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內容簡介: |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与保护研究》主要以中国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抗震性能与保护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具体探讨了该系统建筑的产生与演变、结构特征与抗震机理,对其结构基本构件、结构单体(局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拟静力、动力模型试验研究;对典型大木作结构中的殿堂和厅堂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加固后的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作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建筑保护方面的问题,同时结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建造材料与结构特征,研究了其相应的保护原则和方法,对国内外有关遭受严重震害的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来源与性质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4研究方法
1.5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地震动概述与古建筑结构震害
2.1地震动概述
2.1.1地球的构造
2.1.2板块构造运动
2.1.3中国地震分布及特点
2.1.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主要内容
2.1.5地震波和地震动的衰减
2.1.6地震大小的衡量
2.1.7地震动的衰减
2.2古建筑的震害
2.2.1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震害
2.2.2中国木结构古建筑震害的教训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3章中国古建筑的材料及其结构特性
3.1概述
3.2中国古代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其建筑的影响
3.3中国古代建筑施用木材的原因
3.4木材的基本特性
3.5木结构柱构件模型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
3.5.1试验简介
3.5.2试验现象
3.5.3试验结果
3.6思考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构件的榫卯连接方式及其抗震性能
4.1木结构古建筑构件的榫卯连接方式
4.2大木作结构中榫卯的应用
4.3榫卯节点的受力行为和破坏状态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斗棋的结构行为
5.1斗棋的起源与演变
5.2斗棋结构静力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5.2.1概述
5.2.2斗棋结构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5.2.3斗棋竖向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雀替·驼峰和隔架的结构作用
6.1雀替的演变与功能
6.2驼峰与隔架的功能
6.3抹角袱的功能
6.4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结构原则的演变及其性能研究
7.1木构架的起源
7.2木构架的基本类型及其构造
7.3梁架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章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8.1概述
8.2试验控制系统
8.3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8.3.1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8.3.2试验方案
8.3.3试验现象
8.3.4试验结果与分析
8.4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结构节点加固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8.4.1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8.4.2试验方案
8.4.3试验现象
8.4.4试验结果与分析
8.5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计算
9.1概述
9.2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9.2.1斗棋、榫卯和柱底(面)位置半刚性节点的计算模型
9.2.2空间梁柱单元计算模型
9.3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
9.4结构振动的模态分析
9.4.1阻尼及其对结构振型的影响
9.4.2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9.4.3节点变刚度虚拟单元中的弹簧刚度的确定
9.5计算结果
9.6中国古代典型大木作——殿堂与厅堂结构的动力性能
9.6.1殿堂、厅堂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9.6.2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分析
9.6.3殿堂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9.6.4厅堂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9.6.5殿堂、厅堂结构的动力特性比较
9.7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
10.1概述
10.2古建筑保护的原则
10.3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及案例分析
10.3.1木构梁架的抢救加固
10.3.2椽子的维修
10.3.3檩的维修
10.3.4梁、枋的维修
10.3.5斗棋的维修
10.3.6柱子的维修
10.3.7整体梁架的加固
10.3.8古代“偷梁换柱”的技术
10.3.9拆卸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10.3.10安装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10.3.11施工现场的木材干燥
10.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材、分”’制度的说明
附录2中国历代的长度单位与公制的关系
致谢
中国历史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