水电站
第十八章 毛泽东与东湖
第十九章 毛泽东与西湖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1950年的淮河大水,严重地威胁着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无疑是对新生政权的严峻考验。毛泽东9月督促周恩来:“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连用三个“早日”,可见,毛泽东对根治淮河水患的心情何等迫切。1950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当时,国内战争创伤元气未复、百业待举,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央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大量财力治淮,足见毛泽东对治水与安民兴邦关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新中国政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治理国家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安康而幸福生活的决心。
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深刻变革,使农民从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保农民主人翁地位,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为了完成土改任务,各省都作了准备和动员。1950年8月,中央下达治淮任务后,一些地方感到治淮与土改有矛盾。苏北区党委认为,“如今年即行导淮,则势必要动员苏北党政军民全部力量,苏北今年整个工作方针要重新考虑,既定的土改、复员等工作部署必须改变,这在我们今年工作上转弯是有困难的”。在当时条件下,治淮与土改、复员等其他工作是什么关系,毛泽东8月31日在上述苏北的电报上写了这样的批示:“周:此电第三项有关改变苏北工作计划问题,请加注意。导准必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并早日告诉他们。”周恩来认真执行毛泽东三省工作必须以治淮为中心的指示,集中力量抓治准。周恩来说:兴修水利对于配合土改有重要意义,如果土地不涝就旱,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也难以保证。因此,为了使土改搞得更好,集中力量抓治准,苏北的土改推迟了一年。毛泽东不仅关注淮河,黄河、长江更是他关注的焦点。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的地方就是黄河,他嘱咐大家:“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4年长江大水后,根治长江水患已成为当务之急。毛泽东针对长江的治理与开发,写下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诗篇。针对长江的防洪与综合利用,毛泽东主持的1958年3月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毛泽东早在战争年代对此就有深刻而明确的认识。早在1919年7月,毛泽东就提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1927年3月,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把修塘坝列为农民运动的14件大事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县深入农村调查,写下了著名的《兴国调查》和《长冈乡调查》。在这两次调查中,毛泽东非常关心水旱灾害情况,对赣南地区水土流失现象十分重视,指出:“那一带的山都是走沙山,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过一年,河堤一决便成水患,久不下雨又成旱灾。”在调查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乡苏维埃政府要抓水利,设立水利委员会,乡苏维埃主席兼任乡水利委员主任,每村要有一名水利委员,兴修水利时,要发扬互助协作精神。1933年春,毛泽东在叶坪召集武阳区水石乡苏维埃干部汇报春耕情况时,指示要先汇报修水利的情况,从改造坡塘讲起。听完汇报后,毛泽东指示中央政府土地部写出了《夏耕运动大纲》,介绍武阳经验,把兴修水利作为夏耕的中心工作之一。为了减少水旱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恶劣影响,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1934年1月,毛泽东在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了《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地表达了水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对苏区农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为建国后的水利工作奠定了地位,成为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把“兴修有效的水利”列为提高农业技术的首位。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在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为拟题的《应当使每人有一亩水地》一文写的按语中指出:“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增产的大事”,“每县都应当在自己的全面规划中,做出一个适当的水利规划。”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一1960年2月中强调:“我们要继续搞这样大规模的运动,使我们的水利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粮食可以增加得更多更快,农业生产可以稳定增产。”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的命脉,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P1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