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在全球典范性公交城市与中国城市的比较研究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空间研究12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从城市空间层级性入手,探讨城市空间各个层级结构的合理人口规模和空间地理尺度,以及这些比较理想的空间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问题;接着在空间层级规模尺度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中国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通过世界典范性城市的横向对比研究,借鉴其各个空间层级的发展策略,总结发展经验,提出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空间研究12绿维都市空间层级系统与K8发展模式》可供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笔者段进,戴德胜有着长期的国内规划设计实践及在新加坡规划机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工作学习的经历,对新加坡、欧洲以及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有着较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
關於作者: |
段进,1960年12月生于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段进教授长期从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教学和规划实践工作;著有《城市空间发展论》等9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主持了多项重要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成果曾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银奖,部省级一等奖等多项。
|
目錄:
|
空间序
前言
1 绪论
1.1 城市空间发展语境与问题
1.1.1 气候变化与城市低碳发展
1.1.2 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 高速城市化进程
1.1.4 城市交通结构转型
1.1.5 城市空间结构转型
1.2 既往研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2 城市空间与交通层级系统
2.1 系统层级性特征与反馈机制
2.1.1 系统层级性的涵义与特征
2.1.2 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互馈机制
2.2 城市空间系统层级结构
2.2.1 城市空间结构层级性
2.2.2 城市空间层级的协同作用
2.2.3 空间层级结构与规模尺度
2.2.4 空间层级结构对交通组织的反馈作用
2.3 城市交通系统层级结构
2.3.1 交通速度
2.3.2 交通出行时间预算
2.3.3 交通的层级性与空间规模尺度
2.3.4 交通层级结构对空间结构的反馈作用
3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抉择
3.1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和约束条件
3.1.1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挑战
3.1.2 城市交通发展的硬约束
3.2 城市交通方式外部性以及特性比较
3.2.1 交通方式外部性比较
3.2.2 交通方式特性比较
3.3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抉择
3.3.1 绿色交通发展理念
3.3.2 城市交通方式的分类和选择
3.3.3 公共交通与非机动交通方式时空特性比较
3.3.4 城市交通战略发展模式的抉择
4 B级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和发展策略
4.1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理论、实践及其问题
4.1.1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理论发展
4.1.2 中国居住区规模的等级划分及其问题
4.1.3 中国居住区规模等级划分的调整和发展
4.1.4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4.2 城市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以及作用机制
4.2.1 研究对象概况
4.2.2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人口门槛规模研究
4.2.3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人口规模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探讨
4.2.4 规模尺度的影响因子与作用机制
4.3 发展模式比较与策略建议
4.3.1 研究案例概况
4.3.2 发展模式比较
4.3.3 发展模式创新与策略建议
5 城市T、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和发展策略
5.1 城市T、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5.1.1 “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
5.1.2 霍氏理论实践和影响
5.1.3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中观层级结构发展特征和问题
5.2 T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以及作用机制研究
5.2.1 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5.2.2 空间地理尺度确定
5.2.3 人口规模确定
5.2.4 理想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5.2.5 规模尺度影响因子作用机制
5.3 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研究
5.3.1 空间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5.3.2 空间地理尺度的确定
5.3.3 人口规模研究
5.3.4 理想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5.4 发展模式比较与策略建议
5.4.1 城市空间发展单元案例分析
5.4.2 发展模式比较与建议
6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下的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与发展策略
6.1 公交都市理论发展和系统构成
6.2 公共交通系统层级特性和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
6.2.1 公共交通方式的主导空域推导
6.2.2 苏黎世公共交通层级性与空间地理尺度
6.2.3 新加坡公共交通层级性与空间地理尺度
6.2.4 公共交通系统层级规模尺度确定
6.3 典范性公交都市发展模式借鉴与策略研究
6.3.1 公共交通枢纽层级性与城市空间中心层级耦合
6.3.2 公共交通廊道与层级性
6.3.3 “街”“路”适度分离
7 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7.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态势理论研究
7.1.1 中国城市多中心发展概念的失效
7.1.2 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趋势
7.1.3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与交通
7.2 中国城市空间层级结构的重构
7.2.1 K8空间层级系统理论推演
7.2.2 K8空间层级系统演化机制
7.2.3 K8空间发展模型的建构
7.3 K8空间发展模型的特征
8 发展策略建议与实施
8.1 构建绿色联合交通导向发展的空间结构
8.1.1 树立绿色联合交通的发展战略
8.1.2 通过绿色活动廊道引导土地开发
8.1.3 促进城市空间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高度耦合发展
8.1.4 引导城市空间有边界弹性地生长
8.2 强化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发展
8.2.1 构建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
8.2.2 建设非机动车系统
8.3 限制私人机动车导向发展
8.3.1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
8.3.2 规划新的城市功能活动
8.4 策略实施
8.4.1 树立长远目标
8.4.2 制定政策和法规
8.4.3 考虑策略实施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8.4.4 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形式创新
8.4.5 强调公共参与
8.4.6 注重信息交流与教育宣传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