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逻辑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書城自編碼: 24005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孙中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19213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1/33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2.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77.0
《日讲(康熙皇帝研读的四书五经讲义,简体横排注释本全十册)》
+

HK$ 176.8
《存在与虚无 修订译本(精装)》
+

HK$ 86.9
《钱文忠漫谈人生》
+

HK$ 103.5
《烦恼都是自找的》
+

HK$ 98.8
《1cm+:寻找人生中那1cm的一段幸福旅程》
+

HK$ 101.4
《人生四书(畅销书《吃透曾国藩》作者谷园最新作品,“中国式励志》
內容簡介:
本书面向广大读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讲解中国逻辑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思维表达方式,对今人的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文字通俗生动,可读性强。
關於作者:
孙中原(1938— ),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诸子百家、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著作有《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墨学通 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墨子鉴赏辞典》、《墨子今注今译》、《墨学与现代文化》和《墨翟与〈墨子〉》等3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目錄
第一讲 论概念:概念明确的艺术
 一、恩格斯论用概念
 二、孔子论用概念
 三、语词概念
 四、墨家论用概念
 五、概念的性质和作用
 六、范畴、普遍和单独概念
 七、实体、属性和关系概念
 八、集合和元素概念
 九、范畴体系
第二讲 论命题:判断恰当的艺术
 一、命题、语句和判断
 二、实然命题
 三、或然命题
 四、必然命题
 五、荀子模态
 六、祈使句模态
 七、全称特称
 八、假言命题
 九、评价范畴
 十、言意之辩
第三讲 论推理:论证说服的艺术
 一、论证说服
 二、演绎推论
 三、归纳推论
 四、类比推论
 五、止:综合类推
 六、譬:譬喻类推
 七、侔:比词类推
 八、援:援例类推
 九、推:归谬类推
第四讲 论规律:正确思维的法则
 一、彼止于彼:同一律
 二、不俱当:矛盾律
 三、或是或非:排中律
 四、三物必具:充足理由律
第五讲 论方法:正确思维的规范
 一、对立统一
 二、两而勿偏
第六讲 论存在:逻辑有无的争议
 一、讲 题意义
 二、事实论证
 三、论著举例
 四、梁启超论存在
 五、胡适论存在
 六、沈有鼎论存在
 七、日末木刚博论存在
 八、日加地伸行论存在
 九、日宇野精一论存在
 十、日大滨浩论存在
第七讲 论层次:研究方法的争议
 一、元研究
 二、课题提出
 三、世界性
 四、他山之石
 五、《大典》启示
第八讲 论名辩:名家辩者的逻辑与智辩
 一、名家辩者
 二、逻辑哲学
 三、辩言智辩
 四、前导刺激
 五、奇辞怪说
 六、归谬反驳
第九讲 论正名:儒家智者的逻辑
 一、智者正名
 二、名学渊源
 三、名学前驱
 四、名学范式
 五、严复正名
 六、《正名》元典
第十讲 论辩经:中国逻辑树典型
 一、辩经通论
 二、《小取》入门
 三、《经上》、《经说上》
 四、《经下》、《经说下》
 五、《大取》说粹
內容試閱
第五讲 论方法:正确思维的规范

题头诗:墨家逻辑重方法,规范思维归正理。
对立统一思维律,两而勿偏合道理。
敢有不敢处利害,能有不能合情理。
久是不久辩证看,坚白相盈有深意!第五讲“论方法:正确思维的规范”。“论方法”,也叫“方法论”。《墨经》概括世界和认识的规律“同异交得”,意即对立统一,认为“敢不敢”、“能不能”、“利和害”、“久和不久”等,都是一体两面,“同异交得”,对立统一。这是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用这些观点,观察处理问题,就转变为方法,是正确思维的规范。《墨经》主张看问题要“同异交得”,对立统一,两面“尽见”,全面观察。这是《墨经》方法论的要点。
一、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思维律。《经上》:“同异交得仿有无。”《经说上》:“同异交得。于富家良知,有无也。比度,多少也。蛇蚓旋圆,去就也。鸟折用桐,坚柔也。剑犹甲,死生也。处室子母,长少也。两色交胜,白黑也。中央,旁也。论行、行行、学实,是非也。鸡宿,成未也。兄弟,俱适也。身处志往,存亡也。霍,为姓故也。价宜,贵贱也。超城,运止也。”
即同一性和差异性是互相渗透的,可以同时把握,如“有”和“无”集于同一人之身。一个人有富家、无良知,或无富家、有良知,是“有”和“无”集于同一人之身。一数与不同的数相比,既多且少。蛇、蚯蚓旋转,既去(离开)且就(接近)。鸟筑窝折用的梧桐树枝,既坚且柔。
用剑杀死敌人,同时就保存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剑这种杀伤性武器,也有如铠甲一样的防御作用。一个未出嫁女儿的母亲,既长(对于她的女儿来说)且少(对于她的母亲来说)。一物颜色比甲物淡,又比乙物浓,既白且黑。
一圆的中心可以是另一圆的周边,既是“中央”又是“旁”。言论与行动、行动与行动、学问与实践,既有是又有非。母鸡孵雏的某一时刻,幼雏既成又未成。兄弟三人中的老二,说他是兄或弟都合适。
一个人的身体处在这里,而心志却跑往别处去了,是既存且亡。霍本指鹤,又因为霍兼做了人的姓氏的缘故,使“霍”这个字有了歧义。买卖双方商议的适宜价格,对卖方来说是够贵的,他才肯卖,对买方说是够贱的,他才肯买,这是贵贱集于同一价格之身。以超越城墙为目标的竞技活动,既有运动,又有停止,这是运动和静止两种性质集于同一人之身。
《墨经》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同异交得”,并把这个命题,作为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加以论证。“同”:同一性、同一对象。“异”:差异性、对立性。“交”:交互、错综。“得”:存在、把握。
同异交得,即“同”和“异”同时存在,同时认知。同一性和差异性相互渗透,同时把握。同一事物有相异(对立)的性质。这是“对立统一”的别名,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从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相互渗透,差异、对立的性质,共存于同一对象来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种表述,是对事物辩证本性的自觉理论认识,具有本体论(存在论、世界观、宇宙观)的意义。从同一性和差异性、对立性的同时把握来说,具有辩证逻辑思维规律论的意义。
《经上》:“同异交得仿有无。”“仿”原作“放”,“放”借为“仿”:仿效、依照、例如。“同异交得”是命题、论题、论点。“仿有无”意为“例如有无”。《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论证包含“有无”在内的十五个典型事例,以证明“同异交得”的命题。
有无、多少、去就、坚柔、死生、长少、白黑、中央旁、是非、成未、兄弟、存亡、贵贱、运止等差异、对立的性质相互渗透,并存于同一对象,这是客观事物和思维表达的普遍规律。
依《墨经》的体例,通常用少量典型事例,证明一般论题,此条却破例用十五个质朴新颖、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论证“同异交得”的一般命题。这种论证方法,是典型分析式的科学归纳法,是从“有无”等典型案例,抽出“同异交得”的一般规律。“同异交得”是贯穿全部《墨经》的基本指导思想,它不是无数实例的总和,而是对立统一辩证思维规律的理论表述。
“同异交得”辩证思维规律的论证,是以同和异两个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本性为核心的理论思维,是墨家哲学和科学思维的灵魂。当今中华民族复兴中的科学繁荣,正需要依赖古代辩证理论思维的传承发扬。
二、两而勿偏
两而勿偏全面性。思考分析看两面,只看一面是偏观。《经说上》:“权者两而勿偏。”“权”,本意指秤锤,亦指秤、称量。《广雅·释器》:“锤谓之权。”《汉书·律历志上》:“权者”,“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墨经》引申为权衡、思考,意为权衡思考应兼顾两面,不要只顾一面。
《墨经》用偏、体、特、或等词,表示部分的范畴。用兼、二、尽、俱等词,表示整体的范畴。认为观察、思考应经由片面、部分,达到全面、整体。《经上》:“见:体、尽。”《经说上》:“特者体也,二者尽也。”这是区分部分和整体两种观察境界。《小取》:“夫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即言辞有多方面道理,不同类别和理由,不能片面观察。
与《墨经》“同异交得”辩证思维规律论相联系,墨家阐述了辩证逻辑的全面性原则:世上一切事物和概念,都是由对立、差异两面,构成的统一体,为了追求真理,防止谬误,就应坚持思考分析的全面性,反对片面性。
“两而勿偏”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同异交得”辩证思维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辩证逻辑的重要特征。“两而勿偏”,是提倡全面性的观察和思考原则,反对片面性的弊端。任一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不是只有一面,这是事物普遍存在和认识过程的基本性质,是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列宁把认识的全面性,作为辩证逻辑的首要原则:“辩证逻辑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列宁选集》,1版,第4卷,4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利害相权
利害相权辩证看。《大取》说:“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即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害之中取小,换一个角度看,不是取害,是取利。所谓“取”,就是人的选取、采纳。遭遇盗贼,被迫断掉一个指头而保全生命,是有利的。遭遇盗贼本身,是有害的。
《大取》所谓:“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这是指“遇盗人”这件有本质上的“害”事,假如处理得当,可以使“害”转化为“利”,如被迫“断指以免身”,即被迫断掉一个指头,而保全生命,却包含着有“利”的一面,不妨作为一种可取的权宜之计。这是“同异交得”一例。“同异交得”的规律,是全面观察思考方法的本体论、存在论基础。
《贵义》说:“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即商人到达四面八方,能够卖出一倍或数倍价钱,虽有渡过关口和桥梁的困难,有遭遇盗贼的危险,也一定要去做。墨家是当时“农与工肆之人”(农与工商业者)的代表,所以从大量的防盗处盗经验中,概括出这种全面权衡思考的方法。
2敢有不敢
敢有不敢全面观。《经上》说:“勇,志之所以敢也。”《经说上》:“以其敢于是也命之,不以其不敢于彼也害之。”即勇是人有意志敢于做某件事情。因为某人敢于做某件事情,就可以说他是“勇”;并不因为他不敢于做另一件事情,而妨害说他是“勇”。
“勇”就是“敢”,现在“勇敢”变成双声词。但任何“敢”,都包含着“不敢”。如敢公正廉洁,不敢徇私舞弊。敢损己利人,不敢损人利己。敢上山搏虎,不敢下海拯溺。一人兼有“敢”和“不敢”两种相反的性质,构成为“勇”的概念。这是“同异交得”的一例。《墨经》对“勇”的定义兼顾“敢”和“不敢”两面,是全面权衡思考方法的典范。
3能有不能
能有不能两点论。《经下》:“不能而不害,说在容。”《经说下》:“举重不举针,非力之任也。为握者之奇偶,非智之任也。若耳目。”即人有所不能,不妨害其有所能。如举重者不善举针绣花,因为举针绣花不是大力士的专任。数学家善于握筹细算,却不善讲演辩论,因讲演辩论,不是数学智慧的专任。这犹如耳的作用在听,不在视,不能视,不妨碍听;目的作用在视,不在听,不能听,不妨碍视。
“容”即容貌,指耳目器官。“奇偶”指讲演辩论。“奇”是独白,指讲演。“偶”是对谈,指辩论。“任”即职任,是“能”和“不能”的“同异交得”,对立统一,这是人才学的洞见。任何一个杰出人才,必有所能,有所不能,不能要求全能,世界上没有全能的人才,这是应用全面思考方法的范例。
4久有不久
久有不久两面观。《经下》:说:“是是之是与是不是之是同,说在不殊。”《经说下》:“是不是,则是且是焉。今是久于是,而不于是,故是不久。是不久,则是而亦久焉。今是不久于是,而久于是,故是久与是不久同说也。”
即现在是“是”,将来还是“是”;现在是“是”,将来变成“不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就现在都是“是”这一点,是相同的,论证的理由在于,在这两种情况下,现在都是“是”这一点,没有差别。
现在是“是”,将来变成“不是”,但就现在来说,这个“是”仍然是“是”。现在这个“是”,维持其为“是”,已经很久了,于是不再是“是”,而变成“不是”,所以现在这个“是”,又有其“不久”的一面。
现在这个“是”,虽然有其“不久”的一面,但就现在来说,这个“是”,仍有其相对长久的一面。现在这个“是”,不能长久地维持其为“是”,但是又在一定限度内,长久地维持了这个“是”。所以说:现在这个“是”是长久的。又说:现在这个“是”不是长久的。这两种相反的说法,同样成立。
“久”与“不久”为相异的两种性质,这两种性质又统一于同一个“是”,这就是“同异交得”。“是”即此、这个,在《墨经》中是常用的逻辑变项符号,指代任一事物或概念。“是”犹如说“A”,“不是”犹如说“非A”。“久”指时间的延续,意味着事物或概念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久”指这种稳定性的界限,即质变,指一事物性质改变,变为别的事物,即《经说下》另一条所说的“知是之非此也”。
任何事物或概念,不论其存在时间的长短,都是“久”跟“不久”的对立统一。如一棵树生长50年,50年后被加工为栋梁,在这50年之内,就是“久”。就其变为栋梁而言,又是“不久”。一粒种子存放1年,这是“久”。1年后种在地,长成庄稼,这是“不久”。《经说下》把这种现象做高度抽象概括,表达概念确定性和灵活性、变动性的“同异交得”(对立统一)。
这是墨家用古汉语代词作变项符号,对思维方法形式化、公式化的尝试,表现墨家高度的方法论智慧。墨家“是久与是不久同说”的命题,是应用全面思考方法的绝妙好例。久是不久,见表29。
表29久是不久
现在未来现在共性分析是是是久久久AAA树树树同,稳定性,确定性,量变是不是是久不久久A非AA树非树树同异交得,对立统一,变动性,灵活性,质变:知是之非此也《庄子·寓言》说:“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唐成玄英疏:“是以去年之是,于今非矣。故知今年之是,还是去岁之非。今岁之非,即是来年之是。”庄子认为是非既然随时而变,所以是非“未可定”(《庄子·至乐》),是非“无辨”(《庄子·齐物论》)。
《墨经》认为事物随时间而变化,而在一定历史阶段,又有其确定性,坚持事物、概念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这在《墨经》叫做“同异交得”。“久是不久”是“同异交得”的另一个实例。《墨经》的议论,是对庄子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反驳。
《庄子·齐物论》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是以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借口,引出否定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诡辩结论。《墨经》的论述,从思维方法论上驳倒庄子的诡辩。
5坚白相盈
坚白相盈有深意。中国古代哲学家喜欢通过分析具体例子,升华抽象哲理。“坚白相盈”,是分析一块坚白石中坚硬和白色的对立统一,讲辩证法的普遍原理。“坚白盈离”是先秦诸子百家热烈争辩的课题。
其中“坚白相盈”,简称“盈坚白”,是墨家观点。《墨经》有许多论证“盈坚白”的条目,认为坚白存在于石,互不排斥(相非相外),互相涵容,是“同异交得”(对立统一)的关系。
“坚白相离”,简称“离坚白”,是名家公孙龙等人的观点。《公孙龙子·坚白论》有“离坚白”的诡辩论证,体现先秦名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石头的坚和白两种性质互相分离,互不涵容,进而从触觉、视觉的不同官能和精神的抽象作用,引出“坚白离石自藏”的结论。离同为异,夸大差异性,忽视同一性,是关于差异绝对性的论辩,跟《墨经》“盈坚白”的论证相对立。
坚白之辩的意义,是一种朴素辩证的哲学观和方法论,跟脱离实际、孤立片面、神秘离奇哲学观和方法论的较量,是一般人所持的常识观点,跟公孙龙反常识观点的较量。较量的哲学成果,经过公孙龙哲学思辩的过滤,被《公孙龙子·坚白论》设置为主方胜过客方的格局。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一十七评公孙龙的坚白之辩说,尽管公孙龙“持论雄赡,实足以耸动天下”,但“理究不足以相胜”,即辞胜理败。《庄子·天下》评论公孙龙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即迷惑人心,曲解人意,使人口服心不服。
司马谈父子对名家的评价是“使人俭而善失真”,即叫人检视名词,却失掉真意,“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即名词抠得很细,但论证烦琐,缠绕不通大体,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叫人心迷意乱,不能返回原意,把名词放到第一位,失去人情事理。这道出公孙龙诡辩的方法论根源。
《孔丛子·公孙龙》引孔穿对公孙龙之辩的评价,是“言非而博,巧而不理”,“甚难实非”,即把假话说得头头是道,言辞巧妙,不合道理,论证难以成立,不符合事实。燕客史由说公孙龙之辩,是“辞则有焉,理则否矣”,即言辞很好,但不合理。平原君对公孙龙之辩的评价,是“辞胜于理”,即言辞胜过道理,从言辞上能胜过别人,从道理上输给别人,使人口服心不服。公孙龙的坚白之辩,正是这样。
公孙龙的坚白之辩,从反面刺激《墨经》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成熟。《庄子·天下》说墨家门徒“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
即在墨子死后,墨家门徒间,就“坚白同异之辩”热烈争辩,这一争辩在学派外的动力,是公孙龙“离坚白”的诡辩。至今《墨经》所见关于坚白之辩的观点,跟《公孙龙子·坚白论》的观点对立,是先秦坚白之辩的总结。
没有公孙龙“离坚白”诡辩的反面刺激,就不可能有《墨经》“盈坚白”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总结。荀子、韩非等从儒法学派的政治伦理观点出发,对公孙龙的坚白之辩提出严厉批判。
《荀子·儒效》:“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工匠不知,无害为巧,君子不知,无害为治。王公好之则乱法,百姓好之则乱事。而狂惑戆陋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说,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夫是之谓上愚,曾不如相鸡狗之可以为名也。”
《荀子·修身》:“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韩非子·问辩》:“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这些都表现儒法家荀韩的泛政治伦理观点,及其对公孙龙学说方法论意义的忽视。参见拙文《墨家辩证思维方法论》,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3);《论墨经的辩证思维方式及其应用》,见《辩证逻辑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墨经的辩证逻辑思想》,见《墨子研究论丛》,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墨子大全》,第70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诗以咏之:同异交得思维律,对立统一是原理。
两而勿偏全面性,辩证逻辑称原理。
敢有不敢全面观,利害相权害转利。
能有不能两点论,久与不久都成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