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游历加拿大、美国、古巴、北极等国家和地区的记录,配合相应文字,作者精选了多幅一路拍摄的照片,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寄托着深邃的人文思考。
|
關於作者: |
郭五一,1951年5月1日随军生于四川雅安,祖籍山西。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工人参过军,接受了迟来的大学教育,最后从机关下海经商至今。
爱好:读书、摄影、旅游。
|
目錄:
|
加拿大北方行
走向北方
嘉仕伯镇
阿尔波塔印象
艾德蒙顿市
走向斑芙
班 芙
回 家
美国印象
走进美国
佛州的海滩
迈阿密
加勒比海
巴哈马
佛州行
迪斯尼
关于美国的思考
育空行
育空行
斯凯德威小镇
海因斯
归 程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行
走进奥林匹克
克拉姆湾海岸
郁金香
俄罗斯北极行
飞入俄罗斯
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
登岛的劫难
白 熊
看见海象
走向极点
冰面的奇观
北极点
破冰船
又见白熊
探险讲座和拍卖
告别北极
走进莫斯科
莫斯科掠影
金 环
墓地和市场
圣·彼得堡
普希金市
冬 宫
阿尔巴特街
伊斯特拉河
黄刀行
看到北极光
猞猁庄园
黄 刀
回 程
古巴行
走进古巴
巴拉德罗海滩
特 区
服 务
墨西哥湾
哈瓦那
休整的思索
告 别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看到北极光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这是和两小时前完全不同的极光,不再像烟雾轻云飘缈,而是像闪电,在天幕上急速的跳跃。真是奇幻的时刻,一道道绿色的光波,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倏忽飘逸,大开大阖。
黄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北极圈附近的小村。黄刀的得名源自早期探险家来到这里,见当地土著大多佩戴黄铜制造的腰刀,称这里为“yellowknife”,译成汉语就是“黄刀”。
黄刀开始被世人知道是因为这里的皮毛,这里产各种北极动物的皮毛,其中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狼、北极貂最为著名,被当时的人称为“软黄金”。上世纪末,因为动物保护运动,黄刀走向没落。黄刀的再次振兴是这几年的事,因为本世纪初这里发现了钻石,如今产量已居世界产量的15,加拿大也因此跻身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有了矿产,就有了投资,也就有了人气,近几年这里出现了移民潮,短短十几年,诞生了一个近两万人的城市。
我知道黄刀,不是因为钻石,而是因为北极光,因为我的摄影爱好。
2001年移民加拿大,曾五度到北极圈附近的育空地区旅游,2006年还走进北极圈到了因纽特。虽然见到了北极山河,无限风光,却很难见到北极光,只有一次见到也很弱,拍出的作品很不理想。从那以后我从网上知道了黄刀,一个研究了一辈子北极光的日本学者断言,黄刀是全世界观看北极光的最理想的地方。
一个偶然的朋友聚会,四川女士王红提出要去黄刀,得到老同学贾志军的响应,很快变成了集体的决议,竟然组成了一个十人旅游团队,有老同学贾志军、张子京夫妇,老邻居白平、张奇灵夫妇,小朋友杨小照、明飞夫妇,新朋友李猛夫妇,加上王红和我,在加拿大也够得上“浩浩荡荡”。
飞机航行在通向北极的天空。眼下已是早春,温哥华的樱花已然含苞,大地正在返绿,可飞机下的北方大地却冰原笼罩。途经艾德蒙顿,正是大雪纷飞,气温已然零下10度。再起飞向北,波音737飞机居然坐得满满的,可以看出很多是土著。
加拿大北方族群多,不是专家很难搞清。但当地土著有明显的生理特征,看上去像蒙古人,扁平的脸,粗壮的身材,待人和气,透着朴实厚重。
不知为什么当地的土著爱斯基摩人不喜欢自己的称呼,一定强调自己是因纽特人,据说这与当地族群复杂有关系。当地除了印第安人后裔,还有英裔与土著的混血后裔,法裔与土著的混血后裔,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的称谓。除了因纽特人,其余统称“丹尼”人。以致黄刀所在的西北特区有11种官方语言。除了英语、法语还有9种当地土语。加拿大标榜民主政治,多元文化,主要是强调地位平等,至于语言其实大多并不通用,真正通用的仍是英语。
下午两点走出机场,地陪的导游已在等待。我们和当地旅游公司曾在网上有过联系,见面了才知原来是一家人:家长老罗(CK),妻子安吉拉(Angela),女儿蔚达(Verda)。老罗一家来自香港,安吉拉曾在香港的著名旅行社工作,对旅游不陌生。这几年黄刀政府鼓励开展旅游,老罗去年年底注册了旅游公司,华人搞旅游的也只此一家。老罗一家可谓黄刀华人旅游的开拓者。
听安吉拉介绍,整个西北特区相当于英国的面积,其实就是一个大公园,有北美第二大的湖泊,有世界保护最好的淡水三角洲。这里不仅有白熊、棕熊、黑熊、北极狼、北极狐、驯鹿等众多的野生动物和世界最大的野牦牛群,还有钻石、黄金、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西北特区有4万人口,其中近2万人口在黄刀,有大约190个中国人。
黄刀地处北纬62.25度,受极地气候影响,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凉爽,冬季漫长寒冷,摄氏零下50度的低温并不少见。但也正是因为干燥少云,夏天少雨,冬天多雪,使这里成为春秋两季看极光最理想的地方。
放下行李,安吉拉告诉我们,第一个节目“狗拉雪橇”。
狗拉雪橇我不陌生,2006年圣诞节我曾在因纽特玩儿过。可这里的狗拉雪橇与因纽特不同。
首先是狗,因纽特的狗是清一色的雪橇犬,身形较大,满身洁白,除了红红的鼻子、黑黑的眼睛,几乎没有一丝杂色。这里的狗不同,不知什么品种,黑灰色、浅棕色……什么颜色都有,个头也小,但很有生气,见了生人不断地咆哮。
其次是雪橇,因纽特的雪橇都是单人驾驭,只供一人乘坐的雪车。大多还是空着,驭手站在雪车后方,那里有道横梁,人站在横梁上发出口令,驾驭雪橇狗飞跑。那里的雪橇,单人驾驭由四条狗拉,如果雪橇再加坐一个人就由八只狗拉着跑。驭手事先要经过培训,和狗相互熟悉,跑起来大声吆喝,颐指气使,很有些强霸的味道。那雪车跑在雪道,上下颠簸,左右摇摆,风驰电掣,惊心动魄,很难得的体验。这里不同,雪橇大,一只可坐五个人,挤在一起,由14只狗拉,驭手是当地人,跑起来要慢得多。
虽有差别,但跑在冰原,看遍地洁白,听狗吠喧嚣,特别是人多,挤在一起,每到上坡下坡雪橇左右摇摆,引得女同胞阵阵惊叫,也是一大乐趣。
雪原漂亮,不仅因洁白平整,单纯划一,更是在一座座长着松林、灌木的小岛。那些小岛黑色的松林顶着白色的雪花,屏障着雪原,雪橇跑上去,转个弯就是一片新天地,黑白分明,清清丽丽,美得不得了。
我们十人分为两车,好在我分在第一车,到了目的地,来得及为下辆车专门摄影留照。
玩儿完狗拉雪橇,来到一片湖边,这里有个当地著名的小酒吧,英国女王曾来这里做客,有很好的当地烤鱼。弟兄们坐进酒吧闲聊,我走进湖区。
好大的湖,湖边一排排冻结着的船舶。夕阳西下,隐在山岗下,为地平线的浮云染上一层淡粉,裹在长天淡粉的色彩里,那份清纯,那份淡雅,看得人心都化了。远处有山岗,岗上有别墅。可以想象,夏天的晚上,雪化冰溶,碧波千顷,北极光映在湖上,那该是什么景象?
走进小酒馆,很意外,不仅小,只能安放七张桌子,一个七八米长的吧台,而且非常陈旧。没有装修,满墙的污渍,让我想起美国西部电影打工仔的酒吧,可就是这么个酒吧却是黄刀市的名胜。
到黄刀来的游客几乎都来过这里,包括大英帝国的女王。酒吧怪,把女皇用过的马桶垫高高挂起,注明出处,算是广告。还就这么个地方竟然挤得满满当当。酒馆还真有些特殊气象。满墙污渍不可小瞧,仔细端详,竟然是百十年来世界各地游客的题词。题词并不新鲜,无非“到此一游”系列,难得的是不同文字,不同笔迹,洋洋洒洒,累积堆砌近200年。据说这个小店是当年北美淘金热时所建,从那时就形成这个传统,凡来到这天边小酒馆的游客都签名留念。此风一开,签名从天花板写到地面,写上窗台,写上灯罩,写上窗帘,写到一切可以写的地方。有些不识字的游客就刻画出小人、北极熊、鲸鱼、海豹等等形象,生动趣味。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在零钱上题名,再用胶水贴上墙面。于是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面值的货币贴得哪都是,就像个万国货币展览。
想想看,这满堂的签名该出自多少人的手:淘金客?文人墨客?游侠?赌徒?妓女?土匪?军人?警察?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当代游客?这污渍后面该记下多少狂欢?多少失意?多少伤心?多少寂寞?有了这看不见的历史,有了这斩不断的猜想,小店还怎么粉刷装修?这污渍就是小店的商标,这近200年的陈迹就是小店的形象。
天黑了,小店人满为患。这里的人臃肿,包得严严实实,虽说室内有十几二十度,可隔着两层玻璃,外面就是零下30度的严寒。怪了,仔细分辨,酒馆内最多的不是当地人,而是日本人。安吉拉告诉我们,黄刀历年都是日本游客多,每年来的游客甚至接近本地人数。日本人有个迷信,凡见过北极光的人,老年人能享受长寿,青年人特别孕期的青年夫妇,孩子将一生幸福,这里也就成了日本人老中青几代人向往的圣地,难怪满墙的日文题字和日式漫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