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內容簡介: |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人口要素、土地要素等发展阶段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资本要素阶段。如何使资本增值保值,是投资者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有的人认为投资是一件辛苦的事,天天守着股票难以入睡;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投资是一件快乐的事,抱着成长股高枕无忧。产生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你看待投资的心态以及你的投资方式。进入股市,图的不是某一天或几天之内获取暴利,而是追求有长期稳定的适度收益。不为蝇头小利疲于奔命,而是长期处于快乐的投资生活之中,这才是投资的真谛。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就需要静下心来分析,利用数据和指标为我们打造一双选股的慧眼,找到具有高回报的股票。
在本书中,我们将以全新的、系统化的方式考察如何及时发现具有高回报的股票,看看这些高回报的股票究竟长着一副怎样的面孔。基本面的考察,我们是要看看高回报股票的“身体素质”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以及自身经营变化,有的上市公司会被“雨打风吹去”,有的却能“好风凭借力”,一展宏图志。我们需要考察历史上高成长性的股票,是如何在历史大变迁的背景下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我们知道,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也告诉我们,经验却是可以经常“再现”的!
为什么要投资高成长股?这是因为任何一项投资决策都建立在风险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之上,二者的匹配是西方金融学思想的精髓。投资不等于投机,投资高成长股就是要在风险承受能力一定的基础上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识别伪成长和高成长的区别是投资这类公司的关键所在,即要能辨别出谁是真正的高成长,谁又是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高成长。
识别高成长的股票,不同的专业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见地。我们在书中所讨论的方法,既有对理论的实践,也有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虽为一家之言,但旨在为投资者的众多选择中提供另一个独特的视角。
|
目錄:
|
财富与梦想 ——如何选择中国的高成长股票
一、众说纷纭:辨析高成长股的选择
二、成熟市场大师们的经验:从基本面出发
三、好风凭借力:我国股市大势特点及板块轮动特征
四、在周期轮动中寻找高成长股:投资时机很关键
五、经济转型期:未来超级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第一篇 导读
第一章 高成长股有着怎样的面孔
第一节 众说纷纭——辨析高成长股票
第二节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特征看高成长股票
一、企业运营识成长——欧文.费雪眼中的高成长股
二、市盈率尺度——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界定
三、多维度识别——中国市场高成长股的经验
第三节 如何识别高成长股的面孔?大师们的经验
一、股票要点分析法——菲利普A费舍
二、公司分类法识别高成长股——彼得.林奇
三、CANSLIM投资法——威廉.奥尼尔
第二篇 财务分析法选股
第一章 资产负债表选股法
第一节 解读资产负债表:过去的财务记录
一、资产方:控制的资源
二、负债方:现时的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方:享有的经济利益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的选股策略
一、变现能力法:了解公司的流动性
二、资产安全性法:了解公司的资产质量
三、比率指标法:了解公司的财务实力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选股实例分析:下得厨房,上的厅堂——新华医疗
第二章 利润表选股法
第一节 解读利润表:显示经营成果的“快照”
一、利润表的“恒等式”
二、利润表的“三大关键要素”
三、利润表的“四看”
第二节 利润表的选股策略
第三节 利润表的选股案例分析:业绩注水,零计提——时代新材
第三章 现金流量表选股法
第一节 解读现金流量表:检验“造血”的试金石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的选股策略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选股实例分析
第四章 财务特征选股法
第一节 解读财务特征指标
第二节 财务特征的选股策略
第三节 财务特征选股实例分析
第三篇 重点板块差异法选股
第一章 银行板块选股方略
第一节 银行股的市场地位
一、银行股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二、银行股:A股市场中的大哥大
三、股指期货:银行股价值回归的引领者
第二节 银行股的选股方略
一、上市银行的盈利模式
二、上市银行的估值模式
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用于选股
四、上市银行股的介入时机问题
第三节 银行股择股案例: 建设银行借力外资发展中间业务
一、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合作的背景
二、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的战略合作
第二章 券商板块选股方略
第一节 券商股高成长性特征:基于海外同业经验分析
一、国际同业比较:股价的维度
二、美国券商长期成长性:基于业务的维度
三、我国券商股:突出高成长空间
第二节 券商业务红海突围之路:在传统业务格局下寻找高成长股
一、券商传统业务:激烈竞争的业务红海
二、嘉信理财:20年60倍的证券经纪商
三、嘉信理财的启示:高成长券商的突围之路
四、案例分析—中信证券
第三章 房地产板块选股方略
第一节 时势造英雄——我国的房地产业
一、辨析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二、举足轻重的房地产开发投资
三、强效联动的房地产业
第二节 双重维度看地产——高杠杆模式和相对低估值
一、概览我国股市的房地产板块
二、成也萧何败萧何——高杠杆运作模式
三、孕育着的机会——板块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第三节 从长远到眼前——房地产板块的选股方略
一、长远战略突破——商业模式创新
二、中期高杠杆风险——稳健运营和高偿债能力
三、当前低估值机会——寻找价值型个股
第四节 案例分析——金融街控股(000402)
第四章 中小板选股及创业板选股方略
第一节 科技前景造就黄金价值
一、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小板
二、助推产业升级——推出创业板
第二节 最困难的估值模式
一、绝对和相对——传统的估值模式
二、一个探讨——适合创业板估值的方法
第三节 介入时机与盈利差异
一、政策是方向——国内政策环境
二、估值是基础——板块估值分析
三、板块联动是环境——主板市场波动的影响
第四节 案例和选股——如何探寻中国式苹果公司
一、资产轻质化——抓住产生利润的关键环节
二、技术领先优势——在竞争中方能不断领先
三、产品的大众化——才能拥有雄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四、三维选股模型——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成长股
第四篇 资本运作思路选股
第一章 内涵式资本运作与选股方略
第一节 千秋基业——上市公司实业投资
一、实业投资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长的基石
二、影响实业投资成功与否的几个关键因素
三、评价实业投资效果的几个重要指标
四、实业投资的经典案例:三一重工迈出国门
第二节 好风凭借力——上市融资
一、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上市融资
二、判断上市融资成功与否的六个“有利于”标准
第三节 体制也是生产力——上市公司内部业务重组
一、上市公司因何进行内部重组
二、判定内部从组成功与否的三个“有利于”
三、什么样的业务重组能为投资者带来高回报
第四节 案例分析:大湖股份——全产业链投资造就高成长性
第二章 外延式资本运作与选股方略
第一节 上市公司迅速成长的助推器——收购与兼并
一、并购的概念及其实质
二、企业并购的分类
三、上市公司并购带给投资者的机会
四、新华都并购易买得的启示
第二节 上市公司间的合纵连横——持股联盟
一、如何理解持股联盟
二、上市公司为何要进行持股联盟
三、我国上市公司持股联盟的特点
第三节 上市公司开疆拓土之利器——对外投资
一、对外投资的涵义
二、对外投资蕴含着哪些投资机会
第四节 案例分析:吉林敖东——持股广发证券获得高回报率
第三章 收缩型资本运作与选股方略
第一节 去粗取精——上市公司资产剥离
一、剥离资产的含义
二、判断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业务成功与否的六个“有利于”
三、资产剥离的类型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特征
第二节 多子多福——上市公司分立
一、公司分立的含义及方式
二、公司分立的特点
第三节 “1+12”的“阳谋”——分拆上市
一、何为分拆上市
二、判定分拆上市成功与否的几个参考指标
第四节 该出手时就出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
一、股份回购的含义
二、股份回购的类型
三、股份回购意义
四、判断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成功与否的参考依据
第五节 案例分析:同方股份——子公司分拆上市迎来股价冲天
附录:资本运作50强选股
第五篇 政策导向思路选股
第一章 财政政策导向与选股方略
第一节 政府投资政策
一、房地产板块
二、水泥板块板块
三、机械板块
四、农林水利投资
第二节 政府转移支付政策
第三节 政府税收政策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中国北车——高铁时代为双车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二章 货币政策导向与选股方略
第一节 信贷政策导向对股市的影响
一、数量型货币工具对股市的影响
二、价格型货币工具对股市的影响
三、汇率工具对股市的影响
第三章 产业政策导向与选股方略
第一节战略性产业规划
一、战略性产业涵义与分类
二、战略性产业发展前景
第二节 产业政策调整与选股思路
一、产业政策区域规划的背景与内涵
二、产业区域调整中的投资机会
附录:政策导向选股50强
第六篇 结语:好公司与好股票
第一章 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
第二章 坏公司、好股票
第三章 选公司与选股票的差异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一)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文革,那是一个精神至上的年代,谈金论银会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改革开放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财富想象力,也给我们提供了通过自身努力来创造价值、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高矮胖瘦各有基因所定,贫富贵贱自娘胎中已有几分定数。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每个人一开始就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改变命运的道路虽说千千万万,对于一个毫无背景的人,却是“道阻且长”。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个社会,穷人为五斗米折腰,富人纠结于世俗的纷纷扰扰,但他们还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活了下去,因为梦想没有破灭。“地狱无门进不去,天堂被迫走一趟”,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如今,赚更多的钱已不再是一个让人羞于启齿的话题。虽然更多的财富并不一定能解决世人所有的烦恼,但没有财富一定会成为世人绕不过的烦恼。赚钱的门道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众多发财致富的途径中,投机带给我们希望和灵感上的刺激是最独特的。比如赌场就是一个投机的场所,赌博引诱出的亢奋令人欲罢不能,但我们不能把一辈子的希望寄托于赌场。赌徒虽偶有斩获,但得胜的概率总偏向于赌场一方,靠手气为生定有翻船的时候。
股市也是一个投机的场所,但与赌场却有着根本的不同。股市是一个给人以希望的地方,这里不分学历高低,不论前世因果,只要你肯努力,通往财富的大门是向你敞开的;股市是一个公平的竞技场所,它不会嫌贫爱富,这里众生平等,雨露均沾:虽不免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但大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股市是一个有章可循的投机场所,股价的起起伏伏看似变幻莫测,但其背后却隐含着合理的逻辑;股市还是一个可以让你终身追求的事业,如巴菲特、索罗斯,虽已是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投资第一线。
经常有人问我,股市能不能帮助我实现财务自由?如果可以,又该如何选出最具潜力的高成长股?股票买卖的艺术是什么?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感受讲讲股票选择的方法和原则。股市投资不是某些专家或某一阶层的专利和特权,在股票市场每个投资者都可以、也能够探索股市真谛,特别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讲,更要敢于质疑所谓的权威,领悟投资的奥秘,从而争取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二)
2011年,我到沃顿商学院访问学习。沃顿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尤以财务金融学闻名于世,股神巴菲特和投资大师彼得林奇都曾在此探求投资之道。如今巴菲特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股神,其投资理念在美国也是深入人心:无论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大多坚守着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成长投资的理念,通过挑选出那些具有潜力的公司分享成长带来的价值。而反观国内的投资者,多数人往往存在投机心理,追涨杀跌仍然是他们投资的不二法门 。巴菲特和林奇的成功已经告诉我们,股市投资的门径可谓大道至简,但奇怪的是,国内真正愿意追随者却寥寥无几。有些人在囫囵吞枣似的咽下巴菲特的只言片语后,便号称自己是巴菲特的门徒,事实上是盲从者多,得要领者少。
说起高成长股投资,必须提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指以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多方面要素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来寻找投资机会的投资风格。“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两个核心概念。股票内在价值的概念最早由约翰伯尔威廉姆斯在《投资价值理论》中提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就是股东预期能够得到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格雷厄姆则把安全边际的概念带到了证券分析中,安全边际是指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则价值投资的安全性越有保障。价值投资者相信,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投资大众可能会在某一时段对一家企业过分悲观,导致股价大幅度低于其内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逐步公开,这个错误将被大众所认识到,股价将向内在价值回归。在此过程中,价值投资者可以通过低吸高抛赚取投资收益。
而与价值投资相对应的则是成长投资。成长投资是一种注重企业发展潜力,认为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快速发展,盈利高速增长的投资风格。对于成长投资者而言,他们关注潜在增长速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企业,同时这种增长速度应高于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此外还必须具有可持续性。成长投资的关键要点在于选择个别极有可能成功的优异企业,利用市场对这些公司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怀疑心理,在价格被低估时买入。相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成长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未来成长性,当前股价的高低并不是第一位的考虑要素,一旦判断出企业未来的增长前景较好,可能会在较高的价位介入。这也要求投资者在买入股票以后持续对企业进行跟踪,一旦公司增长出现放慢的苗头,必须尽快抛出股票,否则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从美国股市运行的历史来看,在过去25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各有其风行周期,在价值投资周期中,价值型股票的表现要远远好于成长型股票,反之亦然。在1980-2003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呈现出周期轮动的态势。从时间跨度上看,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所占的时间基本旗鼓相当,平均每个风格周期持续的时间为2-3年。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Russell 1000价值指数的平均年度收益率为14.5%,而Russell 1000成长指数的平均年度收益率为12.5%,价值投资稍优于成长投资 。
美国股市的价值周期和成长周期轮动似乎非常具有规律性。然而,这是事后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于美国股市之中的投资者而言,两种投资风格的更替往往反复无常。例如,经历过90年代早期的经济衰退之后,成长投资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投资风格,在1995-1997三年的时间里,成长投资都优于价值投资,到了1998年初,就在大多数投资者都以为市场应该向价值投资阶段转移的时候,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为新经济概念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投资者开始疯狂追逐信息技术类股票,成长投资旋即再次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风格。在1998-2000年,成长投资的收益率超过价值投资的程度为25.1%(价值:10.3%,成长:35.4%) ,创下历史记录。从时间跨度上看,从1995年开始至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这一轮成长投资周期足足持续了6年时间。在这一阶段,许多坚持纯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不得不面临业绩低下,甚至失业的危险。
然而到了2000年4月,就在所有人还在幻想网络热潮能够再上台阶的时候,形势却开始急转直下,许多网络公司的股票突然在一夜之间变得一钱不值。缓过神来的投资者开始迅速将手中的股票换成价值类股票,驱动股市快速进入价值投资周期。事实上,在2000年4月到2002年底的“后泡沫时代”,价值投资风格也做出了过度反应,价值投资的收益率超过成长投资的程度同样比历史上以往任何一次都多,达到了27.5%(价值:-1.9%,成长:-29.4%)。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投资风格策略,在长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股市投资风格周期轮动的大背景下,一般人很容易想到,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投资风格的变换,灵活的地加以调整,使其与市场风格时刻保持一致,即所谓灵活风格策略。从理想的状态来看,如果投资者每次都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使自身的投资风格与市场时刻保持一致的话,其业绩必定是非常惊人的。然而,在投资实践中,要想灵活的根据市场动向,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市场投资风格的转换并非易事。
影响风格周期转换的要素非常多,包括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通货膨胀水平、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水平、估值水平、股利支付水平、技术创新以及大众情绪等等。有时候可能是这几个因素驱动风格周期转换,而下次可能又是另外几个因素起作用,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投资者,也很难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投资者还不够成熟,投资心态普遍浮躁,价值周期和成长周期更替的频率较美国市场更高。同时影响市场风格周期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更加难以把握。因此就目前而言,采取灵活投资策略的风险性很大,对于希望保持长期稳定业绩的投资者来说需要更加深入研究我国股市的大势特点和行情特征,掌握如何选择高成长股票和价值低估类型的选股方法,不断历练投资理念,选择好买卖时机。
(三)
中国股市20年来在曲折中一路走来,股票市值从1992年的1000多亿元发展到2012年年底的26.78万亿,其中最高时2007年底达到32万亿,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也从最初的2%快速达到2007年接近38%的水平,在我国股市的快速发展中,创造了无数财富与梦想的精彩演绎。在我国股市中选择高成长股,还必须一方面对股市大势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把握好我国股市板块轮动的内在节奏,从而真正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回首中国股市,发现短暂的股市历史是牛熊交错更替的历史,也是暴涨暴跌的历史。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5日)沪深股票市场的规模都较小,且沪市占有明显的优势,股民的投资热情随着股票投资观念的启蒙和股市财富效应的广泛传播而不断高涨,导致规模较小的股票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个股股价和指数都快速上涨,申华控股和ST方源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股票累计涨幅达到了10倍以上。第二次牛市持续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1996年1月18日~1997年5月12日),不过这次却是绩优股带头的牛市,跑赢大盘的牛股比比皆是,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第三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3日),以中兴通讯、长城电脑等为首的绩优科技股带动的“5.19”行情为标志,炒作热点不断地由绩优科技股转向经重组而变的科技股、以网络股为主的科技股,及重组股和次新股等。第四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的股票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092.06点),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股市的强势走牛形成了坚实的宏观基础,一系列的股市政策也形成了股市的一大利好,催生了股市的快速上涨,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公司治理的加强、新公司法及新会计准则等的实行,使上市公司的业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引领了此波行情的急剧上涨。第五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持续时间最短,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各国的股市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乱了我国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步骤,一些原本兴旺上升的行业形势大变,企业不断破产,失业人数尤其是农民工暴增,迫使我们不得不逆转政策导向,保就业、保增长,推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2008年央行连续降息了五次采取了特别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 11月5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出台十项扩大国内需求措施(4万亿的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诸如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大大地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回暖和复苏,为股市的强烈反弹提供了经济基础。经济复苏的预期和各种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得这波牛市行情更多是政策牛市。
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股市大势上有着自己的特征。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较强的投机性、暴涨暴跌性和受政策性因素较大影响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股市选择高成长股票必须有自己的逻辑,不能照搬国外的相关经验。
首先,在投机性方面,以市场换手率为例,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中国股市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偏高,其中个体投资者的资金周转率是机构投资者的两倍,100万以下的个体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更高,2007年沪市交易所平均换手率为927%,深市交易所平均换手率为987%;虽然近两年来连续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其次,暴涨暴跌性,由于较强的投机性,无疑是导致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单日涨跌幅角度来看,美国股市一般一日涨跌都在1%以内或者附近,很少有超过2%。超过1%就可以称为大涨或大跌,超过2%就是暴涨或暴跌。而在我国股市,1%、2%比较常见,涨跌3%以上也经常见到。以2009年8月份为例,股市单日涨跌幅度月内超过4%的有4次;如果把1%作为大跌或大涨的衡量尺度,那我国股市几乎每周均有1到3次大涨或大跌。
第三,政策性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依然较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随着宏观调控更多的依赖间接手段和市场手段,政策因素对股市发生作用的空间在客观上被不断挤压,政策市特征随着市场力量的逐渐强大而呈现减弱趋势。但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股市仍有待于进一步市场化的背景下,政策市特征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存在。
此外,我国股市在行情特征上还具有明显的板块轮动特征 。板块轮动是指投资热点从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转换的格局,正所谓“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一方面行业板块波动不仅会受到来自行业本身新信息的影响,也会因其他行业发布新信息而相应波动。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之间还存在着波动溢出效应,即一个行业板块的波动会引起另一个行业板块随之波动。行业自身属性和行业之间相关关系,如替代、竞争、互补、产业链上下游、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等因素是波动相关性出现的内在机制,是板块轮动的基础 。投资者预期的改变,不论是出于理性预期调整投资结构;还是出于非理性预期受到市场情绪的感染而产生羊群效应,都会导致行业板块之间的波动溢出和信息传递。板块轮动现象的出现,对于行情的发展极为重要,往往预示着行情延续,投资机会增多。投资者如果能够找准市场热点板块转移的节奏,就能在高成长股选择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A股市场的特殊性一直让多数投资者摸不着头脑。一方面,少数优质公司上市以来,基本面和股价始终保持着显著高于经济和市场的增速,其成长性穿越了整个经济周期,创造的投资神话不断撩拨这投资者的心弦;另一方面,太多披着高成长股外衣的上市公司业绩屡屡低于分析师的预测,到头来却被证明是不折不扣的投资陷阱。在当前的环境下,坚持成长股投资是在A股致胜的秘密武器。
在美国有所谓的“Tenbagger”,彼得林奇指出了“Tenbagger”的关键所在,即假定估值不变,当盈利年增长率超过25%时,10年期间公司的盈利和股票价格将上涨约10倍。回首已经过去的十年,中国上涨10倍的个股细细数来也有不少,包括资源股中的包钢稀土、厦门钨业;医药股中的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片仔癀;酒类股票中的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商业连锁中的苏宁电器等等。A股成长股的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周期、消费和IT均有,相对而言,消费类公司更多。从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数据考察,这些公司发展初期规模普遍较小,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值在25%左右。
回顾近十多年中国股市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关于高成长股的规律。从2001-2007,年中国经济处于加速增长的复苏和繁荣期,且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在这一阶段,化工、机械设备、有色、交运设备、地产股等表现较强,此阶段产生了万科A、三一重工等成长股。2007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步入增速回落阶段,上证指数也从6124点的高位一路下行,跌幅榜靠前的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中海发展等周期股跌幅高达85%以上。但同时有超过30%的A股股票创下历史新高,涨幅超过100%的股票超过100只。分析涨幅靠前的个股,可以发现除了重组类个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家电、信息技术等成长行业,2007-2011年这些公司的平均业绩增速超过300% ,虽然市场估值水平下降,但这些公司的业绩高速增长最终体现为股价独立于大盘创出新高。这一阶段政策的主基调是扩内需的“调结构”,同时居民收入经过前期的高速增长,具备较大的消费潜力,在此阶段下,医药、食品等消费品中成长股涌现。
一切成长股它们的成长规律和前提是:长期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供给集中有限的少数公司手里,且长期生产经营简单,不易改变。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喜欢成长的行业,但并不是成长行业中所有股票都是好股票。最理想的投资标的是成长行业里的寡头。行业在成长,但分蛋糕的人没有增加,甚至在减少,这样的公司是最具潜力的公司。比如前一阶段的茅台或者现在的同仁堂。如果这个行业在成长,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比如前几年的家电行业,结果其实每个人分到的反而越来越少,这样的行业表面看似乎具备成长性,但实际蕴藏巨大危险。另外,如果这个行业成长的不快,但是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这个行业里龙头公司也值得投资,比如2005年之前水泥行业。
成长股首先是公司经营绩效的持续成长,尤其是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然后才是这种公司股价的优异表现。短期暴发性增长可能是受益于某种突发性的利好因素,但能够克服经济周期的影响,经营绩效持续成长的公司更受人尊敬。在筛选成长股的核心指标是营业收入的增速。相对于利润而言,收入指标更不容易受到会计的操纵,而且只有收入的持续增长,也即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才是公司成长性的最主要的体现。
其次,成长股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的公司,一般上市时间应该在5年以上。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尽管可能出现收入或利润的爆发式增长,但未来能否持续成长是个很大的未知数。除了收入增长和持续时间以外,根据对A股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观察,我们认为成长股的挖掘还需配合以下几个标准:
(1)PEG指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合理的PEG应小于1。将成长率和市盈率一起考虑,消除了只以市盈率高低作为判断标准的缺点,适用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比如高科技股因未来成长性高,PE绝对值也高,会使投资者望之却步,若以PEG作为判断指针,则高市盈率、高成长率的个股也会成为投资标的。
(2)比较合适的净资产增长率,比如8%,而持续超过20%以上的高增长将带来奇迹。比如云南白药,净资产最低的增长率为8%多点,最高接近 30%,2000年后大部分达到20%以上。
3“流通股扩张速度”年平均介于1到2倍之间 。只有高速增长的企业,才有股本高速扩张的资本。比如,华兰生物从2005年6月的3300万流通股,发展到2009年9月的3.6亿流通股,4年多时间增长10倍多,年平均增长接近2倍。
(4)较低的市盈率,滚动市盈率(TTMPE)≤40倍。投资大师聂夫认为,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60%,那么就可以作为备选的投资对象。但是,基本面很差的公司市盈率也会非常低,如果低市盈率的公司一年成长7%以上,这就会向我们透露出其遭低估的信息,尤其是如果伴随着引人注目的股利。
(5)较低的市净率。对于低市净率的股票,我们还需关注两个指标:资产负债率和货币资金净资产。对于一家低市净率(0<PB≤2)、低负债率(资产负债率≤30%),且手握大量现金(货币金额净资产≥50%)的公司,如果其盈利增长良好、行业前景广阔,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成长股。
(6)要挖掘那些小市值的品种。股本较小,经过不断成长之后,具备股本扩张的能力,成为大公司才有可能使得股价翻几倍,当年的苏宁电器、美国的微软公司就是相类似的品种。
成长股的选择同样依赖大环境,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会诞生很多高成长和伟大的企业。回顾过去每一轮的上涨,成长股的整体涨幅都要优于周期和稳定类个股。从长期来看,更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转型迫在眉睫,成长股投资的收益可能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