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杨绛,走在小说边上

書城自編碼: 246460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于慈江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84027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2/4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5.5
《北平无战事(全二册)》
+

HK$ 127.4
《吴宓与陈寅恪 增订本》
+

HK$ 656.7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理想国译丛008)》
+

HK$ 75.4
《洗澡之后(杨绛新作。百岁老人依旧耕笔不辍,经典之作《洗澡》续》
+

HK$ 280.8
《梁漱溟日记》
+

HK$ 78.0
《缓刑》
內容簡介:
本书以文献钩稽、版本对比、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为基本手段,紧扣杨绛的学院派或学者型小说家兼小说译作家这一双重身份,在文本(小说写译文本与文论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展开细致探究。
關於作者:
于慈江,北大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美国雷鸟(Thunderbird)国际管理学院MBA,北师大文学院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经济学博士。平生乐藏书、读书、写作、编辑和迻译。现为独立撰稿人。

编过《外国文学评论》和《亚利桑那华报》(主编)。多篇论文刊于《诗刊》《今天》《诗探索》《文学评论》《日本学刊》《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和China
Daily等处。出过诗集《漂移的岸》和《以诗论诗》(与人合编)。著有《接包方视角下的全球IT和ITES离岸外包》。译有《绿爪子》、《锐不可当》和《超越人力资源管理》。
目錄
目录:
序一 对杨绛小说经验的细读、感悟与阐释洪子诚1
序二 他摸到了学院学者文学家的脉搏王富仁5
序三 于慈江的归去来高远东13
第一章走在小说边上的杨绛——文坛多面手与小说情意结1
第一节学者型或学院派作家兼译作家一一人们怎样看待杨绛1
一 作为文坛多面手的杨绛1
二 作为当代作家的杨绛7
三 作为现代作家的杨绛10
四 综合视角观照下的杨绛17
第二节 最难割舍是小说一一审视杨绛的绝佳聚光灯23
一杨绛文心深处无所不在的小说影像23
二 以小说打量杨绛的具体方式与路径27
第二章 “有什么好?”一一杨绛谈小说的特性、路数与理论积淀31
第一节 “偶然欲作最能工”一一杨绛专论小说的文集《关于小说》32
一 “事实——故事——真实”:小说的构成因子与写作模式33
二 从小说的虚构、想象本质看不能“以假为真”36
三 小说的弹性、客观性、自为性、结构局限性与功用43
第二节 “落红不是无情物”——杨绛的第一本文论汇编《春泥集》47
一从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说到小说家的主观意图49
二 由具体作品看中外有别的戏剧结构与小说路数52
第三节小说何为——杨绛纵谈“英国小说之父”菲尔丁及其小说58
一 “无非把小说比作史诗”——杨绛谈菲尔丁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65
二 “总把实际的人生作为范本”一一杨绛谈菲尔丁的小说写作80
三 杨绛谈典型人物及其他——以菲尔丁的小说写作理论与实践为例95
第三章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105
第一节关于小说写作的理念与理论——从“对小说艺术的爱好”谈起105
一 从文学写作的理念与理论到小说写作的理念与理论105
二 借言记事、写人和达意:杨绛作品的小说意味与小说笔法112
第二节取法经典、阅世启智——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118
一 “创作小说的艺术”——杨绛的小说写作艺术论122
二 娱目快心与阅世启智一一杨绛的小说写作功用论133
第四章杨绛的小说翻译理念与理论137
第一节翻译理念与理论流变:从“信、达、雅”到传“神”入“化”137
一 从严复的“译事三难”说开来137
二 朱生豪、傅雷的传“神”与钱锺书的入“化”141
第二节“照模照样地表达”原作一一杨绛的小说翻译理念与理论148
一 何谓翻译?152
二 翻译三件事:选字、造句与成章154
三 “翻译度”与翻译的适度和到位161
四 “一仆二主”与翻译的两难163
五 对转译、意译、死译、硬译和直译等的理解167
六 慎用成语、重视译注与不轻言译诗169
第三节追求译文的洗练与明净一一杨绛的翻译“点烦”论171
一 译文的“点烦”与文字的“明净”171
二 西班牙小说《小癞子》的汉译书名——例说“点烦”176
第五章杨绛的小说写作与小说译作185
第一节刻画“软红尘里”的众生之相与根性一一小说《洗澡》及其他185
一 “纯粹编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杨绎小说的关注重心188
二 描摹和透析“人性与世态”——杨绛小说的内涵指向198
三 从“艺术是克服困难”到“艺术与克服困难”一一杨绛小说的写作限度203
第二节 “我翻译的书很少”一一杨绛的翻译生涯209
一“孝顺的厨子”的劳作——杨绛的数种“流浪汉小说”译本211
二 杨绛与新诗的缘或非缘一一英诗《我和谁都不争》的汉译及其他217
三 “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一一杨绎翻译生涯的起步与跨度227
第三节西班牙小说经典《堂吉诃德》的汉译及其他236
一 文学翻译的文学性之争一一由汉译小说《堂吉诃德》说起236
二 杨绎、董燕生和刘京胜的《堂吉诃德》译本:一个抽样分析244
三 杨绛译笔的特点——以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一个汉译片段为例257
第六章百年杨绛:一个“写作困难的人”对“困难的克服”261
第一节“走到人生边上”的“业余作者”261
一 在野状态与边缘视野262
二 业余立场与专业精神270
第二节小说写泽的困难与“因难见巧”273
一 “从难处着手”一一杨绛小说写译的宿命或个人选择273
二 是“有志无成”还是“因难见巧”?——杨绛的“试笔学写”状态280
三 附论:“困难的克服”?——对传记《听杨绛谈往事》的另类解读288
参考文献举要295
附录一 《干校六记》签名本——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329
附录二 《洗澡》签名本一一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331
附录三 《杨绛文集》(卷一)签名本——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333
附录四 本书作者于慈江草拟的问卷《请杨绛先生答疑》335
后记…………………………………………………………………………………………….………………….……………...341
內容試閱
最难割舍是小说——审视杨绛的绝佳聚光灯

以小说打量杨绛的具体方式与路径

本书的基本写作态度是,以杨绛这样一位虽不无争议但又绝对值得深入考察和研究的作家作为观照对象,以对该作家写作心理、为文态度和文学理念的细致剖析带动作品——主要是杨绛的小说作品和小说译作——的讨论来展开具体论证。或换言之,作品和作家本人两不偏废、相互印证,用杨绛的小说写译作品来验证她自己写译的姿态和方式、心理和理念,进而检讨她小说写译的成败得失和她作为一名小说家的甘苦与矛盾。

具体而言,本书将以文献钩稽、版本对比、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为基本手段,紧扣杨绛的学院派或学者型小说家兼小说译作家这一双重身份,在文本(小说写译文本与文论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展开细致探究,力避作家生平的简单描摹或作品情节与故事内容的平铺直叙。

譬如,要荡开来立体地观照作家兼译作家杨绛,要将她置于与国内外其他作家[如英国小说家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和译作家(如翻译家傅雷和董燕生)的对比之中来把握;要谈杨荫杭(1878—1945)、钱锺书等家人对杨绛的评价、影响和衬托(家族与家庭环境因素)——以钱锺书为例,他作为不世出的才子型学者兼作家,自是高才硕学、惊才绝艳、睥睨物表、妙绝时人,而作为他的另一半的杨绛在风格上则恰恰相反,是深耕细作、浅斟慢酌,是不以才炫、不以学耀;要深入剖析杨绛对萨克雷(William M. Thackeray,1811—1863)、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等欧美小说家和文论家的小说作品及文学理论与理念的解读(杨绛原本就是一名从事欧美文学特别是欧美小说研究的知名专家),等等。

再譬如,在本着杨绛自己的“艺术是克服困难”117F 这一理念对杨绛纠结和挣扎于“写作”与“写作的困难”这一两难境地的矛盾与复杂心态进行剖析与探究的过程中,既要依托杨绛的知识修养与人文素养,联系她的学术与语文造诣,也要考虑她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份与学者心态。

在本书有限的篇幅内,以上粗粗罗列的几个方面或视角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得以充分体现,但作为讨论杨绛其人其作的参照系或坐标轴,它们会时不时对笔者予以提醒,有助于整个论证的精简、集中和深化。

作为引论,本书第一章的主体内容是,以杨绛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解析为基石与脉络,以世人如何看待和评析杨绛其人其作为出发点与切入点,全面回顾杨绛其人其作的整体状况、个性特点与存在价值,进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小说”这一研究视点,并概略总结以作家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作为讨论重心的意义与必要性。

根据杨绛自己的一些零散叙述和追忆,小说写作一直是她的写作情(意)结或文学梦想的重心之所在:“我当初读文科,是有志遍读中外好小说,悟得创作小说的艺术,并助我写出好小说。”118F 而杨绛的第一篇小说《路路》(现名《璐璐,不用愁!》)早在1934年即已写成,发表于1935年,与其首篇散文《收脚印》的发表(1933年)仅隔两年。“文革”以后,杨绛又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韧力和精神,写作并发表了其他一些中短篇小说(包括修改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两个短篇《小阳春》和《ROMANESQUE》)以及引起了较大反响的长篇小说《洗澡》。与此同时,杨绛在自己的文学研究主业上,也是以小说特别是欧美小说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陆续发表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小说理论批评与研究文字。

因此,要探讨杨绛的文学写作历程和心路历程,总结她的文学写作经验和教训,首先和终极就必须落实到对其与小说相关的理念与理论的考察上来。而要考察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就不能不首先爬梳、整理和提炼杨绛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小说研究文字。顺理成章,这便构成了本书第二章与第三章的主体内容。

同理,由于杨绛迄今为止的全部作品的“一半是翻译”119F ,而她又曾结合自己的译作实践,陆续发表过一些颇具实用性或操作性的译论——其中的某些观点还曾引起过较大的争论,本书接下来将用第四章的全部篇幅,研讨杨绛以小说翻译为重心的文学翻译理论。

本书后续的第五章则将以前四章的铺垫为基础和骨架,理论联系实际地集中讨论杨绛的小说写作和小说译作。

所有这些方面的探讨,自然不会忽略杨绛自己的《关于小说》等文论结集。

虽然如前所述,杨绛毕生都有着强烈而旺盛的写作冲动、意愿乃至意志,但她从未把写作这件事看得很功利。一方面,她总是刻意强调自己并非学者——实际上是个如假包换的学者却又从不以学者自居,在在凸显了杨绛对自己的写作生涯和作者身份的更加看重:“我不是学者,这一点我与钱先生和女儿钱瑗不同。钱先生是学者,女儿钱瑗再活下去也是学者,我不是学者。”

另一方面,她又总是不忘随时随地地提醒大家(自然也包括她自己):“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在这一点上,杨绛其实很像比她年长七岁的另一位百岁作家巴金(1904—2005)——作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他和杨绛曾分别被冠以“文学先生”和“文学女士”称号。122F 的确,与杨绛的情形相仿佛,毕生勤奋笔耕的巴金也曾明确地一再矢口否认自己是文学家或艺术家。譬如,1980年,巴金曾在日本举办的一次演讲会上强调说:“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巴金和杨绛对文学家或作家身份的警惕或“排斥”无疑相当郑重其事。这一态度当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谦虚、故弄玄虚或乃至不自信。那么,“作家”或“文学家”称号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无论是巴金还是杨绛都避之唯恐不及?更进一步地,为什么杨绛会特意强调“艺术是克服困难”,会明确认同“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的观点?124F 对于一位作家而言,究竟何谓写作的“困难”,何谓“困难的克服”?这些话题将开启本书的最后一章——第六章。

本书的第六章作为尾论和综论,将从前几章分别以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为主体内容所展开的个案性讨论,过渡到有关百龄作家杨绛其人其作的整体性省思与论说。从本书的初衷出发,本章无意对有着整整80年漫长写作经历的作家杨绛以浮泛评说和笼统锁定的方式盖棺论定;相反,将力图在开放的文学与历史视野下,还原作家杨绛文心的丰富与纠结,还原她在应对写作特别是小说写作的困难或限度的过程中,所体验的艰辛、困扰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