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編輯推薦: |
最全面系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重要读物。
内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展开,针对性、时效性强。
|
內容簡介: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本书分十讲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依据和思想资源、内容和特征、功能和作用,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行为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重点探讨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实践路径以及理想与现实,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辅导,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
|
關於作者: |
石国亮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丹佛大学问学者,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各类课题十余项。出版《国外政府管理研究丛书》《中国政府管理》《如何建设一个好政府》《当干部图什么》《干部要干成事》《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做最优秀的共青团员》《大学生智慧地图》等著作十余部。在《中国行政管理》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三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外书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
目錄:
|
目 录
第一讲?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 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6
第二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和思想资源 12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论依据 12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15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与借鉴 17
四、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1
第三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2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7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28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 33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35
第四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 43
一、引领社会思潮和凝聚社会共识的根本途径 43
二、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竞争力的战略之举 4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51
第五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具体要求 57
一、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 57
二、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63
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65
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8
第六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具体要求 72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 72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4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76
四、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79
第七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 85
一、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85
二、倡导以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89
三、加强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 93
四、构筑社会主义新型友善关系 97
第八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和践行 106
一、培育是关键,践行是根本 106
二、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又要突出两个重点人群 108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思路 111
第九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118
一、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促内化 119
二、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促强化 122
三、加强宣传教育促转化 125
四、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 129
第十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与现实 137
一、美好的价值追求与现实感知的落差 137
二、倡导者的价值导向与践行者的利益导向 141
三、价值观多元化竞争的新态势与形成价值共识难度的增大 143
四、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与“两个舆论场”的分岔 146
五、党员干部引领带动的应然要求与言行一致的实然景象 151
主要参考文献 158
附?录 163
后?记 167
|
內容試閱:
|
第一讲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的简明概括,也是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提出的观点。① 全面深刻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20世纪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就是其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消解与抛弃的恶果。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刻记取。”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只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展出能为全民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在国际上,面对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把中国的发展认为是对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美国知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库恩在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说:
我在与一些中国朋友聊天时,他们都对中国的转型表示自豪,但也经常自问‘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2011年,广东佛山女童小悦悦车祸死亡等事件的发生,加剧了人们对信仰和价值观问题的担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领导人也许不必操心人民信仰什么。在中国,经典的共产主义曾经试图取代传统的中国文化,成为全民的信仰。后来,市场经济又改变了这一点,造成了一些人信仰上的空白。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担心,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传统道德,会令社会变得非常地粗鄙。①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这既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个矛盾凸显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意识形态环境,如何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凝聚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是我们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索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有力推动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2004年至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相继召开了全国性会议,集中探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课题。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全社会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2006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提倡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思想的破茧而出准备了必要条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到价值层面,已经从真理性认识深化到真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相统一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明确把“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提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是指导理论、共同理想,还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念,都包含着共同的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贯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确定核心价值观就能够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了更为集中的价值基础、目标和导向,就能够使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为凝练的价值内涵、符号和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日渐彰显。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价值观念自身发展规律使然。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从历史上看,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总结出了适应自身制度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在社会运动进程中需要也应当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深化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认识提供了根本前提,同时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概括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实现大众化,首先需要通俗化,也就是说需要凝练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通俗化,就是使理论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所谓大众化,适合广大群众需要,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这里关键是个“化”字,化就是变化,变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通俗化、大众化,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条件下,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全党和全国人民迫切需要概括形成普遍一致、广泛公认、催人奋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人们自觉地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各地广泛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活动表明,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热切期盼,而且人们已经把这种期盼付诸实践,纷纷提炼出富有当地特色的表征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词或表述词,显现了人们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成果。但是,要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要求,为民众所广泛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李长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
在征求意见和起草调研过程中,一些同志建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概括,提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件起草组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委托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表述。从调研的情况看,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①
这就是为什么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概括和凝练的原因。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在经过了一年多进一步调研和慎重考虑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基础上,以倡导的形式,明确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采取这样一种开放性的表述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一种核心价值观总是需要一个实践发展和理论总结相互转换、相互推动的较长历史过程,从而达到完备、圆熟的状态,并逐渐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现在的这种表述,既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在当前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这种表述是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可以避免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①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将这一战略任务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凝聚力量、达成共识、提升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根据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7》报道,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后,就有网友提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来看,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那么是否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一提法更合适?该书给出的回答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价值和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相对价值观来说,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它既有客观性,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又有主观性,反映了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而且充分体现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层面上讲,它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从实践层面来看,它又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行动过程。”①
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指出:“最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四句话,实际上是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②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
把握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一般来说,“价值即意义,某事情对人有意义,就是有价值;意义的大小也就是价值的大小。说得再通俗一些,价值即作用,某事物对人有作用,也就是有意义、有价值,作用的大小,也就是意义、价值的大小”③ 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中存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价值观的总和,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等与价值有关的综合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价值体系的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一个社会倡导和主导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
如前言所述,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即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其中核心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派生价值观都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又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既有大多数人普遍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又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无论从社会理想、社会运动还是从社会制度来说,社会主义都是一种表征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①
把握二者的关系,还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互区别的,两者各有侧重。第一,从二者的内涵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是“核心中的核心”。第二,从二者的基本内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第三,从二者的语言表达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符合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既便于阐发和传播,也便于遵循和践行,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抓手。正如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所指出的,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这样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有利于更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的区别在哪
在具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需要深入解决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规定进行精准概括和梳理。一般来说,每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价值体系中,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由此就区分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观或一般价值观。从学理上讲,有核心价值观就有非核心价值观或一般价值观,这是符合逻辑和实际的。核心价值观是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统摄作用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非核心价值观或一般价值观则是不居于主导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根据这样的界定,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也存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观或一般价值观的区别。
从最抽象的意义上说,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的、体现社会主义根本价值导向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集中表达和根本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从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自身的内在结构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价值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引导社会价值追求和价值方向的最主要的价值观,是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其二,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价值体系的比较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例如,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和专制主义,在中国则突出表现为“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品格是体现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个体价值观,也不能归结为个体价值观,而是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国家的价值观,是国家对社会价值方向的总规定和核心倡导。在引导社会价值方向和规范社会关系时既突出强调社会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重视和关注对个体权利和个人正当利益的充分肯定,尤其强调对广大人民群众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维护与激发。
此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事实上还存在着大量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引导着社会的价值方向。一般价值观是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的,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次要地位或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主导与非主导、支配地位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的主要区别。一般价值观虽然不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无足轻重或毫无意义,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规范着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公共生活规则和社会公德,就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广大的普通群众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用荀子的话说,这些普通的价值追求构成了老百姓的“民德”。荀子说:“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一般价值观的主要作用正在于维护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保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不是靠几句漂亮的口号维持的,而是依靠广大普通群众的生活行为维持的,这一点最能说明一般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有区别也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体系的整体。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追求就会失去根本方向;没有一般的、普通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会失去基础和土壤,甚至会变成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先进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性特征,更多地显示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他社会价值观的区别。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价值观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更多地体现着价值观的历史延续性和广泛性,更多地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他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共性特征。
(卫建国文,载《光明日报》2011年2月14日。)
【思考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为什么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