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人的饮食悠闲

書城自編碼: 227376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人口/人類學
作者: 梅墨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706902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66/85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流人系列03:猛虎 午夜文库
《 流人系列03:猛虎 午夜文库 》

售價:HK$ 90.9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 洛克现代性政治学之根 》

售價:HK$ 109.3
奥登诗精选
《 奥登诗精选 》

售價:HK$ 112.7
《你的名字。》美术画集
《 《你的名字。》美术画集 》

售價:HK$ 124.2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2册)
《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2册) 》

售價:HK$ 170.2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售價:HK$ 112.7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售價:HK$ 80.4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1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

HK$ 107.3
《中国人口流动规律、动因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HK$ 205.4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

HK$ 95.7
《历史不规矩:张鸣最新力作(易中天、李零、陈丹青、吴思、王学泰》
+

HK$ 76.7
《中国人的本色(中国人,你要带着“本色”走多远?)》
+

HK$ 73.8
《漂泊与寻根——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社会学文库)》
編輯推薦:
《中国人的饮食悠闲》是中国人系列丛书之一,中国人系列丛书共五册,分别是《中国人的饮食奥秘》、《中国人的悠闲》、《中国人的悟性》、《中国人的忌讳》、《中国人的苦乐观》。本书对中国人特有的处事态度与儒家风范进行了阐述,道出了中国人悠然自得的风俗雅事,视角不同,评价与理解自然独到,君子之气飘然于纸上。中国人为何会有明朗清晰,与世无争、超凡大度的性格特征?这些与古老的中国文化以及人们的悠闲心态密切相连。《中国人的饮食悠闲》内容简洁、思路畅快,让读者体会到中国人自古以来悠闲雅致的生活方式与养生文化。
內容簡介:
《中国人的饮食悠闲》是梅墨生先生的作品,语言干练,思路缜密,很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本书优于其它同类图书的文学品质会让它在出版市场独树一帜,读书为乐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休闲方式。本书对中国人特有的处事态度与儒家风范进行了阐述,道出了中国人悠然自得的风俗雅事,视角不同,君子之气飘然于纸上。
關於作者: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编著出版:《梅墨生书法集》、《梅墨生画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梅墨生》、《中国名画家精品集—梅墨生》等。
目錄
一闲暇中的优雅文化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享受悠闲。悠闲的生活方式既是产生优雅文化的基础,又是优雅文化逐渐形成生活模式的一个传统心理。没有生活态度的悠闲,不可能产生优雅的文化理想,优雅的文化理想又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5

披览大量古籍,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人重视养生炼性,而其养生炼性又多数重视于一种良好生命状态的恒常化。只有心性恬淡安和,肢体不妄劳作,又动静适度,才可能葆有生命的健康以至达到长寿或长生久视。古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既是十分功利的——延寿养命,又是超功利的——具有一种生命的美感享受,可以体会到美妙优雅的人生乐趣。
三逍遥与悠闲9

庄子奇诡伟丽的思想翅膀不仅开启了后世神仙方术的仙梦,更为无数向往精神自由的人描述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我因此以为,老庄是教授中国人享受悠闲之福的始祖,又是教授中国人具有“活命哲学”观念的始祖,当然更是教授中国人真正会体悟平淡自然与绚烂伟丽之大美的始祖。
四隐逸与陶渊明15

陶令的“桃花源”令人神往。但是这位时而述归隐之无穷乐趣又时而说“闲居寡欢”的隐士,究竟其心态如何?历来是有争论的。但有一点明摆着,他比前人嵇康、阮籍之类“竹林七贤”式的啸傲人物,确实少了不少怨愤嫉世,少了不少慷慨激昂。
五《淮南子》中的说法21

不为外物所累,抱本守一,优游自适,消摇于无事之业,才是真人、至人之本色。可见,至少在秦汉之际的人们,已经十分地讲究悠闲了。“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所有这些讲究,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以达到“合道”而“终其天年”的目的。
六东床袒腹的时代25

中国人历来认为“书如其人”,也就是说,人的字与人的性情气质必相契合。由此可证,王羲之之所以能在书法上体现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风神,是源于他天资俊迈,可不是,他能在贵胄家择婿之际,露开肚皮倚卧在东床之上,真是风度自备,迥异流俗。
七从唐诗中看古人的悠闲33

这些唐代诗人,无论是在野还是致仕,都向往着一种朴素悠闲的田园生活,他们徜徉于大自然与田园之中,不愿“心为形役”,颇有“天人合一”和复归于自然之乐。对这种情调的迷恋古今皆不乏其人。现代作家、画家丰子恺就曾表示:“闲居,在生活上人都说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觉得是最快适的了。”
八适与闲43

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那么多礼节?我以为,除了受到先秦儒家礼教思想和民间宗教信仰的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外,断不能忽略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人有的是时间,中国人有时间讲究这些,中国人都生活在一个整体的优哉游哉的闲散节奏之中。
九元代文人的闲散一瞥53

在元代的异族统治下,虽然赵孟这样的贵胄有皇上的无比宠幸,他自己也觉得有知遇之感,但内心深处总是忐忑的,移情于艺术文化中,去缱绻于夫妻的恩爱里,或者是玩味于日常器物间,都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办法,更是一种消闲的乐事。
十悠闲与快活61

要说提倡悠闲,我敢说没有什么时代的人比明朝人更叫得响、说得欢了。翻开史卷看,明人写的闲书最多,明人论闲适最多。闲来无事要么就是愁,要么就是乐,反正人都要思想,否则就跟猪没了差别。人总是不愿与猪为伍的。为此,就得找闲事做,找闲事才有趣,才可以在“慢活”——悠闲中活得轻松舒适有乐趣。
十一《呻吟语》《菜根谭》《醉古堂》

《幽梦影》79
就这样,一代一代人在精神世界逍遥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子世界,“无何有之乡”的庄子世界,“圣人垂裳而治”的孔子世界,陶渊明的“桃花源”……中国人在谈古思古怀古中度过悠闲懒散知足常乐的人生。种族在闲散中繁衍,文化在闲散中形成。
十二说游趣89

“奇文共欣赏”,妙境相与会。这该是人类的聪明。西方人也不是不懂旅游之乐,但他们不如中国人有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味道在,他们太重视猎奇和刺激了。中国人的游之闲趣可以说太丰富、太细腻、太有意境了。
十三说花鸟虫鱼与悠闲105

古都北京曾是文人雅士、八旗子弟云集之地,所以北京人的爱花玩鸟是出了名的。就说玩鸟,就有不少“迷”,旧北京的鸟市非常兴旺。在鸟迷队伍中,王府的贝勒,文坛的宿儒,梨园的名优,杏林的国手,普通的市民,乃至杠夫、轿夫等,无不以此为乐。
十四说读书之乐129

凡谈书必及于文人,文人无论贫富都要有书斋,无斋也要有个书桌。所以前边沈复所描述的室内设计,正是书斋雅室的个人趣好,不过也可代表古代读书人的共同爱好。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只求雅洁、幽静、空灵、舒适、简朴便是。古代读书人甚至讲究沐手、便服、焚香、静坐或闲躺、烹茶,然后才读书,所以要讲究居室环境。
十五“国粹”中的悠闲139

有一个叫潘师正的人,居住在逍遥谷,当皇帝游历至此问及还需要什么时,他的回答是:“茂松清泉,臣所须也,既不乏矣。”最后他活到了九十八岁的“天年”。这其实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养生修道、优游自适的生活方式。
十六中国人之于书与画161

古代书画家大多信奉“文以载道”的传统观。他们寄情书画,乃是以此论“道”,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但不管他们的“道”观如何差异,他们喜欢以书画娱乐自适,却是一致的,或以今人语谓其以书画“言说”其“道”、其“理”、其“文”、其“心”。
十七仙 牛 龟 闲话175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个个都是“散仙”,上天下地,游云藏洞,或仙或人,无比自在。他们之备受老百姓喜爱,原因在于他们最合平民的人生胃口——不死、自由、悠闲。在中国的神仙思想中,无不折射出中国人的生存理想与人生观。假若不死是要劳苦,没人做神仙;假若长生而又自由自在,不用为生老病死、得失荣辱所苦,没有人不愿意做神仙。
十八悠闲闲话185
內容試閱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享受悠闲。悠闲的生活方式既是产生优雅文化的基础,又是优雅文化逐渐形成生活模式的一个传统心理。没有生活态度的悠闲,不可能产生优雅的文化理想,优雅的文化理想又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尽管在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都含有优雅的性质,或谓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优雅之处,可是,如果称中华文化是非常优雅的一种文化,恐怕也行得通。现代作家林语堂算得上一位学贯中西、颇有见识的人,他曾说过:“中国人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社会上是幼稚的,但他们在闲暇时却是最聪明、最理智的。”(《中国人》第313页)显然,林语堂的话有过于绝对和讨好西方人之嫌,“荒谬”和“幼稚”论还可以商榷,但是,他认为中国人“在闲暇时却是最聪明最理智的”仍不失为中肯而有见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享受悠闲。悠闲的生活方式既是产生优雅文化的基础,又是优雅文化逐渐形成生活模式的一个传统心理。没有生活态度的悠闲,不可能产生优雅的文化理想,优雅的文化理想又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古代的中国人在较为原始和发展缓慢的科技与农耕文化中过着悠闲恬适的生活,因而创造了一种密切亲和自然的优美雅逸的文化,他们非常重视能否体验人生的闲适心态。在人类社会文明已然推进到了高科技、高速度、快节奏的今天,对于传统生活方式和中华文化的否定与质疑愈来愈厉害。这是一个不好匆忙下结论的大命题。这本小书不是为此而写的,但是它在呈现传统生活方式与勾勒古代文化心理的同时,无疑也是一次思考的过程,或许能对读者朋友的思考有一点小小裨益。

明人周应治在《霞外尘谈?卷五》上有一段文字,颇为典型,可以视为中国古人饱享悠闲的一个生动描写,不妨爰录如下:
唐子西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中,每春夏之交,苔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积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筍[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上,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较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仗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悦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同代陈继儒在《岩栖幽事》中也说:
掩户焚香,清福已具。如无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辅以读书。
可见,唯古代文人对于悠闲品之最深,玩之最细,感之最切。读书是文人的一个本分,更被视为文人的一大乐趣。一切悠闲都体现出风雅不俗。因此可以说,优雅的人生理想,是创造传统文化的闲适品格的一个根本。可以说,中华文化就其崇尚优雅标志——恬适这点而言,其主体部分就是由文人文化来结构的。诚然,我们不应忽略的一点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中,社会结构是由士、民、商等多阶层人士构成的,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大量劳动人民,本质上是极其辛劳而饱尝苦难的,所谓悠闲与风雅文化距他们实在很远,他们多数情况下没有权利去享受文人在书斋里日常享受到的读书之乐,也无法享受到普遍的有闲阶级可以经常享受的山水园林以至声色宴饮之乐。这使得那些有良知的古代文人偶或对他们洒一掬同情之泪,或者在文艺作品中流露出一种难得的感慨与关切。为此,对于一些现代文人,如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等人极力提倡的闲适文学与悠闲的人生态度,便有人极力抨击,予以否定。特别是在21世纪初叶以来,由于一些有识之士在打开国门之后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积弊,科学与民主的呼声日高,对人性的肯定与对民主自由的向往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时代之潮,反叛封建制度、砸烂封建礼教与批判封建文化的风潮也就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之下,对于上述文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程度表现出来的闲适思想,予以彻底批判与否定,实在是势所必然。今天,历史在推进,人们在反思过去之际,逐渐认识到一些历史举措的两面性,相对来说,是非评论渐趋于冷静和客观了,对许多事物的认识都有了新的见解。当然,在商品大潮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人们的反思也呈现了复杂化的倾向,结论不必也不可能即刻定于一尊。

但是,无论思想文化领域的认识转变与论争如何,有一点无妨确认,那就是:古今的中国人不同程度、不同方式都流露出习惯于闲散的生活方式的悠闲心态;中国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悠闲优雅文化的历史产物。如果说当今这种心态已在发生变化,那也只是近十几年或者是部分中国人的事儿。分析这种悠闲生存状态以至悠闲文化的利弊得失或许是极有意义的。但在臧否之际,首先我们要确认这一事实,浏览和回味它,或许本身就是别有兴味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