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1.冯小刚贺岁大戏《私人订制》插曲《时间都去哪了》演唱者王铮亮作序推荐
2.《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作者朱云乔最新力作,最温柔笔触,讲述民国爱情。
|
內容簡介: |
民国才子郁达夫因才华横溢享有盛名,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为中国文学的天空涂抹了一笔绚丽的色彩。而他一生爱情与婚姻,更是一部艳丽的传奇。封建的婚姻里,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的妻子,他们之间虽没有波澜壮阔的爱恋,却过着平淡静好的生活。可缘分偏偏又为他的生活涂写了一笔华丽的墨,让他遇见了“杭州第一美人”,他们迎着世俗的风雨走在了一起,成了“富春江上神仙侣”,演绎一段浪漫的传奇。然而,这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恋,激发了郁达夫所有的激情,也最终让他跌进了深深的痛苦。命运波折,这对神仙眷侣终是劳燕分飞。半生情路坎坷,岁月洗去了曾经的浪漫与激情,他最终选择了平淡的生活。本书将以细腻的笔触,向你娓娓道来民国才子郁达夫的一段段罗曼情事。
|
關於作者: |
朱云乔,畅销书作家,一个迷恋美好的灵犀女子。热爱文字,笔走四方,文字清丽温婉。热爱旅行,脚步遍及世界,善于发现自然与文化中时尚元素。热爱美食,懂得食物的情感。著有《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 》、《最忆当年初遇时:钱钟书与杨绛的百年围城 》、《一别,如果永不相见:张爱玲传》。
|
目錄:
|
第一章
富春山居一首诗的开篇
君自天涯来
离开故里的少年
漫步于馥郁樱花
归国的浪子
第二章
西湖之畔犹记小苹初见
海上迷梦
爱是一片救赎的绿洲
心沉入湖水
愿与君长相依
第三章
神仙眷侣涉江只为采芙蓉
流浪之心的天堂
柴米油盐酱醋茶
相思后的危机
天地因此而静
第四章
只羡鸳鸯湖光山色两朦胧
跋涉千里又何妨
疏离,悄然生长
水烟潇潇里
为情说原谅
第五章
执子之手共看天际晚霞
曾经伉俪情深
一步一惊心
遍寻山色,梦里水乡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六章
嫌隙暗生隔江烟雨远
在天地一角轻轻栖息
赴他乡,酬壮志
南国的守望
缘分尽时最无声
第七章
烽烟四起家国情缘难续
战火,燃尽爱恨
茫茫人海,彼此失散
三人成虎断三生
浮生梦醒
第八章
苍茫之海魂归来兮意难平
依稀的誓言
南洋往事
在命运里各自行走
生死,再不相见的理由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富春山居一首诗的开篇
君自天涯来
华夏文明,泱泱流淌,古韵诗画,流传千年。繁华盛世,妙笔生花,书写着曾经的点点滴滴。细腻的语言,有力的笔锋,刻画着古老的江南水乡。
江南的美,凝结于富阳,一如那吴侬软语,一如那雨后小巷,一如那把轻盈的油纸伞。
富阳,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美丽地方,古往今来,常常有些奇妙的、富有诗意的人才诞生。青山绿水,碧草常青,富江春水滚滚流动。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孙权的称王佳地,也曾经是晚唐诗人罗隐的故乡,更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作画的意境出处。每一个时期,这里都孕育一位才子,当所有故事集结在一起,时间将缤纷的记忆都唤醒,究竟是沧桑,是喜悦还是略带些悲凉,无人可知。追溯到曾经的年代,呈现出来的是一卷卷动人的传奇故事。故乡的美景,就仿似才子佳人传奇爱情的经典幕布,那早就搭好的舞台,似乎就只等着主人公的登场,来完成那一段注定铺满了荆棘却又轰轰烈烈的爱情使命。
今时今日,纵然是站在江南大地之上,吟着他的诗歌,却也再不是当时的滋味。只能在历史的文墨卷轴里,寻找他的孤独身影。
摊开历史的卷轴,在平静中慢慢追寻。传奇的开始,只是一个平静的故事。
刺骨的寒风冰封了昨日的辉煌,沉睡的大地在等待着新一轮春色的点缀,唯有那万里晴空高挂于云端,见证着前世今生的回眸。当朝阳驱赶了暮色的暗淡,当晨光洒满了富阳的大地,当明媚的暖阳照亮了动荡的年代,有一位才子,带着他风流倜傥的绝美诗篇来到了他的故乡,属于他才华的宝地。
1896年12月7日(农历十一月三日),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夜晚繁星涌动于天际,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拨散了迷雾的弥漫,月色皎洁的温柔,只是圆缺不定地挂在树梢,唯有那风声呼啸不定,似乎所有的场景都只为等待那个传奇生命的到来。
满洲的建筑古香古气,郁家的老宅就矗立在富阳江边的狭小石板小巷,周围依山傍水,虽是陋室,却不失风情,夜晚的宁静会更加衬托出宅院不言自显的悠久历史,那曾经耕耘过的痕迹都印在老宅褪了色的墙壁上。那饱经风霜洗礼的宅院,今夜异常的热闹,所有的家人都在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降临。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他像所有哭泣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一样,以号啕大哭为开始,也像所有人一样,以闭上双眼为生命的落幕。可是,他又是独特的,并不像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安静而平凡地度过一生,彻底告别之后,仿佛并没有存在过一样。
十二月里正是隆冬,刺骨的寒风仿佛还要残忍地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想要刮疼人们的脸颊。寒冬数月,白云依旧,行人依旧,不经意的时光里总是会闪现一片白茫茫的颜色和温暖的阳光反射出银色耀眼的光亮,映衬着世间的人儿。
郁文,字达夫。这是父亲为他取的名字。这个名字,将会跟随他一生。郁文,注定那是一个被文学笼罩的人。
郁达夫,一个离经叛道的文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一个多情悲情的男人。
与那些潇洒豪迈的政客相比,他只是一个敏感虔诚的诗人;与那些出生在显赫人家的少爷相比,他也只是一个因为家庭破落而饱经磨难的苦命人。而唯一让他与众不同的,便是那颗只容得下诗文和爱情的心。上天赋予郁达夫才华和多情,是对他的恩赐,也是对他的惩罚。
是的,他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人生,伊始之时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辛酸不易。
自从郁达夫出生以后,郁家就开始逐步家道中落,原有的家业所剩无几。年幼时,孩子都会受到父母的万般疼爱,可这样的幸福郁达夫却没有。在郁达夫的童年时光中,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因为三岁那一年,父亲不幸去世了。对于父亲的印象,郁达夫是模糊的,也是碎片式的。一家幸福的天伦之乐因为父亲的去世戛然而止,那些短暂的时光成了郁达夫心中永远的回忆,失去了父亲的疼爱,也为他悲戚的人生添加了灰色的一笔。
没有了一家之主,没有了顶梁柱,让这个原本就走向衰落的家庭又增了一抹忧伤。无奈之下,郁达夫的母亲只好独自撑起整个家业,守着仅剩的几亩微田养家糊口,四处奔波。而后,郁达夫的姐姐也被卖做了童养媳。尽管生活困难重重,坎坷不断,可是母亲还是十分重视三个儿子的教育问题,无论怎么省吃俭用都要供他们读书。也许,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的机会。
童年,本应该是每个人的生命中一段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简单的两个字,单纯的时光,承载着色彩斑斓的奇妙梦幻和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稚气。然而属于郁达夫的童年,却被贫穷、落魄、辛酸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他曾经在自己的传记中提到过,对于童年,自己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除此之外便是朗朗书声。
郁达夫七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入了私塾,由于天资聪颖,郁达夫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于旧体诗词更是酷爱有加,刚入私塾不久便学会了辞章。到了九岁,郁达夫早已经能够自己赋诗来表达种种心情,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天生的诗人胚子。
诗文中的郁达夫恣意随性,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与理想。诗文和感情,在郁达夫看来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本是一体。感情的诱惑,让人情不自禁,是苦,也是甜,全都融化在了血液中。他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喷发着因为爱情而激发的斐然才华,它们是感情的另一种形式,它们由文字组成,经过细腻的排列,成为了一篇篇不朽的佳作。而郁达夫一生经历的爱情,也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无声无息散发着迷人的味道。悲伤也好,迷离也罢,最后都成了流传后世的名篇。
一部叫做《沉沦》的小说集,因为暴露青年人关于性的苦恼烦闷,展现灵魂与肉体的矛盾而让郁达夫成名。小说中因为性而苦恼的青年人其实就是作者郁达夫自己。
十三岁的郁达夫还在读小学,然而思想里那颗标记为“性”的种子已经开始悄悄松动、发芽。懵懂的郁达夫与邻家的赵姓少女,也就有了一段青葱初恋。淡淡的欢喜,搅乱了男孩女孩的童心。青春的懵懂,或许少男少女还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朦胧的感情,除了赵家少女,还有两个女孩与郁达夫有着或深或浅的所谓爱情的交集。
他将爱情写进文学,他将文学写成爱情,这样的巧妙交集,只有他能够鬼斧神工般地联结起来,因为,他是郁达夫,一个传奇般的男子,一个世间少有的人才。
而不论怎么样的人才,在求学阶段都会有一个让自己努力效仿的楷模,对于郁达夫而言,最让他敬佩的便是自己的大哥郁曼陀。
据说,郁曼陀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在杭州府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1905年,他为自己赢得了赴日留学的机会,在留学期间,郁曼陀主修法律,回国之后还被封了一个七品京官。大哥郁曼陀的成功,在郁达夫看来,是模范,是英雄,让郁达夫崇拜有加。
不过,郁家三子,年纪最小的郁达夫也毫不逊色。几年内,不仅顺利地读完了私塾,还读完了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最后又考入了杭州府中学。
岁月匆匆,几年的成长历程,改变了郁达夫原本稚嫩的容颜,长成棱角分明的英俊少年,高高的鼻梁早已架上了代表知识的象征——一副镶着金属边的眼镜,只有身材略显瘦弱,衣着也是格外纯朴。
在杭州府中学求学阶段,郁达夫还有一位与其志趣相投的同学,那个人就是日后享誉文坛的诗人徐志摩。说是志趣相投,不如说两人都喜欢看小说,沉迷其中,但是两人因为家庭背景不同,差别各异,关系也并不是走得很近。因为顽皮好动,两人总是上课的时候交头接耳,或是和其他同学讨论,而每逢考试的时候,两人又会显出格外的聚精会神,成绩也是不相上下。由于郁达夫性格略显孤僻,因此同学们称他为“怪物”。
就是这样的一个“怪物”,在多年后和徐志摩纷纷于“五四”新文坛时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文坛巨匠。而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他们都是性情中人,也均在不同时期上演了一段旷世绝伦的凄美爱情。
郁达夫在杭州府学习期间,还有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那就是首次以匿名的形式成功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这首诗的发表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多年后,这一本领竟成了他引以为傲的事业,正所谓世事难料,正是如此。
求学的路,仿佛没有尽头,知识的海洋宛如宇宙般无穷无尽。1912年,郁达夫从杭州学府毕业后,先后求学于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而后又转读基督教浸礼会办的蕙兰中学。可是,短短的一年时间内,郁达夫就换了多所学校,均因各种原因而导致了求学的中断。是啊,离经叛道、独树一帜的人,怎么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奴役制的呆板教学方式?郁达夫要的是自由、是自在、是恣意,最后,郁达夫选择了返乡自学。
告别了曾经满满憧憬的校园,挥别了青春涌动的岁月,无论是收获,还是失败,都变成了郁达夫人生中永久封存的记忆。就这样带着些许的不舍,收起年少的冲动,揭开了人生新的序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