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作者提出了一个当代人类必须回应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科学不再是一种必然的科学,我们可以接受什么样科学?或者说,什么样的科学是可接受的科学?立足技术化科学观,可以看到科学是一种受到现实与历史条件制约的有限度的人类活动,这使得我们对科学的思考不再仅仅局限于辩护与批判、科学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而将哲学反思的视域拓展到真实的科学活动与科学实践层面,通过更具思想深度的审度,将人的境遇与选择置于科学观念的中心。
|
關於作者: |
段伟文,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博士论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1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工作,曾赴牛津大学访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
目錄:
|
导论 从哲学化的科学到可接受的科学
第一章 近代科学与可理解的世界
第二章 从能动者的自然到现象技术
第三章 作为有限知行体系的科学保留
第四章 多元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科学观
第五章 整体论与科学方法的嬗变
第六章 科学的价值取向与伦理考量
第七章 技术化科学的社会建构
第八章 技术化科学与存在的抉择
|
內容試閱:
|
一 自然哲学及其思维秩序
今天,当我们谈到科学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是近代以来的科学对世界的解读,借助科学为我们提供的世界图景,我们得以解读世界乃至认识自我与社会。而科学对世界的解读缘起于中世纪的自然哲学传统,并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哲学对其研究领域的设置。
在亚里士多德所勾勒的人类知识架构中,科学被分为关注知识的理论科学、探讨行为的实践科学以及研究实用对象制造的创制科学,其中,理论科学又可分为形而上学或神学、数学和物理学。从研究主题上来看,最接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是理论科学中的物理学,其研究对象是那些能够独立存在的、可变的、拥有运动和静止内在来源的事物,既包括有生命者,亦包括无生命者。实际上,物理学physics对应的希腊语词physis即本性或自然nature的意思,其确切的内涵应为自然学。但在中世纪,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自然哲学的固有主题是一切可运动的事物,但物理学的旨趣并不是独立的,或者说,独立的物理学研究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究其原因,乃在于在经院哲学看来,狭义的自然哲学或物理学在理论科学中的地位低于数学与形而上学或神学,仅凭物理学不足以给世界以完整的解读。因此,自然哲学只能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科学的知识架构下展开,也就是说,唯有涵盖理论科学的三个层面的广义的自然哲学才是可以接受的。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架构,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对思维秩序的规定。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架构中,数学所研究的数和几何图形是从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它们不能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但同时又是不变的事物;形而上学探讨的神和精神实体则是能独立于物质或物体而存在的、不变的事物。从亚里士多德到整个中世纪,关于后者的知识是具有恒久不变性的崇高的知识,或者说只有神才能完全洞察和掌握的完美知识。正是这一等级式的知识架构确定了中世纪自然哲学的思维秩序。也正是因为受到这种思维秩序的规制,物理学始终与神学或形而上学纠缠在一起,并因此被框定于诉诸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的因的无休止的循环说明之中。而数学却获得了物理学所没有的独立性:一方面,数学致力于将物体的几何特征以及可度量与可量化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研究;另一方面,数学运用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而发展出光学、天文学和静力学等“中间科学”。当然,数学的这种独立性也使人们对“数学是否属于自然哲学”、“中间科学距离自然哲学还是数学更近”等问题产生了疑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