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7.9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9.4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102.4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4.4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9.8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38.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7.7
《
耕读史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不吃药,不打针,节气养生祛病。每天推拿10分钟,健康一辈子。
权威的专家团队编著;告诉您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养生祛病的方法;约200张精美的经络穴位定位图;附赠“经络穴位图”。
|
內容簡介: |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经络的变化与一年四季的冷暖变化相互对应。随着自然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穴位、气血津液也发生相应变化,并且还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本书告诉您:
1.了解人体经络的作用------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与人体的关系
2.调护身体健康的钥匙------经络与穴位
3.掌握防病保健的法宝------推拿、艾灸、刮痧、拔罐
|
關於作者: |
常小荣,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研室主任、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函审专家。她主持和参研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发表有关针灸学术论文共80余篇。
|
目錄:
|
部分目录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二十四节气关系紧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不断发生更替,二十四节气养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四季气候正常交替时,人体经络也随气候正常运转;当四季气候发生异常时,经络就会不通畅,人体就会产生疾病。常用的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方法包括了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四季的整体特征与人体调养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经络穴位养生
经络穴位调养方法
常用穴位定位法
春季篇
春季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为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6个节气。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气候变暖,人体气血活动随之加强,新陈代谢渐趋活跃。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固护少阳、养肝为要务,使肝气顺畅,养阳防风。春季易患疾病:流行病、眩晕、头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等。经络养生原则:调理肝经、胆经与胃经。立春:养肝护阳,养肝重在疏泄每年2月4日或5日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以调理肝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肝俞、大椎、中脘
雨水:护脾疏肝,防湿邪每年2月18日或19日
谨防寒湿之邪,以调理脾经、胃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阴陵泉
惊蛰:平衡作息,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每年3月5日或6日
谨防季节性的传染病,以调理肝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行间、肾俞、涌泉、足三里
春分:保持阴阳平衡,心情愉悦每年3月20日或21日
谨防风邪和寒邪,以调理肝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风池、命门、关元、脾俞
清明:重在养肝,乍暖还寒注意保暖每年4月4日或5日
谨防风邪和湿邪,以调理肝经、脾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合谷、风池、阴陵泉、大椎
谷雨:重养肝祛湿气,忌焦虑防过敏每年4月20日或21日
谨防风邪和湿邪,以调理肝经、脾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阴陵泉、丰隆、风市
春季常用保健穴位
预防春季易感疾病
感冒
穴位养生保健:列缺、合谷、迎香、风池
花粉症
穴位养生保健:印堂、迎香、合谷、肺俞
过敏性皮炎
穴位养生保健:曲池、大椎、肺俞、肾俞
头痛穴位养生保健:列缺、风池、百会、太阳
旅行性肠胃炎
穴位养生保健:足三里、天枢、中脘、神阙
夏季篇
夏季指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为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是一年四季里阳气最盛的季节,亦是身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故而,夏季养生以养心阳、健脾祛湿为主,使心、脾之阳气充足,人体阳气旺盛,宣发于外,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夏季易患疾病:中暑、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经络养生原则:调理心经、心包经、脾经与胃经。
立夏: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每年5月5日或6日
谨防心血管疾病,以调理心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神门、内关、大椎、至阳
小满:健脾利湿,清心祛暑每年5月21日或22日
谨防湿邪,以调理脾经、胃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
芒种:晚睡早起,顺应阳气每年6月5日或6日
谨防暑湿之邪,以调理心经、脾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神门、阴陵泉、大椎、百会
夏至:补养心阴,以防阴不潜阳每年6月21日或22日
谨防阴不潜阳,以调理心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阴郄、神门、肾俞、关元
小暑:起居要定时,勿贪凉露宿每年7月7日或8日
谨防暑邪,以调理心经、胃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神门、足三里、丰隆、百会
大暑:宁心安神,恬淡虚无每年7月23日或24日谨防暑邪,以调理心经、脾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神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
夏季常用保健穴位
预防夏季易感疾病
中暑
穴位养生保健:足三里、内关、大椎、百会
急性胃肠炎
穴位养生保健: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天枢
冠心病
穴位养生保健:内关、阴郄、膻中、丰隆
红眼病
穴位养生保健:睛明、攒竹、丝竹空、太冲
日光性皮炎
穴位养生保健:四白、颊车、劳宫、尺泽
|
內容試閱:
|
基础篇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将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春秋时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秦汉年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至此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基础篇图1。在月首的叫“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基础篇图1二十四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为“四立”,表示4个节气的开始,一般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是天文季节的开始,气候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时分黄河流域仍为隆冬。
“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前后。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上,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昼夜相等。
春季六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
“春”,立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公历每年的2月4日前后。
“雨”,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
“惊”,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公历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春”,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公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
“清”,清明: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谷”,谷雨:雨量充足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意味着雨生百谷。公历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
夏季六节气:夏满芒夏两暑连
“夏”,立夏:夏季开始。公历每年的5月6日前后。
“满”,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公历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
“芒”,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公历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夏”,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公历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两暑”,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分别是公历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公历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
秋季六节气:秋处露秋寒霜降
“秋”,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公历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处”,处暑: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公历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露”,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每年的9月7日或8日。
“秋”,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公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
“寒”,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冬季六节气:冬雪雪冬小大寒
“冬”,立冬:冬季开始。公历每年的11月7日前后。
“雪”,小雪:开始下雪。公历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冬”,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公历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小”,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每年的1月6日前后。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
四季的整体特征与人体调养
春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养生以固护少阳、养阳防风为主
春季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为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6个节气,春季万物复苏,柳丝吐绿,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生机勃勃,阳气开始升发。与此同时,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春季,较之寒冷的冬季,气候变暖,人体气血活动随之加强,新陈代谢渐趋活跃。
春季,与之对应的五脏为肝,对应的六腑为胆,肝与胆互为表里相关脏腑。中医学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春季,阳气初生之季,属少阳之气。少者,小也,意味着春天的阳气微微初升,不像夏季的那么隆盛,需要精心养护。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固护少阳、养肝为要务,使肝气顺畅,养阳防风。春季养生,情志上倡导心胸开阔,乐观愉快;饮食上以清淡、温热为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少食生冷黏杂之物;运动健身方面,多散步,踏青出游,放风筝,多做户外活动,但注意春季雾多,风沙也大,初春时晨练不宜太早,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多,以防寒潮诱发关节疼痛,运动后脱穿衣服要注意预防感冒。
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养生以护心阳、健脾祛湿为主
夏季指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为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古时分为孟夏、仲夏、季夏3个阶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天地阴阳之气相交,自然界万物繁荣、茂盛、秀丽。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是一年四季里阳气最盛的季节,天人相应,对应人体而言,夏季亦是身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夏季,与之对应的五脏为心,对应的六腑为小肠,心与小肠互为表里相关脏腑,心经与小肠经互为表里经络。暑为夏季之主气,与心气相通,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暑性属阳,其性升散,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大量汗液的流出,使人体容易疲劳,感觉耗气,即所谓“气随汗泄”,故而需要养心阳。长夏与脾相通,脾与胃互为表里相关脏腑。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以供应人体四肢百窍。脾为土脏,喜燥而勿湿,湿为长夏之主气,其性属阴,重浊而黏滞,好伤人体脾阳。故而,夏季养生以养心阳、健脾祛湿为主,使心、脾之阳气充足,人体阳气旺盛,宣发于外,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夏季养生情志上要做到神清气和,心态平和,“心静自然凉”;饮食上,清淡爽口,易于消化,可服用清淡消暑、补益气阴之品,如绿豆、莲子、山药等,少食或不食肥甘油腻之品,切忌贪凉饮冷太过;运动方面,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适度运动,运动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可选择太极拳、瑜伽、游泳等,以避暑热。
秋季: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养生以滋肺阴、降肺气为主
秋季,指从立秋之日到立冬之日为止,由炎热夏季到寒冷冬季的过渡季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碧空如洗,地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