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編輯推薦: |
资深心理咨询师周玉琴老师在本书中与读者一起讨论生活给我们的人生课题,并将自己多年的感悟和收获分享给大家。她认为,纠缠在各种关系里苦不堪言,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他人的心思,其实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出了问题。恐惧、愤怒、依赖、控制的背后是对爱的恐惧。了解行为背后的渴望和需求,自给自足地细心照顾、滋润自己的内在花园,让柔软的心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同时也给别人自在生活的空间,从而过上内心宁静、从容、淡定的自由生活。
|
內容簡介: |
资深心理咨询师周玉琴老师在本书中与读者一起讨论生活给我们的人生课题,并将自己多年的感悟和收获分享给大家。她认为,纠缠在各种关系里苦不堪言,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他人的心思,其实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出了问题。恐惧、愤怒、依赖、控制的背后是对爱的恐惧。了解行为背后的渴望和需求,自给自足地细心照顾、滋润自己的内在花园,让柔软的心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同时也给别人自在生活的空间,从而过上内心宁静、从容、淡定的自由生活。
|
關於作者: |
嘉灵,原名周玉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几年。2000年,工作变得不稳定,夫妻关系恶化,孩子出现叛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人生陷入了低谷。在心灵自救的路上,借助心理学了解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同时在过程中帮助许多人获得了自在喜悦的生活。长期担任电台《女人下午茶》特约嘉宾,更是获得许多的感悟,在本书书中她把多年的感悟和收获分享给大家,以求与读者一起讨论生活给我们的人生课题。
|
目錄:
|
第一章
今生只与自己谈恋爱
1.爱自己的功课002
2.不爱自己的原因006
3.被自己伤害009
4.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012
5.关系中的自己015
6.多爱自己一点018
7.生活在于自己的选择021
8.还自己一份光明024
9.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027
10.对自己诚实,放过他人030
11.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恐惧033
12.敞开自己不需要理由036
13.对自己投资039
14.情绪里的智慧042
15.接纳不完美的自己045
16.唯有心灵成长,才能穿越人生的阴霾048
17.再多爱自己一点051
18.你不需要证明自己054
19.活在当下057
20.你就活在爱中060
第二章
爱男人,还是爱自己
1.男人的爱,女人的情066
2.我真的需要他的爱吗069
3.你真的懂爱吗072
4.以爱的名义控制075
5.爱情中的争吵078
6.分享你的感受081
7.承认个人的局限084
8.家是爱的港湾吗087
9.内在的关系模式090
10.幸福的概念,是否已经变了式093
11.伴侣是你自己选择的096
12.爱是情感需要的满足099
13.知道他的情感需求102
14.痛苦是以为爱失落105
15.失恋其实是重生108
16.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112
17.爱的密码115
18.靠谱的男人去哪儿了119
19.家庭是修行的道场122
20.不断增进你的亲密感125
第三章
教育孩子,还是提升自己
1.教育的目的130
2.你的宽度决定孩子的未来133
3.你应该知道的心理发展136
4.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139
5.对你的孩子放心142
6.孩子不是你的145
7.自私的父母148
8.父母的教育分工151
9.爱,给你的权利154
10.走进孩子的内心里157
11.关注教育的重要时刻160
12.改变你说话的方式163
13.青春期的迷惑167
14.头脑和心灵,你要哪个170
15.让你的孩子有学习动力173
16.别太把学习当回事176
17.与父母的关系和解179
18.唯一要做的事情182
19.与孩子一起成长185
第四章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1.你的人生可以改写190
2.唤起你的生活热情193
3.缓解压力有良方196
4.克服忙碌199
5.专注于重要的事情202
6.你拥有幸福的力量205
7.施与受是同一回事208
8.牢记,你是为谁工作211
9.不要让成功伤害你214
10.做真实的自己217
11.做自己的主人220
12.静心?冥想223
13.你只管绽放,老天自有安排226
|
內容試閱:
|
3.被自己伤害
在头脑里,经常听见自己说:我被伤害、被抛弃、被冷落、被拒绝、被排斥,被控制、被忽视等。因为我们时常把自己完全交给别人来掌控,所以头脑里才有那么多的“被”!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合理情结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和信念所引起的,所以艾利斯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邻人盗斧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就怀疑邻居偷去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邻居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还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邻居像偷斧头的人。几天后,他在后山找到了斧。之后他再去观察邻居,可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外界的人事没有变,主观观念发生变化,当错误的念头形成后,便自然地将这个观念投射到外界人事上,从而主观地增添了原来并不存在的许多东西。
再比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因为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致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是因为内心脆弱的一部分一直没有得到关爱。希望别人来关爱,当没有得到时,就会有被伤害感,而这伤害感其实来自于一直隐藏在自己心底深处的伤。好多伤甚至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比如小时候不被父母欣赏、接纳,小时候父母没有帮我们做好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功课。小时候我们可能都被父母无意伤害过,当然父母一定不是诚心伤害你,作为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局限和脆弱,在他们的眼里,已经给了我们他们能力范围里的爱。
不再让小时候留下的或者人生路程中留下的伤害再延续,否则就是自己在伤害自己!
我的一位女友时常因被其他女人排挤而烦恼不已。如果女友在心灵上很自信,那么对别人是否认同、接纳她不会在意。而如果外在强势,心理上认为自己不够好的话,别人对她的不接纳,就变成了对她的打击,内外的共振令她感觉到被冷落、被漠视、被排斥。女友也可以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以换得被接纳。但不管是打击还是讨好,都是对自己的伤害,这种认知方式完全是自己伤害自己。
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别人不接纳自己,那是他人的事,自己感到不好却完全是自己的事,如果别人一个轻视的眼光,一个不礼貌的言行,使自己感到受伤害,那是心灵在说:主人,我这里有伤疤,请你关注我、爱护我,我一直在等你来看我。善待自己的不好、不完美,宽容地对待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欣赏自己的缺点,如此一来,才能对人如对己一样的善待、宽容和欣赏。
6.多爱自己一点
在《慧眼禅心》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常抱怨自己能力不足,大师说:“你的能力确实有限,可是你是否发现,你今天已经能做15年前你认为自己不可能做的事情了?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才能改变了?”“不对,是你改变了。”“这不是一回事吗?”“不同,若你认定自己如此这般,你就是如此这般,当你的想法改变,你也就改变了。”
这个小故事让我想起自己的改变。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不讨人喜欢。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妈妈到处借钱,我责怪自己,认为这是我不好。虽然我从小会干活,但我不认为自己心灵手巧,而觉得自己头脑简单。我向来有艺术天分,但我会批评自己是神经病。总而言之,任何好事没有我的份,任何坏事,都少不了我,是我不好(但内疚或悲伤却深深地充塞心中)。在朋友中,我常挑剔他人,讨好他人,有许多朋友却又觉得孤独。我不相信(潜意识)自己能考上大学,所以我落榜了。我不相信(潜意识)自己能富有,所以一直勤俭持家。直到开始参加心理辅导的课程,并接受心理辅导,一个未知的我才慢慢变得清晰了。
在这些年的成长过程中,我慢慢地了解到家里穷,不是我的错;爸妈吵架,也不是因为我不好;会干活是因为我善于思考,我开始看到并欣赏自己的优点。总的来说,我对自己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消极转入积极,从悲观变得达观。很有意思的是,我对自己的看法转为较正面与肯定时,我与别人的关系也改善了不少,事业也开始有起色。我理解了那位大师所说的“你若认定你是如此这般,你就是如此这般”。
最近我应邀作一场演讲,我要每个人都写下自己10个优点及缺点。很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的人很快就写下了10个缺点,写10个优点时却有困难,原因是在平常的日子中,人们很少去看自己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很在意,想时时改正,让自己成为完美的人,所以人们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在深入讨论前,我先让每一个人都想一想,自己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我的经验是跟快乐、真诚的人,常常看到事情的积极面,人生态度较肯定,喜欢赞美别人的人。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身心灵追求美好与积极的东西,当负面消极的东西入侵时,它会强力反抗(自我保护)。矛盾的是,由于我们从小到大的许多负面经历造成了不自信的我们,所以,我们容易吸收到的讯息也就是负面的,而且反抗越大,吸收也越快。改变此情形的根本之道,就是要大量地吸收美好的肯定的信息,因此人就趋向追求别人的肯定与赞美。
我常常想,事实不然,在我从事心理辅导的这些年,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不论是与自己或与他人,基本上都不信赖自己,需要靠别人的肯定来肯定自己。但这种肯定其实是一种假象,它无法让一个人真正地有信心。真正自信的人,他比别人了解自己更多,所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肯定与否皆无所谓,他会信赖别人,而不会常常怀疑别人。反之,常怀疑别人的人却是不自信的人。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投射作用。
在《慧眼禅心》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人向大师求教:“我该如何学习爱我的邻人?”大师说:“不再恨自己。”这个人回去反复思索大师的话,而后回来禀告大师:“但是我发现我过分地爱护自己,因为我相当自私,且自我意识甚强,我该如何除去这些缺点?”大师说:“对自己友善一点。”当自我感到舒畅时,你就能自由自在地爱人了。
12.敞开自己不需要理由
“外面没有别人,外面只是自己的投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莫名其妙:外面怎么会没有别人呢?明明外面有许多的人呀,外面是我的投射,那我是谁呀?难道我是某一特殊的人物?很久之后我才明白,存在于我心中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各种各样的判断,正是这些观点、判断把我同世上的每一个人分开。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整个世界的反映,每一个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当你把一张全息照片剪成许多碎片时,透过每一小片都可以窥见整张照片的内容。同样地,透过一个人的内心,你都可以窥见全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某项特质的话,就不可能在别人身上辨认出这项特质来。如果你为别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说明你心里也有同样的勇气。如果你嫌别人太过自私,就说明你心里同样存在自私的种子,随时有可能生根发芽。我们所欣赏的一切,所嫌恶的一切,都可以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一一对应。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透过一个人的内心,看见全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就请在所有方面对自己诚实,任何时候不要欺骗自己,直接说出你所感觉到和看到的东西。因为要知道,如果你封闭起对自己的真实,哪怕只有一次,你就关上了通向自己的门。
打开这扇门,有许多途径。不过所有的途径都始于你对自己到底有多坦率,你真正可以感受到自己多少、经历多少,培养向自己更多地敞开的意愿。这可以有许多理由——因为你想学习、认识或理解自己,因为你想让自己经历更多,因为你想要爱自己等。每一种理由都可以成为你发展的动力。你在越多的渠道上敞开自己,你成长得也就越快。
思想方面:允许更多的新思想接近你,放弃对你有害的思想,培养更多的决心来关爱自己。
感情方面:你允许自己感受和表达心里发生的一切。你重视自己细腻的感情,并经历它们。
身体方面:你致力于身体的透气性,以便能有多种多样的感受。你重视你的身体感觉。
内心的声音:你给自己安宁和时间,倾听你内心的声音,让它引路。
观念:让有关自己的观念作废,以便能够真正感受自己。
你向自己敞开越多,你感受到的自己就越多。当你感受自己时,你就拥有你的真实,当你真实时,你就和自己在一起。
更多敞开自己的几种方法:
经常关注自己,给自己一段时间,只用来感受自己。可以选择在安静的时候,在运动的时候或者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
选一个与你感情最深的人,然后试着把自己变成他。假如此人是你丈夫,你就设想从他的角度过他的生活。你可以用一天来练习。
现在开始,深呼吸,在心里选好对象,开始去想象,想象你变成你的丈夫,想象变成他的你披上他的衣服,穿上他的鞋子,戴上他的眼镜,承受他的体型,感受他的口吻,并想象他一天的生活:从大清早出门,一直到回家进门,看着正在厨房做饭的你的所有画面。在他的一天中,有没有遇到原来的你?当他跟原来的你对话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想到了什么,是什么打动你、触动你——不管以何种形式——例如,什么让你害怕,什么在你心里引起感激或快乐,什么让你愤怒等。这里需要的是你的诚实。
如果你想打开通向自己的一扇门,以便能够与自己建立一种有益的新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向你的所有样子敞开自己,承认你尚未了解自己全部的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