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刘琼豪编著的《密尔对功利原则的道德哲学辩护》从整体性出发对密尔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在全面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密尔伦理思想的主旨及贯穿于密尔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从更广泛的视角把密尔的所有著作尤其是《论自由》、《代议制政府》、《逻辑学体系》等所包含的伦理思想纳入未来研究的视野之中,进而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密尔的伦理思想。深入探讨了密尔对边沁功利概念的修正,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探讨了功利原则与正义、功利原则与自由的关系,特别揭示了密尔伦理思想的主旨——对功利原则的辩护。全书充满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刘琼豪,1967年生,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于2010年获得东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在《道德与文明》、《南京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2012年和2010年分别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
目錄:
|
导论
一 密尔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伦理学著作
一密尔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二密尔的主要伦理学著作
二 研究密尔的功利原则辩护伦理思想的意义
三 密尔的功利原则辩护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密尔对功利原则辩护的伦理思想的研究
二关于密尔对功利原则辩护的伦理思想的性质和特点的研究
四 密尔的功利原则辩护伦理思想研究的得失与反思
第一章 为功利原则辩护的密尔伦理思想主旨
第一节 近代思想家对功利原则的探索
一 探索普遍伦理原则的时代背景
二 近代思想家对功利原则的初步探索
三 功利原则与利己主义矛盾的两种解决方式
四 功利主义在英国的兴起
第二节 边沁对功利原则合理性的论证及其道德哲学困境
一 边沁对自然法理论的抨击
二 边沁对功利原则合理性的论证
三 边沁使功利原则科学化的努力
四 边沁功利原则所面临的道德哲学困境
第三节 密尔主要伦理学著作为功利原则辩护的思想主旨
一 为功利原则提供哲学依据的《功用主义》
二 证明自由原则的根据在于功利的《论自由》
三 阐明政府形式或政治制度评价的标准在于功利的《代议制政府》
四 密尔主要伦理学著作为功利原则辩护的体系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密尔对边沁功利概念的修正
第一节 边沁的功利概念及其缺陷
一 边沁的功利概念
二 边沁功利概念的实质及其缺陷
第二节 密尔的快乐概念
一 密尔快乐概念的性质和内容
二 密尔快乐概念遭遇的难题
第三节 密尔的幸福概念
一 密尔幸福概念的实质
二 密尔幸福概念的构成元素
三 密尔的幸福概念与功利原则的辩护
四 密尔幸福概念遭遇的困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
第一节 证明功利原则的方法和思路
一 密尔关于“证明”的含义
二 功利原则的证明方法
三 功利原则证明的思路
第二节 证明幸福是人唯一欲求的目的
一 欲望的最终动机——快乐
二 意志是达到幸福的工具
第三节 证明幸福是值得欲望的
一 由“实际欲望”到“值得欲望”的论证模式
二 由“实际欲望”到“值得欲望”论证模式遭遇的责难
三 由“实际欲望”到“值得欲望”论证有效性的依据
第四节 证明公共幸福是值得欲望的
一 密尔的“公共幸福”概念
二 个人实际欲望公共幸福的可能
三 公共幸福实现的方式——个人幸福的算术加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利原则与正义
第一节 正义的功利基础
一 正义本质的功利基础
二 正义标准的功利根据
三 正义情感的功利根源
四 正义义务的功利根据
五 正义原则冲突解决的功利原则根据
第二节 功利原则与个人权利”
一 功利最大化与个人权利
二 功利原则与人的分离性
第三节 功利原则与正义相关的道德困境
一 功利原则与个人的道德同一性
二 功利原则与个人的特殊责任和义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利原则与自由
第一节 自由原则与伤害概念
一 密尔的自由原则
二 密尔的“伤害”概念
第二节 伤害概念与自由原则目的的实现
一 伤害的确定与自由原则的目的
二 涉他行为领域与涉己行为领域划分的可能
三 基于伤害概念的自由原则与功利原则相一致的可能
第三节 功利原则与自由的统一
一 功利原则与自由统一的桥梁——自我发展
二 功利原则与家长主义
三 功利原则与奴隶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学术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