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梁小民作序推荐
从经济学角度,以现代思维,全新解读《水浒传》
从商之道:学习水浒人物如何改变命运
营销思维:梁山好汉天生会低买高卖
管理艺术:能管好山寨就能管好企业
官场法则:当时领先世界的文官制度
|
內容簡介: |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倾情推荐
从经济学角度,以现代思维,全新解读《水浒传》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封为“第五才子书”。一部大书就是当时社会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有文戏,有武斗;有智取,有豪抢;有儿女情长,有棍棒刀枪;有村夫无赖,有帝王将相。从国家元首(皇帝)到诸级政府公务人员(如宋江、呼延灼)、再到行商走贩,出场人物多达千人,无不惟妙惟肖。
本书即是站在经济学角度,以现代的思维解读《水浒传》。从另外一个侧面透露出宋朝的财政税收、房地产、物价等多个领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时,可以看出《水浒传》中蕴含着很多现代经济学理论,当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再度注视这本小说时,会看到一个被理性思维和数字逻辑充斥着的全新世界。
|
關於作者: |
王法争,1977年生,山东聊城人,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财经作家,经济新闻报道者与评论员。曾在大众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任职,现为《山东商报》副总编辑。主编有《鲁商——山东商帮财富之道》等书。
|
目錄:
|
序言 人人都爱读轻松的经济学书
出版者的话 别开生面的“《水浒》经济学”
第一章 职场圣经:山上山下的上班经济学
高俅升官密码:边际效用最大化
王伦命丧“帕累托最优”
一位宋朝审判长的劣币驱逐良币难题
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考量
摩擦性失业者董超、薛霸再上岗
第二章 从商之道:跟着水浒人物学做生意
“贸易”让英雄的生活更美好
十字坡商业模式的路径依赖陷阱
“锁眼现象”视角下的王婆茶坊转型之路
吴用高价卦与吉芬现象
快活林商圈的零和博弈游戏
第三章 营销秘笈:梁山好汉天生会做买卖
两把宝刀背后的营销学演义
浔阳楼的奢侈品营销策略报告
梁山规模经济引黄门山四杰入伙
饮马川整建制加盟梁山与集聚效应
最优反应成收编芒砀山法宝
第四章 管理艺术:能管好山寨就能管好企业
宋江“一号命令”的“鲶鱼效应”深意
靠马太效应组建起宋家军
朱仝上梁山背后的“买方垄断”花招
智取华州城的成本最小化之道
吴用“搭便车”智取大名府
第五章 官场法则:看看宋朝人是怎么当官的
权力寻租害死了镇关西
鲁智深上任终止“共有地悲剧”
柴氏誓书铁券失效与“权力悖论”
“内卷化”效应葬送了祝家庄前程
失败的呼延灼与奥卡姆剃刀定律
第六章 圈里圈外:谁的朋友谁的敌人
棘轮效应逼反阮氏三雄
武松与孔氏兄弟的“凡勃伦”缘分
李逵、张顺“互殴”背后的比较优势原理
杨雄、石秀性命押注囚徒困境
“沉没成本”理论说服李云上梁山
第七章 社会棋局:抓住“看不见的手”
投名状背后的契约精神缺失
卢俊义命运转折与不虞效应
“分工”把梁山送入扩张快车道
边际效用递减铸成“杀人机器”武松
黄信落草背后的羊群效应
第八章 快乐生活:幸福的经济学论证
利他主义者宋江的幸福生活
协和谬误造就打虎英雄
品牌魅力:姓名就是宋江的免死金牌
“互补品理论”把汤隆送上梁山
雷横上梁山的成本与收益
第九章 赢家输家:解码新博弈论
正和博弈捧红杨志、索超
宋卢争雄带来正的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撬开白胜之口
洪教头错失非零和博弈红利
晁盖遗言里的效率理论
第十章 经济通识:学术名词里的人生智慧
黄泥岗事件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占优策略下的“刀下留人”
期望理论与梁山创始人之死
卢俊义上梁山和他的晕轮效应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与灯塔效应
后记 水浒·故乡·经济学
|
內容試閱:
|
序言
人人都爱读轻松的经济学书
梁小民
我原来是以经济学为专业的,但这些年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自1994年从美国回来后我就不敢言经济学了,只能以经济学的“票友”自居。
其实无论是做专家也好,“票友”也好,都有一个专与博的问题。记得上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要在专业上有造诣,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话正合乎我喜欢杂乱无章地读书的想法,于是就奉其为圭臬,只要有兴趣,就什么书都看。至今也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读书中,我也体会到,这种学法恐怕是攀不上经济学顶峰、拿诺奖的。但对一个“才不过中人”的人来说,这种学法的确受益无穷。
当然,一个人的兴趣无论多杂,总是有主线的。我读书围绕的主线还离不了经济学。学经济学应该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读好的教科书。当年初入经济学门的时候,我读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如今常读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后两本书的中文本是我译的,读得当然甚为仔细。读教科书让初学者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读好了终身受益无穷。一些人讲话、写文章犯常识性错误,还是教科书没读好。
教科书只是入门的,要学好还必须读经典。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经典,没有几本经典垫底,做学问就底气不足。我一直放在桌上经常读的经济学经典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前一段还在读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经典是一个学科里程碑式的著作,常读常新,总会给你以启发。从大学到现在,《国富论》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仍觉得没读够,经济学的经典也不少,我曾选出了50本,每个人全认真读过不容易,但总应该选几本读。我敢以经济学“票友”自居,靠的还是读过几本经典。
在我刚入经济学门时,读的都是一些严肃的著作,读得人“满脸旧社会”。以后读过一些大师写的通俗经济学读物,方知原来经济学还可以这样写、这样讲。最早读的这类读物是张五常先生的《卖桔者言》。书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又蕴含了经济学的道理,真让人爱不释手。国外的这类学者我喜欢弗里德曼、贝克尔和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贝克尔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都是我常读的。在华人经济学家中,香港地区的林行止、台湾地区的熊秉元、澳大利亚的黄有光、内地周其仁的经济散文、随笔也写得极为出色。他们的书,我都买,也都读。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学着写经济学散文、随笔类的文章,好不好要由读者说了算,对我则是寓工作于享受之中。
这几年我给企业家上课较多,也读了一些企业管理类的书。其实企业管理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它可以加深对一些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并把经济学学活。我给一些学校的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讲授管理经济学,说起来这是一门经济学的课,但没有企业管理知识也讲不好。我读的企业管理类书帮助我把原本严肃的管理经济学讲活了。这类书包括《基业长青》、《差距》,包括《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这样的传记,也包括成君忆先生《水煮三国》这样的畅销书,当然,理论性强的《竞争策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这三本迈克尔·波特的书更是必读的。这类书现在相当多,我得到了就先泛读一下,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好的再精读,有时也靠书评和朋友的介绍选书。
年轻时我也是文学青年,写过不成功的小说和诗。以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当作家的梦没了,但留下了爱读文学书的习惯。无论是名著、畅销书,有争议的还是挨批的,只要能找到就读。进了经济学这行以后,又自觉不自觉地戴上经济学的有色眼镜去读这些书,偶尔也从经济学角度评小说。文学与经济学是相通的。文学是人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思想。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左拉的《金钱》、高阳的《胡雪岩》、唐浩明的《张之洞》等都值得经济学“发烧友”一读。我还从《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得到不少经济学启示。
古人云:开卷有益。只要有心,读什么书都可以帮助学经济学。前一段读了一本中国陶瓷史的书,我从官窑出精品联想到计划经济,还写过一篇小文。读中国国画的历史,总感到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别看那些现代美术流派你不理解,其实那是在创新,创新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马克思曾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还是一种享受。在这一点上我达到了共产主义:读书、讲书、写书是我的谋生手段,也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
我曾经在《瞭望东方周刊》开设过一个专栏——《寓言中的经济学》,就是用各种各样的精妙寓言来讲述经济学的道理,诠释经济学的现象。这本《〈水浒传〉里的经济学》与我那个专栏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经济学用的是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的是人类,无论在小说《水浒传》中,还是经济学中,人性是相通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通的。《水浒传》用通俗文学的方式表现了当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致的方式诠释了古代小说里的那些简单道理。它们都来自现实生活,《水浒传》的故事生动有趣,经济学也可以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
是为序。
[作者为中国著名大众经济学家,译有《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迈克尔·帕金)等名著,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谈市场》、《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等]
出版者的话
别开生面的“《水浒》经济学”
《水浒传》是中国街知巷闻的小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这本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读法。2015年已经来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与新常态等概念流行的时代,这本《〈水浒传〉里的经济学》结集推出,可谓当时得令。
本书作者笔下的经济学,是活经济学的范畴,包括了宏观角度,也有微观解剖,还有梁山企业组织运营分析以及大宋帝国的管理制度阐述,内容相当丰富,有许多精彩洞见。
例如,在作者眼中,如果把梁山泊看作一个公司的话,其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企业史,有着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特点鲜明的阶段划分。就像通用汽车可以分为“斯隆掌舵前”
“斯隆掌舵后”,通用电气(GE)可以分为“韦尔奇上任前”和“韦尔奇上任后”,IBM的历史可以分为“沃森掌权前” “沃森掌权后”一样,宋江到来前后“梁山泊公司”在组织管理上也俨然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确实,对于梁山集团来说,如果宋江和那些后来的新头领一上山就定好了位次,不管先来者还是后来者,大家就不再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因为他们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而在取消排名制之后,就相当于在战将如云的梁山泊里放入了一条鲶鱼——待日后出力多寡,另行定夺(座次)——每个人都会想着为自己未来的山寨地位建功立业。这一全新的考核激励体系不但优于“11位头领平均分肥”的梁山旧体制,更是远远强于黑白颠倒的大宋官方晋升机制,必然极大地释放出每一位梁山英雄的内在潜力。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激励机制的确带来了强大的战斗力,后来在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等战役中梁山泊每次都大捷。
更为有趣的是,作者还能在近千年之前发生的故事案例之中抽丝剥茧,找到合乎逻辑的经济学思维,很见功力。例如经典篇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段故事的精彩描写,恐怕没有一个人有异议。而只要是在中学时代读过这篇文字的人,几乎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印下两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鲁提辖和欺男霸女、恶贯满盈的镇关西。自号“镇关西”的郑屠,毙于鲁智深铁拳之下,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这个“恶棍”罪有应得。可是,当我们再往深处细究时,就会发现“郑屠案”根本的制度原因——权力寻租的必然结果。当然,施耐庵并没有正面描写郑屠与权力之间的交易,但字里行间却有透露。金老汉对提辖鲁达介绍情况时谈到: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老种经略相公的儿子)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由此可见,这个卖肉的郑屠并非一般的街头混混,他之所以能够在当地如此强势,因为官府里有人罩着他,那就是小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是何许人也?正是西北当地最高的军事长官之一,鲁智深的大老板。根据前后文的叙述,大致可知道鲁智深的从政之路:始投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因渭州小种经略相公处无人帮护,就拨他过来做了个提辖。正是因为“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处于三教九流底层的郑屠才得以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估计能够垄断整个渭州的猪肉市场。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A. 克鲁格的论述,像郑屠、王天伦之流凭借某些当权者的保护而进行的财富转移的活动,就是寻租。寻租的主要特征是,某些当权者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的竞争,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可以说,权力寻租才是害死郑屠的元凶。他在靠着权力的魔杖攫取超额利润的同时,个人欲望也急剧膨胀,并且不受约束的作为也滋生其他恶果,最终被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打死。《水浒传》并无提及郑屠和小种经略相公的钱权交易,但是粗中有细的鲁智深似乎知道一些,在发觉郑屠被打死之后,施耐庵如此描写鲁智深的心理活动:“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看官们需注意,在这里鲁智深并不把“杀人偿命”的法则放在心上,而仅仅是担心“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可见,他是知道,即使被抓住,自己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原因何在?因为他知道小种经略相公在此处理亏,肯定不想将“郑屠案”搞得动静很大,大事化小也在情理之中。其实,鲁智深的顺利逃脱,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官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书中,作者还对个人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例如,城府颇深的宋江对机会成本的把握相当到位。在江州事发之前,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超级大。他路过梁山时对晁盖所言:如果不去江州服刑,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这就是那时宋江上梁山的机会成本。在宋江看来,如果付出了这样的成本,对他而言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世虽生何益”。江州案发之后,宋江投靠梁山基本已无机会成本可言,要么去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要么是被朝廷砍头送命,其机会成本已经降至零。此时,宋江上梁山则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
在作者看来,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体验机会成本的过程。对任何一个人而言,每一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数,每一天都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抉择。俗话说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个有准备就包含着知识、经历、机遇等,这些正是核算机会成本的要素,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自然可以准确地做出最为明确的选择,使人生的收益最大化。
还有,作者对于《水浒传》里两大超级配角董超、薛霸的经济学分析也颇有喜感。当代诗人聂绀弩曾有诗专门写过这两个人:“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就是说,超霸二公的“能力和水平”,完全符合当时宋朝的人才需求。在以赵佶为班长,以蔡京、高俅、童贯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治下,出现一些董超、薛霸之类的公职人员完全合乎逻辑。
这两个衙役先是受高俅指示,意图暗算林冲,被鲁智深撞破,他们失手后,自然得罪了高太尉,被迫从开封府离职,应该属于摩擦性失业的范畴。董超和薛霸的失业,不是能力不足,不是要求的待遇太高,也不是开封府对这样的员工没有用人需求,仅仅是因为有来自高层(殿帅府)的压力不得不将其解雇。事情的发展也印证了董超、薛霸被炒鱿鱼属于非自愿性失业。“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后,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于是,此番“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就是说,再次上岗后,董超、薛霸干的还是老本行。两个被“刺配”的囚犯都能够入得了梁中书的法眼,可见这两位还是适合做这个行当,有其过人之处的。
如此种种既在情理之中,又能跳出旧有观察角度的思考与分析,在本书之中比比皆是。在当今社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经济学有更深的认知,对于读者、对于社会都是增加福祉、减少交易成本的好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乐于出版此书并将其推荐给读者的最重要的原因。
|
|