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編輯推薦: |
台湾工研院是国际上科技和市场结合的成功典范,作者作为曾经的院长,深谙其中的运作模式。科技如何创新?如何转化为生产力?本书介绍的经验值得借鉴。
|
內容簡介: |
《创新四重奏:从实验室到市场》主旨在分析科技、创新和创业三者的关系,并以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多位科技创业家创业历程为例,生动阐述技术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转换到市场。指出“产、政、学、研”四类成员的定位连结,可以构成和谐共生的创新机制,促使创业家成功起舞。主要内容涵盖:创新机制的基础;工研院的运作模式;成功创业团队的案例;以及创新文化等。
《创新四重奏:从实验室到市场》适合创业者、企业管理者、研究院所领导阶层、政府相关机构参考阅读。
|
關於作者: |
林垂宙
生于忧患,走难大陆、香港、台湾。台大毕业后去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后在哈佛大学修企管。学而不厌,总没学好。
他走食于企业(美国杜邦)、研究院(工研院院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在两岸十家大学兼职。人之患也,好为人师。
已退休,喜欢电影、武侠、书法、品茶、茗酒、爱交朋友,老而忘忧。
许多科技论著,多已过时。最近的书为 《中华崛起未?全球化时代中软实力的竞赛》,香港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
目錄:
|
简体版自序
致谢
序一 迎接创新创业经济时代的挑战薛 澜
序二 科技创新和创业在未来的中国赵克强
序三 创新源自于人与环境的合奏施颜祥
序四 创新环境、创新机制与创业精神许士军
前言
第一部 架构——价值创造的基础
1.1 知识经济的动力:科技、创新、创业
1.2 何谓创新?
1.3 科技产业的根
1.4 创新的过程:新价值的创造
1.5 创新体系
1.6 创新机制:创业者的摇篮
1.7 创新之环境因素
1.8 研究院在创新机制中的角色
第二部 运作——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模式
2.1 宗旨与定位:明辨与笃行
2.2 效益指标:以落实应用为导向
2.3 组织及权责划分:企业化营运
2.4 财务政策:政府与民间经费的均衡
2.5 技术政策:以标的时程及市场类型分类
2.6 管理措施:以尊重和激励为基础的服务
2.7 人力政策1:商拟目标评估绩效
2.8 人力政策2:弹性退休创造三赢
2.9 技术开发:多元化的规划及评审
2.10 技术扩散:多层面的创新与创业
2.11 效益: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2.12 展望:全球化导向及竞争力的建立
第三部 人才——创业家团队
3.1 刘金标:捷安特碳纤维自行车
——以卓越质量、建崭新品牌
3.2 胡定华:科技企业创业投资
——培养团队、尊重人才、掌握先机
3.3 陈兴时:荣刚科技与超合金
——忍耐逆境、重整组织、改变策略
3.4 孙弘:盟立自动化公司
——忍耐逆境、调整产品、引导市场
3.5 李秉杰:晶元光电材料组件
——忍耐逆境、重整组织、创造利基
3.6 罗达贤:笔记本电脑联盟
——组织团队、培养人才、创造利基
3.7 卢志远:次微米联盟和
——培养团队、卓越质量、机构重整
3.8 卢志远、张季明:欣铨科技与晶圆测试
——卓越质量、信义立业、创造利基
3.9 洪传献:新日光能源
——卓越质量、产品重整、引导市场
3.10 王敬堂:三芳化工人工皮革
——建立团队、机敏策略、创造利基
3.11 宋智达:讯号压缩与沛锦科技
——尊重团队、调整市场、创造利基
3.12 伍日照:香港麦当劳
——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创造利基
第四部 文化——创新创业的永续
4.1 东西文化在世纪末之浮沉
4.2 可持续的创新
4.3 软实力与创新创业
|
內容試閱:
|
以创新消除与企业实务的落差
“工研院对企业界很重要。”陈兴时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他做了六年“经济部”的顾问,评审工研院的计划已经多年,对工研院能做什么工作,发挥什么样的贡献,他有相当的认识。他说:“我是十分支持工研院的。 我认为工研院对企业界是重要的,但它应该每年都要做调整,每十年要有大的转变,工研院需要随时思考它的定位。”他深切地感觉,企业界很需要知道工研院有什么新的构想,可以相互合作;但是从创新概念到实现,业界也必须了解,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持续。
最近几年,荣刚在推动精制产业联盟供应炼 TAS,就是找工研院一起合作。工研院下一阶段的使命和任务,应该如何推动,值得花一点工夫好好的规划,荣刚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案例。
荣刚科技 如今是台湾唯一以合金钢和特殊钢为主业的钢铁材料公司。它的产品力求差异化及高附加价值,是国内合金钢的领导厂商。所应注意的是这个创新机制的主导者已是产业界,而荣刚公司、精钢公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是台湾技术经济转型中自然的结果。对这样的发展,我心里觉得非常安慰。
回忆创业者的酸甜苦辣,陈兴时说,“当年spin-off前,我曾和联华电子的曹兴诚谈过,早期我们低估了商业化过程的崎岖。前期工研院所可帮助、应该帮助的只是一小半,有一大半的困难是企业要碰到的。企业化和商品化的问题,光靠工研院,是不够的。工研院没有办法教,也教不了那么许多”。他回想在工研院的阶段,“这个问题,方贤齐院长似乎是有感觉到,他曾订了一个政策,就是副所长以上的人,尽量要去国外修一个MBA 企业管理 一年。史钦泰、杨丁元都曾经去美国读了MBA。”陈兴时担任副所长的时候,就曾因这个政策,在美国作高阶管理研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进修很辛苦,却是很完整的一年,对我后来的创业很有帮助。”他一再强调,提供高阶管理实务的训练,是值得工研院重视的课题。
从实验室到工业量产,是一条崎崛的路程,需要过人的意志和能力去克服。对材料工业而言,尤其是一个特别的挑战,因为所有下游产品在应用上的附加价值,都是寄托在材料之上,因材料特质而彰显,因此对材料性质和质量的要求,是无比的严苛。但是一种材料的市场地位建立之后,亦不容易被取代,这是材料产业的特色。工研院对台湾的高价值材料工业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简朴的平台,幸而有意志旺盛的创业家,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剑及履及的实践,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这是很有启发性的一段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