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內容簡介: |
《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 为作者刘海霞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曾于 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史蒂文·夏平 (Steven Shapin)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科 学史教授,他是当今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 史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拟从 国际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这一宏观背景出发, 考察社会建构论这一激进的科学研究路径对科学史研 究的影响,选取建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夏平 (Steven Shapin)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和分析 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
|
關於作者: |
刘海霞(1971—),山东陵县人。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1至2014年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生态哲学、环境政治与经济、文化问题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齐鲁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博士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2年);主要科研成果曾获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2013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等。
|
目錄:
|
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 科学综合史编史思想
二 科学思想史编史思想
三 科学社会史编史思想
四 科学实践史编史思想
第二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标志意义
一 夏平与科学编史学的实践转向
二 夏平与科学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路径
第三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综述
一 研究综述
二 本书写作思路
第二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一 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概念
二 坚持并发展了维特根斯坦“怀疑有限度”的思想
第二节 库恩科学编史学思想
一 库恩的实践取向和反辉格立场对夏平的影响
二 库恩的科学分类思想对夏平的影响
第三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
一 布鲁尔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影响
二 柯林斯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
一 初步形成时期
二 转折时期
三 成熟时期
第二节 夏平的科学史观
一 坚持科学史学科的历史性质
二 将科学史的研究范围等同于政治史的研究范围
三 认为科学史是真理的社会史
第三节 夏平的科学史编史内容
一 科学争论
二 科学知识产生的地点
三 知识制造过程中的“小人物”
第四节 夏平的科学史编史方法
一 集体传记研究方法
二 历史主义方法
三 发生学方法
四 “陌生人”说明方法
五 常人方法论
第四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建构论旨趣
一 关注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知识内部
二 运用社会因素解释科学知识发展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一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看实验方法
二 从具体实践看科学事实的建构性
三 从空气泵的复制过程看“可重复性实验”
第三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反辉格意蕴
一 以反辉格的立场追溯科学家身份的形成过程
二 对“科学革命”进行反辉格的解释
第五章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第一节 夏平对科学史学科的贡献
一 对传统内史论和外史论的超越
二 打破了科学史研究中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二节 夏平对科学哲学的贡献
一 对实践科学观的形塑
二 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历史主义解答
第三节 夏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贡献
一 率先提出并不断完善利益分析模式
二 揭示了社会因素进入科学知识内部的过程
第四节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一 夏平科学观和科学史观的片面性
二 SSK编史目的的局限性
余论 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一 以开放的视野看待科学编史学的发展
二 充分认识实践科学观的意义
三 推进内史和外史的综合
四 追求“真实的历史”
五 实现精英史和大众史的统一
六 进一步发挥科学史的人文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