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萧红的虹:萧红传

書城自編碼: 24916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女性人物
作者: 宛因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349354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2/21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售價:HK$ 227.7
首席创新官手册:如何成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第2版)  陈劲 宋保华
《 首席创新官手册:如何成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第2版) 陈劲 宋保华 》

售價:HK$ 113.9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
《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 》

售價:HK$ 68.8
最后的火星人:弗雷德里克·布朗经典科幻小说集
《 最后的火星人:弗雷德里克·布朗经典科幻小说集 》

售價:HK$ 51.8
一眼千年 敦煌壁画白描临摹本
《 一眼千年 敦煌壁画白描临摹本 》

售價:HK$ 114.8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报告辑
《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报告辑 》

售價:HK$ 2507.0
彩色图解伤寒论:漫画讲透伤寒论,增强免疫 百病食疗 防病为先 中医八大名著之一养生图解
《 彩色图解伤寒论:漫画讲透伤寒论,增强免疫 百病食疗 防病为先 中医八大名著之一养生图解 》

售價:HK$ 79.4
长城砖系列:血拼的海路: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 长城砖系列:血拼的海路: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

售價:HK$ 112.7

 

編輯推薦:
★ 世界待我如草芥,我要绽放如玫瑰。
★ 豆瓣影评人、清华才女宛因倾情之作,一部让你落泪的才女传奇,一种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
★ 本书是对萧红的遥遥致敬,亦是为所有钟爱萧红作品的读者打开了一扇走进她凄丽人生的大门。
★ 本书弥补了以往传记的未及之处,如实客观又充满同情地记录了萧红颠沛流离而又哀婉隽永的一生。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个人传记。作者用文字一行行重新拼凑和梳理着萧红31年短暂的心路历程和坎坷遭遇,用细致哀婉的笔致,为读者完整地呈现出萧红命运多舛的一生,让热爱萧红及其作品的读者,穿越近百年的历史,慢慢步入萧红的内心世界,重新回到那个岁月动荡的年代,与这位柔弱而又坚强、终身都在用全部的善良与悲悯追逐着爱的奇女子,共同走完她短暂而又奇绝的一生。
關於作者:
宛因,豆瓣影评人,萧红超级粉。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喜欢文学和电影,喜欢写书评和影评,信仰一切美的东西。
目錄
推荐序:天涯孤女有谁怜 \ 001
一、呼兰河畔的童年 \ 001
二、最初的抗争 \ 008
三、娜拉出走以后 \ 014
四、“娜拉”的第二次出走 \ 019
五、花褪残红青杏小 \ 023
六、姑娘啊,春天到了 \ 028
七、闪电之恋,倾城之恋 \ 033
八、只是江头暂寄槎 \ 038
九、松花江畔饥寒日 \ 043
十、朝来犹傍并头枝 \ 051
十一、云影天光碧海滨 \ 059
十二、拉都路上几春宵 \ 065
十三、上海滩头共命行 \ 073
十四、苦杯 \ 082
十五、两只刺猬 \ 090
十六、海外的悲悼 \ 098
十七、沙粒 \ 104
十八、两地书 \ 112
十九、伯劳东去燕西飞 \ 118
二十、恨不相逢未嫁时 \ 127
二十一、缘结缘分两自明 \ 139
二十二、烟波江上使人愁 \ 148
二十三、蜀道难 \ 155
二十四、昔我往矣 \ 162
二十五、小世界 \ 168
二十六、悄悄地,我走了 \ 176
二十七、最后的辉煌 \ 183
二十八、忍教春泥溅落花 \ 190
二十九、香岛云山梦已空 \ 198
三十、十里山花寂寞红 \ 206
附录1:萧红作品表 \ 212
附录2:萧红年表 \ 238
后记 \ 255
內容試閱
在临汾火车站,二萧此生最后一次以伴侣的名义相别。车厢外的萧军递给车厢里的萧红两个刚买的梨,那一刹那,萧红仿佛预感到了什么,泪水潸潸而下,她抓住萧军的手,近乎哀求地说:
“我不要去运城了啊!我要同你进城去……死活在一起罢!在一起罢……若不,你也就一同走……留你一个人在这里我不放心,我懂得你的脾气……”
他们都知道,这一别意味着什么。
她依然爱着他。但他们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对方的世界。
他把她托付给同行的聂绀弩照顾,自己去了乡宁,后来又辗转到延安。她则跟随“西战团”到了西安。
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回到他的身边。然而每每谈及他,想到他,她的心中总还会纠缠着深深的爱与怨:
“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那么大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
殊不知,类似这样的话,他也说过:
“她单纯、淳厚、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这是颗解不开的死结,一直系在两个人的心坎上。年深月久,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死结仍在,隐隐的疼痛仍在,永远也化不开。
送走萧红后的第二天,萧军早晨醒来,发现女人常穿的那双小皮靴还放在屋里。四周空荡荡的,唯有那棕红色的小靴子显得格外惹眼。毕竟余情未了,萧军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女人穿着靴子时步履轻盈的样子。他把靴子包起来,附上一封短信,另将一些文稿、信件,一并交给对门准备当天去运城的同事,托其转交给萧红和丁玲。在信中,他像大哥哥一般对自己宠爱的小妹妹说:
红:
这双小靴子不是你所爱的吗?为什么单单地把它遗落了呢?总是这样不沉静啊!我大约随学校走,也许去五台……再见了!一切丁玲会照你……祝健康!

然而,这封温情款款的信亦并没有挽回他们的爱情。
一年后的一天,萧红去看望胡风和梅志,那天梅志刚刚收到萧军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他和新婚妻子的亲密合影。梅志把信和照片拿给萧红看,萧红仔细看了信,也看了照片,看了正面又看了反面,眼神格外专注。
一时间,她一声不响,脸上没有了血色,像石雕一般呆坐着。良久才醒过神来,就像逃避什么似的匆匆地走了。
她始终忘不掉他。或许,只有他才是她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只有他才能占据她心目中“丈夫”的位置。
1938年4月初,萧军到西安的当天,萧红就当众正式向萧军提出了分手的请求。她看着他,微笑着说:
“三郎——我们永远分开吧!”
“好。”萧军平静地回答。
她得到答复以后,便走出了屋子,没有任何纠纷,亦没有任何废话。六年的夫妻缘分,至此彻底终结,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很快,萧红与端木蕻良南下武汉,5月在汉口大同酒家正式举行婚礼。萧军在西行途中与王德芬相识,旋即坠入爱河,6月2日在《民国日报》上登载订婚启事,5日正式结婚。
不知在婚礼上,当她牵着那个不是萧军的丈夫,当他拥着那个不是萧红的妻子,那一刻,他们会不会想起六年前的那个夏夜,他们在那间阴暗的储藏室里第一次紧紧相拥的情景?那时,他以为他可以和她白头偕老,她也以为他会是她终身的依靠。谁会想到,世事无常到这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的结合,却也只落得一个如此平凡的收场,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竟短得只有6年。
6年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二十 恨不相逢未嫁时
卢沟桥事变后,张秀珂决定参加革命。他带着一封萧军写的介绍信去了陕北,自此一别,直到萧红去世,姐弟俩始终无缘再聚。
刚到西安时,秀珂与萧红、萧军还常有书信往来,然而一个月后,他跟随八路军部队渡河东下,从此便失去了姐姐和姐夫的音信。
1936年8月15日,二萧的故友金剑啸在东北英勇就义,年仅26岁。在金剑啸的一周年祭日即将到来时,流亡在上海的东北作家纷纷撰文悼念,萧红亦写下情真意切的诗篇《一粒泥土》。
为了纪念革命英烈金剑啸,朋友们合力出版了剑啸生前留下的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并将悼念的诗文收录在书的附录中。
沪战爆发后,流落上海的日本左翼青年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夹在交战两国之间,处境极其危险。萧红与鹿地夫妇曾通过鲁迅介绍认识,此后因翻译书稿的关系,日渐熟悉起来,她与池田幸子更是尤其要好的闺中女友。“八一三”事变的前夜,池田前来投奔萧红,第二天,鹿地也来到萧红和萧军的家中。为了朋友的安危,萧红冒着极大的风险掩护他们,给了他们最急需的帮助。
许广平回忆道:
战争的严重性一天天在增重,两国人的界限也一天天更分明,谣言我寓里是容留二三十人的一个机关,迫使我不得不把鹿地先生们送到旅舍。他们寸步不敢移动,周围全是监视的人们,没有一个中国的友人敢和他们见面。这时候,唯一敢于探视的就是萧红和刘军两先生,尤以萧先生是女性,出入更较方便,这样使得鹿地先生们方便许多。
为此,许广平在文中热烈地称赞萧红:
在患难生死临头之际,萧红先生是置之度外的为朋友奔走,超乎利害之外的正义感弥漫着她的心头,在这里我们看到她却并不软弱,而益见其坚毅不拔,是极端发扬中国固有道德,为朋友急难的弥足珍贵的精神。
开战以来,一方面上海的许多刊物被迫停刊,另一方面应时的抗战报刊也纷纷诞生。茅盾、巴金等人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杂志《文学》、《文丛》、《中流》和《译文》等刊物合并,创办了《呐喊》周刊,后又改名为《烽火》。
此时,胡风也有创办刊物的想法。1937年8月底,他召集了一批左翼文人共同商议办刊事宜,在这样一个小型聚会上,萧红结识了同样来自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
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编的抗战刊物正式创刊,在萧红的建议下,刊名定为《七月》,每周出一期,大家义务投稿,暂无报酬。三周过后,由于战局日益紧张,《七月》的作者纷纷离开上海,商业联系和邮路也受到阻碍,刊物很难发到外地去。在这种情况下,胡风决定把《七月》转移到武汉继续经营。
1937年10月,萧红和萧军紧随胡风之后来到江城武汉。下船时,两人偶然结识了诗人蒋锡金。当时,各地难民的不断涌入致使武汉的住房局势紧张,在锡金的热情邀请下,二萧便暂住在锡金所租的寓所——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
平日里,锡金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一整天都不在家,二萧因而有了独立的房间可以互不相扰地从事文学创作。萧红对锡金的生活也百般照顾,他在家里时,便主动为他做饭洗衣。
在胡风和二萧到武汉以前,聂绀弩、罗烽、白朗等人已先期抵达,做了一些办刊的准备工作。于是,10月16日,在胡风的主持下,《七月》在武汉复刊,因条件所限,由每周一期改为每半月一期。由于《七月》正值鲁迅先生逝世周年之际复刊,故复刊后首期是鲁迅先生的纪念专辑。
萧红先后在《七月》上发表作品十篇,并参加了两次由胡风组织的《七月》文艺座谈会,在会上发表了自己对文艺创作的看法,给聚集在《七月》周围的作家同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0月下旬,端木蕻良在胡风和萧军的邀请下也抵达武汉,为了和这些有着共同志趣的朋友在一起,端木拒绝了亲戚家好意的邀请和优越的条件,来到小金龙巷与锡金、二萧一起生活。四人同吃同住,关系随和而融洽。
不久,漫画家梁白波来武汉做抗日宣传,因找不到合适的住房,也搬进了锡金小金龙巷的寓所。这样一来,只有让端木和二萧在里间挤一张大床,梁白波和锡金在外间分床而睡。
这段日子里,萧红、萧军和端木蕻良这三位东北青年作家常常在一起讨论创作,时而针锋相对,萧军依旧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狂妄自大,不屑于接受萧红的意见,而端木蕻良却对萧红的作品大加称赞,在争吵中往往声援萧红的思想和主张。
端木的认可和欣赏,让萧红觉得感动,亦觉得温暖。在端木的眼睛里,她看到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救赎或指示,而是一个知心朋友的赞许——平等、热情而友善。萧红似乎意识到,有些东西,是萧军永远不可能给她的,但却是她极度渴望和需要的。
搬离小金龙巷以后,萧红亦时常来看望端木,有时是和《七月》同人或萧军一起来,有时则是自己一个人来,帮端木收拾屋子。兴致好的时候,两人一起出去找一家江边的小馆子,临窗而坐,共进晚餐。萧红越来越发现,自己和端木有太多的共同话题,而不论他们的看法是否一致,端木都会耐心地倾听她的诉说。她恍惚想起,萧军似乎许久没有这样听她说话了,或许,他从来就不屑于知道女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一天,萧红独自来到小金龙巷,适逢端木不在家。她一个人坐在端木的房间里,看着那张曾是三人合睡的大床,不知为何,萧军和端木的形象竟交替浮现在她的眼前,一时间,她的心绪乱了。她相信自己爱的依然是、始终是萧军,可是,她也不愿回避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端木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他的尊重、倾听、善解人意,让她体味到了一种久违的快乐。她久久理不清思绪,见桌上铺着毛边纸,便提起笔胡写乱画起来,不想无意间写下的竟是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后一句还反复写了好几遍。
端木回到家时,萧红已经离开了。看到萧红留下的凌乱墨迹,端木心中自是感慨万千。她的话似在警醒他,他的理智也在告诉他,面对一个有夫之妇,必须压下心头的爱慕之情。可是,想要彻底埋葬一段萌发的爱,却又谈何容易呢?
萧红与端木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让萧军亦有所察觉。一次,《七月》同人在小金龙巷聚会时,萧军故意提笔挥毫,练字赋诗,一边写还一边高声念道:“瓜前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叔嫂不亲授,君子防未然。”胡风听见萧军的话中隐有怒意,连忙打断了他。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