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編輯推薦: |
1 文化的通路主要展现在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生产论的领域中。历史学的变迁由实证史学、年鉴史学到新史学、系谱史学,说明了人对“整体”的认识,由少数上层权贵到中产阶级再到普罗大众的意义。本书融汇中西,为初入此门径者指一方向。
2 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过去只是一串有趣的风格、类型和表意法,历史存在的只是记号。尽管这种历史为人诟病,但却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方法,因此它可以被称为“促进民主的知识”的批判方法。本书作者不拘于一门一派,尤其注意广泛吸收了西方20世纪的思想成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
內容簡介: |
文化既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交通的媒介,又是人类超越其生物的存在而进入人的存在的唯一手段。作者牢牢抓住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经济生产论等重要的意识形态活动,提纲挈领地将繁复多样的文化现象作一梳理,从而使读者对近现代西方文明有一整体印象,高屋建瓴,理路清晰。
另外,本书又简要地介绍了近代以来的主要流派、著作,因而,这是一部研究西方近现代文明演进的极好的入门书。
|
關於作者: |
林立树先生,早年就读于辅仁大学,获历史研究硕士学位,后曾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游学。
有《美国通史》、《美国文化史史》、《世界文明史》、《现代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等著述
|
目錄:
|
推荐序
卷首语
自序
上篇 文化研究的通路
第1章?从历史发展探讨文化
第一节 史学
第二节 历史变迁
第2章?从宗教探讨文化
第一节 犹太教
一、犹太教经典
二、犹太人生活习俗
三、犹太人的节日
第二节 基督教
一、源起
二、教义
三、基督教传播
四、教会组织
五、教会之分裂
第3章?从哲学探讨文化
第一节 哲学方法
第二节 哲学对象
第4章?从社会学探讨文化
第一节 实证社会学、诠释社会学
第二节 多元时期
第三节 综合时期
第5章?从人类学探讨文化
第一节 古典进化论
第二节 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社会学派
第三节 功能派、新进化论、结构人类学
第四节 象征人类学、诠释人类学、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第6章?从心理学探讨文化
第一节 分析心理学
一、弗洛伊德
二、荣格
三、阿德诺
四、弗罗姆
第二节 行为心理学
第7章?从经济生产探讨文化
第一节 马克思
第二节 新马克思学派学者
下篇 当代文化的研究
第1章?当代文化研究的起源
第2章?文本与论述
第一节 德国
一、法兰克福学派(Frankfort School)
二、西梅尔?(Georg Simmel,1858—1918)
三、马库色?(Herbert Marcuse,1893—1979)
四、哈伯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
五、本亚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
六、当代德国学术思想
第二节 英国“当代文化研究”学派
一、艾略特(T. S. Eliot,1888—1965)
二、利维斯?(Frank R. Leavis,1895—1978)
三、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
四、汤普森?(E. P. Thompson,1924—1993)
五、霍加特?(Richart Hoggart,1918—)
六、霍尔?(Stuart Hall,1932—)
第三节 法国文化
一、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二、布尔迪厄?(P. Bourdieu,1930—)
三、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iart,1929—)
四、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
五、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
六、福科?(Michel Foucault,1926—1984)
第四节 美国当代文化
一、实用主义
二、贝尔?(Daniel Bell,1919—)
三、里斯曼?(David Riesman,1909—2002)
四、詹明信?(Fredric Jameson,1924—)
第3章?当代文化的论题
第一节 大众文化
第二节 消费文化
第三节 学生次文化
第四节 女性文化
第五节 网络文化
第4章?结?论
附录?
年鉴派史学
一、年鉴学派崛起的历史背景
二、年鉴学派的发展
三、年鉴学派的主要思想
四、结论:对年鉴派史学的反思
结构主义
一、何为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学说
三、结构主义与历史
四、结语
“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
引言
一、“意识形态”观念的形成
二、意识形态的发展
三、意识形态终结
四、意识形态支配时期的社会中坚:中产阶级
五、结论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一、什么是现象学?
二、现象学的代表人物
三、存在主义及代表人物
对“后现代”概念的反思
一、后现代名词由来
二、后现代的历史地位
三、后现代的理论架构
四、后现代是一种新生活
结论
大众文化的左派:文化工业与文化再生产
一、文化的结构与意识形态观
二、现代文化:大众文化的形构
三、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文化工业与文化再生产
四、对文化工业与文化再生产的反思
五、结论
消费文化的反思
一、消费与消费文化概念的探讨
二、消费文化是西方社会的产物
三、消费文化源起说
四、对消费文化的反思
五、结论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文化是现实与理想的通路,是人与自然、社会沟通的媒介。透过文化,人超越了生物的存在,进入人的存在。这个“人”不只是自然的存在,更是人本身的创造,从此人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主动的存在,它在解决自然难题的过程中,为人制造了新的问题。从此人的困难由自然转变为社会与文化,从外在进入内省,由沮丧变成忧郁。由于文化是人之为人的资产,因此对文化的理解刻不容缓,它说明了人的价值与意义。
书写、言说、心境是文化表现的三种方式。合法、合理、合情构成其被接受的程度。从历史的进展来看,书写长期以来垄断了文化的合法性,言说表现出文化合理性,心境展现了文化的合情性,而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说明了三者在社会上的不同地位。文化研究长期以来是以书写及形构书写的语言功能上进行,并据此建立了“史料”的地位,言说在历史上一直拥有其合理的一面,它奠基于同意的基础上,但却未必是合法的,而如何由合理获得合法地位是每一位言说者全力追求的目标。至于合情则出于个人的情感本能,是人的本性表露,可以获得别人同情,但未必合理,也不一定合法,因此属于情感的往往会出现无奈的情境。早期社会多半人为生活所苦,识字能力有限,不见“史料”记载,因此人文活动多限于“史料”中的贵族及教士,内容多为“政治”,以后随着商业活动增加,社会出现一批赖贸易致富的中产阶级,他们在闲暇之际,学会书写,有了不同贵族及教士的“史料”,影响人文活动的记载转向社会、经济。待二次大战之后,工业发达,科技进步,一般人受教机会大增,他们关心本身的生活,“史料”遂进入文化领域。由于文化指涉的对象不如政治或经济那般确实,以致其内容及意义与价值不明,易于引起争辩。学者也因关注不同,有不同的坚持,使得文化研究走入社会学、人类学的领域,对文化的探讨变成一门专业的科目。而历史所记载的也由合法的一面,转入合理的一面,再进入合情的一面。
据了解,目前对文化的定义有一百六十种左右,研究方向有二:各地区、民族、时代的特点以及各阶级的属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文化的累积与变迁,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文化系统的各种类型和型态,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等,使得一切社会实践都可以从文化的观点加以主观的审视。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美国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使得“跨文化”的研究与“多元文化”当道,文化由“历时”转为“共时”,也就是由对过去到现在的主流趋势探讨变为对共处一时的不同文化研究,这种方式展现出人类往来的新趋势,但是否真正有助于人类真正的平等互惠往来,还是给予西方“全球化”的另一条通路,迄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论如何,新的文化研究至少让人理解到不同的文化并存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的通路主要展现在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生产论的领域中。历史是作为人类存在的“存在”主要依据。人之所以会认识其作为人的角色,主要靠历史的记载,透过符号的运用,人类有了遗产,并据此开展出人的特质。历史学的变迁由实证史学、年鉴史学到新史学、系谱史学,说明了人对“整体”的认识,由少数上层权贵到中产阶级再到普罗大众的意义。哲学讨论的是人的思维及思维系统的建构,分为思维方法与思维对象,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大致说来人的思维法则有三,分别是演绎、归纳、辩证,试图循此找到普世、永恒的真理。社会学关切人所居住的空间,社会是大于人甚至外于人的“客体”,还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社会学面对的是在社会变动后,新社会的秩序如何建构?研究的重点可以分从结构与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功能重视人的需求,结构强调人与人互动的深层关系,换言之,也就是看不见却存在的、影响人行动的一种系统。究竟社会影响人的存在,还是人影响社会发展是这门学科的主题。人类学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人的互动,特别是今人与古人以及今人与今人之间的差别,由生物的差异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人类学关心的是理解的理解,对人的理解性作更深入的探讨,了解人在理解事物之间究竟有何不同。至于经济生产则以马克思的论述为主。马克思的《资本论》迄今仍是探讨本世纪文化的重要依据,他所提出的诸多观念,如意识形态、阶级、商品文化等,主导了学界的思路,不论是赞成、反对或调整,都受其左右。本文将据此,分别加以说明,以了解西方文化研究的面向,作为认识当代文化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