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探究劳动报酬之谜(对我国劳动者的报酬相对低于经济增长率,更低于企业的利润增长原因的探究)

書城自編碼: 24301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信卫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258731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6/2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56.4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24.2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售價:HK$ 63.3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售價:HK$ 147.2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售價:HK$ 89.7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78.2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售價:HK$ 67.9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售價:HK$ 181.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3
《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行动与我们的命运)》
+

HK$ 72.2
《WTO多边贸易规则与实践》
+

HK$ 146.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阶段西部大开发》
+

HK$ 64.9
《异质性理论与中国外贸二元边际扩张——中国贸易存在双重大国优势》
編輯推薦:
中国工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经济学、政治学方面的研究人员
內容簡介:
本书以市场化改革为背景,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一线职工劳动报酬所产生的影响,指出改革之初面对公平与效率的社会抉择,理论准备上的不足是后期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对此,作者认为对受损者的补偿应该是我国下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通过建立国家社会补偿基金等途径,专司对利益受损职工的补偿。
關於作者:
信卫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收入分配理论、劳动关系和转型时期利益受损职工补偿问题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錄
论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劳动关系市场化对劳动者的影响
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劳动的重新认识
提高劳动收入,使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论我国工会在收入分配领域的维权职能
关于提高劳动收入的宏观思考
工资太高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吗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最低工资标准
重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
促进民富国强的思考——基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视角
构建“工资集体协商”的社会基础——基于一线劳动者的视角
尽快确定提高一线职工劳动报酬的路径
让每一个劳动者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解决途径(上)
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解决途径(下)
对利益受损职工的补偿问题——专访信卫平教授
再谈对利益受损职工的补偿问题——续访信卫平教授
关于提高利益受损职工劳动报酬的思考——基于社会补偿的视角
关于对利益受损职工货币补偿量的测算
企业部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问题研究
附录
关于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解决途径的研究报告
內容試閱
论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

劳动者收入问题是劳动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我国劳动关系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收入分配市场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着劳动关系,进而影响着劳动者的利益。本文着重研究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产生的影响。


一、 功能收人分配和收入水平的确定
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收入问题,首先应注意区分以下两个概念: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功能收入分配又称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它涉及的是各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的关系,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以说明劳动或资本等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规模收入分配又称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个人或家庭与其所得收入总额的关系,是从收入所得者的规模与所得收入的规模的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收入分配,以说明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通常,功能收入分配决定着规模收入分配,功能收入分配差别越大,规模收入分配差别也越大,反之亦然。
根据功能收入分配,劳动或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收入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市场供求决定了每种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即生产要素收入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市场供求来确定。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某种劳动要素价格即工资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当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研究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问题,可从劳动要素功能收入分配方面来进行。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来源获得:来自交换劳动所得的工资;来自财产的收入,如利润、利息、租金等;来自政府转移支付,如各种福利收入。作为劳动者,通常并不拥有生产资料,也不从事各种投机活动,因此,其收入主要是来自交换劳动所得的工资收入,收入决定机制的变化,必然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 不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收入差距将会扩大
从功能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国民收入是按各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大小而分配的。这样,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不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这是因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者说复杂劳动的供给数量有限或较少,而无技术或者说简单劳动的供给数量很大。由于复杂劳动数量有限,在一定时期内, 其供给曲线弹性趋近于零,替代性差。所以,这部分劳动者的工作较稳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其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工资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使得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咨询服务业等行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大大高于传统产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种行业间收入差别的原因也正在于此。而简单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替代性强,其供给曲线富有弹性,呈水平状。在我国,这部分劳动力数量很大,特别是城乡就业界限被打破以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简单劳动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更为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上一直奉行公平为主的方针,导致平均主义严重,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很小。如果用基尼系数来测定工资收入差别,1978年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据统计,1985年最高与最低收入组收入差距为2.9倍,到1993年扩大为3.8倍,平均每年以3.4%的速度扩大。 如果考虑到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等不正常收入因素的影响,收入差距还会更大。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别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对此,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收入分配差别的倒U理论,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个人收入分配差别的长期变动趋势是先恶化,后改进,呈现出倒U型曲线。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中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使得收入水平被压得很低,但由于这个阶段对复杂劳动的需求较少,所以劳动供求状况对相对收入差别影响不大,个人收入差别较小。在经济加速发展时期,产业、行业、专业日趋复杂化,对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的需求增加,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教育落后,使这种劳动供不应求,专业人才短缺。在供求规律作用下,这类劳动的实际收入将会很高。而一般的简单劳动仍处于过剩状态, 收入不变。因此,收入差别会因劳动供求状况的影响而趋于扩大。这种现象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期,然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专业人才短缺状况的缓解,收入差别才会逐渐缩小。若用基尼系数来测量收入分配差别,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数为0.4347;中下收入国家的平均数为0.4467;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数为0.4371;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数为0.3390。 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属于低收入国家,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尽管近几年来收入差距已开始拉开,但反映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位于0.20~0.22之间, 仍属于比较低。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劳动者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化仍是主要发展趋势。
三、相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收入差距将缩小
在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劳动力是企业生产中的一个基本生产要素,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要素并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要素所有者工资,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这种价格属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一种类似一般商品价格的信号导向功能,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引导着劳动力要素始终按照由低价格向高价格的方向流动,最终达到均衡状态。同时,工资又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同类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价格大体相同,其工资成本也应基本相同,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这样,竞争性市场最终会导致在同一部门、行业或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工资率,此时,从事同一职业,或技能相同的劳动者,不论在哪一个企业工作,其收入水平大体相同。这是因为,同类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大体相同,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每个劳动者进入市场时会知道自己的工资水平应是多少,若工资收入低于其他企业,劳动者自然会向付给他更多报酬的地方流动。因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工资收入多少只与自身的素质有关,与企业本身无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工资决定机制主要是经济效益原则,即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企业产量、产值、利税等指标挂钩的办法,企业的工资分配依据其经济效益而定,经济效益好,企业的工资水平就可相应提高;经济效益差,工资水平相应降低。按照这一收入分配原则,从事相同职业,具有相同技能的劳动者,由于所在的企业不同,收入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会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在竞争性市场经济中,经营风险始终存在,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差距是经常存在的,这种差距在这一分配原则上必然会表现为工资水平上的差距。经济效益越好的企业,工资水平越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可能会出现下降。这种工资决定机制实际上是让劳动者替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承担部分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本应由投资者和经营者来承担,让劳动者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据上海市委对137户大中型企业的分析,1986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企业为2394元,最低的企业为1307元,前者比后者高88.2%,到199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企业为8893元,最低的企业为2485元,前者比后者高2.58倍。济南市1993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企业为7500元,最低的企业1500元左右,前者是后者的5倍。 如果将国有业职工工资水平同三资企业相比较,问题则更为突出,同样的职工,若是从国有企业到三资企业后,工资马上会翻几倍。据报道,北京20多家外资公司中方雇员月平均工资为3620元, 部门经理为7369元,副总经理为9974元。 这也是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纷纷从国有企业流向三资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整个社会而言,如果劳动者具有相同的技能、相同的学历并从事相同的职业,而工资收入却相差很大的话,必然会导致其心态的失衡并产生消极行为,不利于其积极性的发挥。因此,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劳动力市场日益完善,政府应放弃对大部分企业工资总额的控制。此时,劳动者工资水平对企业来讲将不再是一个由企业决定的量,而是一个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外在的变量。政府对工资的调控主要表现在劳动争议仲裁、监督各种劳动法规的实施、定期公布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等等。
四、财产所有者收入增加,劳动者收入水平相对下降
以上分析是围绕劳动要素展开的,然而,收入分配市场化,不仅仅是工资收入市场化, 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收入市场化。这
些要素进入市场后,也是根据它们各自在生产中的贡献而取得收入,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样由市场供求来确定。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全部由国家所有,个人没有,也不允许用生产要素取得收入,社会收入几乎全部由工资收入和政府转移支付所构成,不存在财产收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上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并通过各种途径积聚了一部分生产要素,由此出现了财产收入,而且这种财产收入在整个社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这必然会对劳动者产生影响。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家庭财产登记制度,对于目前全社会财产收入情况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因此,在现阶段,只有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各种债券,股票)的情况大体可以反映社会财产的占有状况。据统计,1991年居民金融资产余额达13520 亿元,大部分为城镇居民所有,占当年GDP的68.1%,几乎相当于当年国有资产总和。同年,居民金融资产利息收入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当年增量的近12,国家财政收入增量的3倍,全国工资总额增量的2.6倍。金融资产分布却很不平均,大部分为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各种高收入者所占有,并构成了高收入者的重要收入来源。 另据国家体改委1991年对全国30个省、区、市9万多城镇住户和3万多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在城镇被调查户的全部存款中,工人(占调查户的43.9%拥有33.0%,干部(占24.7%)拥有19.1%,农民(占7.4%)拥有7%,文教卫生科技人员(占12.1%拥有4.6%,个体户(占6.0%)拥有26.5%,个体户户均存款是工人、干部、农民、文教卫生、科技人员平均户存款的6.1倍。 到1993年,我国居民20%的高收入户与20%的低收入户在拥有金融资产上的差距已扩大到9.6倍。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市场机制本身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单靠其自发的调节作用,是难以实现我们所确立的社会发展目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所说:“市场是没有心脏和大脑的,因而不能指望市场自身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更不能指望市场自身来纠正这种不平等。” 这就需要政府对收入分配领域进行适时、有效的干预和校正,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原载于《工会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全文4700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