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52.0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9.7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7.2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101.2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93.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編輯推薦: |
从历史脉络到实践应用,全方位对演绎权进行研究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演绎权的产生与发展为主线,对演绎权的扩张及限制进行专题研究,探讨演绎权存在的正当性及其未来完善。围绕此主题,本书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和经济分析法等,探讨演绎权的扩张、演绎权的正当性、演绎权与演绎作品、演绎权的侵权认定、演绎权与公有领域与演绎权的限制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孙玉芸,江西樟树人。现为南昌大学法学院教师,南昌大学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2002年于南昌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获知识产权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学。先后发表《论知识产权战略下政府与公立高校的法律关系》《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分析》《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等。
|
目錄:
|
绪论
一、本书的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
三、本书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演绎权的扩张
第一节演绎权的否定——“版权只是复制权”
一、1709年《英国安娜法》:作者没有演绎权
二、1790年《美国联邦版权法》:《英国安娜法》的追随者
三、早期版权法:演绎权为何被否定
第二节演绎权的形成——“版权只是复制权”的例外
一、表演权:演绎权的过渡
二、翻译权、戏剧改编权:演绎权的雏形
三、传统版权法:演绎权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节演绎权的发展——“版权不只是复制权”
一、新技术的挑战: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兴起
二、版权法的应对:演绎权的全面扩张
三、现代版权法:演绎权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演绎权的正当性
第一节演绎权之经济激励说
一、版权扩张下的经济激励说:财产权是激励创作之必需
二、经济激励说下的演绎权:保护作者演绎作品市场的财产权
三、经济激励说对演绎权的论证:新经济市场的角度
第二节演绎权之自然权利说
一、版权法上的自然权利说:劳动财产权说、个性说和浪漫作者权说
二、劳动财产权说:演绎权是“劳动”扩大化理解后的结果
三、个性说:演绎权是作品人格化后的产物
四、浪漫作者权说:演绎权是作者浪漫化后的需要
五、自然权利说对演绎权的解释:“天赋人权”的角度
第三节演绎权之其他学说
一、延迟作品公开说
二、节约交易成本说
三、公地悲剧说
本章小结
作品演绎权研究
目录
第三章演绎权与演绎作品
第一节演绎权与演绎作品的原创性
一、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标准
二、为认定侵犯演绎权,非法演绎作品应具有原创性
三、原创性标准:演绎权保护中的一把双刃剑
第二节演绎权与演绎作品的固定性
一、作品的固定性要求
二、演绎作品
固定性的双重标准()
三、演绎作品固定性的统一()
第三节非法演绎作品的法律保护()
一、非法演绎作品的保护论与不保护论()
二、非法演绎作品应获得版权保护()
三、非法演绎作品上的双重版权()
本章小结()
第四章演绎权的侵权认定()
第一节实质性相似测试法()
一、作品载体的变化:侵犯演绎权还是复制权?()
二、作品本身的变化:侵权还是不侵权?()
第二节市场测试法()
一、演绎作品市场的界定()
二、侵权与否的判断()
第三节精神利益测试法()
一、演绎权与精神权利()
二、“精神利益是否被损害”的判断()
本章小结()
第五章演绎权与公有领域()
第一节演绎权与表达自由()
一、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
二、演绎权与表达自由的冲突()
第二节演绎权与工具主义说()
一、工具主义说()
二、演绎权与工具主义说的冲突()
第三节演绎权与其他理论()
一、经济激励说()
二、自然权利说()
本章小结()
第六章演绎权的限制()
第一节合理使用()
一、合理使用判断之转换性目的:与演绎权的对立()
二、合理使用判断之非商业性目的:与演绎权的一致()
第二节权利穷竭()
一、版权法中的权利穷竭()
二、演绎权与权利穷竭的适用()
第三节版权转移终止条款的演绎作品例外()
一、演绎作品保护的两难:原作者与演绎作者的利益
冲突()
二、版权转移的终止及例外:原作者与演绎作者的利益
平衡()
三、演绎作品保护的双赢:分阶段保护()
第四节法定许可()
一、法定许可下的利益平衡()
二、法定许可对演绎权的适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1)不同技术背景下的版权法对演绎权的态度大不相同。从18世纪到19世纪,以印刷技术为基础的版权法还几乎不认可演绎权,但到了20世纪,在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演绎权已俨然变成版权法中的三大权利之一,与复制权、表演权共同支撑起整个版权权利体系。因此,如果说印刷时代的版权法注重保护演绎作者的辛勤劳动的话,电子时代或者数字时代的版权法则更注重保护原作者的商业利益。
(2)从经济学和哲学基础理论来看,演绎权的扩张有其必要性。按照经济激励说,演绎权的扩张反映了对属于作者的新经济市场的认识。授予作者演绎权,不仅是保护其原作品市场利益的需要,更是保护其演绎作品市场利益的需要。在经济激励说基础上,自然权利说进一步为演绎权的扩张提供了道德基础和现实条件。按照自然权利说,作者应该享有演绎权,这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只因为作者创作了它们。授予作者演绎权,这既是保护作者财产利益的需要,也是作品人格化后的必然结果,是作者浪漫化后的现实需要。
(3)演绎权与演绎作品的构成要件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就作品的原创性与演绎权而言,一方面,演绎作品只有具备原创性,才能受到版权法保护,作者才能享有演绎权。另一方面,演绎权是在原作基础上创作演绎作品的权利,如果一个基于原作产生的作品没有原创性,那么就只是原作的复制品而非演绎作品,不会构成对原作者演绎权的侵犯。其次,就作品的固定性与演绎权而言,虽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作品的固定性要求不同,但总体来看,各国在判断演绎权侵权时,都不同程度上要求涉案演绎作品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4)在认定演绎权侵权方面,实质性相似测试法和市场利益测试法是主要方法,二者各有千秋。实质性相似测试法广泛运用于演绎权的侵权认定,并演化出抽象测试法、整体观念和感觉法及“外部—内部”测试法等一系列方法。其中,尤以“外部—内部”测试法最佳,较好地中和了前两种方法的缺陷。市场利益测试法是对实质性相似测试法的另一替代,它采用市场因素去评价原作者和演绎作者的权利和利益,以演绎作品对原作品演绎市场的损害为侵权判断标准,比实质性相似测试法更易操作,有利于克服实质性相似测试法的不确定性,但也易与复制权侵权及私人性质的合法使用相混淆,因此,较适合适用于一些新兴作品的侵权认定,如计算机软件。
(5)演绎权的扩张应受到适当限制。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给版权法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面对版权的日益扩张及公共领域范围的逐渐缩小,我们应重新审视演绎权扩张的基础理论,反思演绎权制度下对公共领域的保护问题。当演绎行为已难以控制,而原认为的侵权行为也逐渐转为法定许可时,对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演绎行为的控制也应受到适当限制。事实上,对原创作品的任何演绎都应该由原作者控制的观点并不准确。无论是从表达自由、公共政策还是经济激励理论来看,版权法都应为公众的自由演绎留下适当的发展空间。
(6)对演绎权制度的革新或完善,应遵从利益平衡原则。演绎权集中反映了原作者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因此,在考虑演绎权制度的完善或新设计时,应借鉴美国版权法中关于演绎作品例外的规定及我国商标法关于权利冲突的规定,在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基础上实行分阶段保护政策,既不强调原创作者利益优先,禁止他人未经原作者许可非法演绎原创作品;也不强调公共利益优先,主张推翻原作者的演绎权,允许他人自由改编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