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十城记(让“现在”能够从“过去”中获得动力,使中国的历史记忆能够不断得以重温和延续,使未来能在历史的声援下更加健康和完美。)

書城自編碼: 22534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随笔
作者: 祝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69304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6/179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4.8
《隔岸的甲午:日本遗迹里的甲午战争》
+

HK$ 150.8
《血朝廷》
+

HK$ 145.6
《纸上的叛乱:一个“散文叛徒”的文学手记》
+

HK$ 79.5
《祝勇作品-皇城北京》
+

HK$ 127.2
《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精装)》
編輯推薦:
北京已经变得与纽约越来越像,一个抵达北京CBD的人可能认为自己还没有离开开纽约,而北京的传统人文风貌,已经所剩无几。我们自行消灭了自己的记忆和传统的同时,也交出了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变成这项游戏的被动参加者。
內容簡介:
《十城记:昨日之城与今日之思》为作者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对上海、北京、成都、海口、纽约等著名城市的散文随笔,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时光的缅怀,对时代变迁的喟叹,对城市未来的展望。
關於作者:
作家、学者、纪录片工作者。


以文学、学术和影像的方式重述和阐释历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兼任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





已出版作品40余种,主要作品有:


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


非虚构作品《纸天堂》、《辛亥年》,


“文革学”著作《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


获第一、二届郭沫若散文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
目錄
北京:走投无路的胡同





上海:欲望的旗帜





天津:夜与昼





西安:被篡改的地图





成都:顽强的欢乐





广州:看不见的西关





昆明:最后的顺成街





海口:全球化的悖论
內容試閱
自序


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像中国这样急于改变自身的面貌,传统建筑被大量列入清洗名单,随之消失的,自然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符号、精神记忆和生活方式。无论我们从怎样的角度评价它,这都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我们未来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无论怎样,对它采取漠视的态度,淡然处之,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有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更是如此。正是这一事实催生了本书的写作,我们都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平实而忧伤的纪录片一样,记录这一痛苦的蜕变过程。我和摄影师KimberleyRoseberry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作出了艰苦的努力。本书的采访与写作,都在二○○四年至二○○五年之间进行。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采访和拍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改造步伐无比迅疾,我们有时听到某一历史街区正在拆除的消息,等我们赶到时,已经全部拆完。在完成对本书写到的八个城市的采访之后,我们的目标开始向古村落延伸。后来由于Kim回国,我于二○○五年夏天赴美,二○○年和二○○七年接受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邀请进行访学,使后面的采访和写作暂时中断。二○○年,我将书稿交给辽宁出版集团的辽宁贝塔斯曼出版发行公司出版发行,当年售罄,此后由于辽宁贝塔斯曼出版发行公司解体,加之版权行将到期,本书已无法重印。而Kim则告诉我,她回美国以后,继续冲洗拍过的照片,发现了大量更具震撼性的照片,没有收入前面的那个版本中。这些都使本书的修订重版变得十分必要。


在编辑本书时,我特别加入了我对几个外国城市中老房子命运的文章,我本来打算将它们单独出本书,但我想,编人本书,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命运的反思提供一个参照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外,本书还特别附录了几个国家关于保护历史建筑的立法条文,希望借此引起国人对于自身传统建筑的反思。


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北京四旧斋


原序


对于一个城市的认识应当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上展开。进入城市的空间不是难事,而进入城市的时间则并不容易。因为时间始终在逃逸,我们只能看到“现在”,时间的来路和去处,则都隐在黑暗中。而所谓的“现在”,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度量它的长度——是一秒钟,一分钟,还是一小时?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抽象的、时时更换的、不稳定的,而“过去”则是永久的和具体的,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将在“过


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城市都是属于过去的——一分钟以前的“过去”,或者一百年以前的“过去”。时间没有起始点,于是,我们回顾的目光可以无限延长。一座城市为我们的视线提供了奔跑的场所。视线延伸得越长,说明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想象越是复杂和生动。空间是时间的容器,消失的时间将在城市的空间中留有痕迹。所以,时间和空间可以合二为一。从理论上讲,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阅读,应该同时完成对城市时间的阅读。


遗憾的是,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对城市的特质缺乏起码的认识。他们似乎对“现在”更情有独钟,为了与“现在”保持同步,我们的城市总是以一幅动荡不定的面貌出现——到处是工地,拆除与重建的工作反复进行,具有传统价值的老房子遭到唾弃,推土机用粗粝的嗓门宣读它的判决。“传统”变成了尸体,很快便腐烂消失。“过去”与“现在”彻底断绝了关系。漂泊不定的“现在”,使我们永远站在一个点上,而不是一条延续的线上。这使我们四顾茫然,孤立无援,既不了解来路,也无法判定去处。浮华都市里隐藏着“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原始困惑。吊车高高在上却摇摆不定,无法承担为芸芸众生指明方向的重任。


我们不仅对“现代化”的进行了误读,而且混淆了“现代化”与“全球化”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现代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的时间过程,是存在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条通道,而这个所谓的“现代”,既无固定模式,也无技术标准。每个国家都在各自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现代化”想象,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或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终极状态是与西方国家完全一致,或者整个世界现代化的终极状态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现代化”并不必然导致“全球化”。而“全球化”,应当是一个全球文明的互动过程,是在各种文化传统的参与下共同完成,而并非以西方为主导的一个单极化的过程。将“现代化”的目标转嫁给“全球化”,表明了以空间战胜时间的企图。北京已经变得与纽约越来越像,一个抵达北京CBD的人可能认为自己还没有离开纽约,而北京的传统人文风貌,已经所剩无几。我们自行消灭了自己的记忆和传统的同时,也交出了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变成这项游戏的被动参加者。


二○○四年,我和美国摄影师KimRoseberry决定合作出版一本书,借此表达我们对侵犯城市历史的粗暴行为的不满。自从一九五○年梁思成、陈占祥制定“梁陈方案”以来,这个话题始终未曾泯灭,这表明城市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剥夺记忆的行为仍在持续。作为物化的“过去”,我们希望有价值的城市建筑能够得以保留,好让“现在”能够从“过去”中获得动力,使中国的历史记忆能够不断得以重温和延续,使未来能在历史的声援下更加健康和完美。我们最初的行动是从成都和昆明开始,然后逐渐向全国拓展。两年来,我们奔走于许多城市的建筑工地,目击了摧毁传统建筑的惨烈现场,并在一再遭受拒斥的情境下,完成了拍照和采访的工作。城市的不幸成全了我们,大量惊心动魄的照片因此而生。它们将永久记录着中国城市永久无法愈合的伤痛。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比如作家海帆、伍立杨、冉云飞、唐亚平,主持人李蕾,德国汉学家马可等等,还有拆迁现场的许多民众,比如北京的李捷等等,本书部分内容曾以专栏形式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广西《阳光之旅》杂志也发表了本书部分照片和文字。当我为书名冥思苦想之际,香港凤凰卫视台长王纪言先生为我奉献了这个书名。在行将付梓之际,不能忘记他们的帮助。


二○○三年四月十二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