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1.8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3.3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5.8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7.3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6.4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101.2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梁燕丽所著的《香港话剧史(1907—2007)》,从香港话剧的起源开始说起,详细的叙述了香港话剧百年历史,以及期间的危机与变革。在书中你可以看到香港话剧从一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成香港精神人文品质的表现。从中可以发现香港话剧从外来者变成了本土艺术进而到了中国化乃至到现在的多元化,正符合了香港这样一座现代多元化城市的发展进程。
|
內容簡介: |
梁燕丽所著的《香港话剧史(1907—2007)》从表层来看,是中西文化交汇的问题,从深层来看,则是本土化和主体建构的问题。香港话剧百年史述,最重要的有四个发展趋势:一是殖民地时期的中国化,二是殖民地时期的世界化,三是回归过渡期的本土化.四是回归前后去殖民的主体建构,以及形成多元化的港派话剧风一格。其中作为西来艺术,话剧本土化是核心环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化,二是本地化。百年香港话剧,是一个从世界化到本土化的过程,创造了华语话剧“全球本土化”的典型个案。全书对香港话剧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不仅在中国话剧整体格局中论析香港话剧百年的成就,填补国内香港话剧研究的相对空白:而且在华人文艺整体视野内研究香港话剧的发展问题,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多元整合,香港话剧史所提供的独特经验。
|
關於作者: |
梁燕丽,福建泉州人,复旦大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中西戏剧和文学,已出版著作《西方戏剧理论史》合著和《中西文学审美漫步》,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创作数十篇,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
目錄:
|
绪论
一、香港话剧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二、中西文化交汇的香港话剧
三、香港话剧的本土化和主体建构
四、回归后香港话剧的人文回归
第一章 香港话剧的中国化
第一节 香港话剧的诞生
一、早期的西式演剧
二、早期的粤剧改良
三、早期的华语话剧
第二节 剧运影响下的香港话剧
一、华南地区话剧一体化
二、中华抗战话剧一体化
三、香港本地的剧运热潮
四、“艺联剧团”和“西南剧展”
第三节 现实主义和启蒙传统
一、主潮:现实主义传统
二、启蒙:剧运与国运结合
三、战后香港话剧的发展
第二章 香港话剧的世界化
第一节 香港翻译剧场概论
一、翻译剧的实践和理论
二、翻译剧与“本我”建构
第二节 西方戏剧的香港演绎
一、1960年之前的翻译剧
二、1960一1980年的翻译剧
三、1980年至回归前的翻译剧
第三章 香港话剧的本土化
第一节 粤语方言话剧
第二节 香港本地话剧的成长
一、“非政治化”和“非社会化”
二、“业余戏剧”和“校园戏剧”
三、香港本地创作剧的发展
第四章 香港话剧的主体建构
第一节 从本土化到主体建构
一、香港话剧主体性问题
二、话剧生态环境的改变
三、现代剧场美学的探索
第二节 “九七”剧和身份探索
一、本地历史的身份认同
二、传统中国的身份认同
三、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四、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求索
第三节 本土创作剧与现实关怀
一、三十年选集的本土性
二、现实关怀代表作分析
第四节 本土剧作家的创造性
一、杜国威:港派风格的情感语言
二、陈敢权:梦幻与现实,情感与哲思
三、吴家禧:从“最佳编剧”到“赫垦导演”
四、张达明: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
五、潘惠森:“昆虫系列”
六、一休:“公路戏剧”
第五章 香港话剧的多元化
第一节 香港的主流剧场
一、香港话剧团
二、中英剧团
第二节 香港的实验剧场
一、香港实验剧场概述
二、荣念曾和“进念·二十面体”
三、林奕华和“非常林奕华”
四、何应丰和“疯祭舞台”
五、邓树荣和“合成美学”
第三节 香港的商业剧场
一、商业剧场和香港文化的特征
二、詹瑞文和“剧场组合”
第四节 社区剧场和教育剧场
一、蔡锡昌/潘惠森和沙田话剧团/新域剧团
二、变革性社区剧场:莫昭如和民众戏剧
三、教育剧场:康庄大道抑或崎岖小路
第六章 回归后香港话剧的声音
第一节 回归后的香港创作剧
一、从“大历史”回到“小人物”
二、国族寓言和辩证形象
三、回归传统和改编艺术
四、香港话剧的语言意识
五、新移民视角:外来与本地的交响曲
六、本地艺术家的多元化探索
第二节 回归后的香港翻译剧
一、翻译剧场概述
二、翻译剧代表作分析
三、香港的英语剧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