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茶从奔腾的澜沧江畔向着全世界传播开去。海拔、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态小气候……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因素,作用在茶这株敏感的植物上,成就了不同的香气与滋味。在云南的古树茶上,这样的作用最为明显。
茶仙子鲍丽丽在十数年的习茶生涯中,探寻茶味形成的奥秘,终于将中国茶叶文明总结为三大文明:自然文明,技艺文明和演绎文明。其中,最能反应中国茶自然文明的便是云南古树普洱生茶。多年时间里,她遍访云南数十座生长有古树茶的茶山,收集百余座茶山的古树茶样品,多方品鉴审评下,选定景迈、冰岛、班章、易武四座独具代表性的茶山。访茶山、访茶园、访茶人——书中详细记录了茶仙子鲍丽丽在云南访茶时的见闻与感悟。
全书内容分为四卷,以四大茶山为线索,品山、品茶、品人。一至四卷分别记叙了景迈、冰岛、班章、易武四座茶山的古树茶至刚、至柔、至甜、至活的四种特征。最后附录则从科学的角度,引述论文的方式,用数据和图表说明环境四大茶山的内涵物质的作用、内涵物质对滋味口感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鲍丽丽 ,生于1986年,祖籍安徽九华山。上海世博会茶仙子,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十五岁,由九华佛茶进入茶世界,从此与茶结缘。痴迷一片树叶,辗转十余年,以茶安身立命。好读书,爱传统,精于美,乐分享,知茶懂茶,惜茶爱茶,化身茶仙子,游走欧洲,传播中国茶文化,将一杯茶的芳香带到世界各地,不遗余力。走进茶山,访问茶人,修炼茶心,上下求索乐此不疲,有所感悟。落笔成文,是写给茶的情书。
|
目錄:
|
题鲍丽丽茶书/余秋雨
细从草木参天地/周重林
序 云南访茶记——“醒悟”的由来
第一卷 景迈·至甜
东方的普罗旺斯
云上的日子
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
傣家妹子的爱情故事
走出大山的古树茶
苏国文:王子,教师,茶人
茶叶里的太阳味儿
山野之气与兰花之香
古茶树上的绿精灵
花儿是树的歌谣
时间之蜜
星光下的一道茶
相逢一笑情意长
茶乡之子,自然之子
【结语】
第二卷 冰岛·至活
太阳转身的地方
佤族,停留在人类童年的民族
“只要听到茶树,我就醒了”
深山人未识
雪山秘境
春茶采摘前的遥祭
千年古树,人间胜境
无言的守候
冰岛,此岛非彼岛
勐库大叶种,拼茶之骨
【结语】
第三卷 班章·至刚
布朗山,茶的原乡
灰尘之下,茶心依旧
坚定的守护者
班章之后,再无传奇
爱尼人的姓与名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生命,因茶而飞扬
班章本从曼娥来
一缕霸气,几许柔情
变的面子,不变的里子
【结语】
第四卷 易武·至柔
易武,茶之太和气象
雨林中的茶山版纳
他为普洱而来
公家大园,茶马古道的起点
迁徙而来的石屏人
一座庙里两种信仰
易武的“活地图”
他愿意活座清朝
百年老号,岁月成就的滋味
贡茶的最高荣誉
百年宋聘号
老黄片的滋味
刮风寨,未曾抵达
【结语】
附录 四大普洱茶山
1.景迈至甜
1.1 气候特征
1.2 地理及土壤特征
1.3 生态环境
1.4 茶树特征
1.5 景迈山古树茶风味特征
1.5.1 景迈山古树茶之”甜”
1.5.2 景迈山古树茶之“香”
2.冰岛至活
2.1 气候、地理、生态环境及土壤特征
2.2 风味特征
3.班章至刚
3.1 气候、地理及土壤特征
3.2 生态环境
3.3 茶树特性
3.4 风味特征
4.易武至柔
4.1 气候特征
4.2 地理及土壤特征
4.3 生态环境
4.4 茶树特征
4.5 风味特征
5.四大茶山古树茶独特品质形成机理图
|
內容試閱:
|
细从草木参天地
周重林
三天前,我在敦煌莫高窟参观时,解说员看着我的长衫发问,“你是韩国人?日本人?”我摇头后,又问,“你是香港人,台湾人?”我告诉她我的云南身份后,她非常惊讶,但她镇定后,又告诉我,“其实我们也发过你这样的棉麻衣服作为工作服,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接待外宾。”
我身着的茶服,在茶人中最为普遍,但离开茶人聚会,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好奇者,他们完全不知道,就在百年前,我们的先人还在穿着这样的衣服四处行走。但今天,因为茶人的努力,茶产业的兴旺,茶与茶服成为了一种再造中国符号的尝试。
就在上海浦东茗约的那天下午,一位前来找茶仙子鲍丽丽学茶的学员告诉我,她学茶,是因为经常出国,“需要有一种中国式生活,才能与别人交流啊!但我现在真的很喜欢茶!”
在茶里,我们可以沉醉。而在茗约,我们惊叹于茶的美与力量。因为一杯茶,鲍丽丽构建了一个精巧的徽派古建筑空间,细选了华美的茶服和雅致的茶器,引入叮咚的泉水,拉动悦耳的琴声。
山水与文字的沟壑就挂在墙上,茶香穿堂而过,身在小院中,便可闻茶香满枝头,进门满屋皆雅。闻香、品茗、插花、挂画,文士四雅,被丽丽纤纤之手悄然激活。
是的,丽丽用她的努力告诉我们,这就是现在的中国,那些我们曾经丢失,被短暂遗忘的生活,又被拾捡回来了。
丽丽总是用美和精致来影响周边之人,一年前我出版《茶叶秘密》,需要“仙女范儿”照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她那些“美得不忍割舍”的照片,有几幅伴随书走向大江南北,活跃在茶水之间。更多的,被盗版到微博、微信朋友圈,成为别人的头像,别人对美的期许。
空间可以观摩,文字却能布道。
丽丽把多年习茶心得编织成颇有洞见的文字,《醒悟——茶仙子走进茶山》所书写的云南茶山,就连我这个云南茶山书写者看完都惊叹不已,我掩卷时带着嫉妒的口吻对朋友说,“为何不是我写的?”
作为一个地道的云南人,这里的山山水水一直都是我可以向外地朋友炫耀的资本,这里的平均海拔1800米,除了西藏之外,这里是中国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以前的闭塞和缓慢在今天看来都成了稀缺的优势,更不用说,这里还有那些让外界痴狂的茶山和茶树。很难想象,把“茶”从这块区域剔除,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云南会是怎么样?少了普洱茶,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中国茶又会怎样?更大程度上来说,少了茶,中国的文化会怎么样?
茶不会说话,茶汤却让我们千回百转,寻寻觅觅。从版纳到普洱,从普洱到临沧,丽丽跨越了地域,跨越了澜沧江,也跨越了“新”和“旧”的划分,这是一次关于茶的描述和寻找。
茶多酚,儿茶素,甜度,苦度,这些指标始于茶,却不止于茶,我们看到了茶树生长的年轮,也看到了茶农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背影,一百年前,两百年前,甚至更久,更远。这些背影渐渐远去、消失,却留下了这些古老的茶山回报今天的我们。我问一个从未到过茶山的朋友,茶山对你意味着什么?他说,意味着茶,更意味着寻根。如果茶是一种恩赐,他需要知道这恩赐是从何而来。茶叶改变了种茶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云南。一片小小的茶叶,撬动的是大大的地域和时空。
易武、景迈、班章、冰岛,这些名称从未像今天一样引人注意,当我们谈论这些山名,谈论的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境。普洱茶山再生僻的名字,爱茶的丽丽都不陌生,这么多年,丽丽都因为普洱茶,辗转于云南山川大河间的茶山中,现在,她带领我们穿越这片土地,掠过历代文献的记录,激活我们口腔里对茶汤的滋味。
寻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对自身的寻找。在丽丽那里,茶是千里之外的一片叶子,也是维系她对土地的一种情感表达,更是她行走世界的身份。如果说中国还有一种可以称之为世界语言的符号,那茶就是最佳选择。
为茶仙子丽丽做最好注解的话,已经被苏东坡佳人佳茗一语道尽。佳人与佳茗的联袂,茶气与仙气之关系,明代朱升在《茗理序》中也有延伸,“茗性犹人性也,人性不同有气质之性,有天理之性。茗之带草气者,茗之气质之性也;茗之带花香者,茗之天理之性也。治之者贵乎除其草气,发其花香,法在抑之扬之间而已。”
丽丽苦苦奔走,要认识每一座山,辨别每一款茶,如今她如愿以偿建好了云南百座茶山的基因库。这已经超出太多太多前辈的努力,但仙子却把这当作一个开始。《醒悟——茶仙子走进茶山》记录下了这些探索,她希望通过自然,通过草木,通过每一寸不可思议的土地来感知有限时光中的无限世界。
我们穿越时代,穿越山水,到达茶山,而我们到达的,却不只是茶山,还有我们深邃的文明,以及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记忆再次把我带到茗约那个雨后初晴的下午,灰瓦屋檐下,掠过滴水珠,越过袅袅茶香,越过仙子裙袂和佳人的顾盼,品茶正在大厅中徐徐展开,智性的灵光就在上空。
周重林
2014年9月18—21 日敦煌至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