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在世界各民族中,将应用文字的书写升华为独立观赏艺术的,首推我们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抒发情怀、陶冶性灵为目的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至宝。
从先秦的孕育萌芽,到魏晋南北朝的百家争鸣、唐代的辉煌鼎盛,直至清代的书学中兴,在华夏大地上兴替了数千年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最集中体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民族性。
|
內容簡介: |
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有言:“是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法而得其能者。”为了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能“识其门”,“得其法”,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中华书法一本通》。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流、创作技法和鉴赏品评,兼具知识性和指导性,希望能为普及中国书法知识,提升读者的书写、鉴赏水平,尽一份微薄之力。
|
目錄:
|
第一篇 书法艺术源流
书法艺术的形成
汉字是书法艺术之根2
独特书写工具的贡献4
从实用到审美的飞跃7
书法艺术的发展
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10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14
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15
辉煌的魏晋南北朝书法18
承前启后的隋代书法21
书学鼎盛的唐代书法22
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23
帖学大盛的宋代书法24
崇尚复古的元代书法25
流派纷呈的明代书法26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28
第二篇 书法基础知识
书法基本工具
笔 32
墨 34
纸 36
砚 38
其他40
书法基本技法
姿势45
执笔46
运腕48
运笔50
用墨53
从临摹到创作
选帖55
摹帖57
临帖58
背帖59
创作60
书法章法布局
幅式62
正文64
落款66
钤印69
第三篇 书法五大书体
篆书
篆书的笔画72
篆书的结构75
隶书
隶书的笔画81
隶书的结构87
楷书
楷书的笔画91
楷书的结构99
行书
行书的笔画102
行书的用笔109
草书
草书的用笔113
草书的结体118
第四篇 历代书法鉴赏
先秦、秦代、汉代
大盂鼎122
牆盘123
散氏盘124
虢季子白盘125
秦诏版126
石门颂127
乙瑛碑128
礼器碑129
曹全碑130
张迁碑131
魏晋南北朝
天发神谶碑132
宣示表133
平复帖134
快雪时晴帖135
兰亭序136
大道帖138
姨母帖139
上虞帖140
寒切帖141
中郎帖142
中秋帖143
鸭头丸帖144
东山松帖145
伯远帖146
爨宝子碑147
爨龙颜碑148
张猛龙碑149
隋唐五代
龙藏寺碑150
董美人墓志151
苏孝慈墓志152
梦奠帖153
张翰帖154
卜商读书帖155
孔子庙堂碑156
雁塔圣教序157
摹兰亭序帖158
书 谱160
叶慧明碑162
古诗四帖163
李思训碑164
上阳台帖165
祭侄文稿166
湖州帖168
竹山堂连句169
颜勤礼碑170
苦笋帖171
自叙帖172
三坟记174
蒙诏帖176
玄秘塔碑177
张好好诗178
神仙起居法帖180
韭花帖181
宋代
同年帖182
灼艾帖183
蒙惠帖184
扈从帖185
山堂帖186
新岁展庆帖187
糟姜帖188
花气诗帖189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190
山预帖191
致天民知命大主簿尺牍192
砂步诗帖194
寒光帖195
拜中岳命作196
盛制帖198
苕溪诗卷199
粮院帖200
珊瑚帖201
动止持福帖202
大年帖204
闰中秋月诗帖205
怀成都十韵诗卷206
城南唱和诗卷208
双松图歌卷210
望君诗帖211
足轩铭卷212
元代
陈君诗帖214
秋兴诗册215
与达观长老札216
与山巨源绝交书217
宗阳宫帖218
芳草帖219
急就章220
奉记帖221
晚节堂诗札222
淡室诗轴223
士行帖224
明代
题仕女图诗页225
敬斋箴册226
谦益斋铭228
七律诗页229
游七星岩诗230
声光帖232
遣子毕姻札卷234
关公庙碑236
五律诗轴(文徵明)238
自书西苑诗卷239
归去来兮辞240
自书诗卷242
七绝诗轴(陈道复)243
七律诗轴244
七绝诗轴(董其昌)245
大唐中兴颂246
五绝诗轴248
七言诗句轴249
杜牧诗轴250
五律诗轴(陈洪绶)251
清代
自书诗卷252
临帖轴254
五古轴255
七律诗轴256
浪淘沙词轴257
弇州山人诗轴258
七言诗轴(石涛)259
柳条边望月诗轴260
夏日泛舟诗轴261
七绝诗轴262
相鹤经轴263
碑记轴264
论书轴265
咏墨诗轴266
麦色诗轴267
送蔡明远叙轴268
苕溪渔隐丛话轴269
心经册270
篆书文轴272
七言诗轴(邓石如)273
黄庭内景经卷274
急就章轴276
赠叔芾仁兄轴277
临石鼓文轴278
五言诗轴279
行书轴280
|
內容試閱:
|
【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汉代(前202—220)分为西汉和东汉,共历时四百多年,是我国书法艺术承前启后、蕴古开今的一个关键性的奠基时期。隶书在汉代逐渐发展定型,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书体。与此同时,草书、楷书、行书从隶书中演变出来。至此,汉字的各种书体均已具备,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隶
隶书虽在秦代就广泛应用,但是直到汉代才成熟、定型,这个过程被文字学家称为“隶变”。隶变是书法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它完全不同于篆书,它摆脱了篆书的笔意,变得更加整齐端正,字形完全趋于扁平,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波”指的是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来楷书中变为撇;“磔”指的是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行如“燕尾”的捺笔。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笔有磔尾,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成熟定型化的汉隶又被称作“八分”,因其字型“似八字势”而得名。清代翁方纲说:“八分之义,‘八’,别也,言其字左右分别,若相背然。”蔡邕、师宜官、梁鹄是写八分的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汉隶来自于东汉石刻碑版。
东汉时,隶书艺术臻于鼎盛。这一时期树碑立传之风盛行,各种碑碣(方的是碑,圆的是碣)大量出现,传世的汉碑达170多种。传世的东汉名碑主要有以下几种风格:古朴方整者,如《张迁碑》;遒劲凝练者,如《礼器碑》;飘逸秀丽者,如《曹全碑》;端庄典雅者,如《乙瑛碑》;雄放豪迈者,如《石门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